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猴子下山》二.doc
6页《小猴子下山》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做事要有始有终的道理 2.理解只好,空着手......辟词的意思,会看图正确选用动词扛、捧、抱、扔、检、摘,会用又......又......的句式说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卡片,并组词读 (2)看了课题《小猴子下山》,你有什么想问的(小猴子下山干什么最后结果怎样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9课,学完了课文你就找到了答案 (二)讲读课文 (1)请小朋友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小猴子下山路过哪些地方看见了什么(读后讨论,师贴板书) 小猴子图 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 玉米图桃子图西瓜图 白兔图 (指图)又()又()抓住了事物的不同特点,前后调一调意思不变 出示课文作业4,谁能很快填一填 地里的玉米又()又() 树上的桃子又()又()指名回答,填在作业本上 地里的西瓜又()又() (2)小朋友们,小猴子下山来,看见这些东西是怎么做的呢请看(出示图1) ①仔细看图,说说图上画着谁在于什么(指名回答) ②找找,写小猴子掰玉米的是课文的哪一段(第1段) ③指名朗读第一段,其他同学想一想:小猴子先来到什么地方心里觉得怎么样(高兴)从哪句话中看出来(非常高兴)该怎样朗读(指名朗读)小猴子是怎样做的(板书:掰)掰什么意思(两手把东西分开)出示青菜,演示掰原意是把东西分开,也可以是把东西折断,课文中指小猴子把玉米从玉米秆上折断。
插图) ④小结:小朋友们,第1段告诉我们什么(出示黑板) 猴子走到(),看见(),就() 什么地方什么怎么做 (指名回答) (3)①刚才学习第一段时,老师先请小朋友们(板书:看图),说说图上画着什么再请你们(板书:找节),找一找在课文的第几小节,最后请小朋友们学文(板书:学文)想想小猴子走到什么地方,看见什么,怎么做看图--找节--文是我们今天要掌握的一种学习方法,现在就请小朋友们根据这个方法学习第二段出示图画)要求学生照学法自学第二段 ②师生讨论:小猴子又走到(),看见(),就()板书:摘-rarr;扔一) 这时候的小猴子会说些什么 ③这一段该怎么读(指名朗读一评读一齐读) (4)小猴子捧着又红又大的桃子高高兴兴地向前走,你看,它又于了些什么(出示图三四) ①我们已经学会了一种学习方法,首先干什么(看图)指名说说图上画着什么接着怎样(找节)指名回答画的是课文中的哪几节(第三、四节)最后怎样(学文) ②请小朋友同桌之间一起读读这二节,再按刚才小黑板的问题进行讨论,请学得最认真的小老师来教学生同桌学文) ③第三节请小老师提问,(内容见小黑板)指名学生回答,(板书:摘-rarr;扔)齐读这一节。
④第四节通过提问朗读教学:小猴子走到什么地方(读文回答)看见什么(读文回答)它怎么做(读文回答)在小猴子怎么做的句子中找出表示动作的词,(板书:追)齐读这句话评读) (5)小结板书 从小猴这三扔中可以看出什么(小猴子见一样爱一样,做事有始无终板书:有始无终) (6)①我们看见小猴这样做结果怎样(一无所获)从什么地方看出来(板书:空着手) 比较句子:小猴子空着手回家去 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加上只好 ②这时候的小猴子心情怎样(板书:难过)看图五,从图上什么地方看出来(齐读最后一节) (7)你看(指图)小猴子下山时高高兴兴,课文中还一连用了四个非常高兴,回去的时候却那么难过这时候,如果你在路上碰到小猴,你会怎么对他说 (三)总结谈话 小朋友们,小猴做事没有明确目的,有始无终,最后什么也没有得到,我们可不能像J、猴那样,老师多么希望你们在学习、生括中能够有始有终,做任何事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把事做好 (四)课堂练习 (1)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出示课堂作业本第三题:看图选字 扛、抱、扔、捡、摘 ①说说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②谁能表演一下这些动作 ③填在作业本上。
(3)做个摘桃游戏: 教师板画:长满桃子的桃树 老师这里有许多又大又红的桃子,可是每个桃干都有一个秘密,谁能开动脑筋,解答问题,就能摘到桃子 题1,葡萄又()又(),梨又()又() 题2:小猴子下山走过哪些地方 题3:小猴子下山做了些什么事 题4:想象填空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一路上,一边走一边 (板书) 29.小猴子下山 学法 1.看日 2.找节 3.学文 小猴子走到(), 什么地方 看见(),就() 什么怎么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