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之《赤壁赋》教案(1) 语文版必修1.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462638407
  • 上传时间:2023-09-0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3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赤壁赋》教案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作者苏轼及本文的写作背景;了解“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2.技能目标掌握本文出现的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鉴赏本文景、情、理的交融和语言运用的妙处3.情感目标了解作者泛舟赤壁而触发的情思和表现出的旷达乐观的情怀;背诵全文走向高考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掌握文中重要的字、词、句教学难点掌握本文出现的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鉴赏本文景、情、理的交融和语言运用的妙处主客问答的结构形式在于表现苏轼人生观世界观的相反的两个不同侧面——客的消极悲观和主的豁达乐观教具准备多媒体、幻灯片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苏轼是位少见的旷世奇才,你们能具体说说吗?苏轼是豪放派词风的创始人他的词豪放高旷,情浓意远,我们学过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这一风格的代表作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情理交融,汪洋恣肆,当时就有“苏氏文章擅天下”的美誉中国古代楷书有“颜、柳、欧、苏”四大流派,这里的“苏”,就是苏轼,可见他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之高同学们,见过他的书法作品吗?——在课本的封面翻到封面欣赏一下)苏东坡是因为“乌台诗狱”才到黄州来的。

      关于“乌台诗狱”,散文家余秋雨有这样的描写:苏东坡到黄州来之前正陷于一个被文学史家称为“乌台诗狱”的案件中,这个案件的具体内容是特殊的,但集中反映了文化名人在中国社会的普遍遭遇,很值得说一说搞清了这个案件中各种人的面目,才能理解苏东坡到黄州来究竟是突破了一个什么样的包围圈为了不使读者把注意力耗费在案件的具体内容上,我们不妨先把案件的底交代出来即便站在朝廷的立场上,这也完全是一个莫须有的可笑事件一群大大小小的文化官僚硬说苏东坡在很多诗中流露了对政府的不满和不敬,方法是对他诗中的词句和意象作上纲上线的推断和诠释,搞了半天连神宗皇帝也不太相信,在将信将疑之间几乎不得已地判了苏东坡的罪在中国古代的皇帝中,宋神宗绝对是不算坏的,在他内心并没有迫害苏东坡的任何企图,他深知苏东坡的才华,他的祖母光献太皇太后甚至竭力要保护苏东坡,而他又是非常尊重祖母意见的,在这种情况下,苏东坡不是非常安全吗?然而,完全不以神宗皇帝和太皇太后的意志为转移,名震九州、官居太守的苏东坡还是下了大狱这一股强大而邪恶的力量,就很值得研究了这件事说来话长……而神宗皇帝为了维护自己尊重舆论的形象,当批评苏东坡的言论几乎不约而同地聚合在一起时,他也不能为苏东坡讲什么话了。

      那么,批评苏东坡的言论为什么会不约而同地聚合在一起呢?我想最简要的回答是他弟弟苏辙说的那句话:“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他太出色、太响亮,能把四周的笔墨比得十分寒伧,能把同代的文人比得有点狼狈,引起一部分人酸溜溜的嫉恨,然后你一拳我一脚地糟践,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在这场可耻的围攻中,一些品格低劣的文人充当了急先锋又如——我真不想写出这个名字,但再一想又没有讳避的理由,还是写出来吧:沈括这位在中国古代科技史上占有不小地位的著名科学家也因忌妒而陷害过苏东坡,用的手法仍然是检举揭发苏东坡诗中有讥讽政府的倾向如果他与苏东坡是政敌,那倒也罢了,问题是他们曾是好朋友,他所检举揭发的诗句,正是苏东坡与他分别时手录近作送给他留作纪念的这实在太不是味道了历史学家们分析,这大概与皇帝在沈括面前说过苏东坡的好话有关,沈括心中产生了一种默默的对比,不想让苏东坡的文化地位高于自己另一种可能是他深知王安石与苏东坡政见不同,他投注投到了王安石一边但王安石毕竟也是一个讲究人品的文化大师,重视过沈括,但最终却得出这是一个不可亲近的小人的结论当然,在人格人品上的不可亲近,并不影响我们对沈括科学成就的肯定围攻者还有一些,我想举出这几个也就差不多了,苏东坡突然陷入困境的原因已经可以大致看清,我们也领略了一组有可能超越时空的“文化群小”的典型。

      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要单独搞倒苏东坡都是很难的,但是在社会上没有一种强大的反诽谤、反诬陷机制的情况下,一个人探头探脑的冒险会很容易地招来一堆凑热闹的人,于是七嘴八舌地组合成一种伪舆论,结果连神宗皇帝也对苏东坡疑惑起来,……长途押解,犹如一路示众,可惜当时几乎没有什么传播媒介,沿途百姓不认识这就是苏东坡贫瘠而愚昧的国土上,绳子捆扎着一个世界级的伟大诗人,一步步行进苏东坡在示众,整个民族在丢人小人牵着大师,大师牵着历史小人顺手把绳索重重一抖,于是大师和历史全都成了罪孽的化身一部中国文化史,有很长时间一直捆押在被告席上,而法官和原告,大多是一群群挤眉弄眼的小人究竟是什么罪?审起来看!怎么审?打!通宵侮辱、摧残到了其他犯人也听不下去的地步,而侮辱、摧残的对象竟然就是苏东坡!……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期间,每次游览人们传说的古战场赤壁,都不免触景生情,发出惊世浩叹由此,中国文学史上就增添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两篇精妙绝伦的散文他写成《前赤壁赋》时,展纸挥毫写了一幅长卷,这幅长卷写得尤为成功传到明代,董其昌拜观了真迹,十分倾倒,说苏轼的书法笔力欲透纸背,全用正笔中锋,每波划尽处,常有聚墨痕,如黍米珠。

