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师版教材三年级上期教材分析.doc
7页西师版教材三年级上期教材分析一单元:森林音乐会这是一个以森林为主题的单元,因此,在本单元以森林为主线,安排了“美丽的森林”、“欢腾的森林”、“我爱森林”三个二级标题,采用了层层递进的方法,首先落实于森林景色的美丽,然后体现森林里动物的可爱,最后升华到孩子们对森林的热爱在本单元主要包括的知识点有:对于学生二声部合唱能力的训练、十六分音符、四分、八分休止符的认识1、 美丽的大森林:这一二级标题包括了聆听《森林的歌声》、歌表演《大树妈妈》两个内容1)《森林的歌声》是选用了大量的自然界的声音,例如:蛙鸣、鸟鸣、虫鸣等声音,其目的是让学生从听觉上感受自然界的美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自然界的向往,同时创设一个教学情景在学生聆听后,教材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首先,学生自由模仿听到的声音,这是学生的一个自由模仿练习,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在学生聆听后,教材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首先,学生自由模仿听到的声音,这是学生的一个自由模仿练习,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然后设计了一个二声部的节奏练习:小鸟和青蛙的叫声,这个练习的目的在于,明确引入二声部的概念,让学生知道什么叫做二声部,以及在班级进行声部的分配。
同时,在一二年级所进行的二声部节奏练习的基础上,这个练习难度不大,所以完成起来不会有什么大困难,重点在于要求学生初步认识声部声音的均衡第三个练习是在以上练习的基础进一步增加难度而形成的加入了旋律,同时节奏也增加了难度这是一个简单的而声部旋律练习在三年级,降逐步进入合唱的训练,本单元为本册的第一单元,因此,采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引入合唱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因此,从节奏入手,然后引入旋律的练习,应该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法这个练习要求学生唱准旋律,同时让学生感受声部的声音均衡,告诉学生而声部的演唱要求同时,在这个练习里面,包涵的知识点是:认识十六分音符要求学生认识书写的格式,同时让学生知道时值2)歌表演《大树妈妈》(看课例)2、欢腾的大森林这个二级标题包括聆听音乐童话故事《龟兔赛跑》、小小音乐剧《龟兔赛跑》(1) 音乐童话故事《龟兔赛跑》这是一首孩子们非常喜欢的音乐童话剧,该作品音乐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精彩,而且三年级的孩子大多听过这个童话故事现在我们用音乐的形式来表现这个童话故事,会让孩子们感到更加的新奇聆听时,教师可采用分段听、整体听想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在音乐中听辨小白兔和乌龟的主题音乐,了解故事情节,为后面的创编活动打到基础。
同时,在听别主题的同时,可结合听觉让学生听辨乐器的音色,并让学生了解乐器的音色对表现音乐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2) 小小音乐剧《龟兔赛跑》这个活动是在聆听了《龟兔赛跑以后进行的一个学生的创编活动,要求学生能够用声音和动作,在音乐的伴奏下来表现故事教学时,教师可以讲学生分组,每一个小组分配一定的任务,进行创编表演3、我们爱森林这个二级标题包括聆听合唱《我们爱森林》、歌曲《小树快长高》(1) 聆听合唱《我们爱森林》这是一首童声合唱歌曲,通过聆听,让学生感受合唱的音色,导入主题2) 歌曲《小树快长高》这是一首旋律流畅、情绪欢快的歌曲在歌曲教学时,注意本单元的另一个知识点,认识四分、八分音符,这也是歌曲学习的难点在教材中,设计了两条节奏的对比练习,让学生感受休止符的作用第一条节奏没有休止符,第二条节奏有休止符,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休止符的时值二单元:黄桷树下这是一个突出地方音乐色彩,以黄桷树为主线设计的一个主题单元本单元包括“黄桷树下歌儿多”、“摆摆家乡的龙门阵”两个二级标题本单元的知识点包括:认识小节、小节线1、 黄桷树下歌儿多这一二级标题包括了儿歌朗诵《黄桷树高又高》、聆听《重庆小唱》、歌曲《黄桷树下我的家》、音乐游戏《找位置》。
