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氧化工艺作业安全生产考试历年真题汇总含答案参考83.docx
19页过氧化工艺作业安全生产考试历年真题汇总含答案参考1. 单选题:《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危险化学品储存专用仓库,应符合国家标准对安全()的要求A、防盗B、防火C、消防正确答案:C2. 判断题:报火灾时应注意要讲清楚起火单位、详细地址、着火情况、什么物品着火、有无爆炸危险、是否有人被困及报警用的号码和报警人的姓名等正确答案:对3. 判断题:消防队参加的各种事故的抢险救援主要有: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建筑物倒塌事故、交通事故等正确答案:对4. 单选题:体现环境目标的要求、据以评价环境是否受到污染和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依据的环境标准是()A、环境质量标准B、环境标准样品标准C、环境保护方法标准正确答案:A5. 判断题:变压器室、配电室、电容器室等应设置防止雨、雪和蛇、鼠类小动物从采光窗、门、电缆沟等进入室内的设施正确答案:对6. 判断题:公安消防部队受理报警、调度力量和出动情况是战评的主要内容之一正确答案:对7. 单选题:依据《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库区以及周围()m内,不得燃放烟花爆竹A、25B、50C、75正确答案:B8. 单选题:夏季的太阳辐射,属于生产劳动环境中()有害因素A、自然环境中的有害因素B、生产工艺要求的不良环境条件C、由于管理缺陷造成的作业环境不良正确答案:A9. 判断题:SDS可以由生产企业自行编制,其编写质量是衡量一个公司实力、形象以及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正确答案:对10. 单选题:控制()是预防易燃易爆气体着火的最基本的措施A、生产、运输B、温度C、着火源(或热源)正确答案:C11. 单选题:《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应当(),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A、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B、请示领导、获得批准C、保持物件完整、保证现场痕迹不受破坏正确答案:A12. 单选题:人长时间在()分贝的噪声环境中工作就会导致永久性的听力损伤A、120B、100C、80正确答案:A13. 单选题:漏电保护器的使用是防止()A、触电事故B、电压波动C、电荷超负荷正确答案:A14. 单选题:企业所设置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是指()A、专门负责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人员B、负责设备管理、环境保护工作的人员C、负责技术、设计工作的人员正确答案:A15. 单选题:根据《常用化学危险品储存通则》(GB15603-1995),危险化学品露天堆放,应符合防火、防爆的安全要求.下列各组危险化学品中,均为禁止露天堆放的是()A、爆炸物品、易燃固体、剧毒物品B、爆炸物品、剧毒物品、氧化剂C、爆炸物品、一级易燃物品、遇湿燃烧物品正确答案:C16. 判断题:一切救援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
正确答案:对17. 判断题:手套、口罩类属于中等受损耗防护用品正确答案:错18. 单选题:自动控制系统中,执行器代替了操作者的()A、眼B、脑C、手正确答案:C19. 单选题:工人从事沥青工作时,应使用()防护用品A、全副B、面部C、呼吸正确答案:A20. 判断题:大中型危险化学品仓库应选址在远离市区和居民区的当地主导风向的下风方向和河流上游的地域正确答案:错21. 判断题:电击是电流通过人体内部,人体吸收局外能量受到的伤害主要伤害部位是心脏、中枢神经系统和肺部电击是全身伤害,但一般不在人身表面留下大面积明显的伤痕正确答案:对22. 判断题:化学爆炸品的主要特点是:反应速度极快,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气体,只有上述三者都同时具备的化学反应才能发生爆炸正确答案:对23. 判断题:如果进入氢化塔中的工作液带有大量的碱,则可以使催化剂永久中毒而失去活性,若碱进一步带到氧化塔和萃取塔内,则可使其中大量过氧化氢剧烈分解引起爆炸、着火正确答案:对24. 单选题:最高允许接触浓度(MAC)是指()也不得超过的最高浓度A、短时B、平均C、瞬时正确答案:C25. 判断题:当吊运过程中,如果突然停电,应立即将所有控制器扳回零位,切断总开关,然后再采取其它安全措施。
正确答案:对26. 判断题:可燃气体槽车泄漏事故倒罐时,要采用专用的防爆工具和防爆烃泵,在喷雾水枪的掩护下进行,由当地燃气公司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正确答案:对27. 单选题:静电电压最高可达()V,可现场放电,产生静电火花,引起火灾A、50B、数万C、220正确答案:B28. 判断题:动火作业过程中,应使系统保持负压,防止事故范围扩大正确答案:错29. 单选题:《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制定(),并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A、应急预案B、安全提案C、处理方案正确答案:A30. 判断题:有落水危险的作业称为涉水作业正确答案:错31. 判断题:一氧化碳的爆炸极限是12.5%~5%,也就是说,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的浓度小于12.5%时,遇明火时,这种混合物也不会爆炸正确答案:对32. 单选题:高度易燃液体()小于23℃的易燃液体A、闪点B、着火点C、燃点正确答案:A33. 判断题:事故处理的目的就是处理事故责任者正确答案:错34. 单选题:耗氧量是水中发生化学或生物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所消耗氧化剂或溶解氧的量间接反映水中有机物的含量测定方法不同,分为化学耗氧量和()。
