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讲 水循环和洋流.doc
7页第三讲 水循环和洋流考纲点击思维导图1.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2.理解水体之间的补给关系,能够根据不同区域径流资料,描述河流的补给类型、特点及其意义;3.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海水温度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成因与分类分布规律主要环节类型概念类型洋流水循环 水环境考点一 自然界的水循环"大气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海洋水:数量最大固态水[基础梳理]一、相互联系的水体(一) 存在形式(二)陆地水体来源及相互关系冰川%河流水湖泊水$降水&地下水[特别提醒]地下水与河流水的相互补给关系: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一)水循环的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水循环发生领域有三个,即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 间.海洋与梅洋上空之间领域是划分水循环类型的标准,据此可以将水循环划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二)水循环的类型及其意义1.三大类型及主要环节类型环节名称海上内循环A蒸发,B+降水海陆间循环A蒸发,C,水汽输送,D降水,E-地表径流,G.地下径流,H/下渗陆地内循环D降水,I0蒸发,F1蒸腾[特别提醒]外流区也存在陆地内循环在外流区除具有海陆问循环外,地袁水因蒸发进入当地上空遇冷凝结,形成降水返回本地地表,也存在陆地内循环, 在内流区只存在陆地内循环。
2.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维持全球水的动态2平衡,使陆地3水资源不断更新;是海陆间联系的4纽带,使地表各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5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影响全球的6气候和生态;不断塑造7地表形态 [基础冲关] 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图示水循环的类型是 2)在B处大量抽取地下水,可能会造成 等环境问题3)A为水循环中的 ,它对海洋和陆地的作用是 (4)推动这种水循环的能量是 能和 能[解析]本题考查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图示水循环发生在海洋和陆地之间为海陆间循环,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不断补充陆地水,调节海陆间热量和水量的平衡大陆架地区由于海水较浅,光热较好,入海河流常带来大量无机盐,使饵科充足, 渔业资源丰富地下水的过量开采会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潜水位下降严重的地区会形成地下漏斗区,引起地面下沉,在沿海会引起海水入侵,使地下水水质变坏。
[答案](1)海陆间循环 (2)地面沉降(或地面建筑物倾斜、坍塌)、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入侵(能答出两点即可) (3)水汽输送 调节海洋和陆地的热量和水量平衡(4)太阳 重力考点精析一、图解内流区与外流区的水循环意义[演练] (2013.安徽 文综)下图为伏尔加河主要流经地区示意图从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看,伏尔加河( ) ①流域内总体上蒸发旺盛②流域的部分降水源自西风带③河水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④使东欧平原总体趋于高低不平⑤促进里海的水分和热量平衡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解析]伏尔加河流域整体上纬度偏高(45°N~60°N),气温偏低,蒸发较弱;流域西部降水受西风带影响;该河注入里海(最大的内陆湖), 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东欧平原的地势起伏不是伏尔加河影响形成的;注入里海的该河,对里海的水热平衡起到巨大的调节作用[答案]C二、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类型季节主要影响因素我国主要分布地区径流量的季节变化雨水多雨降水量的多少、季节普遍,尤以东部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气温高低、 积蓦多少、 地形状况东北地区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主要在夏季太阳辐射} 气温变化; 积雪和冰川储量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湖泊水补给全年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普遍地下水补给全年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普遍[演练] (2014四川文综)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的水层深度;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
下图是“我国某地气温、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读图回答下题 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 ( ) A.湖泊水 B.地下水 C.冰雪融水 D.沼泽水[解析]本题考查河流补给方式从图中看,该流域河流夏季径流深度远大于降雨量,该季节气温较高,由此可以判断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冰雪融水湖泊水、地下水、 沼泽水等都与气温无关,故正确选项为C[答案] C[解题技巧]判断河流补给类型的方法(1)大气降水为河流的最主要补给形式,根据不同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差异,河流的径流年变化存在以下三种形式: ①全年径流量较为稳定;热带雨林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② 夏季为汛期,冬季为枯水期:(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和热带草原气候区③冬季为汛期,夏季为枯水期:地中海气候区 (2)冰川融水补给的多少主要受气温高低的影响,径流高峰出现在夏季;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河段)的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而年际变化较小 [演练] ( 2011山东文综)为了解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并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某地理实习小组在美国西部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下图提供的是考察路线(R地一 旧金山一盐湖城)及周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关信息。
