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章怀太子唐高宗.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206****923
  • 文档编号:41298330
  • 上传时间:2018-05-2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8.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李贤(唐)李贤(654 年-684 年) ,字明允,中国唐高宗李治第六子,也是武则天第二子 在其兄李弘死后,一度被封为太子,之后被废为庶人李贤生于其父母前往昭陵祭拜唐太宗的途中,才出生不久便被封为潞王,两岁时就封为岐 州刺史、雍州牧、幽州都督他年幼时便有读书过目不忘的能力,高宗曾在李绩前面赞叹 自己儿子天生聪敏长大以后仪容举止端庄稳重,颇得其父宠爱七岁时改封为沛王,加 扬州都督兼左武卫大将军、雍州牧,至八岁时又加封为扬州大都督,十一岁时加封右卫大 将军十八岁时,改名李德,改封雍王,为凉州大都督、雍州牧、右卫大将军二十岁时, 改回本名李贤上元二年(675 年) ,其兄李弘死于合璧宫,六月时改封李贤为皇太子不久,高宗命他监 国李贤处理政事明白公允,朝廷众臣皆称道,高宗也对他加以褒扬李贤又召集一批学 者,包括张大安、刘讷言、格希元等人,一同注范晔的《后汉书》 ,书成之后呈奏给高宗, 得到许多赏赐此外,李贤尚有著作《列藩正论》 、 《春宫要录》 、 《修身要览》 当时有术士明崇俨很得武后信赖,他说英王颇似太宗,而相王有贵相,李贤听闻以后深感 厌恶而皇宫中又有宫人私下流传一则闲话,说李贤不是武后之子,而是则天之姊韩国夫 人所生,使李贤心生疑虑恐惧。

      接着,武后又亲手书写《少阳政范》与《孝子传》送给李 贤,以后也常常写东西给他,李贤的不安感日益严重调露二年(680 年) ,明崇俨被强盗 杀害,武后怀疑是李贤下毒手,派人去揭发太子的阴谋,并派薛元超、裴炎、高智周等人 一起去办理此案,最后果然在东宫马房里找到数百具铠甲高宗一向喜爱李贤,想要宽恕 他的罪过,但武后却说:“贤心怀谋逆,应该要大义灭亲,不能赦免他的罪行 ”于是废李 贤为庶人,将他幽禁,在天津桥焚烧搜出的铠甲,贬张大安为普州刺史,将刘讷言流放到 振州,连坐者有十多人开耀元年(681 年) ,将李贤迁徙至巴州武则天得到政权以后,为避免李贤有什么轻举妄动,派丘神绩去巴州监视他但丘神绩却 做主将他囚于别处,逼他自杀,李贤遂死武则天得知此事,于显福门为李贤举哀,贬丘 神绩为叠州刺史,并回复他的王位唐中宗神龙二年(706 年) ,追赠李贤司徒的官位,并 派人迎其柩陪葬乾陵唐睿宗景云二年(711 年) ,追赠皇太子地位,谥章怀太子,与其妃 房氏合葬[编辑] 黄台瓜辞 李贤在当太子时,有感于母子亲情在权力斗争之下已荡然无存,乃作《黄台瓜辞》 ,希望武 后醒悟此诗与曹植之七步诗并列为千古绝唱诗全文如下: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

      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自可,摘绝抱蔓归以藤蔓比喻亲生母亲武后,以四个瓜感伤四兄弟的性命朝不保夕,然而这首千古绝唱并未 改变章怀太子的命运萧统[编辑本段]简介萧统(501~531 年) ,字德施,小字维摩,南朝梁代文学家,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 梁武帝萧衍长子、太子,母亲为丁贵嫔齐中兴元年(501 年) ,生于襄阳萧衍时任雍州刺史,镇守襄阳,后乘齐内乱,起兵夺 取帝位,在建康(今南京)建立梁朝天监元年(502 年)十一月,被立为皇太子末年 以蜡鹅厌祷事件与父亲有嫌隙,中大通三年(531 年)三月,游后池,乘船摘芙蓉,姬人 荡舟,落水后被救出,伤到大腿,未及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葬安宁陵有 子萧欢、萧誉、萧察、萧譬、萧鉴萧统编有或著有《文集》二十卷,典诰类的《正序》十卷,五言诗精华《英华集》二十 卷,历代诗文而成的总集《文选》三十卷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昭明太子集》 萧 统笃信佛教,著名的佛教大乘经典《金刚经》 ,其中“三十二分则”的编辑,即为他所作 原本长篇连贯的经文,经过他整理成为容易传诵理解的三十二个分则,各段并补充浓缩精 要的副标题 萧统少时即有才气,且深通礼仪,性情纯孝仁厚,喜愠不形于色。

