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早发白帝城——故事与情感体验相结合的古诗教学新思路.doc
4页部编本三年级上册《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孩子处于低高年级的转折阶段,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语文积累,但是现在他们求知欲和表现欲也更加旺盛,对于语文学习的要求也相应更高,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挑战另外,9、10岁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更需要教师时刻吸引学生目光,致力挖掘学生潜力和语文学习兴趣故本堂课,我将以此年龄段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形式展开教学二、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古诗创作背景帮助理解诗文内容;将本诗熟读成诵,注意个别生字的读音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故事形式进行多元化古诗学习;自主探究品读古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情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之美三、 教学理念坚持素质教育观念,始终秉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努力把课堂还给学生时刻引导学生的自主、合作等探究积极围绕教材大纲,并能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在教学过程中,秉持因材施教原则,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层次要求,夯实基础、巩固提高四、课程资源首先,教师课前充分备课,查阅相关资料和史籍,对本诗进行系统的把握其次,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资源,利用自制课件,使教学更加的形象、直观,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另外,教师发放提前备好的小奖品(红叶标本),对表现优异者以资鼓励五、教学内容 古诗《早发白帝城》的学习理解与赏析六、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作者、诗文背景,熟读成诵2、难点:体会诗人情感,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七、教学方法与工具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为主,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使文字形式的古诗跃然纸上,更加生动,加强学生理解和记忆寓教于乐,以真实历史故事为线索,串联全课,师生互动,设置奖励环节,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爱上古诗的学习从而真正实现乐学、好学、会学、学会八、预习任务可在课前试着诵读本诗,把不理解、不认识的部分进行勾画,以便课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解疑答惑九、教学过程安排1、 故事导入,情感基调预计用时5分钟)创设情景,若非本班学生,先进行心理降压,缓解紧张和陌生感辅以自制课件,讲出线索性历史故事,引出李白从白帝城返程的缘由同时,设置两个关于诗人心情变化的问题,鼓励学生畅言,从而,奠定诗人重获自由、惊喜交加的情感基调,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此,带着上述情感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2、 解词达意,展开想象预计用时15分钟)首先,试着让学生初读全诗其次,逐句诵读。
从题目入手,环环相扣,借助图片,引导学生对诗文进行语言描述和理解,教师及时点评和表扬对地里名词辅以诗人返程水路图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印象,明白细节之处从而感受路程之远以及诗人归心之切期间,展示长江三峡两岸风景图,使学生感受祖国山河之美并在学习第三句时,顺势进行板书书写,板书画出三峡草图,并配以“重获自由,惊喜交加”的文字描述)3、 熟读成诵,情感升华预计用时10分钟) 带着“诗中有哪些表示诗人喜悦之情的词语?”的问题再读全诗,自主探究或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至此,更加深刻体会到诗人的心情,产生共鸣4、 回顾全诗,作业布置预计用时10分钟)最后,在以上环节的基础上,设置比拼环节,看谁能够当堂成诵,精准把握鼓励学生试着背诵,引导学生带有感情地背诵全诗对表现优异的学生,发放红叶标本一来作为鼓励,二来应景全诗(因条件有限,本人未找到巫山红叶,但有香山红叶^_^)课堂在积极好学中接近尾声,我将布置开放式的课下小任务如:“诵诗”、“讲诗”、“画诗”等5、 拓展延伸,开阔视野预计用时5分钟,视课程进度酌情是否展示此环节)若上述诸环节完成后仍有结余时间,则可设置此环节展示三个相关问题,其作用分别是:归纳本诗中的多音字;明确好好学习长大后领略祖国河山;课程首尾呼应,把后面的故事讲完,再次抓住学生注意,提升兴趣。
十、 课后作业课程结束前,我为学生布置了三个开放性的课下小任务:1、课上未能熟读成诵的同学,回家后带着感情继续诵读2、可以把本诗的故事讲给家长听,分享自己的所学3、可以试着把诗中景致画一画并涂上美丽的色彩十一、板书设计(山水简图辅以主要感情)重获自由惊喜交加 十二、教学评价该部分内容不应只是简单的死记硬背,古诗的学习重在对诗文的创作背景、诗人情感、诗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学习的持续兴趣与热情,远比学生习得的结果更重要该类课程的教学中,常会出现预设外的生成状况,需要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前提下发挥“教育机智”当然,这些生成也会成为教师最宝贵的教学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