读图回答问题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解释大盐湖由淡水湖演变为咸水湖的原因5分) [解析]本题考查水循环原理从水循环的环节方面考虑,即从降水、蒸发、径流等方面分析,同时注意图中“冰川消退”这一原因大盐湖地区降水少而蒸发旺盛,湖水的地表径流补给量少,且该湖是内流湖,盐分会不断地积累 [答案]大盐湖流域气候干旱,降水少,冰川消退,湖水补给减少; (2分)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补给量;(2分)大盐湖为内流湖, 盐分随径流汇人而不断积累1分) 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一)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施加影响 l 1.影响蒸发: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 2.影响水汽输送和降水:如人工降雨等 3.影响地表径流:如引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 4.影响地下径流: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等 (二) 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施加影响时,也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例如,大面积排干>沼泽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过度抽取?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降、海水倒灌;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使降水以地表径流的形式迅速向河道集中,易造成洪涝灾害;人类生产或生活活动直接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会加剧对水资源的污染,使世界绝大部分地区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危机。
[演练]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指出,我国西部地区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注重开发新水源一是利用新技术开发水源,在严重干旱地区模拟“人造山脉”,进行人工增雨雪二是发展集雨工程中西部十多个省区目前已建成大量的集雨水窖、水池、水柜、水塘等小微型蓄水工程,不仅解决了部分人的饮水困难问题,而且还为农田抗旱提供了水源,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 材料二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 (1)发展集雨工程主要是对水循环的 环节施加影响,此项工程的好处是 (2)水循环各环节中,能够对H环节直接产生影响的是 环节能够使H环节的水量增大的条件有 (3)能代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风的是 环节,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与 环节关系最密切 (4)为提高集雨工程的水质,请对当地农民的传统习惯提出建议 [解析](l)发展集雨工程将导致地表径流减少,可以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增加可利用的水资源量2)图中A、B、C、D、E、F、G、H分别表示降水、海洋水的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水的蒸发、 植物燕腾、地表径流、下渗。
降水强度、地面坡度及地表植被覆盖率都会影响地表水的下渗3)我国东南沿海的夏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可以用C环节表示;南水北调工程是对地表径流的影响,与C环节关系最密切4)“水质”和“传统习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词,在正确审题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表述即可[答案] (l)G 涵养水源(2)D 降水强度小,时间长;地面坡度小;植被覆盖率高 (3) C G(4)家禽、家畜集中圈养;生活垃圾和污水集中处理;厕所应远离集雨工程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二 海水温度与洋流[基础梳理]一、海水温度 (一) 海水热量的收支 1.太阳辐射——海水热量的主要收入 2.海水蒸发——海水热量的主要支出 (二)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1.表层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1)海水表面平均温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从低纬向高纬递减这是因为地球表面所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受地球形状的影响,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2)海水表面温度的变化特点: 海水表面温度受季节影响、纬度制约以及洋流性质的影响2.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 (1)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随深度增加而递减表层海水到1 000米,水温随深度增加而迅速递减,1 000米以下,水温下降变慢。
2)其原因主要是海洋表层受太阳辐射影响大,在海洋深处受太阳辐射和表层热量的传导、对流影响较小 (三)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海水热容量的收支状况、沿岸地形、气象、洋流等 (四)海水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 1.原理:由于海水热容量大于陆地,海水的温度变化比陆地温度变化小;海洋上空的气温变化比陆地上空慢 2.表现:沿海地区一般具有“冬暖夏凉”的海洋性气候特征二、洋流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1.按性质分类盛行风 (形成洋流的主要动力)水平地转偏向力 陆地形状2.影响因素 3.主要洋流及分布海域洋流名称共有洋流太平洋D日本暖流、E北太平洋暖流、F.加利福尼亚寒流、G东澳大利亚暖流、H秘鲁寒流、I千岛寒流A北赤道暖流B南赤道暖流C西风漂流大西洋J墨西哥湾暖流、K北大西洋暖流L本格拉寒流、M加纳利寒流、N巴西暖流、P本格拉寒流印度洋Q厄加勒斯暖流、R(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促进高、低纬度之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与交换;维持全球热量和水分的平衡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1.影响气候2.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分布的影响 (1)寒暖流交汇:纽芬兰渔场、日本的北海道渔场。
2)上升流:秘鲁渔场 3.对海洋航行的影响(1)顺洋流航行可加快速度、缩短航行时间、节省燃料 (2)寒、暖流相遇,往往形成海雾,对海上航行不利 (3)洋流从两极带来的冰山对航行不利 4.对近海污染的影响;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基础冲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