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18地理高考专题仿真演练(4).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F****n
  • 文档编号:92011442
  • 上传时间:2019-07-0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8.5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19地理高考专题仿真演练(4)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80分)(2019·南京二模)2019年伊始,一条关于“美联航890航班穿越了”的新闻在网络上火了该航班联系上海和旧金山(西八区)两城市,2019年起飞,2019年到达,飞行时间11个小时据此回答1~2题1.飞机起飞时,太平洋上的日照情况最可能是下图中的(  )2.关于该次航班的叙述,正确的是(  )A.飞机自东向西穿过日界线B.飞行过程中穿过晨线C.飞机先向东南方向飞,再向东北方向飞D.飞行过程中太阳处于偏北的方向解析: 第1题,飞机起飞时是北半球的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故B、D项错误;飞机2019年起飞,2019年到达,说明是从上海飞到旧金山,而飞行时间11小时,只能是上午起飞,下午到达,故A项正确,C项错误第2题,由上题解析可知,飞机自西向东穿越日界线,故A项错误,飞机飞行过程中穿过晨线,故B项正确;飞机为缩短航程应先向东北方向飞再向东南方向飞,故C项错误;飞行过程中太阳处于偏南的方向,故D项错误答案: 1.A 2.B(2019·西安八校联考)10月中旬,小明错峰出国旅游,随身携带了一部全球通因旅游目的地使用的时间也为东八区的区时,所以未改上的时间和日期,仍然显示的是北京时间。

      据此完成3~4题3.小明发现正午时当地物体都没有影子,则当地的纬度可能是(  )A.6°N          B.6°SC.0° D.15°N4.该地正午时,小明上的时间为12时52分,则该地的经度为(  )A.133°E B.129°EC.113°E D.107°E解析: 第3题,该地正午时物体没有影子,表明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该地所在纬线上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可知,秋分日(约为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向南回归线移动,到10月中旬大约经过24天根据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移动的周期,可大体推算出太阳直射点大约每4天移动1°,24天向南移动6°左右第4题,当地为正午时,其地方时为12时,而上显示的时间为北京时间,即东八区的区时(120°E的地方时),其时间为12时52分,说明小明旅游所在地比120°E的地方时晚52分钟再根据经度相差1°,时间相差4分钟,可以计算出该地位于120°E以西13°处,故该地的经度为107°E答案: 3.B 4.D(2019·河北唐山统一考试)中国早在秦汉年间就创立了“二十四节气”(下图所示)它是先民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地理要素的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经验。

      至今,“二十四节气”对人们生产生活仍然具有基础指导作用据此并读图完成5~7题5.中国“二十四节气”起源于(  )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C.珠江流域 D.辽河流域6.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植正当时”的农作物是(  )A.冬小麦 B.玉米C.春小麦 D.水稻7.在下列节气中,符合北京正午日影逐日增长的是(  )A.惊蛰至清明 B.小满至小暑C.大暑至处暑 D.大雪至小寒解析: 第5题,我国文明最早起源于黄河流域,这里是我国早期农业的主要分布区这里的先民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识了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地理要素的变化规律,从而总结出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第6题,不同的农作物对水、热等条件的需求不同,故在进行农事安排时,必须遵循一定的时间规律冬小麦一般秋季播种,夏季收获;玉米有春播玉米和夏播玉米两种类型;春小麦一般在春季播种,秋季收获;水稻大部分在春季或夏季播种故在秋分前后播种的农作物最有可能是冬小麦第7题,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从每年的夏至到冬至,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日影逐渐增长,此期间的节气有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等,故C项正确。

      答案: 5.B 6.A 7.C(2019·郑州一测)武汉某建筑采用大玻璃幕墙的设计方案为达到最佳遮阳和采光效果,设计师把该地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建筑物玻璃幕墙高度和屋檐外延长度巧妙结合起来,如下图所示这种设计既可以增加建筑物的美观性,也可以极大地减少玻璃幕墙的日射负荷,具有很好的节能性读图回答8~9题8.一年内,正午室内太阳直接照射面积由最小到最大的变化过程中,该地(  )A.昼长逐渐增加B.正午太阳高度不断降低C.月均温不断降低D.月均降水量不断减少9.为达到最佳遮阳效果,随纬度的变化需调节玻璃幕墙高度和屋檐外延长度若玻璃幕墙高度不变,在我国北方地区,随着纬度升高,屋檐外延长度应(  )A.变长 B.变短C.先变长后变短 D.先变短后变长解析: 第8题,一年内,正午室内太阳直接照射面积由最小到最大的变化过程,即当地正午太阳高度由最大变到最小的过程,武汉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该地正午太阳高度由最大变为最小,即时间由夏至日经秋分日到冬至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武汉昼长逐渐减小,正午太阳高度不断降低,月均温先升高后降低,月均降水量呈波动减少趋势第9题,纬度越高,其正午太阳高度越小,要使屋檐外延能挡住进入房间的光线,应加长屋檐外延长度。

