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里昂惕夫之谜解释.ppt
30页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人力资本说人力资本说& &产品生命周期说产品生命周期说点击此处添加标题人力资源本说产品生命周期说对中国的启示两种解释评价 目 录 里昂惕夫之谜•人们普遍认为美国是资本相对较为丰裕,劳动力相对稀缺国家•根据里昂惕夫的计算结果:•美国是劳动力相对丰裕,资本相对稀缺的国家资源禀赋相对论要素反向论人力资本说自然资源影响政府干预教材中的五种解释里昂惕夫之谜的大众解释里昂惕夫之谜的大众解释“人力资本说人力资本说”背景背景•由于劳动熟练说只是简单的将劳动进行分类而未能将各种劳动按照复杂程度进行系统量化,无法用单一的变量进行表示来衡量,因此在此基础上很多经济学家根据自己的观点对其进行了发展,比如约根森(Dalew.oJgrnesno),其主要研究美国的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认为美国在教育上的投资是变相的资本投入,美国战后的经济发展与美国教育投入的同步增长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此种学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凯南凯南等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凯南等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凯南认为产生里昂惕夫之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里昂惕夫所定义的资本仅仅包含物质资本(如机器、设备、厂房等),而完全忽略了人力资本。
•国际贸易商品生产所需的资本应包括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即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主要是指一国用于职业教育、技术培训等方面投入的资本•人力资本投入,可提高劳动技能和专门知识水平,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生产知识的存量•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或报酬在于提高一个人的技能和获利能力,在于提高市场经济和非市场经济中经济决策的效率这就暗示着美国劳动比外国劳动含有更多的人力资本,把人力资本这一部分加到实物资本上,就会使美国出口产品的资本密集度高于进口产品•凯南在其1965年的研究中,指出许多关于H一O模型的悖论,包括里昂惕夫之谜都是因为传统贸易理论中采用特殊资本概念•凯南在瓦尼克、舒尔茨和贝克尔的研究基础上,拓宽传统贸易理论中资本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模型解释许多H一O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在这里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瓦尼克、舒尔茨和贝克尔的研究瓦尼克的发现瓦尼克的发现•在美国对外贸易和自然资源关系的研究中,瓦尼克发现美国贸易实际上是在保护美国稀缺的自然资源而不是资本,因为美国进口替代品实际上都是自然资源密集型的舒尔茨和贝克尔发现舒尔茨和贝克尔发现•舒尔茨和贝克尔发现资本和劳动存在紧密的关系。
他们发现美国每年在培训工人方面投资相当大,而且这些投资已经超过了物质资本投资的增长凯南的观点凯南的观点•凯南吸收瓦尼克和舒尔茨等人的思想,并将其应用于资本理论,拓宽传统贸易理论中资本的概念其基本思想如下:•1、资本是生产过程中最原始的生产要素只有对土地和劳动进行投资,土地和劳动才能产生有用于生产的要素服务流,否则,土地和劳动是没有任何作用的•2、土地、劳动及对其的投资存在稳定函数关系•3、土地劳动是直接用于生产的生产要素,资本并不直接介入生产过程凯南的论证过程凯南的论证过程1•凯南将其资本理论用于分析1947年美国的国际贸易•为了估算贸易中的人力资本含量,凯南作如下假定:•①工人技能和人力资本的差别完全是由在劳动上投资量的不同所引起的,②并且工资差别完全反映工人人力资本和技能的差别•在上述假定条件下,凯南估算了将一个完全非熟练工人转变为各种类型技术工人所需的资本凯南的论证过程凯南的论证过程2 2•凯南使用里昂惕夫的统计资料,即关于一百万美元出口产品和进口产品中各种类型工人的百分比(见表10),结合表9的计算结果,凯南估算了美国进出口产品所含人力资本(见表11)凯南的论证过程凯南的论证过程3 3•最后,凯南运用估计的进出口产品中人力资本需求量,结合里昂惕夫的统计资料,对里昂惕夫之谜进行解释。
凯南发现,假设收益率为12.7%的时候,里昂惕夫之谜仍然存在;但是,假设收益率为9.0%的时候,里昂惕夫之谜(见表12)则会消失人力资本说的不足人力资本说的不足•①事实上,人力资本不同于实物资本,不仅决定于受教育程度与技能培训,还会受到文化、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潜在影响,其真正价值很难以具体衡量;•②不同等级的劳动力并非只靠资本投入就能实现转化,其创造的价值有时也难以完全用资本或货币估量•③同时,凯南在对人力资本进行计算的过程中臆测成分过多,缺乏足够的数据与实际资料的支持,影响了最终结论的说服力人力资本说也未获得经济学界的普遍接受““人力资本说人力资本说””对中国的启示对中国的启示•仅靠劳动力比较优势的思考方式无法制定有效的外贸产业结构政策中国需要向竞争优势转变知识经济的兴起表明知识积累、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决定因素因此,我国的外贸产业政策决不能完全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基础和依据里昂惕夫之谜及其两种谜释学说的说明,美国出口劳动密集产品是因为美国工人受教育程度和劳动熟练程度相对较高,熟练劳动与人力资本的投入有时比实物资本能取得更多的收益因此应该将尽快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做为制订外贸产业政策的重要目标,加速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变。