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心理学(课件)参照.pptx
117页社会心理学第一节 概述 1908年 罗斯社会心理学:大纲与资料集 麦独孤社会心理学导论标志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第一单元 研究对象和范围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学科母体-心理学和社会学 社会心理学 是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具体研究怎样认识别人,怎样认识社会环境,怎样影响别人;对别人的行为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别人怎样影响我们,对我们的行为做出反应二、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 (一)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v勒温 公式: B=f(P,E) 行为由个体和所处情境决定(房东身不由己?灰姑娘的故事展现情境的魔力,人是情境中的生物)(二)社会心理: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导向作用的心理活动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v个体层面(社会化、自我意识、社会知觉、态度、社会动机、社会学习)v人际层面(人际关系、人际沟通)v群体层面(从众、社会助长与惰化)v社会层面(风俗、时尚、国民性)举例:“你是社会的一员,你的行为会受哪些东西影响?入乡随俗,近朱者赤,三个和尚没水吃,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第二单元 社会心理学简史社会心理学的三个阶段(霍兰德)一、哲学思辨阶段(启蒙期)从古希腊开始,延续到19世纪上半叶二、经验描述阶段(形成期)是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三、实证分析阶段(确立期)20世纪20年代至今“游动错觉” “游动错觉”实验是谢里夫对在模棱两可情况下,一个人影响另一个人,并使之产生态度改变的经典性研究。
一个静止的光点在一个处于黑暗房间里的观察者看来,似乎是在运动,这种运动的错觉之所以产生,是因为缺乏一种客观的参考构架作为背景在这一现象中,谢里夫得到了启发,他认为可以用这种现象来考察一个人在进行某项工作时来自他人的影响他设计了一个实验,让被试处于一个黑暗的房间中,然后让他估计出静止的光点“移动”的距离,试验的结果表明,他们的估计有很大的差异例如,有的被试认为光点仅移动几英寸,有的则认为光点移动了几十英寸 实验的第二部分,谢里夫把几个人一起放在同一个黑房间里,房中点上一盏灯他们都参加过实验的第一部分,并已经建立起各自不同的范围研究人员发现,当由23个被试组成的小组面对同一个光点时,要求他们分别说出自己的估计,他们就开始相互影响了比如有两个被试各自建立的范围是58英寸和1825英寸,把他们安置在同一个暗房里,经过9次试验,他们的意见就会开始相互接近,直到建立一个共同的范围实际上,这个光点根本没有移动过 这一实验表明,在模棱两可的情况下,一个人能够影响另一个人,使之遵从然而,实验并没有说明个人会自动地、不加思索地与别的人行为言辞一致因为情况不明确,被试的判断只是一种猜测,没有任何客观的东西可成为他估计的根据。
实际上,他是利用别人一致的估计作为自己进行估计的准绳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一)价值中立原则(二)系统性原则(三)伦理原则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一)观察法1、自然观察2、参与观察(二)调查法1、访谈法2、问卷法(三)档案法 如何看待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如何看待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结果 自20世纪初形成独立的学科以来,社会心理学研究结果的“生态学效度”一直受到质疑:有人称社会心理学是“大学二年级白人学生的心理学” 我们学习社会心理学理论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其局限和适用范围 提高人类认识自身的能力,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提高人类认识自身的能力,提高人的生活质量,这是所有心理学理论包括社会心理学理论的,这是所有心理学理论包括社会心理学理论的生命力所在生命力所在 列如:糖果列如:糖果 延迟延迟 情商情商 测试测试 