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颐和园的空间处理-北京颐和园景点介绍.docx
3页浅谈颐和园的空间处理 北京颐和园景点介绍浅谈颐和园的空间处理 北京颐和园景点介绍 摘要:中国园林艺术对空间的经营是和中国传统的独特意识分不开的,以有限的园林空间表现出心目中无限的“宇宙空间”颐和固作为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空间的处理很具代表性 关键词:颐和园;空间;园林艺术 园林艺术是一种视觉的空间艺术,园林设计首先必须有空间在自然界,空间是无限的,看不见、摸不到人们只能从物质空间中感受到它的存在园林空间正是在既定的空间上进行经营、分割,进而深化、拓展空间,从而在有限的园林空间中创造出无限的精神空间中国园林艺术对空间的经营方式是和中国传统的独特空间意识分不开的,以有限的园林空间表现出心目中无限的“宇宙空间”颐和园这座大型皇家园林,在许多方面都堪称经典,本文将解读它的空间处理手法 一、空间序列 序列空间反映了空间排列的次第关系,两个以上毗邻的空间就存着序列关系,序列空间与时间要素密切相关,是在特定时间内通过路径,穿越不同区域所体验到的,因此园林序列空间关系到园林的整体结构和布局的整体性问题。
颐和园犹如一卷优美的传统山水画卷,更似一曲动听的乐章有多空间、多视点和连续性变化的特点,追求空间丰富的层次与意境深远,强调动观的空间营造 东宫门作为序列的前奏,拉开了颐和园乐章的序幕入口部分由一列四合院所组成,经仁寿殿前院的宏伟与气派,步入封闭的建筑群,然后是玉澜堂引人入胜的隔窗看景,跨过邀月门,进入长廊顺着廊往前走,突然开始转弯,从廊往外看,隐隐约约有金碧辉煌的屋檐映入眼帘;眼前出现了开阔的广场,随着长廊峰回路转,来到略微探入水中的广场,北边气宇轩昂的佛香阁引人神往,许多的建筑院落空间,构成众星捧月之势,形成了整座园林设计的高潮;由此返回长廊继续往西可绕至后山,则顿感幽静;至后山中部登须弥灵境再次形成高潮;回至山麓继续往东可达谐趣园,似乎是序列的尾声;再向南至仁寿殿便完成了一个空间循环 二、空间对比 空间对比是一项很重要的空间处理艺术手法将两个以上的不同空间,放在相毗邻的位置上,构成相互关系在古典园林中,以空间对比的手法运用最普遍,也最富有成效颐和园在运用大小空间对比和不同形状的空间对比方面尤为突出 绕过涵虚、罨秀牌楼,广场的尽头便是东宫门,入东宫门迎面是一座牌坊式门楼,边柱两侧连着红墙,接着步入严整、封闭的皇家庭院。
仁寿殿等建筑规模宏伟,以朴素的青瓦代替华丽的琉璃瓦,并在院内栽植常青树木,点缀山石,以求同园林的整体环境相协调仁寿殿外宽大的月台,对称排列着铜龙、铜风、铜缸和四个鼎炉穿过仁寿门,便进入了仁寿殿院落,迎面是一块高丈余的湖石挡住了视线,此石称“寿星石”,成为院内的一块天然屏障穿过仁寿殿,从殿外南侧西行,两个小土丘遮住了视线,给人“山穷水尽疑无路”的错觉小土丘中间有一条曲径,经过小径来到玉澜堂前院,经过西配房,即可透过墙上的小窗隐隐约约看到外面宽阔的湖面及远处玉泉山和塔影,让人忍不住要走出去走出西配房,视野突然开阔,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止人出乎意料的感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 通过描述,可以感到东宫门到昆明湖的视觉空间变化:其一,颐和园运用建筑空间与自然空间的对比、封闭与开敝空间的对比、内聚与外向的对比,把游者先引入皇家宫殿庄严的氛围,然后通过墙上的透窗给人提示与向往,引着游人逃脱封闭庄严的氛围去感受视野开阔的心旷神怡其二,宫殿区建筑空间严整有序,院落空间封闭,转折后进入空间开阔的自然风景中,有限的人工建筑庭院空间与无限的自然山水空间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关系,使人为之一振,美不胜收 三、引导与暗示 引导与暗示,是园林设计的常用方法。
某些藏得很深的景,或可望而不可及,或者根本不能被发现借助于空间的组织和导向性,将游人引至景点这种空间的导向通常需要借助游廊实现在空间的设计上,颐和园的长廊起到了很好的引导暗示作用 长廊和廊中的绘画本身就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此外它还将园内各个景点有机地联系起来,烘托出园林整体的美呈细长的空间形式通常具有极强的导向性由于它总是向人们暗示沿着它所延伸的方向走下去必然会有所发现,因而处于其中的人们总不免怀有某种期待,巧妙的利用这种情绪,便可以通过长廊把人们不知不觉的引导至某个确定的目标这条彩带般的长廊,把万寿山前分散的景点建筑连缀在一起,形成了一条风雨无阻的观景线它既是整座园林建筑的骨架之一,也是景点的联系路线,又与各样建筑组成空间层次多变的园林艺术空间 颐和园作为大型皇家园林,规模宏大、景点众多,没有良好的空间设计,很难达到现在的艺术效果,本文仅从空间序列,对比和引导暗示三方面进行了粗浅分析相信对园林设计、景观设计的空间处理具有借鉴意义可以说颐和园是一座宝库,有待大家更加深入潜心探索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