      答案: 8.B 9.A(2019·太原期末)2019年10月16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八次会晤在印度果阿(74°E,15°N)举行,这是金砖五国(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和南非)领导人自9月4~5日G20杭州峰会非正式会晤后的再次聚首据此,完成10~11题10.G20峰会期间,杭州比果阿 (  )A.正午日影短 B.白昼长C.公转速度快 D.气温高 11.10月16日,当果阿太阳高度最高时,全国均处于夜半球的金砖国家是 (  )A.中国 B.巴西C.南非 D.俄罗斯解析: 第10题,9月4~5日太阳直射北半球且直射点临近赤道,杭州比果阿纬度高,所以正午太阳高度小,日影较长,A项错误,杭州纬度较高,昼长较长,B项正确;公转速度两地一样,C项错误;G20峰会期间,太阳直射在赤道稍偏北位置,杭州纬度高,太阳高度角较小,气温低,D项错误第11题,当果阿(15°N,74°E)太阳高度最大时,当地为正午12点,中国、南非、俄罗斯国土主要位于东经,均有位于昼半球的部分,只有巴西国土位于西经,全部位于夜半球答案: 10.B 11.B(2019·石家庄二模)某年3月9日,在挪威新奥尔松的中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中国大学生北极科考团迎来极夜后首次日出。

      下图示意科考团拍摄的日出照片据此完成12~14题12.科考团拍摄日出照片时,当地地方时和拍摄方向约是(  )A.0时 正北 B.6时 正东C.12时 正南 D.18时 正西13.推测该年北极黄河站极昼开始的时间是(  )A.3月31日前后 B.6月11日前后C.7月3日前后 D.9月12日前后14.夏至日,北极黄河站的观测者观测到的最小太阳高度约为(  )A.0° B.12.5°C.22° D.34.5°解析: 第12题,极夜后首次日出,应该是正午12时,太阳出露地平面,因为该地位于北极附近,故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第13题,3月9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此地极夜结束;再过12天左右,至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此地昼夜平分;则太阳直射点再向北移动12天左右,该地出现极昼;四个备选项中A最接近第14题,夏至日,黄河站出现极昼,最小太阳高度为子夜时的太阳高度;夏至太阳直射23.5°N,黄河站纬度为79°N,子夜太阳高度=90°-(90°-23.5°)-(90°-79°),可算出子夜太阳高度为12.5°答案: 12.C 13.A 14.B(2019·山东临沂质检)广东省肇庆市美丽的七星岩仙女湖畔,有一座长达1 000多米的天然石山酷似一尊卧佛,头北脚南。

      每年都有几天,在太阳落山时,可见到太阳徐徐从卧佛口中落下,形成“卧佛含丹”的地理奇观当地旅游部门将每年的10月3日定为“卧佛含丹”节据此完成15~16题15.游客若于10月3日拍摄“卧佛含丹”景观,最佳方位应在该山的(  )A.西南 B.东北C.西北 D.东南16.下列另一时段,也可以观赏到“卧佛含丹”景观的是(  )A.我国植树节前后 B.五一劳动节C.春节前后 D.元旦前后解析: 第15题,10月3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日出、日落方向为东南方向日出,西南方向日落,故图示的拍摄角度应面对日落方向,即应从该山的东北方向拍摄第16题,该景观应在特定的日落方位才可观赏,而与10月3日的日出日落方位一致,则应昼夜长短接近,10月3日位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之后10天左右,故其昼长与春分日(3月21日前后)之前10日左右的昼夜长短接近,故日出日落方位最接近植树节为3月12日,与春分日大致相差10天左右答案: 15.B 16.A(2019·河南六校联考)读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图(极夜期不考虑负值),回答17~18题17.满足①至②区间变化幅度的最大纬度范围为 (  )A.23.5°~66.5B.0°~23.5°C.66.5°~90°D.0°~90°18.①处不可能(  )A.四季分明 B.两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相同C.半年极昼,半年极夜 D.全年昼夜平分解析: 第17题,若极夜期不考虑负值,赤道上与极点上的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均为23.5°,回归线至极圈变化幅度为47°,其他纬度均为23.5°至47°。

      故满足①至②区间变化幅度的最大纬度范围为0°~90°第18题,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值可知,①处可能为赤道或者极点如果是赤道,则会昼夜平分,两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相同;若为极点,则会半年极昼、半年极夜但都不可能四季分明 答案: 17.D 18.A(2019·天津十二重点中学联考)某地理小组野外考察日志记录,某日北京时间7:00太阳从正东方升起,日落时北京时间19:15,晚上观北极星的仰角为40°,次日白昼开始变短,北极星的仰角变大据此回答19~20题19.研究小组的行进方向是(  )A.向西北 B.向东北C.向西南 D.向东南20.又经过15天,研究小组到达新营地,小组成员推测下列地理现象正确的是 (  )A.赤道地区太阳从正东升起B.北半球的昼与夜比值变小C.北极圈内极昼范围缩小D.新露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50°解析: 第19题,只有位于北半球才能看到北极星,且看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纬度,结合材料内容,可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且向北行进该日日出正东,说明太阳直射赤道,当地昼长应该为12小时;而该日7时日出、19:15日落,昼长长于12小时,说明行进路线与太阳视运动(一天中太阳在空中自东向西运动)方向一致,即向西行进。

      第20题,由日出正东方可知,出发时间为春、秋分日,该地位于北半球,次日白昼变短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南运动,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又经过15天变化更大,则昼与夜的比值变小因向西北行进,则15天后,新露营地纬度要大于40°,太阳直射点也移动到赤道以南,则新露营地与太阳直射点之间的纬度差要大于40°,故新露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要小于50°答案: 19.A 20.B第 5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