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澳门中医药产业发展研究.docx

15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191451842
  • 上传时间:2021-08-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80M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澳门中医药产业发展研究 一 前言澳门正经历着有史以来经济发展最迅速的阶段,2009年澳门的本地生产总值已经达到1693.4亿澳门元,人均本地生产总值31.1万澳门元,位居亚洲前列但是,2008年博彩总收益占本地生产总值超过一半,达到1111.7亿澳门元[1],博彩业已经成为澳门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动力产业结构过于单一也使澳门经济的持续发展存在变数,澳门产业结构升级及多元化的压力很大近年来,由于西药的开发成本越来越高,并且在长期使用中被发现具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因此,世界各国又开始将目光转向从天然药物和传统药物中筛选新药,作为以天然药物为主的中医药产业具有美好的前景中医药在澳门具有悠久的历史,本地市民对中医药比较信赖自回归以来,澳门特区政府考虑到自身在中医药产业上具有一定的基础,再加上区域合作、澳门对外联系密切以及依托“一国两制”产生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如CEPA、自由行、跨境工业区、横琴开发)等因素,能为澳门提供发展中医药所需的原材料、技术、资金、人才、市场以及经验等必须的投入因此,特区政府有意集合这些优势,发展中医药产业前任行政长官何厚铧先生提出“我们要充分利用目前的发展优势,努力打造国际中医药建设平台”[2]。

      现任行政长官崔世安先生在其参选政纲中也提出“把握促进区域合作发展的机遇,加快中医药产业和教育产业的发展步伐,注重中医药产业的研发创新和教育产业的对外合作”[3]现代中医药产业从研发到生产再到营销链条很长,所需投入的资源也非常巨大,以澳门的力量只能从产业链中选择若干环节重点发展,那么,澳门应该如何发展?围绕这个问题,本文系统梳理澳门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的建议二 澳门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一)与中医药相关的规定中医药在澳门地区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但在葡萄牙人统治时期长期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4]直到1994年,澳葡政府才颁布了第53/94/M号法令,对从事中药配制及贸易的场所进行规范回归以后,特区政府逐步规范对中医药的管理,设立中药事务技术委员会,编制澳门特区所用的中药材表,并对中成药及传统药物中重金属含量标准、微生物限度标准以及包装的标签等进行了规定(见表1)政府对进口中成药实施简便的注册程序(替代性注册)[5],规定所有中成药的进口,必须获得澳门卫生局的预先许可,要求所有进口到澳门的药物必须已在原产国/地区或出口国/地区注册及获准自由销售,能够基本保障进口澳门的中医药产品的安全性。

      表1 与中医药事务相关的法规特区政府亦编制了《澳门特区中成药及传统药物名录》、《澳门普通中药材的质量控制及应用常识》、《澳门毒性中药材》及《澳门普通中药材的质量控制及应用》,组织编写了《澳门有毒中药的质量控制及应用常识》参考书,建立了《澳门特区传统药品数据查询》,支持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参与编制《中药国际化标准规范研究》以及《中华医药丛书》并在2004年完成《传统药物注册法律》草案文本的起草工作此外,特区政府亦能发出“药物优质制造管理规范证书”(GMP证书)目前,特区政府虽然没有自己制定GMP规范,但是卫生局参照国际卫生组织(WHO)所定的GMP指引作审核标准(Technical Report 823)按申请者要求审核,符合GMP条件后,卫生局会签发GMP证书对中药材、中成药及传统药物进口、生产、加工等方面的规范化管理保证了这些药物的安全性,加强了市民使用的信心,有利于澳门中医药事业长远健康的发展二)中医及治疗服务特区政府对取得中医资格的要求相对邻近地区来说比较简单,不要求考试回归以前,跟随中医师当学徒满5年后便可向政府卫生局申请办理注册手续,审核获通过即可领取中医师牌照,就可以应诊开业,因此,中医诊室与中药房设立在一起的小型门诊在澳门大街小巷比比皆是。

