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布拉格学派与生成音系学区别.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539828419
  • 上传时间:2023-01-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3.01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摘 要]布拉格学派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主要学派之一,它首次系统地阐明了音系学的任务、原理和研究方法,对于音系学与语音学的区分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使得音系学这个术语得以推广,对音系学后来的发展起到了很大影响结构主义作为近20年来对音系学研究影响最大的学派,从其酝酿、形成标准理论,直到非线性理论都与布拉格学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章就二者产生、主要理论观点、研究手段进行阐述 [关键词]布拉格学派 生成音系学 音系学 经过两千多年的孕育,音系学这一名称在19世纪正式提出20世纪初音系学从语音学中分离出来、自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从出生到成熟,经历了许多的变化音系学的发展经历了两大阶段(王嘉龄,2000:8-14):前半个世纪的结构主义音系学和后半个世纪的生成音系学结构主义音系学里重点研究音系学的布拉格学派给音系学的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是不容忽视,同时它为生成音系学的形成提供了一些理论的基础与参考文章就二者产生、主要理论观点、研究手段进行比较,力求全面展现二者的异同及联系1.布拉格学派1.1布拉格学派的形成与发展布拉格语言学会成立于1926年,创建人是马泰休斯(VilemMathesius)1929年,布拉格语言学会向第一次国际斯拉夫学者代表大会提交一份《提纲》,全面阐述自己的理论原则;1930年,他们在布拉格召开的国际音系学代表会议上又详述了自己对语言(尤其是对语音结构)的观点。

      此后语言学界以“布拉格学派”称之这个学派特别致力于音位系统的研究,把语音学和音位学区别开来,建立了音位学说;解决了划分音位的方法,提出了区别特征学说;他们在音位研究中取得明显效果的原则和方法对语言学的其他分支,如形态学、句法学、词汇学、语义学等研究都很有启迪学会在十年间出版了8卷《布拉格语言学会报》,发表了许多有国际影响的著作美国语言学家鲍林格作过这样的评价(王伟,2005):“在欧洲语言学团体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布拉格语言学会,美国语言学的每一项重要发展,都与这一学派的学说有关1.2布拉格学派有关音系学的理论1.2.1《音位学原理》布拉格学派主要以音系研究著称,代表作是特鲁别茨科伊(N.S.Trubetzkoy,1939)的《音系学原理》(phonology Theory)他认为音系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以对立关系为原则来研究语音单位的各项功能,主要是辨义功能凡能区别两个词的意义的语音对立叫做辨义性对立,如英语big和pig中的/b/和/p/使得一个音位同其他音位构成辨义性对立的特征成为区别特征,如英语中/p/的区别特征是双唇爆破(同/t/,/k/对立)、声带不振动(同/b/对立)、软封住鼻腔通路(同/m/对立),但是送气特征不是区别性的,因为没有和/p/对立的不送气音。

      从音系学角度看,音位就是区别特征的总和,这就明确了音位的定义20世纪50年代,雅柯布逊(Roman Jakobsom)通过声学实验,进一步推广了这一套理论特鲁别茨科伊同时还提到了“中和”的概念,即辨义性对立在一定的语音位置上可能不再对立,从而丧失其辨义功能在《音系学原理》中,特鲁别茨科伊提出了两条划分音位的原则其一,如果两个音不能相互替换或是相互替换之后会改变词的意义或者把词歪曲到不能辨认的程度,那么他们就是不同音位的体现其二,如果两个音出现在相同的位置,并且能相互替换而不改变词义,则它们是同一个音位的随选变体《音系学原理》确定了音位学研究的范围特鲁别茨科伊认为,语言学可以把语音当作一种纯粹的物理现象来研究,可以把语音学看成是纯粹的语音现象的研究,把音位学看成是这种语音的语言功能的研究语音学属于经验现象的范围,音位学则属于关系的范围、功能的范畴和价值的范畴特鲁别茨科伊还分析了语音特征他把各种语言中构成辨义对立的语音特征分为元音特征、辅音特征和超音质特征元音音位只能由元音特征组成,辅音音位只能由辅音特征组成,超音质特征总是附着在元音音位之上的,因而没有一个音位是只由超音质特征组成的他从三个角度来分析元音系统特征:部位特征、开口度特征和共鸣特征;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辅音系统的语音特征:部位特征、方式特征和共鸣特征;而对于超音质系统特征他提出了“音节负荷者”的概念。