A、化学需氧量B、生物耗氧量C、有机耗氧量正确答案:B35. 单选题:依据《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规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有效期为()年A、1B、2C、3正确答案:C36. 判断题:进入危险化学品贮存区域人员、机动车辆和作业车辆,必须采取防火措施正确答案:对37. 单选题:正确使用安全帽应注意这样几个方面:安全帽必须戴正安全帽并且扣好()、要经常检查安全帽的外观、安全帽是有使用期限的A、护颚带B、下颚带C、防护带正确答案:B38. 单选题:使冻伤人员的冻伤部位解冻时,应该采用方法是()A、火烤气B、不超过40℃的温水浸泡C、不低于50℃的热水浸泡正确答案:B39. 判断题: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用具,是保证劳动者安全与健康的一种防护措施正确答案:对40. 单选题:企业进行爆破、吊装、或进入其他受限空间等危险作业时,要制定专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监督危险作业人员严格按有关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对现场管理人员要求()A、保持通讯畅通B、必须经验在丰富C、不得擅离职守正确答案:C41. 判断题:如果因电器引起火灾,在许可的情况下,首先应关闭电源开关,切断电源;用细土、沙土、四氯化碳或l2ll火火器进行灭火。
正确答案:对42. 单选题:安全检查表是事先对系统加以剖析,列出需查明的所有会导致事故(),确定检查项目,并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检查使用A、不安全状态B、要点C、不安全因素正确答案:C43. 单选题:建立应急演练策划小组(或领导小组)是成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工作的关键,为了确保演练的成功,()不得参与策划小组,更不能参与演练方案的设计A、参演人员B、模拟人员C、评价人员正确答案:A44. 判断题: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但是因为救火是危险的行为,公民个人无需参加火灾扑救工作正确答案:错45. 单选题:()是应急机制的基础,也是整个应急体系的基础A、分级响应B、统一指挥C、公众动员机制正确答案:B46. 判断题: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使用明火;因特殊情况需要使用明火作业的,应当按照规定事先办理审批手续正确答案:对47. 单选题:辨别罐装化学品的正确方法是()A、用嗅觉B、凭经验C、检查容器外的标签内容正确答案:C48. 判断题:联锁保护系统是在达到危险状态,打开安全阀或切断某些通路,必要时紧急停车正确答案:对49. 判断题:封闭式安全阀适用于易燃,易爆,有毒或腐蚀性介质的环境。
正确答案:对50. 判断题:过氧乙酸是一种最重要、最早开发、用途最广的有机过氧酸,其氧化能力强于过氧化氢正确答案:对51. 判断题: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其危险特性及其数量,若一种危险化学品具有多种危险性,按其中最高的临界量确定正确答案:错52. 判断题:生产规模小、危险因素少的生产经营单位,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可以合并编写正确答案:对53. 判断题:工作场所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物质时,如果公认或认为没有协同或相加作用,或缺乏联合作用的毒理学资料,可认为成份物质时独立作用正确答案:对54. 单选题: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对安全生产状况进行()检查A、经常性B、日常性C、定期性正确答案:A55. 单选题:用人单位应当加强女职工劳动保护,采取措施改善女职工()条件A、工作B、休息休假C、劳动安全卫生正确答案:C56. 判断题:进行人工呼吸前,应先清除患者口腔内的痰、血块和其他杂物等,以保证呼吸道通畅正确答案:对57. 单选题:从事易燃易爆作业的人员应穿(),以防静电危害A、合成纤维工作服B、防油污工作服C、含金属纤维的棉布工作服正确答案:C58. 判断题:发生火灾时,基本的正确应变措施是:发出警报,疏散,在安全情况下设法扑救。
正确答案:对59. 判断题:在管径和压力相同的情况下,环状管道与枝状管道的供水能力不同正确答案:对60. 判断题:安全帽和摩托车头盔可以通用正确答案:错61. 判断题:煤气中毒的原因是由于人吸入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后,使人的血液很快失去供氧能力从而导致煤气中毒正确答案:错62. 判断题:漏电保护器发生掉闸时不能强行合闸,应由电工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才能继续使用正确答案:对63. 判断题: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目的是预防事故的发生正确答案:错64. 单选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由于玩忽职守行为造成的人身伤亡或直接经济损失,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