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刀石寄情,篆刻人生修改版.doc
3页刀石寄情,篆刻人生 ——访书法篆刻家萧一新老先生 陈晨曦 董晓航篆刻之道,源远流长书法与篆刻虽同为雅趣,但讲求“刀精石趣”的篆刻要难于书法好的书法家不一定是好的篆刻家,反之,好的篆刻家一定是好的书法家前些日子,我们有幸结识了书法篆刻融于一身的萧一新老先生,与其交谈,获益匪浅萧一新,原名贻鑫,号颐翁、颐心斋主1928年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数学系,后留校工作,现已退休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初次见到萧老,是在长沙天心阁古玩城那是一个下着细雨的周六早晨,我们陪他去挑选篆刻所用的印章萧老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震惊,震惊于他85岁高龄却心态平和,精神矍铄,震惊于他才华横溢却深藏不露,甘于平庸再次相见是在萧老的书房一柜一桌一床,小小的书房,简单朴素,却承载了萧老艺术之路的点点滴滴,陪伴了萧老书写篆刻的日日夜夜萧老拥有文人的才气学识,却没有文人的清高冷漠与萧老聊天,彷佛遇见了相交多年的好友,轻松愉快,又好似遇见了阅历丰富的智者,让我们禁不住认真聆听萧老回忆自己的艺术情结起源于小学时用泥巴做成的一只猪幼时的萧老偏爱书法和手工,自己很满意这只猪,置于柜中收藏了多年,也因此培养了对书法和篆刻艺术的热爱之情。
初中时一位来自明德中学的周老先生会写字会画画,这位周老先生对萧老的艺术之路起了启蒙作用萧老就读学校的周边山区出产竹子,周老先生便利用这个条件,在竹子上书写,让萧老去刻我的篆刻就是那时起步的”,萧老说道,从开始只会胡乱刻画,到后来可以随心所欲的刻,周老师的熏陶和指点对萧老影响很大可惜的是由于高中时周老师离开了,萧老停止了练习后来忙于学业和工作,萧老几乎中断了艺术的练习直到1995年,萧老退休,闲居在家,重拾刀笔,再度读帖、临帖、刻印耐得住寂寞方能做出成绩,萧老闭关修炼书法篆刻他在博览群书,涉猎隶书、帛书、简书、篆书、行书等多种书体和印风的基础上,笔耕不缀,刻艺不停,书篆技艺日益精进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2002年,萧老走出书斋,以艺术会友,参加长沙市书法家协会、中国书画家协会、湖南省直机关书画家协会、湖南省老年书画家协会、湖南省书法家协会等,以及书法笔会活动和各类书法展览,作品特色大增,数次获奖,且在帛书上自成一家笔走龙蛇,挥洒自如聊起书法篆刻的话题时,萧老显得很兴奋萧老说,艺术没有捷径可走,必须专心致志的去研究他介绍到,练习书法多以临帖开始,不需要刻意学习古文字及文字结构、字形等知识,可以从模仿字帖中研究文字的书写格式,然后将文字的笔锋与字形合一,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篆刻从学习印谱入手,练习抓刀、下刀、运刀,用刀来削出笔锋、构造字形。
篆刻要求对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等古文字有所了解此外,在选字、构形等方面需要进行自我创造,需要根据石头的形状,去规划文字的形状和排列方式萧老告诉记者,他练习书法坚持三悟的宗旨,即悟入、悟出、悟变在临帖时,他先从字帖笔法、结构入手,研究它的起笔收笔,中锋侧锋之类的,临摹得惟妙惟肖,力求形似悟入比较容易,我最先写的是柳体,后来写的是颜体”接下来是悟出,将他人的优势为我所用,变成自己的将自己写的字与字帖进行对比,悟出字帖在笔锋、结构、章法上的巧妙之处,达到神似萧老在做到形似与神似之后,不是止步于前,而是融入自己的个性、特色和情感,写出属于自己风格的字体萧老总结,练习书法除了有悟性之外,还要有一颗执着追求的恒心,这样才能把书法作品写好他遵循启功“写楷书当做行书写,写行书当做楷书写”的理论,巧妙运用书法嫁接、穿插等技术,使写出的字体富有灵性,艺术韵味十足刀石寄情,篆刻人生萧老喜欢篆刻,喜欢其小小方寸之内却充满了时间的古朴和空间的浑厚,引人思考的感觉萧老认为真正学艺术不一定要拜师诚然,有名师指点,入门会快一些,可以少走些弯路,但是关键还得靠自己的悟性萧老篆刻非系名师门下,属于自学成才对于篆刻,萧老最初仅仅因为喜爱。
