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得新财务舞弊案例分析.doc
22页目 录一 绪论 1(一)选题背景 1(二)选题意义 1(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国外研究综述 22 国内文献综述 2二 相关理论概述 4(一)财务舞弊概念及特征 4(二)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机 4(三)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手段 4三 康得新财务舞弊案例基本情况介绍 5(一)康得新简介 5(二)康得新财务舞弊事件回顾 5(三)康得新财务舞弊的后果 61 康得新受到证监会处罚 62 股价大幅下跌 6四 康得新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8(一)康得新财务舞弊动因分析 81 控股股东谋求个人利益 82 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 83 外部监管体系不健全 9(二)康得新财务舞弊手段分析 91 存贷双高 92 虚增公司资产 103虚增公司利润 15五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治理的对策与建议 17(一)健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 171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172 完善管理层薪酬制度 173 提高独立董事的职业道德 184 完善公司内部监督机制 18(二)加强外部审计师独立性 19(三)加强市场监管力度 19结 论 21参考文献 22附录 23摘 要新时代新发展,中国资本市场要保持长久稳健的发展趋势,必然要拥有更加完善的资本市场管理机制。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发生频率较之前有明显攀升,且其中不乏性质严重的恶劣案件,如家喻户晓的“万福生科”、“康美药业”等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严重阻碍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已超出了经济领域,逐步演变成社会各界均予以关注的问题本文在综述相关理论及研究文献基础上,以康得新上市公司为例,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在概述案例公司的基本情况和描述案例公司财务舞弊手段的基础上,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成因,提出了完善股权治理结构及管理层薪酬制度、增强法律处罚力度等遏制财务舞弊的建议关键词:上市公司,康得新,财务舞弊ABSTRACTIn the new era and new development, to maintain a long-term and steady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s capital market, it is necessary to have a more perfect capital market management mechanism. In recent years, the frequency of accounting fraud cases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h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there are some serious cases, such as "wanfu shengke", "kangmei pharmaceutical" and so on. The accounting fraud behavior of listed companies has seriously hindered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securities market, which has gone beyond the economic field and gradually become a concern of all sectors of society. 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relevant theories and research literature, with the new listed company as an example, using the method of case study, in an overview of the case company and describe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case company's accounting fraud means, on the basis of research into the cause of the accounting fraud of listed companies in our country, put forward the perfect governance structure and management system, strengthen the legal penalties to curb accounting fraud.Keywords: Public company, condesine, financial fraudII一 绪论(一)选题背景进入21 世纪以来,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发展速度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但是,新的机遇同时也意味着新的挑战无论企业规模大小,无论其或是想要保持龙头企业的地位,还是只求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又或是想要成功在证券交易所上市,还是只想要保持盈利不被证监会“ST”,都必须保证其自身的稳定发展,保持稳定的现金流,做出不错的经营业绩,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长期经营战略然而,在巨额利益的诱惑下,仍有不少上市公司“前赴后继”地踏上会计利润造假的不归路,盲目相信自己可以做出“完美”的会计报表,欺骗广大投资者和监管机构但这些企业最终都难逃法网,会陷入财务困境甚至面临倒闭破产的危机 为了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我国政府也相继出台了多条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做出规定和约束,同时证监会也加大了对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目前会计造假事件频发,使我国经济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绊脚石二)选题意义康得新的财务舞弊是个案,但更是典型案件为了整个证券市场的和谐稳定,我们要从财务舞弊的源头入手,从事前预防、事中识别和事后处罚三个方面有效抑制企业会计造假行为的发生,让注册会计师起到其应有的外部独立性审计的作用社会各界多方协作和监督,促使上市企业履行职责,维护广大投资者的合法利益,建立公平公正的证券市场。
