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2年初中化学酸碱盐知识点复习及重要题型解析.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教****
  • 文档编号:276162989
  • 上传时间:2022-04-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55.54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名师整理 精华知识点初中化学酸碱盐知识点复习及重要题型解析酸碱盐知识历来是中考的重点,但因知识点多,内容复杂,题型多变让同学们解题时很是头痛, 下面根据出现率较高的题型及重要知识点作一些规纳,助一、熟练记忆规律是应用的前提希望对同学们的复习有所帮酸碱盐部分虽然题型众多,如:鉴别、推断、除杂⋯ ⋯ ,但是这些应用离不开最基础的知识点:即:对酸碱盐化学性质的熟练记忆 通过学习可知:酸的通性有五点、碱和盐的通性各有四点 对于这些化学性质必须加以强化记忆和灵活记忆 可采用图表记忆法以及变式记忆法等如: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浓缩为下图记忆较好 (图表记忆法 ) 在此基础上,再做变式练习,增加对化学性质的多角度记忆 (变式记忆法 )如: (1) 生成盐和水的规律,一定是中和反应吗? (2) 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中,生成盐的规律有几条等通过如上练习,即可起到加强知识的同化和异化的作用二、掌握“ 规矩” ,可成“ 方圆”记忆住以上规律就可以熟练应用了吗?当然不能在大量练习中同学们发现以上规律中有很多是有 “ 规矩” 有条件的因此在记住规律的前提下,还要记住规律应用的条件,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的应用 比如:可根据不同反应类型来灵活记忆有关反应的条件。

      归纳如下:名师整理 精华知识点例如:写出下列物质中两两之间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铁、氧化铁、烧碱溶液、稀硫酸、硫酸铜溶液、氯化钡溶液、二氧化碳思路点拨: 此类题目是考察酸、例解题时,为防止产生丢落现象,碱、 盐、氧化物之间反应规律和反应发生条件的较好范可采用以铁为起点逐次向后延伸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再以氧化铁为新起点逐次顺推⋯ ⋯ 的方法经判断共发生 8 个反应由以上可以看出:在判断的过程中, 自然强化了有关反应规律以及反应发生条件的记忆些,随时加以练习,功到自然成三、抓重点题型,学会以点带面这样的习题同学们可多找一在复习中经常见到不少同学埋头于题海之中, 耗时长收效甚微 酸碱盐部分的题型虽形式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综合之下,可以说鉴别、除杂、推断这三类题型是很具代表性的,它们的正确理解和掌握,对于提高其他相关题型的应变能力,必将起到很好的辐射作用下面结合相关例题简要归纳一下各自特点例一:分别选用一种试剂鉴别以下各组溶液:A NaOH 、NaCl 溶液、稀 HCl () B Na2CO3、AgNO3 溶液、 KNO3溶液 () C K 2CO 3、BaCl 2 溶液、 NaCl 溶液 ( ) D NaOH 、Ca(OH) 2 溶液、稀 HCl ( ) 名师整理 精华知识点E NH 4NO 3、(NH 4)2SO4、Na 2CO 3、NaCl 溶液 ( ) 思路点拨: 鉴别题的原则是:抓住不同物质的主要特征,用最简单的方法,最少的试剂,以最明显的现象, 达到鉴别的目的。

      所谓最简单的方法是指能用物理方法鉴别的就不要用化学方法鉴别 ;能一次鉴别的就不用多次鉴别所谓最少试剂,就是能用一种试剂鉴别开来的就不要用多种试剂 所谓最明显的现象, 就是通过实验使各鉴别物质有明显不同的现象 如:产生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解析: A 、通过物质分类,显然依次符合碱性、中性、酸性,当然加石蕊试液鉴别B、 通过观察发现:Na 2CO 3 遇酸 (H+) 产生气体,而AgNO3 遇 CL- 产生沉淀,而KNO3遇盐酸无现象,故加盐酸来鉴别C、由上可知: K2CO3遇酸 (H+) 产生气体, BaCl2溶液遇 SO42- 有沉淀,而 NaCl 溶液遇稀硫酸无现象,故加稀硫酸来鉴别D、Ca(OH) 2 溶液遇 CO 32- 有沉淀,稀HCl 遇 CO 32- 有气体,而NaOH 遇 CO 32-无明显现象,故加Na 2CO 3 或 K2CO 3 鉴别E、观察可知: NH 4+遇 OH- 产生氨气,而Ba2+ 遇 CO 32- 、SO 42- 均有沉淀产生,取样后分别滴加 Ba(OH)2溶液,只有气体产生的是 NH4NO3,同时有气体和沉淀产生的是(NH 4)2SO4 ,只有沉淀产生的是 Na 2CO 3,无现象的是 NaCl 。