1) 儿歌朗诵《黄桷树高又高》这是一首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的儿歌,要求学生按照节奏进行朗诵在教学时,教师可采用方言,也可以用普通话进行朗诵在学生完成了书上要求的节奏后,可让学生自由创编节奏进行朗诵教学要点在于,通过教师的情感引导,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创编合适的节奏来进行朗诵,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同时,教师还可以选取一些不同情绪的音乐,要求学生自由选取音乐,按照音乐的情绪创编节奏进行儿歌朗诵2) 聆听《重庆小唱》通过这个歌曲的聆听,主要是让学生感受重庆的美好景色,同时感受重庆地方音乐的特色,创设教学情景和方言儿歌一起组合起来,用一个课时完成3) 歌曲《黄桷树下我的家》这是一首具有地方特色的儿童歌曲,歌曲旋律简单,学生容易掌握教学的难点节奏在于八分附点音符,教学时,教师应结合歌词的学习来解决这个教学难点4) 音乐游戏《找位置》结合歌曲的教学,进行这个游戏活动可以将歌曲的难点旋律结合歌曲进行教学教学时,教师可先将旋律分解成几张不同的卡片,然后让学生完整聆听旋律,找出正确的顺序,然后按照牌号加上小节线,讲解小节和小节线的、终止线2、 摆摆家乡的龙门阵这一二级标题包括了聆听“黄桷树下小茶馆”、歌曲“黄桷树、三茶花”、童话剧“黄桷树的故事”。
1) 聆听“黄桷树下小茶馆”这是一首四川清音作品,学生比较陌生教学时,要求教师通过聆听,让学生感受这一曲艺体裁的音乐特点,同时初步了解四川清音四川清音概述 四川清音早期称“唱小曲”、“唱小调”,又因演唱时艺人自弹月琴或琵琶,被称为“唱月琴”或“唱琵琶”本世纪50年代以后才定名为“四川清音”它用四川方言演唱,流行于以成都为中心的城市与农村,以及长江沿岸的水陆码头 四川清音是由明、清的时调小曲及四川民歌发展而成音乐十分丰富,计有100 多支曲牌音乐唱腔结构分曲牌和板腔两类传统的演唱方式为坐唱,即摆上一或两张八仙桌,演唱者面对听客正面而坐,主唱者居中(多数为女艺人),琴师坐在主唱者的左右两边,月琴、琵琶或三弦在左面,碗碗琴、二胡或小胡琴在右面这种方式主要是在茶楼、书馆里的演唱,另外还有沿街卖唱或到旅店客栈卖唱的四川清音除有专业艺人外,还有许多业余爱好者,称为“玩友” 五六十年代,四川清音进入剧场,坐唱的形式逐渐被站唱所取代改为演员自己敲击竹节鼓打板演唱,配以小乐队伴奏,乐器有琵琶、高胡、二胡、中胡等伴奏员兼演配角并参与合唱帮腔2) 歌曲“黄桷树、三茶花”这是一首简单的二声部合唱在一单元进行了初步合唱训练基础上,在本单元同样安排了一个旋律简单的二声部合唱歌曲。
教学时,教师可在教师时首先设计活动,让学生按节奏朗诵节奏儿歌,掌握二声部首先,出示节奏,让学生拍节奏朗诵儿歌然后,播放范唱,教师带领学生一起为歌曲伴奏,朗诵二声部的歌词然后学生自己朗诵在二声部掌握的基础上,学生同时聆听了歌曲旋律,在进行教学就比较容易了3) 童话剧“黄桷树的故事”这是一首以黄桷树和棕树为音乐形象的音乐童话故事在教材上给出了两个音乐形象的主题音乐教学时,教师可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图画,创编故事的情节,然后进行分组的创编表演三单元:乘着歌声的翅膀让音乐插上翅膀,让我们的孩子们在音乐的王国里自由地驰骋、在想像的空间里自由地飞翔这是本单元的一个主导思想本单元下设三个二级标题:“飞向天空”、“飞向海洋”、“飞向远方”知识点包括:力度记号的认识、感受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作用1、 飞向天空(1) 歌曲:《鹰》这是一首简单的“卡龙式”的合唱歌曲,歌曲的难点在于合唱部分,要解决难点,学生要掌握好歌曲的二声部节奏看课例)(2) 聆听《飞机先生》这是一首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歌曲的旋律线条清晰根据这一特点,结合聆听,让学生分辨歌曲《鹰》和《飞机先生》不同的音乐情绪和速度,让学生感受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作用。
