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13届高三一轮复习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课时练习47.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13139387
  • 上传时间:2017-10-2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63.58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2013 届高三一轮复习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 课时练习 47(2012.11.3-4)班级 座号 姓名 (  )1.下图是现存于国家博物馆的珍邮,对其判断最合理的是A. “大清邮政”表明该票是清政府直接印制的 B.该票很可能是清朝初年使用的C.该票现存数量应该较大 D.加盖相关印文,该票才可以作为邮票使用(  )2.晚清重臣翁同龢曾在日记中对买办徐润的住宅有过描述, “园小而曲折,然楼阁几案皆有夷气” 这说明A.近代园林建筑日益受到西方风格的影响B.近代买办都住西式洋房、使用西式家具C.近代园林是中式的,住宅往往是西式的D.到了近代,才出现中西合璧的住宅建筑(  )3. “自同光以迄宣统,妇女服饰,以上海为最入时,流风所被,几及全国富贵之家,莫不尤而效之,其人辄顾影自怜,私心窃喜,贫贱者亦步趋恐后 ”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女性审美观念发生变化 B.外来文化被广泛接受C.近代社会发生剧烈变革 D.上海开近代风气之先(  )4.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派诗人刘大白在《卖布谬》 中写道:“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财主欢喜。

      土布没人要,饿倒哥哥嫂嫂 ”该诗反映了①中国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②作者提倡使用国货 ③民族资本主义此时发展艰难 ④作者反对机器生产A.①② B.①②③C.③④ D.①②③④(  )5.辛亥革命时期,中国不可能存在的现象是A.发送电报 B.观看有声电影 C.拨打 D.乘坐火车旅游(  )6.在汉语中,外来事物名称常加有夷、胡、番、西、洋等字,以上诸字中“洋”字出现最晚,但其构成的词语却是最多,鼎盛时期有 400 多个如“洋布” “洋钉” “洋楼”“洋车”等可是到了后来,数量急剧下降以下关于“洋”组词的兴衰分析不当的是A.其兴反映了天朝上国心态变为正视西方文明B.其兴反映了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影响渐深C.其衰与盲目自大、盲目排外心理有关D.其衰既由于政治原因,也由于中国日益走向近代化(  )7.阅读下列近代西方科技在上海、重庆出现的时间表,从中得到的正确结论是技术门类 西方发明 上海 重庆 天气预报 1856 年 1873 年 1939 年 1876 年 1882 年 1912 年 电灯 1881 年 1882 年 1906 年无线电 1896 年 1909 年 1928 年2A.科技传入引发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次高潮 B.充分吸收了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C.西方科技推动了社会生活的渐进性变化 D.民族工业主导了两地近代化进程(  )8.1908 年,上海《图画日报》上刊载了这样一则小故事:一位乡下私塾先生前往城里的新式学校任教,把电灯当做鬼火,吓得彻夜未眠;讲解新教材的课文时牵强附会地把孟德斯鸠当作曹操(字孟德)。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A.上海已成为国际大都市 B.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传入中国C.启蒙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 D.西式教育取代了中国的私塾教育(  )9.下面图片是中国目前最早记录“妇女解放”的画报 (1920 年 10 月出版)最能表达画面中当时中国妇女解放现状的诗句是A.小荷才露尖尖角 B.无可奈何花落去 C.千树万树梨花开 D.万马齐喑究可哀(  )10.据李景汉《北平郊外乡村生活》记载:1930 年对北京地区所作的调查发现,京郊一个村子里,已婚 117 名妇女中缠足者仍有 31 人,占 27%,男子中带发辫者尚占十分之一,并仍以“没辫子不好看”和“带惯了”等理由拒绝剪辫这一现象表明A.传统陋习对人们的影响根深蒂固 B.人们的审美观念呈现出多样化C.当时北京地区社会风气较为自由 D.辛亥革命在农村地区的影响有限(  )11.2010 年 11 月 12 日,新民网发表“省钱省力省时间,网络购物方兴未艾 ”的新闻新闻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包括A.中国人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增强节俭意识 B.互联网在中国进一步普及应用C.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D.网络经济成为中国经济的主导(  )12.1978 年底,法国服装设计师皮尔·卡丹来到北京。