      回归以后,澳门居民在中医药大学或学院毕业即可向澳门卫生局申请中医生执照,待卫生局检查通过后,便发中医生执照,即可营业[6]回归以来,澳门的中医及治疗服务有了长足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从事中医及治疗服务的人数显著增加,市民对中医及治疗服务的需求也不断上升1.从事中医及治疗服务的人数显著增加2009年,澳门有228家提供中医及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主要有:公立的筷子基卫生中心及黑沙环卫生中心的中医医疗中心,塔石卫生中心也提供穴位推拿按摩服务;私立的镜湖医院中医科、科大医院、街坊福利会中医诊所、同善堂中医诊所以及各类私人中医诊所及有中医坐堂诊病的中药房回归后,澳门正规中医院校毕业生数量增长迅速2009年共有639名人士在澳门从事中医及治疗服务,较2000年增加166.3%,其中中医生增长最迅速,从2000年的12名猛增到2009年的182名(见表2)目前,澳门的中医绝大多数分散于民间基层卫生护理服务的人员之中表2 从事中医及治疗服务的人数2.市民对中医及治疗服务需求增长明显2009年,澳门中医生、中医师[7]、按摩师及针灸师共提供92.3万人次中医及治疗服务,以澳门人口54.2万人来算,平均每位澳门人接受1.7次中医及治疗服务,对比2000年的1.0次有了大幅增长(见表3)。

      表3 接受中医及治疗服务的情况(三)中医药产业1.现代化中药厂有所增加澳门的中药制造产业在回归后也有了较好的发展,多家现代化的中药制造企业在澳门设立厂房,生产中药根据澳门卫生局的统计,截至2010年9月底,澳门有中药厂14家,中西药厂2家,其中有5家药厂已取得卫生局发出的“药物优质制造管理规范证书”(GMP证书)这些药厂中除德国大药厂、美利加药厂及中央大药厂的规模较大外,其他药厂的规模都较小,而且大多以生产传统药油及药膏等为主(见表4)表4 澳门中药企业及其生产剂型续表42.中药出口有一定增长随着本地制药企业数量的增加,本地生产的中药出口额也有了显著增长(见表5)2009年,本地生产的中药及传统药物(不包括中药酒、片仔癀、白药及清凉油等产品)出口值为420.4万澳门元,是2000年的3倍(见表5)表5 本地中药产品出口值3.中药检测渐成发展重点随着中医药的现代化及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澳门中医药界提出澳门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充分利用澳门对外合作紧密、制药业刚起步负担少的优势,重点开展中药质量和标准的研究,建立中药检测中心,将中药检测这一新兴产业作为澳门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突破口目前澳门的药品检测,除日常的快速鉴定由澳门卫生局公共卫生化验所初步筛选检测外,其余大部分的药检工作由广州市药品检验所协助。

      卫生局公共卫生化验所是一个官方机构,并不会接受私人机构委托进行检测目前,该化验所有关临床样本、粪便、食品、化妆品、中成药、水、沉积物、环境构成中的残留物、粮食等160项检测项目已取得CNAS颁发的ISO/IEC 17025的认可证书在卫生局已取得认可的160项检测项目中,与药品有关的有8项[8],主要集中在对微生物限度的检测,暂无法在符合ISO/IEC 17025的标准下对药品进行含量、重金属及农药残留等的检测根据卫生局的统计,在2008年,公共卫生化验所对100个中成药样本进行了351项的检验[9];另外,澳门每年均委托广州市药检所进行有关中成药重金属、微生物检验、中药显微鉴别及中成药原料检验由于公共卫生化验所没有向业界提供药品检测服务,本地药厂一般在澳门科技大学药物及健康应用研究所或到邻近地区的检测中心对其产品进行检测澳门药物及健康应用研究所面向业界提供中药质量及安全的检测服务,协助业界产品达到中药注册的质量水平以及在澳出售的检验标准,其检验报告为香港及澳门卫生当局承认研究所提供中药中农药残留、微生物、重金属、天然毒素等项目的检测该研究所下设的中药及食物安全实验室是现时澳门唯一拥有澳洲国家检验认证署(NATA)ISO/IEC 17025实验室认可资格的非政府独立机构,而且已申请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实验室认可,可签发国际认可的检测证明文件[10]。