同时,结合歌曲鹰的演唱,让学生感受旋律线在音乐中的作用,同时结合力度记号让学生进行听觉体验2、 飞向海洋(删除,有相当的难度,建议不上)3、 飞向远方(1) 聆听.《乘着歌声的翅膀》这是一首非常经典的音乐作品,作者门德尔松这首作品被改为多种形式的器乐作品建议教师在教学时,结合歌曲的聆听,同时让学生聆听这一音乐作品的器乐作品,扩大学生的音乐知识面同时,结合聆听,让学生哼唱歌曲的主题旋律,让学生记住主题2) 集体舞《亲爱相融》这是一首简单、流畅的歌曲,教学时教师可进行集体舞的教学,然后在让学生在聆听的基础上学会歌曲四单元:丰收乐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一年的辛勤劳作,在这个季节里得到了实现忙碌在田间的人们,脸上充满了喜悦和欣喜本单元以“丰收”为主题,为我们呈现了一组人们欢庆丰收的画面单元分为三个二级标题:“秋色美”、“秋收忙”、“庆丰收”,以“丰收”为主线,层层叠进同时,在本单元,采用了配乐朗诵、音乐游戏、节奏活动、歌曲演唱、聆听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创造1、 秋色美这一二级标题以秋天的景色为主线展开,包括了两个教学内容:配乐朗诵“秋色美”、聆听“溜溜歌”通过学生的活动,导入本单元的学习,为单元教学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景。
1) 配乐朗诵:“秋色美”这个活动给予了学生一个非常的创作空间,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自由的朗诵,其目的在于让学生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情绪,随着音乐自己的朗诵来表现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因此,在教学时,教师不要过多地限制学生朗诵的速度和情绪,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2) 聆听“溜溜歌”(看课例)(3) 音乐游戏:丰收乐这是一个节奏接龙游戏,在节奏的基础上,配上了锣鼓的鼓点游戏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节奏创编能力从教材给出的节奏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表现欢快情绪的节奏,因此教学时,对于学生的节奏接龙,应注意音乐情绪的引导首先教师可让学生先读一读前四小节的节奏,在要求学生读准节奏、读出节拍重音的同时,说说节奏所表达的情绪,然后在进行节奏接龙的游戏对于学生的节奏接龙,教师可以不限制接龙的长度,操作时可以是单个学生的接龙,也可以是一个小组为单位的节奏接龙2、 秋收忙秋天的景色美,是因为人们获得了丰收,因此,这一二级标题以丰收为主线,设计了聆听:“我赶着丰收的小马车”、“秋收忙”、歌曲“我们都来采金秋”三个教学内容1) 聆听“我赶着丰收的小马车”这是一首欢快、活泼的童生独唱歌曲,歌曲表现了还在们丰收时的喜悦的心情。
在教材上,结合聆听,要求学生选择合适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教学时,首先让学生拍一拍节奏,听一听那一种最像马蹄的声音然后让学生先安静地聆听一遍音乐,再看老师的指挥为音乐进行节奏伴奏对于三年级的孩子,连续的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型操作起来又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又要求全班学生一起整齐地为歌曲伴奏,容易出现速度保持不好的问题因此,教师的指挥和引导是非常重要的2) 聆听:“秋收忙”这是一首弹拨乐合奏,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从音乐的角度去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也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建议这一教学不上3) 歌曲:“我们都来采金秋”这是一首简单的二声部合唱歌曲,歌曲旋律流畅、简单,二声部的旋律也较为单一教学时,歌曲的重难点应放在二声部的学习上,结合后面的音乐游戏活动“摘苹果”来进行教学音乐游戏活动“摘苹果”是一个节奏的创编活动,学生自由选择节奏型组合成一个两小节的节奏结合这个活动,将歌曲的二声部的节奏旋律难点提出来首先解决在苹果树上出示 (1) × 0× ‖ (2) ×× × ‖ (3) ×× × ‖ (4) × × ‖ (5) ××· ‖让学生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