      董其昌作过一段著名的跋语:“东坡先生此赋,楚骚之一变也;此书,‘兰亭’之一变也宋人文字俱以此为极则这是对苏轼的《赤壁赋》及其书法最为深切而崇高的评价让我们步入苏轼为我们构筑的文学和哲学的殿堂,领略苏轼那卓绝的雄风二、题解1、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湖北黄冈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有些像鼻子,人们就称它为赤鼾矶;又因为山崖陡消如一而墙壁,所以它也被称为赤壁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在这里,他经常来赤壁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水中的鲜鱼,山间的新笋,江城的一切风物,都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了莫大的慰藉这时,他曾站在江边的赤壁上,眺望如画江山,唱出“大江东去”的豪放歌声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报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七月十六日和七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为以后的戏曲、绘画、雕塑等提供了创作的题材宋代画家李公麟、明代画家唐寅都画过苏轼舟游赤壁的画。

      苏轼在赤壁的创作活动,给赤壁增添了光彩,清人就干脆把黄州赤壁命名为“东坡赤壁”,并镌刻在建筑物的门额上,由此名满天下直到今天,在黄冈东坡赤壁,仍有“二赋常”“酹江亭”“坡仙亭”等名胜2、赋:在古典文学中,诗、词、歌、赋并称①赋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前者是赋的远源,后者是赋的近源②赋大体上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几个发展阶段③在晚唐时的古文运动的影响下,赋又发展为“文赋”,它句式参差,押韵比较随便,重视清新流畅,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一篇文赋④至于赋的作用,班固说:“或以抒下而通讽喻,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也就是说,赋的作用是用来表达人民的愿望,讽喻政宁⑤在特点上,刘勰说过:“赋,铺采摛文也借景抒情,铺叙风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托物言志,卒章显志,以寄讽喻之意是它的写作特点⑥唐宋古文运动兴起,一些文人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使之由骈骊趋向散文化,称为“文赋”以区别于六朝的“骈赋”和唐代用来科考取士的“律赋”三、指导朗读①教师范读;②学生齐读;③教师直译全文,并提示个别重要的字词、句式和修辞;④分段背诵要求反复研读三遍:第一遍,借助教师提供的内容提纲仔细自读,着重点是弄清两段各自的内容层次。

      第二遍,借助教师提供的韵脚轻声朗读,着重点是通过朗读体味文辞的优美和骈散结合的和谐韵律第二遍,尝试尽量用韵文翻译四、课文探究1、内容结构概括:事、景、情、理本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后通过客人的洞箫吹奏极其幽怨的声调,引起主客之间的一场回答,文章的重点便转移到生态度问题的论辩上文中流露出一些消极情绪,同时也反映了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含而不露,意在言外,深觉的感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满腔的悲愤寄寓在旷达的风貌之下这就是它成为名篇的原因之一2、段意概括1—2段:记叙夜游赤壁所见之美、所感之快、所闻之妙,引出下文主客问答第3段:主客问答:(之一)感慨生命短暂,英雄难觅;长江无穷,自然永恒(悲观消沉的人生观)第4段:主客问答:(之二)物与我皆无尽也,何羡之有;清风明月用之不竭为我共食,其乐融融(乐观豁达的人生观)3、指导自读课文3、4两段这两段难度较大,要求用较慢的速度研读具体进程:第一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读,读完后教师提出若干词语、文句来考查学生的理解情况,并略作点拨;第二遍,默读、轻声朗读、断续朗读均可,边读边体味结构思路和表现手法,读前教师提示用韵情况,读后教师提出若干问题要求学生解答,并略作点拨。

      五、鉴赏要点1、写景、抒情、议论的紧密结合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这就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含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第一段重在写景,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第四段虽然重在说理,却借追述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也“不变”的哲理2、“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的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有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意散文的笔势笔调,使全篇文情勃郁顿挫,如“万斛泉源”,喷薄而出与赋的讲究整齐对偶不同,它的抒写更为自由如开头一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逍舟于赤壁之下”,全是散句,参差疏落之中却有整饬之致;心下直到篇末,虽都押韵,但换韵较快,而且换韵处往往就是全文的一个段落,这就使本文特别宜于诵读,极富声韵之美,体现出韵文文学的长处3、优美形象,善于取譬的语言特色如描写箫声的幽咽哀怨:“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润孤舟之嫠妇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情,写得俱体可感,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

      七、拓展:欣赏满分作文《苏轼的赤壁》和余秋雨《东坡突围》教学反思学习文言文,知识点较多学习这篇课文,学生要了解作者苏轼及本文的写作背景;了解“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掌握本文出现的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鉴赏本文景、情、理的交融和语言运用的妙处;了解作者泛舟赤壁而触发的情思和表现出的旷达乐观的情怀;主客问答的结构形式在于表现苏轼人生观世界观的相反的两个不同侧面——客的消极悲观和主的豁达乐观;背诵全文大部分学生对本文较多的知识点都较难掌握,花的时间也特别多。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易错清单(三)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易错清单(十一)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 观察物体(1)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第2课时 直角的认识及画法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易错清单(二)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时 千米的认识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第1课时 角的认识及画法)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课时 数量关系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时 解决问题(3)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易错清单(一)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易错清单(九)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第2课时 认识线段、射线、直线(2)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1课时 数与运算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课时 解决问题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第3课时 锐角、钝角的认识法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曹冲称象的故事第1课时 认识质量单位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3课时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常见的量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时 毫米的认识·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第1课时 认识线段、射线、直线(1)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3第2课时 解决问题作业课件(2025秋).ppt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