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升初文言文背诵大全.doc
20页小学文言文陈元方候袁公《世说新语·政事》 孟母三迁《烈女传·卷一·母仪》揠苗助长《孟子·公孙丑上》 画蛇添足《战国策·齐二》北人食菱《雪涛小说》 愚人食盐《百喻经》父善游《吕氏春秋》 截竿入城《笑林》世无良猫《耳食录》 人有亡斧者《吕氏春秋·去宥》滥竽充数《韩非子·内储说上》 曾子杀彘《韩非子》掩耳盗铃《吕氏春秋·自知》 杀骆驼破瓮《百喻经》人有负盐负薪者《北史·李惠传》 嫦娥奔月《淮南子》精卫填海《山海经》 吴起守信《龙门子凝道记》郑人买履《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狼《聊斋志异》两小儿辩日《列子·汤问》 杨氏之子《世说新语·言语》伯牙绝弦《吕氏春秋·本味》 学弈《孟子·告子》刻舟求剑《吕氏春秋·察今》 矛与盾《韩非子·难一》鹬蚌相争《战国策》 学者有四失《礼记 学记》《学者有四失》学者有四失①,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②失则多③,或失则寡,或失则易④,或失则止⑤此四者,心之莫同也⑥知其心,然后能救⑦其失也。
教也者,长⑧善⑨而⑩救其失者⑪也注释①失:过失 ②或:要么;或者;有的 ③失则多:失在贪多失:错在 ④易:简单 ⑤止:遇到困难就停止不前 ⑥心之莫同也:心理各有不同⑦救:补救 ⑧长:用作动词,发扬(他们的长处) ⑨善:长处 ⑩而:连词,表而且 ⑪者:······的人译文学习的人有四种过失(不足之处),传授知识的老师必须了解人们的学习,有的人贪多而不求甚解的毛病,有的人知道一些就满足了,有的人认为太容易,有不认真学习的毛病,有的人有不求进步的毛病这四种过失产生的原因,心理状态是不同的知道了他们的心理状态,这样以后才能补救他们的过失传授知识的人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发扬他们的长处,并且补救他们的过失启示教育学生,要了解学生的不同心态,然后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揠苗助长》宋人有闵(1)其苗之不长(2)而揠(3)之者,芒芒然(4)归,谓(5)其人(6)曰:“今日病(7)矣!予(8)助苗长矣!”其子趋(9)而往(10)视之,苗则槁(11)矣 天下之(12)不助苗长者寡(13)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14)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15)无益(16),而又害之。
注释 1、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 2、长(zhǎng):生长,成长 3、揠(yà):拔 4、芒芒然:露出疲惫但十分满足的样子 5、谓:对…说 6、其人:他家里的人 7、病:疲劳,困苦,精疲力尽,文中是引申义 8、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9、趋:快步走 10、往:去,到..去 11、槁(gǎo):草木干枯,枯萎 12、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 13、寡:少 14、耘苗:给苗锄草 15、非徒:非但徒,只是 16、益:好处译文 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但很满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况),然而苗都枯萎了启示 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刻舟求剑 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注释 1.涉:渡,由后文的“舟”得出。
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3.其:他的,代词 4.自:从 5.坠:掉,落 6.于:在,到 7.遽:立刻,急忙,马上 8.契:用刀刻 9.是:指示代词,这儿 10.吾:我的 11.之:结构助词,不译 12.所从坠:从剑落的地方 13.其:他,代词 14.者:……的地方 15.求:找 16.之:剑,代词 17.矣:--了 18.而:但是 19.若:像 20.此:这样 21.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译文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寓意:讽刺那种办事愚蠢,不知事物变化的人矛与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 , 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 , 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 , 陷子之盾 , 何如 ?” 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注释 1、矛: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矛的基本形制有狭叶、阔叶、长叶、叶刃带系和凹口骹式等 2、盾: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刀剑用 3、誉:夸耀 4、曰:说,谈 5、吾:我的 6、陷:这里是穿透的意思 , 后面的就有刺的意思 7、或:有人8、以:用 9、子:您,对人的尊称 10、何如:怎么样 11、应:回答 12、利:锋利,锐利 13、其:这里指那个卖矛和盾的人14、弗:不 弗能:不能 15、之:语气助词 16、鬻:(yù):卖译文 有一个楚国人,卖盾又卖矛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锋利的东西都穿不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什么坚固的东西都能刺穿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答不上来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寓意 《矛与盾》说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自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鹬蚌相争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注释 方:刚刚 蚌:贝类,软体动物有两个椭圆形介壳,可以开闭 曝:晒 支:支持,即相持、对峙 箝:同“钳”,把东西夹住的意思 鹬:种水鸟,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都细长,常在浅水边或水田中捕食小鱼、昆虫、河蚌等喙:嘴,专指鸟兽的嘴 雨:这里用作动词,下雨 即:就,那就 谓:对……说 舍:放弃 相舍:互相放弃 并:一起,一齐,一同 禽:同“擒”,捕捉,抓住译文:一只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蚌马上合上,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出不去,明天你的嘴出不去,就会饿死你鹬和蚌都不肯互相放弃,渔夫就把它们俩一块捉走了 寓意:做事要权衡得失,化解矛盾相互谦证,以免顾此失彼,让他人钻空子告诫人们不要自相残杀,要宽容其寓意与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有一定联系 《孟母三迁》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a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bì],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居子也。
舍市,近于屠,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是亦非所以居子矣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ò,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ī,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解释 舍:住处 嬉:游戏 所以:用来 处:安顿 复:再,又 是:这 焉:在那里译文:从前孟子小的时候和母亲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之后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居住在了这个地方 寓意: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这也说明了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画蛇添足》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注释1.祠(cí):祭祀周代贵族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个季度祭祀都有专门的称呼,春天祭祀叫“祠”祠者:主管祭祀的官员 2.舍人:门客,手下办事的人 3.卮(zhī):古代的一种盛酒器,类似壶 4.相谓:互相商议5.请画地为蛇: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画地:在地面上画(画的过程) 6.引酒且饮之: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引:拿,举 7.蛇固无足:蛇本来就没有脚固:本来,原来 8.子:对人的尊称,您;你 9.安能:怎么能;哪能 10.为:给;替 11.遂:于是;就 12.赐:赏赐,古代上给下,长辈给晚辈送东西叫赐 13.为之足:给它画上脚足(此句中的足):画脚 14.终:最终、最后 15.引:拿起 16.且:准备 17.成:完成 18.余:剩余 19.足:脚 足:画脚 20.亡:丢失,失去。
21.为:给,替 22.乃左手持卮:却,表示转折 23.夺其卮曰:他的,指代先成蛇者 24.遂饮其酒:那,指示代词 25.终亡其酒:那,指示代词 26、谓:对......说译文 古代楚国有个人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酒赏给来帮忙祭祀的门客一壶酒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足够,一个人喝它还有剩余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喝这壶酒 一个人最先完成了,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为它画脚他还没有(把脚)完成,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抢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话刚说完,就把那壶酒喝完了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那壶酒说明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蛇本来没有脚,先画成蛇的人,却将蛇添了脚,结果不成为蛇后遂用画蛇添足,比喻节外生枝,告诉人们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不卖弄聪明,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弄砸《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