      他回忆说:“我刚来中国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是穿灰的衣服、黑的衣服,或者绿的衣服……我感觉就像被一座灰的墙给包围住了一样 ”1989 年底,一位波兰记者访华后撰文写道:“如今穿着入时、欧式打扮的姑娘,使北京的街道有一种令人应接不暇的特殊美感 ”促成上述变化的原因是①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拉近了与欧美国家的距离 ②城市经济生活空前活跃 ③中国与西欧国家隔阂与矛盾消除 ④思想解放运动的出现A.②③ B.①②③C.②④ D.①③④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自由尽是新风尚” ,这是对民国初年中国社会习俗改良的最好的概括禁缠足,改称谓,废跪拜,易服饰等等,成为当时一股时代性的社会潮流1)结合所学分析民国初年中国社会潮流变化的原因3材料二  20 世纪 50 年代人们 根据中山装和列宁装的特点设计出的人民装,大家都以穿这种服装为时尚……人们常常还会看到这样的情景:一群群欢歌笑语的姑娘,她们身着五彩鲜艳的布拉吉,嘴里唱着:“嘿拉拉,拉拉,嘿拉拉,拉,天空出彩霞呀,地上开红花呀苏联老大哥呀,帮咱们建国家呀……”(2)建国初期的这种状况反映了什么问题?材料三  到了 80 年代牛仔裤 、牛仔裙、百褶裙、长裙、短裙、西装裙开始走向市 场。

      就是在寒冬腊月,短裤或短裙外加一双 长袜也经常招展于大街小巷,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进入 21 世纪,我们的服饰 也越来越中性化、多元化 ……走上街头,你看到的不是单一的衣服,而是人们穿着各种各样绚丽 的服饰……(3)80 年代以来人们的服饰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古籍中的部分人名: 张茂宗、 杨延宗(《新唐书》),洪兴祖、冯继业(《宋史》),何荣祖、韩显祖(《元史》),汤显祖(《明史》) ,史念祖、杨光先——《清史稿》材料二  20 世纪 50 年代以前,人们大多认为,名字越随意,孩子越好养,阿猫、阿狗之类的小名比比皆是因此, “狗剩 ”“狗囡”之类的在当今难以登得厅堂的名字却大行其道——刘圣清《名字变化体现时代的变迁》材料三  20 世纪 40 年代后期至 50 年代初,不少人叫解放,叫爱国、爱军,叫建 设、建国,叫抗美、卫国、和平;50 年代后期至 60 年代,许多人叫跃进、超英,叫继红、育红、永红;60年代后期,人们又多叫卫东、小兵、红卫等 这些名字的出 现,无一不都和社会 历史的变革、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以及人 们思想观念的更新紧密相关。

      ——吉常宏《中国人的名字别号》(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古人取名深受什么观念的影响?(2)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分析材料二所述现象出现的原因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 20 世纪“40 年代后期至 50 年代初” “50 年代后期至60 年代” “60 年代后期”名字的出现分别与哪些重大历史事件相关?(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名字的变迁说明了什么4A.科技传入引发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次高潮 B.充分吸收了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C.西方科技推动了社会生活的渐进性变化 D.民族工业主导了两地近代化进程(  )8.1908 年,上海《图画日报》上刊载了这样一则小故事:一位乡下私塾先生前往城里的新式学校任教,把电灯当做鬼火,吓得彻夜未眠;讲解新教材的课文时牵强附会地把孟德斯鸠当作曹操(字孟德)从材料中可以看出A.上海已成为国际大都市 B.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传入中国C.启蒙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 D.西式教育取代了中国的私塾教育(  )9.下面图片是中国目前最早记录“妇女解放”的画报 (1920 年 10 月出版)最能表达画面中当时中国妇女解放现状的诗句是A.小荷才露尖尖角 B.无可奈何花落去 C.千树万树梨花开 D.万马齐喑究可哀(  )10.据李景汉《北平郊外乡村生活》记载:1930 年对北京地区所作的调查发现,京郊一个村子里,已婚 117 名妇女中缠足者仍有 31 人,占 27%,男子中带发辫者尚占十分之一,并仍以“没辫子不好看”和“带惯了”等理由拒绝剪辫。

