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

36页
  • 卖家[上传人]:m****
  • 文档编号:419414844
  • 上传时间:2023-12-2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5.50KB
  • / 3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单元分析本单元七篇古诗文均是经典名篇,又是中考必考篇目,因此具有重要地位六篇文言文,虽然内容各不相同,但宗旨是共同的,即要求学生能学习古人的高尚情操,以国家利益为重,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学习古文中精辟的论证方法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掌握常见的古文言实词、虚词的能力首先,各篇应该逐字逐句的读懂,增强对古代汉语的感知能力,背诵全文或经典片段,以增强语感;其次,要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常用实词和虚词词汇,并对实词中的几种特殊情况(通假字、词性活用词、古今异义词)进行梳理归类,对几种常用虚词(之、其、而、以、乃、焉、于、则等)能梳理其用法和意义,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再次,梳理和掌握一定的文言特殊句式(省略句、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固定结构句等)特点,能更好地疏通和理解句意;最后,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作者生平、写作背景,能知人论世解读经典,了解古人的社会理想、抱负和顽强的精神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古诗也同样要进行诵读训练,熟读成诵以增强语感让学生知人论诗,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本单元同时也是初中阶段最后一个文言文阅读单元,所以要重视复习与归类整理工作。

      要引导学生对课文中常用实词的意义和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进行归类整理,对特殊句式进行梳理并对其特点进行分析经过两年的中学语文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相当数量的文言文,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并具有基本独立的阅读欣赏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已具备了结合课文注解进行阅读,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活动,对课文的主题思想或写作特色作深入探究的能力因此本单元的学习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教师重在指导,帮助梳理和共同探究以下是重点实词、重要句式整理:篇名重要字词重要句式曹刿论战师 伐 间 鄙 安 败绩、牺牲 加 孚 福狱 可以 一鼓作气再 盈 1、“所”字结构(衣食所安)2、宾语前置句(何以战)3、省略句(可以一战)4、“……也”式判断句(夫战,勇气也)邹忌讽齐王纳谏讽 修 服 窥 旦日 明日 急 面刺 谤美 私 蔽 门庭若市 时时1、“……也”式判断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2、“……者……也”式判断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3、状语后置句(皆以美于徐公)《孟子》二章得兼 舍生取义 甚于 是故 恶 豆 蹴 羹 何加 穷乏 本心 畎亩 举 苦、劳、饿、体肤 空乏 所以 动心忍性 法家拂士 1、 “所”字结构(所欲)2、 “……也”式判断句(鱼,我所与望也)3、 状语后置句(舜发于畎亩之中)愚公移山仞 且 惩 迂 室 毕力 杂然 曾 诸 尾 毛 彻 穷匮 亡 1、 倒装句(甚矣,汝之不惠)2、 固定结构句(如太行、王屋何)出师表秋 疲敝 盖 恢弘 妄自菲薄 引喻失意 作奸犯科 是以 简拔 裨补缺漏 性行淑均 晓畅 卑鄙 猥自妄屈 感激驱驰 夙夜 察纳雅言1、 状语后置句(试用于昔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俄顷 漠漠 丧乱 广厦 寒士 突兀课时安排:《曹刿论战》2课时《邹忌讽齐王纳谏》2课时《<孟子>.二章》2课时《愚公移山》2课时《出师表》3课时《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课时《综合实践与探究》4课时(含作文)《诵读欣赏》1课时名著阅读4课时。

      《曹刿论战》学习目标:1、 能对照注释,通过查阅工具书,通译全文,梳理和积累有关的文言词汇和句式2、 了解并能用简要的语言归纳出鲁国以弱胜强的几点原因3、 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说出人物的性格特征4、 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5、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背诵全文教学重点  1、能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简要分析文章如何以“肉食者鄙”来衬托曹刿的“远谋”的,体会运用对比衬托手法表现人物性格效果          2、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曹刿关于战争胜负问题的论述 课时安排   2课时 一、 导入新课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其中有许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三国时官渡之战,东晋谢安、谢石、谢玄等人使北方前秦苻坚统率的百万大军感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淝水之战,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学习的《曹刿论战》也是一则以弱胜强的战例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弱小的鲁国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齐国,曹刿的战略思想是什么,它对我们有哪些启发二 、初读课文,准确翻译课文1 给出重点字词音义,引导学生自读理解课文 (1)、重点字注音: guì   móu   jiàn    bó    zhé    jié    mǐ刿   谋    间   帛   辙   竭   靡 (2)、重点词解释: 齐师伐我——军队;         又何间焉——参与;  肉食者鄙——鄙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衣食所安——养; 小惠未徧——同“遍”,遍及、普遍;  牺牲玉帛——指猪牛羊等祭祀品; 神弗福也——赐福、保佑;     小大之狱——案件; 忠之属也——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可以一战——可以凭借; 公将鼓之——击鼓;       公将驰之——驱车(追赶); 彼竭我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故克之——战胜2、 同桌合作翻译课文(此段时间应充裕,其间教师巡视,随时解答学生的一些疑难问题,对于一些重点字词应及时板书,在下一环节时重点强调3、 全班交流、释疑(特别要注意文中出现的通假字、词性活用字及古今词义变化字,本环节结束时可以尝试完成课后探究练习第三题三、整体感知1 用简要的语言概述课文大意 明确:鲁庄公十年春,齐国出兵进攻鲁国当时齐强鲁弱曹刿请见庄公,询问备战情况,随同庄公参战,大获全胜,曹刿为鲁庄公释疑解惑 教师提示:按事件发展过程为序概括情节发展明确:曹刿请见一问战一胜战一曹刿论战 2 提问,分析战胜原因(1)、“齐师伐我”的“伐”是什么意思?齐国军队为什么要“伐”鲁国呢?补充介绍历史背景: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