第第四单元四单元 社会心理学主要流派社会心理学主要流派 社会学习论 社会交换论 符号互动论 精神分析论简史起源行为主义早期巴甫洛夫,华生发展霍尔、斯金纳学习的原则研究行为米勒、多拉德提出社会学习论班杜拉、沃尔特斯学习机制联想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的狗,狗是怎么疯掉的强化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箱模仿观察学习班杜拉的玩具娃娃(儿童的学习)不足决定于经验,忽略了情境行为归因于外,忽略了情绪、感受关注外在行为,忽略了心理过程社会学习论巴甫洛夫的实验巴甫洛夫的实验斯金纳的实验斯金纳的实验班杜拉的玩具娃娃 艾伯特班杜拉1925, 美国心理学家,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
他认为来源于直接经验的一切学习现象实际上都可以依赖观察学习而发生(言传身教),其中替代性强化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杀鸡给猴看) 1974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80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是班杜拉社会学习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的是个体通过对他人行为与结果的观察,获得新的行为反应模式,或对已有行为模式加以修正 观察学习的过程p1141、注意过程2、保持过程3、动作再现过程4、动机过程社会交换论创始20世纪50末60初,认为社会交换关系是建立在互惠基础上的普遍命题1961霍曼斯从经济学的投入与产出关系的视角研究社会行为的理论趋利避害人类行为基本原则人们在互动中倾向于扩大收益,缩小代价:至少收益-代价平衡1.成功命题强化:奖重复4.剥夺-赞同命题相同奖越多对个体价值越小(经济学边际效用递减)2.刺激命题刺激相同、相似行为3.价值命题行为结果对个体价值高重复5.侵犯-赞同命题没有得到期待奖愤怒、侵犯符号互动论概述通过符号互动,人们形成社会关系符号(语言、文字、记号、动作、姿势)假设意义是行为的基础意义源于互动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修改意义观点心智、自我、社会符号互动过程语言主要机制心智自我互动行为自己设计定义影响行为面对面互动中心身份和意义自我社会产物,主我动力,客我方向四、精神分析论概述:精神分析理论属于心理动力学理论,是概述:精神分析理论属于心理动力学理论,是奥地利精神科医生奥地利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弗洛伊德于世纪末于世纪末世纪初创立。
世纪初创立精神分析理论是现代心理学的奠精神分析理论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石基石,它的影响远不是局限于临床心理学领域,它的影响远不是局限于临床心理学领域,对于整个心理科学乃至西方人文科学的各个,对于整个心理科学乃至西方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均有深远的影响,它的领域均有深远的影响,它的影响可与达尔文的影响可与达尔文的进化论相提并论进化论相提并论 精神分析论源于19末,“深层心理学”,潜意识的决定作用弗洛伊德意识:可觉察、理智;潜意识:压抑的本能(情结);前意识:潜意识中可召回部分力必多核心,性本能、生命根源快乐原则初级冲动;现实原则克制本能生本能爱、建设力量;死本能毁灭,破坏力量本我生物面;自我心理面,压抑本能;超我社会面自然主义倾向荣格“集体无意识”通过遗传而存在的原型(岛下的海床)如:考研,考公务员,哄抢,球迷闹事发展潜力完善人格新精神霍妮文化因素论非本能驱动,人格由环境、教育决定;男女心理差别决定于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影响沙利文人际关系学说人格形成、发展、焦虑源于人际关系(一)精神分析论的主要观点(弗洛伊德(一)精神分析论的主要观点(弗洛伊德 经典理论)经典理论)他一生中对心理学的最重大贡献是对人类无意识过程的揭示,提他一生中对心理学的最重大贡献是对人类无意识过程的揭示,提出了人格结构理论,人类的性本能理论以及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出了人格结构理论,人类的性本能理论以及心理防御机制理论1、意识与潜意识理论2、“力必多”理论(性本能理论) 性本能是人类生命力的根源从幼儿时期就以口唇性欲、肛门性欲等形式存在;如果正常发展受阻可能形成性倒错,如同性恋(肛欲期没过)、吸烟(口欲期没过)等怎么算没过?