      在实际应用中,同学们还可以将鉴别题按一次性鉴别、多次性鉴别、不加其他试剂鉴别、两两混合鉴别等进行分类,根据各自独有的特点,总结解题技巧,从而达到全面掌握不同鉴别类型的目的例二:选用合适的方法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1) 除去生石灰中的碳酸钙(2) 除去氯化钾晶体中的碳酸钾名师整理 精华知识点(3) 除去碳酸钙固体中的碳酸钠(4) 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5)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硫酸铜(6) 除去 Cu 粉中的 Fe 粉思路点拨:除杂的原则是:不增 (不增加新杂质 )、不减 (不减少原物质的量 )、不变 (不改变原物质状态 )、易分 (除杂后易于分离 )、先物后化 (物理方法优先,其次化学方法 )应用中有转化法、沉淀法、吸收法、过滤法、溶解法等多种除杂方法解析: (1) 通过高温加热或灼烧的方法,既能除去碳酸钙,又能得到更多生石灰2) 可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再蒸发3) 可采用先加适量水溶解,再过滤的方法4) 可采用通过炽热的碳层或通过烧碱溶液的方法但显然通过烧碱溶液的方法具有吸收杂质彻底、操作简单快捷等优点5) 由于含有 Cu2+ 、SO 42- 两种杂质离子, 故可采用同时沉淀法。

      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溶液后,过滤即可得氯化钠溶液6) 由于 Fe、Cu 分别排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H 的前后, 所以可采用加入足量稀盐酸或稀硫酸溶解并过滤的方法来实现也可采用加足量硫酸铜溶液并过滤的方法例三、有一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K2CO 3、K2SO4、CuSO 4、CaCl 2、KNO 3 等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将混合物溶于水,得无色溶液,当滴入硝酸钡溶液时,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则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 可能含有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一定不含有思路点拨:推断题所用到的知识储备有如下几点: (1)物质的特殊色态、溶解性 (包括物质在水或酸中的溶解性 )如:铜离子溶液为蓝色,铁离子溶液为黄色等,常见白色沉淀有名师整理 精华知识点碳酸钙、碳酸钡、碳酸银、氯化银、硫酸钡、氢氧化镁等蓝色沉淀有氢氧化铜,红褐色沉淀有氢氧化铁初中不溶于酸的沉淀有氯化银、硫酸钡2)会判断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3) 三种离子 (硫酸根、碳酸根、氯离子)鉴定的正逆推理4) 对于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如:“ 全部溶” 、“ 部分溶” 、“ 全不溶” 等词的理解。

      一道好的推断题正是对于以上知识点掌握程度的综合性考察解析:推断题的解答依据是物质的特征反应和典型的实验现象此题由溶于水得到“ 无色溶液” 可知: CuSO 4(蓝色溶液 )一定不存在 ;同时 K2CO 3、CaCl 2 由于相遇会产生沉淀,所 以 K2CO 3、CaCl 2 或存其一或均不存在由“ 滴加硝酸钡溶液时,有白色沉淀产生” 可知:沉淀有可能来自硝酸钡与 K2CO3或 K2SO4反应生成的碳酸钡、 硫酸钡沉淀中的一者或两者由“ 加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可知:碳酸钡、 硫酸钡均存在, 进而推出 K2CO3、K2SO4均存在因为 K2CO3 存在,所以 CaCl 2 一定不存在而 KNO 3 由于存在与否,均不会对以上鉴别推断造成影响,所以 KNO 3 可能存在,也可以说可能不存在此题,在练习过程中,完全可以略加改动如:若“ 沉淀全部溶解” 推断结果怎样 ?若“ 沉淀全不溶” 推断结果又会怎样?⋯ ⋯ 同学们一旦掌握了这种一题多变、一题多做的学习方法,对于提高复习效果必然可以起到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