      公元前685年,齐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住在鲁国的公子纠和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都抢着赶先回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起兵迎击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从历史背景得知齐师兴兵完全属于侵略行为,所以“伐”应译为“侵犯”2)、曹刿的身分怎样?他具有什么样的品质?明确:从“其乡人曰”句中我们能推知曹刿的身分为普通老百姓,没有官位,但“位卑未敢忘忧国”, 他关心国家大事和深谋远虑(3)、刿分析战前准备“何以战”是通过与庄公的几次对话完成的?刿否定了什么作法?肯定了什么作法?明确:“衣食分人和祭神弗加”;“断狱以情”他认为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就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4)曹刿沦述战胜齐国的原因,曹刿的解释分哪几层意思? 明确:分两层意思,一讲攻击的缘故,“彼竭我盈”高度概括了最佳战机;二讲追击的缘故,表现他考虑周全、行动谨慎 三、品读课文,鉴赏《左传》的艺术特色 提供资料:《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情况的编年体史书。

      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孔子写的鲁国历史《春秋》所编《左传》保存了重要的历史史料,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同时,它又善于剪裁,叙事清晰,描写人物生动,又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提问:请同学们谈谈对课文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两方面的认识并用“从……中可以看出……”的句式说话 明确:人物塑造曹刿:1、 关心国事,为君分忧——齐国恃强凌弱,发动战争,鲁国虽无充分准备却决定迎战,形势危急,“曹刿请见”2、 有自信心——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3、 对备战条件认识充分——鲁国凭借什么条件抵抗强齐的入侵?庄公三次回答,前两次都被曹刿否决掉了,因为直到这时,鲁庄公都是把获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和神灵上 ,直到他提出“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才加以肯定,这表明曹刿已经认识到战胜敌人必须依靠人民的道理这个观点对于古人来讲,无疑是进步的,是高明的4、 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在交战时重视观察敌情,善于捕捉有利战机鲁庄公:1、 对备战条件认识不充分——一度把获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庇护上2、 不懂战术,急躁冒进——战斗初始,齐师一鼓,即“将鼓之”,齐军刚败,即“将驰之”3、 能认识自身不足,善于听取他人意见——通过曹刿对备战条件的分析,不仅接受了曹刿从战的请求,而且让他直接参与战争的指挥,战胜后虚心向曹刿请教战略战术的采用原因。

      小结:作者巧妙地运用比照映衬的手法,使曹刿的形象鲜明生动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卫宗国的政治热忱从曹刿与庄公的对比中,以庄公的驽钝、浮躁反衬曹刿的机敏、持重,一个出身下层而深谋远虑的谋士形象跃然纸上 课文情节安排明确: 本文重点在刻画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而不在记叙战争的经过因此,只详写曹刿分析战前的政治准备和指挥鲁军作战的经过,以及战后谈论鲁国取胜的原因对双方军事部署、战争经过等则略写或不写这样当详则详,当略则略,详略结合有致,使文章显得中心突出,而又情节紧凑 小结:明确主旨与情节详略安排的关系四、作业背诵课文翻译第一小节《邹忌讽齐王纳谏》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2、能体会和说出邹忌运用设喻进行讽谏的表达效果,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3、体会文中对人物的描写之处,能辨析妻、妾、客对邹忌问话回答的细微差别,品味本文生动的叙述和描写特点4、能在梳理和理解情节内容的基础上及时背诵全文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理解故事的寓意,学习运用设喻进行讽谏的写法     2、归纳“朝、孰、诚、方、善、间”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  辨析妻、妾、客对邹忌问话回答的细微差别,品味本文生动的叙述和描写特点是本文学习的难点课时安排   2课时 一、导语唐朝名臣魏征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正是唐太宗的一面镜子,他敢触龙颜,一针见血地指出皇帝的过失;唐太宗纳谏如流,及时改正自己地错误圣君、贤臣,使唐王朝的政治稳定,国泰民安战国时期的邹忌也是齐威王的一面镜子,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二、了解本文涉及的两个人物鼓励学生讲解明确: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借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谋士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

      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