虽然证监会每年都会对一些上市公司下发处罚通知书,但是潜存的涉及财务舞弊的上市公司还有多少仍未可知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早已超出会计范畴,上升为社会性国家性的问题,阻碍了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我国证券市场仍处于不成熟的阶段,相关法律政策仍有待修改和完善如果不能有效的治理解决此类问题,将不利于证券行业的发展,也不利于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的接轨因此,分析研究康得新的财务舞弊案例,找出其造假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对我国经济市场的安定、资本市场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证券行业完善自身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总而言之,对我国上市公司的造假行为进行甄别和防范是十分有必要的三)国内外研究综述1 国外研究综述理论界一直比较关注财务造假这个课题国外文献一般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来研究财务数据,财务指标,公司治理指标,管理特色和第三方机构出具报告,甚至一些国外文献还研究高管的发音和财务信息的可信度Bell and Carcelle(2000)概括了公司则务造程的原回有发展途度过快,内部治理不规范,盈利目标过高,不规范的审计等,他们使用逻辑回归分析法,概括出了公司的财务舞弊基本上都会有相同或相板的特点,而且舞弊的方法也会类似的结论[1]。
Eining(2000)则通过实验检测利用专家系统以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效率[2]Spathis(2002)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舞弊样本和非舞弊样本的对比分析,利用单变量和多变量统计技术,建立识别模型美国SAS16 指出,“舞弊指故意变造虚假的财务报告可能是漏列或错误地反映事项与经济业务的结果;篡改、伪造记录或文件;从记录中或文件中删除重要的信息;记录没有实现的交易;蓄意乱用会计原则以及为管理人员、雇员或第三者的利益随意倾吞资产” [3] Summers et al.(1998)运用实证分析法对部分上市公司舞弊现状与关联方交易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进行财务舞弊通常会伴随着内部交易发生[4]2 国内文献综述国内研究主要以定性研究为主, 通过案例分析财务造假的模式以及企业造假背后的成因梁秀芬(2016)运用GONE理论的四个维度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原因进行了阐述,认为GONE理论中的条件的全部聚齐时,则务造假行为就会产生通过研究我们还可以了解到,当上市公司的外部给其施加了巨大的压力时,财务舞弊就更可能会发生,与此同时,如果上市公司内部的控制机制并不是十分完善,外部监管也并不给力,公可就很可能会选择财务舞弊[5]。
黄世忠(2004)研究财务舞弊企业的财务报表得出一些财务舞弊财务指标特征,如应收账款的增长率高于销售收入的增长率、非主营业务占公司收入和利润的占比等[6] 常红军(2010)研究了上市公司股票发行审核及相关制度,提出通过加大对财务舞弊责任人的处罚力度,来遏制一些企业通过发行股票来达到的圈钱的谋求[7]王益萍(2007)将公司管理层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其舞弊手段划为两类:第一类,侵占资产;第二类,以隐瞒财务信息目的采取的舞弊方式[8]娄权(2004)提出,企业财务造假主要源于思想因素,除了动机和利益以外,还包括机会与文化,结合实证研究,得出公司财务造假与公司财务风险之间呈正比的结论,并指出内控体系的不完善也是导致财务造假发生的主要原因,为降低此类造假行为发生率,通常借助增加流通股占比来稀释大股东占股的方式予以实现[9]朱国泓(2004)认为,公司财务造假行为的关键因素在于内部环境失衡[10]蔡赟(2010)表示企业在进行短期的财务报告决策过程中,由于高管人员容易受到各种短视认知的误导,易对企业发生财务舞弊的成本进行低估,反而实施过度的不当行为,进而使企业持续出现较为普遍的财务舞弊行为[11]。
岳殿民(2009)以我国证监会统计公示的 2002 年至 2006 年出处罚公告为例,从中选取 90 个存在舞弊性财务报告行为的样本实施统计分析并得出结论:就会计信息违规披露而言,除了关联交易信息存在遗漏以外,还涉及担保信息遗漏等手段;就财务报表舞弊而言,虚报销售收入为主要手段;就舞弊涉案人员而言,除了高级管理工作者以外,还包括公司董事会成员等[12]刘哲与张淑丹(2013)中剖析主要财务造假手段为收入造假与费用造假:作为普遍的造假方式,收入造假可以分为虚构收入,如虚开发票确认收入、白条出库等;提前确认收入,以起到美化企业业绩和成绩的目的;推迟确认收入,一般出现这种情况的企业都是当前经营状况较为乐观,但未来收益难以确认,为了能从表面上均衡企业整体收益而出现的造假行为费用造假的主要种类有费用的转移、费用的推迟确认、资本化、资本的计提减值准备造假等[13]冯春阳、魏颖与金晓娇(2016)围绕公司财务造假展开研究,针对相关后果与危害进行整理,除了公布虚假会计信息以外,还包括虚假财务报告的公示等公司财务造假危害巨大,一来有损企业自身发展,二来威胁投资者利益,三来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四来对涉案人员造成极大的负面冲击[14]。
鲍舒静(2016)从分析预付账款造假的原因并从如何避免上市公司利用预付账款造假提出防范措施[15]二 相关理论概述(一)财务舞弊概念及特征财务舞弊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财务主管及相关会计职员在编制会计账目,核算会计报表时,为了私人的利益,无视国家法律法规和证监会的相关准则制度,违反了会计质量信息的可靠性和谨慎性,编造虚假会计账目和会计报表的行为国内学术界将会计造假定义为:企业实际管理人为了个人私利,不顾企业和中小投资者的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