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古今师生关系.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536407987
  • 上传时间:2023-07-0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4.01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论古今师生关系教育科学学院 小语121 吴雨澄 1206122015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师生关系既受教育活动规律的制约,又是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关系的反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保证,也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在中国的传统美德中,有一样是我们总喜欢津津乐道的,那就是对老师的尊敬人们常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能将老师升格到“父”的高度,可以看出中国人对老师敬重的程度中国历史上有重视培养和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传统春秋时期,孔丘同他的弟子的关系,是中国千年的楷模战国时期,荀况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比喻学生可以后来居上,超过老师唐代韩愈的一篇《师说》讲述自己对师生关系的看法 古人对老师如何敬重,我们只能从历史中寻求例证这样的例子非常多见,无不显示出老师的尊贵我们生活在当代的人们,由于没有经历过旧时的师徒关系,因此很难理解其中的含义下面我就列举几个古代著名的师生关系   首先并且重点要说的就是孔圣人我认为孔子在教育事业上取得的成就,和他与弟子之间和谐、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很大关系。

      我对孔子与其学生的关系的表现例出了以下四点其一,孔子不摆师道尊严的架子,总是与学生亲切交谈,共同讨论问题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他们互相切磋,共同探讨教学相长在这种讨论中,学生无拘无束,毫无压抑,畅所欲言,极有利于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纵观《论语》,我们会看到,许多有关学、政、礼、仁等方面的重要思想,都是在这种谈话教学中得出来的有时,孔子提出一个题目,让大家各抒己见,自己也参与进去,并不断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乐融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而不厌,终身追随 其二,便是“有教无类”,这是孔子教育思想很重要的一方面不论什么人,只要送上一点象征性的见面礼,孔子都会接纳为学生,悉心教导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这些学生有的来自达官贵族,有的来自贫家寒门孔子对富贵子弟不高看优待,对寒门学生不挖苦歧视,平等对待,一视同仁只要学生要求上进,孔子都热心教导对于天资缺陷有各种毛病的学生,孔子同样悉心教导师也过,商也不及《先进》)“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

      明确他们的不足,在教学中有侧重点地给以弥补,使他们都取得了巨大进步如,头脑不聪明、反应迟钝的曾参,后来成为一代儒学大师,名垂千古其三,在教学中,孔子希望学生能提出不同意见与批评,并虚心接受批评,真诚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孔子马上承认自己的认识不如冉雍的认识全面、深刻过,则勿惮改改正了错误,且“不二过”,会更显圣人本色孔子因这种闻过则喜、勇于认错的精神,更得学生的敬仰,子贡评论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其四,孔子对弟子的优点与每一点进步,都会不加掩饰的加以赞扬评价子贱:“君子哉若人!”评价冉雍:“雍也可使南面评价颜回:“贤哉,回也!”孔子善于抓住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加以表扬现在,我们都在倡导赏识教育,我认为孔子的这种教育其实就是赏识教育让学生在赞赏中,充满自信,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不断进步但是,孔子的赞赏不是盲目的当学生有了错,他也会予以批评,让其及时改正学生宰予,极善言辞,是言语科高足,但华而不实早被孔子看在眼里有一次他白天睡懒觉,孔子大发其火,对他进行了严厉批评:“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于予何诛?” 由于孔子悉心地教导、诚挚地关怀,以及他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德,学生们尊敬他,爱戴他他得了病,子路为他祈祷叔孙武叔等人诋毁他,子贡坚决为他辩护孔子死后,学生们为他守墓三年,子贡守墓六年,才挥泪而去更重要的是,学生们谨记老师的教诲,终生实践着他的思想,传播着他的思想,从而形成了中国最重要的学说——儒学,使孔子的思想光照千秋,使孔子名垂万代接下来,我想说说我们熟知的文章——《师说》韩愈在文章末尾的那句“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让人感慨万分第一,“弟子不必不如师”既然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当然学生就完全有可能超过老师所以,他鼓励学生不要自卑,立志发愤学习,敢于超过老师一个学生如果一直生活在某老师的阴影中,他充其量只会是一个小某,永远不会成为自己,成为一代大师第二,“师不必贤于弟子”这是要求教师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不能满足于已有的知识,在教学上要不断提高当老师不懂某个问题时,应谦虚地对学生说:“这个问题我真的不知道”而不能自以为是,传授错误的知识或者含混其辞影响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探讨第三,“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是师生关系的基础学生向老师学习是必要的,因为老师毕竟是闻道在先,学有专长,但学生不能迷信或绝对服从。

      综上,韩愈既肯定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方面的主导作用,又强调学生的主动作用;既提倡乐为人师,勇为人师,又宣传了不耻下问,虚心拜人为师韩愈在师生关系方面的见解,不仅在当时是有积极意义的,而且是值得后人提倡和发扬的中国古代尊师的例子并不少,其中有三位被人们熟知,分别是汉明帝、魏昭和岳武穆王下面我简述汉明帝的例子桓荣是汉明帝的老师,而明帝对老师一向非常尊教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里放了老师的桌椅,就请老师坐在东边的方位,又将文武百官都叫来,当场行师生之礼,亲自拜桓荣为老师明帝能放下自己尊贵的身份来恭敬老师,可见他的用心与风范,值得大家学习 其实上述例子只是少数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与实践,大多的情况并非如此在封建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师生关系,是受封建等级制的制约,并服从封建统治阶级的教育目的的教师被纳入“天、地、君、亲、师”的序列,学生就只能恭敬从命,不能反问质疑这种人身依附、依靠棍棒维持学校纪律,压抑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状况,是封建社会师生关系的主要特征陶行知先生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确实,没有诚挚的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热爱学生是新世纪教师应遵守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是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前提。

      陶先生有一颗伟大的爱心他爱满天下,乐育英才,爱生胜子,爱才如命,把自己全部的爱倾注在全体学生身上他凭着对人民教育事业伟大意义的深刻理解,认定"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秉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而"教育事业就是大事业,有大快乐",他对教育事业的理解是"教育乃是有效力之事业"陶先生躬亲实践,把毕生的心血献给人民教育事业和民族民主革命事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陶先生在《我的信念》一文第17条中说:"我们深信最崇高的精神是人生无价之宝,非金钱所能买得来,就不必靠金钱而振作,尤不可因钱少而推诿"这道出了陶先生献身教育事业的真谛!现如今的师生关系,早就与传统的那种关系大相径庭了在校园里,我们似乎看不到老师有前辈那样的威严,更看不到学生对老师的敬畏,所谓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如今简直是无稽之谈取而代之的,却似乎是一种更加“和谐”的类似路人的关系在大学里,老师上完了课,不会停留多久就离开教室,学生与老师几乎没有学术与生活方面的交流在中小学里,学生与老师的交流稍微多些,可真正敬重老师的又有几个?于是,师生关系就这样逐渐被淡漠了其实我认为而这种关系的现状,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过去的学校是私塾,学生非常少,一个老师面对几个学生,那种关系自然就非常亲近但现在不同了,一个老师往往要面对许多学生而学生呢,也不象以往那样只有一个老师,而要面对多个老师的教育   我常常在想,其实如今的师生关系,不一定就是一种不幸只要大家依然能接受教育,掌握知识,我们学习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并且这样的学习会让师生感觉比较轻松。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