      4.粤澳中医药产业科技园即将启动中医药产业合作是粤澳两地政府的重点合作项目,双方分别在2007年和2008年签订了《粤澳中医药产业合作框架协议》和《粤澳双方共同推进中医药产业合作项目协议》,积极开展和深化在药物监管、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合作[11]粤澳双方在2010年5月31日举行的“粤澳合作联席会议”达成共识,为结合广东省中医药医疗、教育、科研、产业的优势,以及澳门在中医药方面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研究能力、人才及财政的资源,双方决定在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科学决策、先行先试的原则下,共建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并签署了《关于探讨粤澳双方共建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的备忘录》[12]在此基础上,澳门进一步在7月5日设立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筹备办公室,粤澳双方明确在横琴西部约0.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共同建设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根据特区政府公开的资料,粤澳合作在横琴共建中医药科技产业园,长远目标是争取将产业园建设成为以健康精品开发为导向的,集中医医疗、养生保健、科技转化、会展物流于一体的,功能相对完善的国际中医药科技产业基地打造绿色地道中药和名优健康精品的国际中医药交易平台,将中医药产品推向世界为了推动粤澳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的建设,特区政府和广东省政府将组成合资公司,澳方占主导地位(51%的股权),广东省出地,澳门投资6亿澳门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规划,1年时间填海平整土地;2~3年进行项目规划,建立厂房,初具模型;3~5年进行中医药合作园区发展;再过3~5年使产业园进入一个良性成长阶段[13]建设粤澳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是发展澳门中医药事业的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将使澳门的中医药事业提升到新的台阶,并将进一步推动澳门产业适度多元化四)中医药教育与科研1.中医药教育回归以前,澳门中医师的学术渊源大多来自祖传和以师带徒,正规中医院校毕业生较少[14]回归以后,澳门科技大学和澳门大学都开办了中医药方面的课程,其中澳门科技大学的中医药学院提供五年制的中医本科课程,还有研究生课程,已形成教医研协调发展,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培养齐全的中医药高等教育体系中医药学院的成立,标志着澳门中医药教育开始走向正规化、系统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15]在培养中医药人才方面,中医药学院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专业与通识并重,中医与西医互补截至2009年3月,中医药学院已毕业本科生300余名,毕业硕士生、博士生30余名[16]澳门大学的中华医药研究院提供中医药研究生课程以生物医药领域研究生教育和科学研究为主要任务,设生物医药学、中医药学和医药管理学三项博硕士专业。

      截至2010年5月,在读博硕士研究生100余名,多毕业于境内外著名大学自2004年澳门首批生物医药研究生毕业以来,该院至今已培养了155位博士和硕士,先后接收了来自海内外著名大学的13位博士后研究人员[17]此外,澳门理工学院的卫生高等学校也开设一些中医药课澳门三所高等院校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不同层次的中医药人才这些高素质的中医药科研人才和临床骨干,以及由澳门辐射到世界各地的学术和研究高端网络,均为澳门中医药产业化、标准化和国际化提供了稳固的基础2.中医药科研中药为世界各国所接受,然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往往需要药物有明确的科学数据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中药材GAP生产体系、标准炮制加工技术,进而利用分子生物、精密化学分析等工具,以发展出快速精确的检测、鉴定及控制方法,这些是现代中药科研的重点,也是推进中药国际化的关键回归以前,澳门也缺少进行现代中药研究的机构回归以后,澳门科技大学中医药学院、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以及澳门科技大学药物及健康应用研究所相继成立,为在澳门从事现代中医药科研奠定了基础随着这些研。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