      这一现象表明A.传统陋习对人们的影响根深蒂固 B.人们的审美观念呈现出多样化C.当时北京地区社会风气较为自由 D.辛亥革命在农村地区的影响有限(  )11.2010 年 11 月 12 日,新民网发表“省钱省力省时间,网络购物方兴未艾 ”的新闻新闻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包括A.中国人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增强节俭意识 B.互联网在中国进一步普及应用C.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D.网络经济成为中国经济的主导(  )12.1978 年底,法国服装设计师皮尔·卡丹来到北京他回忆说:“我刚来中国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是穿灰的衣服、黑的衣服,或者绿的衣服……我感觉就像被一座灰的墙给包围住了一样 ”1989 年底,一位波兰记者访华后撰文写道:“如今穿着入时、欧式打扮的姑娘,使北京的街道有一种令人应接不暇的特殊美感 ”促成上述变化的原因是①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拉近了与欧美国家的距离 ②城市经济生活空前活跃 ③中国与西欧国家隔阂与矛盾消除 ④思想解放运动的出现A.②③ B.①②③C.②④ D.①③④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自由尽是新风尚” ,这是对民国初年中国社会习俗改良的最好的概括。

      禁缠足,改称谓,废跪拜,易服饰等等,成为当时一股时代性的社会潮流1)结合所学分析民国初年中国社会潮流变化的原因原因:辛亥革命对人们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影响;临时政府政策的推动;一些传统习俗不适合近代社会发展趋势和当时世界潮流的影响等5材料二  20 世纪 50 年代人们 根据中山装和列宁装的特点设计出的人民装,大家都以穿这种服装为时尚……人们常常还会看到这样的情景:一群群欢歌笑语的姑娘,她们身着五彩鲜艳的布拉吉,嘴里唱着:“嘿拉拉,拉拉,嘿拉拉,拉,天空出彩霞呀,地上开红花呀苏联老大哥呀,帮咱们建国家呀……”(2)建国初期的这种状况反映了什么问题?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倒向社会主义国家及苏联;服装的变化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等材料三  到了 80 年代牛仔裤 、牛仔裙、百褶裙、长裙、短裙、西装裙开始走向市 场就是在寒冬腊月,短裤或短裙外加一双 长袜也经常招展于大街小巷,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进入 21 世纪,我们的服饰 也越来越中性化、多元化 ……走上街头,你看到的不是单一的衣服,而是人们穿着各种各样绚丽 的服饰……(3)80 年代以来人们的服饰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解放思想,追求个性;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和改善。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古籍中的部分人名: 张茂宗、 杨延宗(《新唐书》),洪兴祖、冯继业(《宋史》),何荣祖、韩显祖(《元史》),汤显祖(《明史》) ,史念祖、杨光先——《清史稿》材料二  20 世纪 50 年代以前,人们大多认为,名字越随意,孩子越好养,阿猫、阿狗之类的小名比比皆是因此, “狗剩 ”“狗囡”之类的在当今难以登得厅堂的名字却大行其道——刘圣清《名字变化体现时代的变迁》材料三  20 世纪 40 年代后期至 50 年代初,不少人叫解放,叫爱国、爱军,叫建 设、建国,叫抗美、卫国、和平;50 年代后期至 60 年代,许多人叫跃进、超英,叫继红、育红、永红;60年代后期,人们又多叫卫东、小兵、红卫等 这些名字的出 现,无一不都和社会 历史的变革、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以及人 们思想观念的更新紧密相关——吉常宏《中国人的名字别号》(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古人取名深受什么观念的影响?宗法观念2)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分析材料二所述现象出现的原因近代中国社会长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