      他十六岁时,母亲病 重,他就从东宫搬到永福省他母亲的住处,朝夕侍疾,衣不解带母亲去世后,他悲切欲 绝,饮食俱废他父亲几次下旨劝逼,才勉强进食,但仍只肯吃水果、蔬食他本来身材 健壮,等守丧出服后已变得羸瘦不堪,官民们看了,无不感动落泪萧统极富同情心他十二岁时,去观看审判犯人,他仔细研究案卷之后,说:“这人的 过情有可原,我来判决可以吗?” 刑官答应了,于是他就作了从轻的判决事后,刑官向 梁武帝萧衍汇报了情况,萧衍对他表示嘉许梁普通年间,由于战争爆发,京城粮价大涨萧统就命令东宫的人员减衣缩食,每逢雨 雪天寒,就派人把省下来的衣食拿去救济难民他在主管军服事务时,每年都要多做三千 件衣服,冬天分发给贫民当时世风好奢,萧统“欲以己率物,服御朴素,身衣浣衣,膳 不兼肉 ”萧统性爱山水,不好音乐曾经泛舟后池,番禺侯轨盛称宜奏女乐萧统不答,咏左思 招隐诗:“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萧统酷爱读书,记忆力极强五岁就读遍儒家的“五经” ,读书时, “数行并下,过目皆 忆” 他更喜欢“引纳才学之士,赏爱无倦” 所以他身边团结了一大批有学识的知识分子, 经常在一起“讨论坟籍,或与学士商榷古今,继以文章着述,率以为常。

      ” 《南史》本传称 “于时东宫有书几三万卷,名才并集,文学之盛,晋、宋以来未之有也 ” [编辑本段]《昭明文选》萧统对文学颇有研究,招集文人学士,广集古今书籍三万卷,编集成《文选》三十卷 《文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文学作品选集,选编了先秦至梁以前的各种文体代表作品,对 后世有较大影响旧时读书人有“《文选》烂,秀才半”的说法 “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 藻”的选文准则,为后世推崇《文选》的择篇标准有以下几点:宣传道德的圣贤经书不选;以思辨为核心的诸子哲学 著作不选;对于以纪事为主的史书,则只略选其中颇有文学辞藻和风采的论赞部分,其余 有关史事因果的描述,都不选入萧统认为文章应该“丽而不浮,典而不野” 其所选的作品,都应是“事出于沉思,义归 乎翰藻” ,也就是经过作者的深思熟虑而又文辞华美的作品,才能够被辑入《文选》 可见 萧统在文学上即注重内容,又要求形式,是文质并重的由于《文选》注意文采,所以,不少优秀诗文都因为《文选》的生命力而得以流传、保 存到了今天,所以说, 《文选》是研究梁以前文学的重要参考资料较有见地的是,对于当 时盛行内容空虚的华文艳诗, 《文选》却一概不选当然,有些好的诗文,由于缺乏《文选》所强调的骈倔、华藻而未能被收进《文选》 ,这是当时文坛的风气乃至《文选》风格所决定 的,使不少后来的学人感到有点遗憾。

      《文选》一问世,便受到普遍的欢迎随着人们阅读《文选》的需求,后来有不少学者 为它作注唐朝显庆年间,李善搜集了很多资料,把《文选》分为六十卷进行了注释,为 后人提供了较有价值的研习余地自李善注本产生后, 《文选》得到广泛的流传唐朝开元 年间,又有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五人合注《文选》 ,称“五臣注” 不过它 只着重解释字句,与李善注有所不同 《昭明文选》对后代文学的影响很大唐以后文人 往往把它当作学习文学的首选教材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就曾要求儿子“熟读文选理” 宋代 陆游也提出民间有“《文选》烂,秀才半”的谚语,就是说熟读《文选》 ,也就差不多是半 个秀才了后人受《文选》的启发,出现了不少较好的文学选本 [编辑本段]《梁书》萧统本传昭明太子统,字德施,高祖长子也母曰丁贵嫔初,高祖未有男,义师起,太子以齐 中兴元年九月生于襄阳高祖既受禅,有司奏立储副,高祖以天下始定,百度多阙,未之 许也群臣固请,天监元年十一月,立为皇太子时太子年幼,依旧居于内,拜东宫官属 文武,皆入直永福省 太子生而聪睿,三岁受《孝经》 、 《论语》 ,五岁遍读五经,悉能讽诵五年五月庚戌,始 出居东宫太子性仁孝,自出宫,恒思恋不乐。