初中时喜欢刻竹板,后来喜欢看他人刻字,自己也刻过一段时间的家谱,在梨花木上刻字一九九五年开始从事篆刻艺术,临摹学习汉印的浑厚奇崛、势韵自然萧老以邓散木的《篆刻学》为教材,自学自练,除时下流行印风不学外,其它各路印风都学,深谙篆印之法他遵从古典,注重汉印,喜欢大篆入印,也喜欢把自己书法练习中悟出的简书、帛书艺术入印,让书法与篆刻融合在一起他对篆刻艺术的心得:名字印用白文印、汉印,显得大气;刻工笔画印用细朱文,显得秀气;书法印白文和朱文搭配较好他提倡白文印学汉印,其他印学大篆萧老学古不严古,提倡古为今用他匠心独运,将帛书入印作为自己的篆刻特色 萧老一生刻印千余枚通常他每刻一枚印要设计十多张印稿,有时要设计二十几张一周后再挑选设计得出彩的印稿,动手刻印刻出来不满意,磨掉再刻萧老对印的布局讲究疏能跑马、密不插针,有虚有实他严格要求自己,作品不满意的不示于人萧老谦虚地对记者说到:“我自己的作品十幅中有一幅好的就行了”心态随和,淡泊名利萧老认为书法篆刻要体现美的效果每个人的审美观念不同,对美的感受也不同对于现在流行的“字越丑越美”这种观点,萧老不是特别赞成在萧老观念中,对美的欣赏应该是和而不同的对称有对称的美,不对称有不对称的美,错落有致,有疏有实。
记者问道,萧老现在是否自己带有徒弟萧老谦虚地说:“没有,没带徒弟但是对于同是金石爱好者的来访者,我都会认真的交流,谈谈自己的心得,给出自己的见解”萧老认为每个人的艺术风格各有千秋他喜欢看人家刻印、画画、写字,采集别人的长处他也喜欢在艺术展览会上听别人进行品论,以此甄别好坏萧老告诉记者,可以不赞成别人评论的优缺点,但是自己去思考,去领会了,进步是很快的萧老被授予“东坡书画艺术卓越贡献者”、“辉煌中国、中华功勋书画家”、“中华杰出老年书画家”等荣誉称号,特聘为北京晚晴书画院院士、国学国医大讲堂书画、诗词、摄影联合会顾问2006年8月在庆祝《东坡书画院成立五周年暨第二届东坡书画艺术节作品邀请展》中获得金奖2006年《翰墨书晚晴丹青绘夕阳大型老年艺术(全国)邀请展赛》中获得银奖2007年湖南省直老干部书画协会成立30周年授予《翰墨丹青颂盛世》奉献奖许多作品被数十种书画集收编和博物馆收藏拥有这么多荣誉的萧老极为谦虚,说自己单纯为喜欢书法而书写,喜欢篆刻而动刀,不为荣誉和财富记者问道:萧老获得这么多奖,对于自己的作品如何定价萧老说,“我的作品,没有固定的价格,只要喜欢就可以带走,有些人出一点点钱,意思意思就可以了。
现在我吃好穿好用好,不在乎金钱的多少”物质上的无价就是精神上的最高价萧老衡量自己的书法作品是从更高的一个角度来进行的萧老认为自己的作品别人能够喜欢,能够流传下去就行了有些人只是朝钱看,卖很高很高的价,吹嘘字写的多好多好,画画得多精多精其实一个人的字写的好不好,不是自己可以评判的,别人认同了才行历史上能流传下去,说明有成效,历史上没有流传,再夸得天花乱坠也没有用活到老学到老,萧老耄耋之年仍潜心练习简书、帛书,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学习绘画、诗词,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刀能驻美,石有灵性,萧老一生心正,光明磊落,与世无争,为人平和,如空谷幽兰般静静绽放,等待欣赏自己的人,等待体会自己的人,独自享受艺术领域里的那份安静,那份纯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