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古人文明礼仪小故事8篇大全.docx
9页2024年古人文明礼仪小故事8篇大全 玉帛成干戈公元前592年,当时的齐国国君齐顷公在朝堂接见来自晋国、鲁国、卫国和曹国的使臣,各国使臣都带来了墨玉、币帛等珍贵礼品献给齐顷公献礼的时候,齐顷公向下一看,只见晋国的亚卿郁克是个独眼,鲁国的...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古人文明礼仪小故事8篇大全,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人文明礼仪小故事 篇一 玉帛成干戈 公元前592年,当时的齐国国君齐顷公在朝堂接见来自晋国、鲁国、卫国和曹国的使臣,各国使臣都带来了墨玉、币帛等珍贵礼品献给齐顷公献礼的时候,齐顷公向下一看,只见晋国的亚卿郁克是个独眼,鲁国的上卿是个秃头,卫国的上卿孙良夫是个跛脚,而曹国的大夫公子首则是个驼背,不禁暗自发笑:怎么四国是使臣都是有毛病的 当晚,齐顷公见到自己的母亲萧夫人,便把白天看到的四个人当笑话说给萧夫人听萧夫人一听便乐了,执意要亲眼见识一下正好其次天是齐顷公设宴款待各国使臣的日子,于是便答应,让萧夫人届时躲在帷帐的后面观看其次天,当四国使臣的车子一起到达,众人依次入厅时,萧夫人掀开帷帐向外望,一看到四个使臣便忍不住大笑了起来,她的随从也个个笑得前仰后合笑声惊动了众使者,当他们弄明白原来是齐顷公为了让母亲寻快乐,特意做了这样的支配时,个个怒不行遏,不辞而别。
四国使臣约定各自回国请兵伐齐,血洗在齐国所受的耻辱四年后,四国联合起来讨伐齐国,齐国不敌,大败,齐顷公只得讲和,这便是春秋时闻名的“鞍之战”古人文明礼仪小故事 篇二 程门立雪 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接着求学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俩是当时很出名望的高校问家、哲学家、教化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4 年后程颢去世,又接着拜程颐为师这时他年已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遇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1053-1123 年)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当他来到老师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扰,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老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 后来,“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古人文明礼仪小故事 篇三 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特别闻名的故事。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育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谐相处, 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引他最深刻的道理, 于是立即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尊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慧,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特别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敬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许多人都向他学习古人文明礼仪小故事 篇四 孔融让梨 孔融(153—208 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闻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特别聪慧,而且还是一个注意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经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望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当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 相互帮助、 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
从今,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古人文明礼仪小故事 篇五 乳姑不怠 崔山南,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非常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旧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真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古人学习励志小故事 篇六 张衡,东汉年间的天文学家(或者说地球科学家)、数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他精通天文历法,视察并记录了2500多颗恒星(肉眼可见的恒星约6000多个,在同一地点能观测到的不超过3000个);制作了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和世界上第一架地震仪地动仪,以及候风仪、指南车等多项器具张衡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被后人誉为木圣(科圣),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 拒绝学习古文的叛逆少年 公元78年,张衡诞生在山清水秀、风景美丽的南阳西鄂(现在的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石桥镇夏村)。