      高祖知之,每五日一朝,多便留永福省, 或五日三日乃还宫八年九月,于寿安殿讲《孝经》 ,尽通大义讲毕,亲临释奠于国学 十四年正月朔旦,高祖临轩,冠太子于太极殿旧制,太子著远游冠,金蝉翠緌缨;至是, 诏加金博山 太子美姿貌,善举止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每游宴祖道,赋诗至十数韵或命作 剧韵赋之,皆属思便成,无所点易高祖大弘佛教,亲自讲说;太子亦崇信三宝,遍览众 经乃于宫内别立慧义殿,专为法集之所招引名僧,谈论不绝太子自立三谛、法身义, 并有新意普通元年四月,甘露降于慧义殿,咸以为至德所感焉 三年十一月,始兴王憺薨旧事,以东宫礼绝傍亲,书翰并依常仪太子意以为疑,命 仆射刘孝绰议其事孝绰议曰:“案张镜撰《东宫仪记》 ,称‘三朝发哀者,逾月不举乐; 鼓吹寝奏,服限亦然’ 寻傍绝之义,义在去服,服虽可夺,情岂无悲?铙歌辍奏,良亦为 此既有悲情,宜称兼慕,卒哭之后,依常举乐,称悲竟,此理例相符谓犹应称兼慕, 至卒哭 ”仆射徐勉、左率周舍、家令陆襄并同孝绰议太子令曰:“张镜《仪记》云‘依 《士礼》 ,终服月称慕悼’ 又云‘凡三朝发哀者,逾月不举乐’ 刘仆射议,云‘傍绝之义, 义在去服,服虽可夺,情岂无悲,卒哭之后,依常举乐,称悲竟,此理例相符’ 。

      寻情悲之 说,非止卒哭之后,缘情为论,此自难一也用张镜之举乐,弃张镜之称悲,一镜之言, 取舍有异,此自难二也陆家令止云‘多历年所’ ,恐非事证;虽复累稔所用,意常未安 近亦常经以此问外,由来立意,谓犹应有慕悼之言张岂不知举乐为大,称悲事小;所以 用小而忽大,良亦有以至如元正六佾,事为国章;虽情或未安,而礼不可废铙吹军乐, 比之亦然书疏方之,事则成小,差可缘心声乐自外,书疏自内,乐自他,书自己刘 仆射之议,即情未安可令诸贤更共详衷 ”司农卿明山宾、步兵校尉朱异议,称“慕悼之 解,宜终服月” 于是令付典书遵用,以为永准 七年十一月,贵嫔有疾,太子还永福省,朝夕侍疾,衣不解带及薨,步从丧还宫,至 殡,水浆不入口,每哭辄恸绝高祖遣中书舍人顾协宣旨曰:“毁不灭性,圣人之制 《礼》 ,不胜丧比于不孝有我在,那得自毁如此!可即强进饮食 ”太子奉敕,乃进数合自是 至葬,日进麦粥一升高祖又敕曰:“闻汝所进过少,转就羸瘵我比更无余病,正为汝 如此,胸中亦圮塞成疾故应强加饘粥,不使我恒尔悬心 ”虽屡奉敕劝逼,日止一溢,不 尝菜果之味体素壮,腰带十围,至是减削过半每入朝,士庶见者莫不下泣 太子自加元服,高祖便使省万机,内外百司,奏事者填塞于前。

      太子明于庶事,纤毫必 晓,每所奏有谬误及巧妄,皆即就辨析,示其可否,徐令改正,未尝弹纠一人平断法狱, 多所全宥,天下皆称仁 性宽和容众,喜愠不形于色引纳才学之士,赏爱无倦恒自讨论篇籍,或与学士商榷 古今;闲则继以文章著述,率以为常于时东宫有书几三万卷,名才并集,文学之盛,晋、 宋以来未之有也 性爱山水,于玄圃穿筑,更立亭馆,与朝士名素者游其中尝泛舟后池,番禺侯轨盛称 “此中宜奏女乐 ”太子不答,咏左思《招隐诗》曰:“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侯惭 而止出宫二十余年,不畜声乐少时,敕赐太乐女妓一部,略非所好 普通中,大军北讨,京师谷贵,太子因命菲衣减膳,改常馔为小食每霖雨积雪,遣腹 心左右,周行闾巷,视贫困家,有流离道路,密加振赐又出主衣绵帛,多作襦袴,冬月 以施贫冻若死亡无可以敛者,为备棺槥每闻远近百姓赋役勤苦,辄敛容色常以户口 未实,重于劳扰 吴兴郡屡以水灾失收,有上言当漕大渎以泻浙江中大通二年春,诏遣前交州刺史王弁 假节,发吴郡、吴兴、义兴三郡民丁就役太子上疏曰:“伏闻当发王弁等上东三郡民丁, 开漕沟渠,导泄震泽,使吴兴一境,无复水灾,诚矜恤之至仁,经略之远旨暂劳永逸, 必获后利未萌难睹,窃有愚怀。

      所闻吴兴累年失收,民颇流移吴郡十城,亦不全熟 唯义兴去秋有稔,复非常役之民即日东境谷稼犹贵,劫盗屡起,在所有司,不皆闻奏 今征戍未归,强丁疏少,此虽小举,窃恐难合,吏一呼门,动为民蠹又出丁之处,远近 不一,比得齐集,已妨蚕农去年称为豊岁,公私未能足食;如复今兹失业,虑恐为弊更 深且草窃多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