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节里祭屈原[2].docx
3页端午节里祭屈原——民族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设计【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以“端午节”为主题,构建了微视频《端午节的由来》、节日习俗现场展示、端午诗词搜集创作、史剧表演《屈原投江》、爱国诗词古风吟唱、图说粽子亚洲旅行等综合实践活动,意在引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特色习俗,感悟节日丰富的文化内涵,进而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 1.知由来,品习俗,传承端午文化 2.吟诗词,作书画,感悟屈子情怀 3.赏剧作,护非遗,弘扬爱国精神教学重点】吟诗词,作书画,感悟屈子情怀教学难点】赏剧作,护非遗,弘扬爱国精神活动准备】2周教师准备:创建活动实践课程研究群,设计活动项目,引导学生根据自身优势和感兴趣的内容选择项目小组,并推选出组长;推荐书目、推送网站等资源链接至研究群,指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准备:1.查找资料,整体感知学生根据老师推送到研究群的视频、网页等资料,了解端午节的历史背景及文化内涵,并根据自己的兴趣及所要研究的项目进一步查找资料。
2.自由组合,确定选题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项目,自由组合并推选出组长,在组长的带领下合作探究具体有以下六个选题可供选择:A组:微视频《端午节的由来》B组:节日的特色风俗展示C组:端午节诗词搜集创作D组:屈原的爱国诗篇吟唱E组:史剧表演《屈原投江》F组:粽子的文化内涵及非遗保护3.分步引领,合作探究在深入学习阶段,学生根据小组确定的主题,共同制定活动计划并实施,教师提供指导意见,小组成员群策群力,根据活动安排进行成果展示教学过程】1课时一、 简介习俗,激趣导入槐幄如云,榴花半吐,又是一年端午将至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等节日习俗,都是为了祭奠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端午节承载着中国人丰富的文化记忆与精神内涵,是民众历史情感与观念的体现早在两周以前,老师就布置了一个民族传统节日的综合实践活动现在,展示各小组实践成果的时刻到了,那就同老师一道开启端午节的奇妙旅程吧!展示课题、教学目标(略)二、小组合作,成果展示(一) 知由来,了解一段历史【设计理念】两千多年前,屈子临江而立,渔父嗟叹今五月仲夏,遥祭忠魂引导学生了解节日由来、风俗习惯,及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学生制作视频微课讲述节日由来,也锻炼和检验了学生的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将传统节日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创新精神二)品风俗,传承一种文化【设计理念】学生展示了包粽子、编五色绳、剪五色纸、制作纸龙舟等特色的节日习俗,亲身参与其中并深切感受节日丰富的文化内涵:粽子原是端午节投向水中祭祀屈原的贡品,龙舟竞渡也是因为人们舍不得屈原投江而逝,争先恐后划船拯救引导学生在语文课程中动手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学习语文三)吟诗词,抒发一种情怀1. 原创诗词书画展示【设计理念】学生搜集、整理端午节的诗词,进而原创古体诗词书画作品让学生不仅在粽香氤氲中饮食过节,也在浓浓的诗意中文化过节,感受节日的氛围以及屈子的爱国情怀2. 古风吟唱楚韵《离骚》【设计理念】《离骚》是屈原对楚国的那腔热血,是美政的高尚情怀学生以吟唱的方式,感受楚韵悲切,古风悠扬,沐浴在传统文化的给养中,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感受3. 史剧表演《屈原投江》【设计理念】屈原在汨罗江畔,怀石投江前写下绝笔《怀沙》,历述自己不能见容于时的愁苦,为自己遭遇的不幸发出了浩叹与歌唱,历史剧表演的形式最能切近诗人的内心,感受屈子的情怀4.配乐朗诵《生死交响》【设计理念】情感是诗词的灵魂,而吟咏诗词是解诗的源头。
引导学生在吟咏诵读中理解诗词的内容,感悟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进而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四)谈申遗,强化一种意识【设计理念】以一个粽子的亚洲自由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端午食粽的习俗在亚洲范围内广泛传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申遗的常识,提高非遗保护意识,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三、活动总结,情感升华童年时,端午是一种乐趣青年时,端午是一缕乡愁中年时,端午是一丝牵挂如今,端午节已经成功申遗,它不再是我们一家一户的美好祈愿,已成为我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承屈原如果能知道,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在这里共度节日祭奠他,相信汨罗江边不会再回荡他的咏叹了吧!今天,同学们都带来了自己家里包的粽子,让我们视频的音乐声中一起粽情端午,老师也在这里祝愿大家节日安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