少年时期,由于父亲的早逝,家里的生活非常清苦贫困的生活,不仅没有影响他的求知欲望,反而更加激励他刻苦忘我地学习 张衡十多岁的时候,就读了许多书,写一手好文章,在远近已经小出名气 好学多闻的名气传到地方官那儿,地方官找来张衡说:我看你才学出众,想举荐你去做孝廉’博士子弟’,怎么样?17岁的张衡,拒绝了地方官的举荐他认为不能成天待在家乡读那些古文经传,更不能去追求做官发财,他要到实践中去探求科学的真理 于是,张衡整理好行装,离开家乡,踏上了巡游名都大城、访师求学、探究科学真理的征途 骊山脚下的不朽名有擅长辞赋文学、弹琴吹笛的音乐家马融;有虚心勤朴、名闻当世的贤士窦章;有学识渊博、潜研时务、着有30多篇政论名着的王符;有学习过天文、数学、历数等学问、豪侠英俊的青年崔瑗这些有为青年对张衡都有着很好的影响和帮助特殊是崔瑗,他与张衡的友情较深,常常在一起探讨问题,交换心得后来张衡进一步探讨天文、物理等科学,也是受了崔瑗的很大影响 张衡不停地走,不停地看,不停地积累,他的学问越来越丰富,志趣也越来越高涨,5年来的游学生活使这个少年才子最终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古人学习励志小故事 篇七 不要以为当上皇帝就能肆意玩乐,吃喝享受,其实真正勤政为民的皇帝都是要加班的。
盘点中国历史上那些工作狂皇帝 朱元璋从一个贫下中农,一路打拼,坐上了皇帝的宝座,开创了大明王朝最终咸鱼翻身,按说,应当好好享受一番吧,可朱元璋从登基到去世,三十多年,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据史书记载,朱元璋平均每天要批阅奏折200多件,处理国事400多件,这个量,唯恐现在许多人用电脑帮忙都达不到吧? 他的儿子朱棣也是个典型的工作狂,虽然即位时家底已经很丰厚,但他一切都向老爸看齐,在位22年,8062天里没有休息过一天每每天不亮就起床上朝,午餐也和大臣们在一起吃,一边吃一边探讨工作问题,晚上也没闲着,几乎是听着大臣们的上奏入眠几十年如一日地早起晚睡,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要是换作现在的上班族,早辞职不干了 雍正皇帝是众所周知的工作狂,每年春天,他都要带着嫔妃们到圆明园居住,这里风景美丽,是个避暑胜地,可雍正皇帝没有时间游山玩水,每天批阅奏折,接见各国使臣,事事亲历亲为,即使吃饭和休息时,也还在想着工作上的事为了勉励自己,他在御案后面刻了不逸二字,告诫自己,别贪图安逸,安逸会让人堕落的 出人意料的是,堪称情痴的乾隆皇帝尽然也是个工作狂,虽然恋情不断,但他可一点没耽搁工作乾隆皇帝每天早上六点准时上朝,冬天这个时候,天还没亮呢,太监轮班站岗都觉得累,可乾隆硬是雷打不动,从来不迟到。
下朝后,又是看文件又是和大臣探讨工作,始终忙到晚上,吃完晚饭,该出去散漫步吧,不,还有一大堆文件要批呢,而且,还要写点诗看看书,怎一个忙字了得 这还只是日常工作,要是有特别状况,乾隆就半夜起床,顶着黑眼圈,披着衣服工作比起现在的那些工作狂,有过之而无不及 宋太宗赵光义也是个典型的工作狂,每天八点上班,始终工作到深夜,从来没有一天不上朝,而且,就连打仗也亲自上阵,和士兵们同吃同住后来受了箭伤,被伤痛熬煎得生不如死,依旧坚持每天工作,从不缺勤,始终到死,都没有停止工作 如此繁忙,他还能挤出一点时间读书,给自己充电,每天坚持看三卷书,一年看一千卷现在那些叫嚷着工作忙没时间看书的人,只能让赵光义鄙视了 历史如此巧合,工作狂老爸总能教化出工作狂儿子,宋真宗赵恒也是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史书上记载,他当年的作息时辰表如下:每天早晨在前殿接见各大部门的官员,听闻奏事,能确定的马上答复:早饭后处理各司奏折,直到中午;下午看书,并且支配各项例常活动;晚上听大师讲学,探讨政事,直到深夜不仅工作强度大,工作效率高,还虚心学习,真是难得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一群人,这样一群人,假如勤奋工作,就会让帝国越来越强盛,创建一个又一个盛世,可是,历史证明,假如皇帝玩忽职守,也会失去全部。
连皇帝都须要如此努力,平凡如你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勤奋呢?古人学习励志小故事 篇八 世之奇伟、瑰怪、特别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毒已》)这段话的意思是:世上奇异宏伟、珍异奇妙、极不寻常的景象,总是在那道途艰险而又僻远因而人迹罕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志气的人是不行到达的胜利之本 立身之本,在于立志 晋代的周处,年轻时性情避暴,逞强好斗,被乡里认为祸害当时义兴河中有条蛟,山中有只白额虎,跟周处一样都侵害百姓,义兴人把它们叫做三害,而周处为害最为严峻有人劝告周处去杀虎斩蛟,其实是希望三害中只剩下一害 周处马上去杀死了那只老虎,然后又跳进河里去斩蛟那蛟有时浮在水上,有时沉入水中周处穷追不舍,跟着它游了几十里路过了3天3夜,同乡的人还不见周处回来,都认为周处死了,相互庆贺起来不周处竟然把蛟也杀死了 他回来以后,听到乡里人为他的死而庆贺,才觉悟到自己被大家产作了祸害,决心改悔于是他到吴郡去寻访当时的大文学家陆机和陆云,陆机不在家,只见到陆云 周处把自己被人看作祸害的情形告知了陆云,并且陈述了自己改正错误的愿望,但因年岁太大,担忧最终也不会有什么成就。
陆云说:古人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何况你的前途还很有希望 再说,一个人怕就怕没有志向,有了志向,还怕美妙的声誉不能传播吗!周处从今改过自勉,立志自新后仕晋,为御史中丞,对贪官污吏多所弹劾氐人齐万年反叛,周处率军平叛,斩首万级,弦尽矢绝,左右劝退,处曰:此是吾授命之日rsquo;遂战而殁最终名标青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