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背景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背景•产品生命周期最早是由著名经济学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弗农(1913 -1999)于 1966年提出的该模型是把市场营销中产品发展的规律用于国际贸易中,解释传统的要素禀赋理论所不能解释的经济现象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弗农认为,在国际贸易中,许多产品由现有发达国家生产和出口,其他国家则需要进口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原来需要进口的国家则转为出口,而原来出口的国家却转为进口在世界经济史上,纺织品先由英国出口印度、日本等国,后来印度、日本也生产纺织品出口到英国;汽车先由美国出口到日本、韩国、巴西;后来日本、韩国、巴西的汽车业在北美大地上驰骋对此现象,他提出产品变动周期学说予以解释•他认为,产品变动周期大致分为新产品、成熟和标准化三个阶段,各阶段与技术在国际间的转移密切相关里昂惕夫之谜时下背景里昂惕夫之谜时下背景•20世纪40到70年代,美国的国际直接投资远远大于其他国家在美国的投资的总和二战之前就已存在的国际卡特尔协议也不足以抑制美国企业向外扩张的趋势,在20世纪美国 187 个跨国企业的母公司建立的海外制造业子公司的数量迅速上升•在1929年以前,美跨国企业的投资地主要在加拿大和欧洲。
在此之后,在南美洲和拉丁美洲子公司的数量急剧增长直到20世纪50年代,一些更遥远的地区,主要是亚洲和非洲,也开始吸引美国的直接投资里昂惕夫之谜时下背景里昂惕夫之谜时下背景•20世纪60年代,制造业子公司的数量在这些遥远地区得到飞速增长一直到70年代以前,美国跨国公司的优势独一无二,是其发展的黄金时期•70年代以后,西欧和日本的跨国公司开始大量向美国投资,使美国的资本输入输出数量差距逐渐缩小斯特恩和马斯库斯用美国的进、出口数据对消费中的人均资本含量进行检验时,发现里昂惕夫悖论于1958年产生,1972年消失这正与美国直接投资的变化相符合•由此,按照产品周期理论的预测,以跨国公司为载体,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广泛开展美国的资本在这一时期大量外流,并未在本国发生作用,而利用这些资本在海外生产的产品并不计入美国的出口在美国生产和出口的是处于早期阶段的、具有满足高收入需求和节约劳动性质的新产品这时,工艺流程尚未标准,生产过程比较依赖技术投入,产品生产充分利用本国的高新技术和高技能劳动力,这时候的产品是“技术密集型”产品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而以后当美国进口这种新产品时,产品周期已发展到标准化阶段,生产过程更加依赖于资本的配备。
这一时期,美国将大量资本转移到海外,同当地廉价劳动力相结合,赚取更多利润,而本国则生产其他新产品•因此,按照产品生命周期的预测所产生的跨国企业国际直接投资行为,使美国企业利用自己丰裕的资本要素所生产的资本密集型产品并未计入美国的出口,所以导致美国出口产品的资本劳动比低于进口替代产品,解释了里昂惕夫之谜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学术价值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学术价值•1.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一种典型的动态化的国际贸易理论•(1)生产要素密集性质的动态变化•(2)贸易国比较利益的动态转移•(3)进口需求的动态变化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学术价值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学术价值•2.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对传统贸易理论的全面继承和发展•3.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还是一种国际投资理论•4.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率先研究贸易与直接投资关系的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的不足之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的不足之处•在当代,许多产品已不具备这样的生命周期•一是随着跨国公司全球化经营的发展,跨国公司的研发、生产都已经全球化,一些产品跨国公司往往在东道国就地研发,就地生产,直接面向全球销售,已没有这样一个动态转移的过程;•二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产品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许多产品从创新出来以后,迅速进入成熟,甚至是衰退期。
•因此,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当代的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只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中国的启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中国的启示•(一)对我国企业合理利用外资的启示•第一,应掌握该引进产品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产品技术转移情况•第二,牢记引进外资的目的首先是为了获得先进的技术•第三,注意在引进外资过程中协调国内外各方利益对我国对我国企业跨国经营企业跨国经营的启示的启示•第一,注重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企业产品状态•第二,应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开拓企业跨国经营思路•第三,力争处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创新阶段谢谢O(∩_∩)O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