      《音系学原理》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把对立关系分为许多类型,其中最重要、后来用得最广的是正负对立在这种对立的双方中,一方有某一区别特征,另一方没有,成为有无对立(马秋武,2000)如浊音对非浊音、鼻化音对非鼻化音等等具有特征的一方成为有标记项,而对方称为无标记项一般规律是无标记项的使用频率高于有标记项后来这些音系学概念和方法又被布拉格学派推广,用到语法和语义领域中去例如,英语名词的复数形式birds是有标记项,而bird是无标记项;bitch是有标记项,只表示雌性,dog则是无标记项,既可表示雌性又可以表示雄性这对以后语言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2.2雅柯布逊的区别特征说语音的“区别特征”最早渊源于特鲁别茨科伊,50年代雅柯布逊(Roman Jakobsom)应用声谱分析的成果,创立了“区别特征”语言交际中,任何最小区别性都使听话人面临二中择一的情况(王嘉龄,2000)雅柯布逊等人(Jakobsom,1952)在《语音分析初探》一文中提出了“对分法理论”及“区别特征学说”他们把最小的对立体归纳为12对区别特征,即元音性——非元音性、辅音性——非辅音性、鼻音——口音、聚集——分散、突发——延续、粗糙——圆润、急停——非急停、浊音——清音、紧张——松弛、钝音——锐音、升音——平音、降音——平音。

      区别特征是语言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对立体,这些最小对立体都是偶值的雅柯布逊的音位对分法理论提出后,世界各国语言学家纷纷引用和评论有的用以建立某种语言的音位系统;有的对此加以修订;有的用以设计语音的识别方案用于电子计算机识别和筛选输入的语音;有的用来进行语音合成,根据音位的基本区别特征在计算机终端输出字母或是语音 2.生成音系学2.1生成音系学的形成发展生成音系学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末,是由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Noam Chomsky)和哈勒(Morris Halle)创立(王嘉龄,1998)乔姆斯基师从结构主义大师Zelling Harris;哈勒师从布拉格学派语言学家雅柯布逊雅柯布逊和哈勒等(Jakobsom,Halle,1952)合写的《语音分析初探》(Preliminaries to SpeechAnalysis),提出的12对区别特征,后来被生成音系学采纳为基本单位乔姆斯基和哈勒批判地继承了欧美两大结构主义派别的优秀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立了生成音系学生成音系学是生成语法学的一个分支,其任务是研究人头脑中的音系知识生成音系学从酝酿、形成到标准理论,直至现在的非线性理论一共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雅柯布逊和哈勒等(1952)合写的《语音分析初探》、乔姆斯基(Noam Chomsky)和哈勒等(1956)合写的《英语的重音与音联》(On accent and junc-ture in English)及二人合著(1968)的《英语语音论文定制模式》(TheSound Pattern of English,后文中简称SPE)分别为前三个阶段的代表性著作《英语语音模式》(SPE)中标准理论的提出使生成音系学在60年代的美国音系学中居于主流地位SPE成为了结构主义音系学和生成音系学的分界线1975年以后,生成音系学进入非线性理论时期,演化出各种名目的音系学,如主音段音系学、节律音系学、词汇音系学、管辖音系学等或者我们可以这样回顾生成音系学,把它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张金生,刘云红,2000):SPE生成音系学或经典生成音系学阶段和后SPE生成音系学阶段生成音系学的影响不仅体现在语言学方面,在其他学科如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以及认知科学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反响2.2 SPE生成音系学乔姆斯基和哈勒合著的《英语语音模式》(SPE)第一次系统、全面阐述生成音系学理论,是生成音系学奠基之作,因此SPE理论被称为生成音系学的标准理论(王嘉龄,1998)。

      生成音系学不承认结构主义基本单位音位的存在,而用区别特征作为基本单位,以求对音系结构做出简明、高度的概括乔姆斯基和哈勒对雅柯布逊的区别特征进行了改造,从发音生理的角度,而不是从声学特性方面提出了一套新的区别特征每个特征都有正负两个值,如[-有声性]表示清音(声带不振动),[+高位性]表示方位高(高元音)区别特征需要承担两方面的功能:一方面表达底层形式中的对立关系,一方面描述表层形式中的具体读音作为生成语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任务是通过规则将句法表层结构中的音位表达转化为语音表达生成音系学的生成模式由三部分组成:表达层次、表达式以及音系规则表达层次包括音系层和语音层又称底层和表层表达式包括音系表达式和语音表达式音系表达式表达语言的音系结构,语音表达式直接反映具体发音的特点SPE中的音系规则是将音系表达式转化为语音表达式(王嘉龄,2000)具备以下形式:A→B/X Y在这一规则里X,Y构成语境,A在该语境中变为B他们认为一种语言中的音系规则运用时要有顺序这种规则与结构主义音系学中的音位读音规则有根本区别,它不是音位与音位变体之间的读音规则,而是一组音位的共同变化规律,所以具有很强的概括性。

      SPE还提出了标记性理论(马秋武,2000),用一套标记来规约(making conventions),但此理论并未引起重视SPE生成音系学具有系统性、抽象性和形式化它使用一套形式符号来描写音系表达、语音表达式和音系规则,使表述形式化,提高了表述的简明性和精确性2.3后SPE生成音系学尽管较之结构主义音系学,SPE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音系学家们从表达层次、表达式和表达规则等方面进行了修正对表达层次方面的修正产生了自然音系学、自然生成音系学;对表达式方面的修正,从SPE的线性结构(即把音流看作是一串音段在同一层次上的前后排序)到发现音调、重音、韵律、特征等都可以分属各自独立又联系的不同层次,音系学家们称这种多层面的音系表达理论为非线性音系学,它包括自主音段音系学、CV音系学、韵律音系学、依存音系学;对音系规则方面的修正则产生了词汇音系学、优选论、管辖音系学等这当中由音系学家普林斯(Prince)和认知科学家史莫伦斯基(Smolensky)(1993)共同提出的优选论将音系学在制约条件方面的研究成果与神经网络理论方面的最新发现结合在一起它与SPE最大的区别在于完全取消了音系规则而代之以制约条件。

      优选论对以规则为核心的经典生成音系学提出了严重的挑战,为音系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分析手段,成为90年代的一个研究热点同优选论音系学一样,管辖音系学也完全抛弃了音系规则这一概念从布拉格学派和生成音系学的产生和发展及其主要理论观点、研究手段的比较研究,我们不难看出布拉格学派对生成音系学产生的影响,同样可知音系学逐渐从传统的研究视角、方法开始走向多样化,同时也开始和现代科技结合,人们开始重视音系学的应用,并且拓宽到除语言研究、教学应用以外的领域故而,我们对于音系学相关论文的发展和应用应充满信心,期盼着音系学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1] Chomsky,N.,F.Lukoff & M.Halle.On accent andjuncture in English.In M.Halle et al(eds).For Roman Jakob-son.Mouton,1956.[2]Chomsky,N.&M.Halle.The Sound Pattern of Eng-lish.New York:Harper &Row,1968.[3] Jakobson, R., C. Fant & M. Halle. Preliminaries toSpeech Analysis.Cambridge,Mass.。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