即没有完全满足 弗洛伊德是泛性论者,在他的眼里,性本能冲动是人一切心理活动的内在动力,当这种能量(弗洛伊德称之为力必多)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机体的紧张,机体就要寻求途径释放能量有人通过性行为,有人通过工作,有人通过运动,有人通过娱乐等等弗洛伊德将人的性心理发展划分为个阶段:口欲期;肛门期;(岁半以后)性蕾欲期;(儿童到岁以后,开始对异性父母眷恋,对同性父母嫉恨,恋母仿父俄底普斯情结和爱父嫌母厄勒克特拉情结)没有满足导致长大后恋父或恋母潜伏期;(青春期)生殖期成年人成熟) 3、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个体的初级心理系统顺从冲动,追求快乐这是快乐原则 4、生本能与死本能:前指向生命,后指向毁灭弗洛伊德在后期提出了死亡本能即桑纳托斯,它是促使人类返回生命前非生命状态的力量 死亡是生命的终结,是生命的最后稳定状态,生命只有在这时才不再需要为满足生理欲望而斗争。
只有在此时,生命不再有焦虑和抑郁,所以所有生命的最终目标是死亡 死亡本能派生出攻击、被坏、战争等一切毁灭行为当它转向机体内部时,导致个体的自责,甚至自伤自杀,当它转向外部世界时,导致对他人的攻击、仇恨、谋杀等 最血腥的世纪:20世纪约1.84亿人死于大规模不幸事件5.5.人格结构人格结构 :本我、自我、超我: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本我 快乐原则 建立人格的基础 为自我所控制和调节 自我自我 现实原则 人格的执行部分 统辖本我与超我 超我超我 至善原则 人格中体现道德准则的部分 发源于自我人格结构图解 本我 自我超我现实原则至善原则快乐原则意识前意识潜意识稽查作用(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认为心理治疗的目的应该是发展病人的创造性潜力及完整的人格完整的人格,而不是治疗症状是帮助他们树立一种面对苦难的、哲学式的耐心和坚定 提出了提出了“ “集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 ”理论理论(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荣格和弗洛伊德在理论体系上有许多不同之处:荣格和弗洛伊德在理论体系上有许多不同之处:(1) 荣格的潜意识范围较广,除包括弗洛伊德所强调的婴儿根源外,荣格还强调人格的种族根源2) 荣格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受过去和对未来期待的影响。
而弗洛伊德的理论认为,一个人的行为是受过去的影响3)荣格反对弗洛伊德的泛性论,他不认为“力比多”是性欲的来源,而认为是生命力的来源4)弗洛伊德学说过分强调生命中的病理部分和人的缺陷(人本恶),而荣格则喜欢从一个人的健全方面着手研究(人本善)5)按荣格的观点,人具有一种持久、创造的发展,以及追求完美的渴望此一看法,不同于弗氏无休止地重复本能性目标,直到老死(个人认为两者都存在,嫖客也会做慈善)1.霍妮的“文化因素论”:行为是个体对环境的反应,人格由环境和教育决定;后天因素在神经症和精神病的病因中起主要作用(很多精神病人是被父母逼疯的!);男女之间的心理差别是文化因素决定的2.沙利文的人际关系学说: 人人际关系际关系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一切心理问题是关系出了问题!)(三)新精神分析论的主要观点第二节 社会化与自我第一单元 社会化(洗脑) 一、社会化的概念 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社会人的过程 涉及社会社会及个体个体两个方面 再社会化再社会化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如: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是一种再社会化的机制 二、社会化的基本内容(一)基本知识与技能(二)遵守社会规范(三)确立人生理想(四)培养社会角色三、社会化的基本条件 (一)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附期(出生到独立) 大致持续1325年。
给社会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人类的遗传素质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性 四、个体社会化的载体 (一)家庭:个体从出生起就在家庭中获得一定的地位 (二)学校:学校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机构, (三)大众传播媒介:十分重要的社会化手段 (四)参照群体:是能为个体的态度、行为与自我评价提供比较或参照标准的群体社会化过程中的社会支持系统 小学前:父母; 小学:父母、老师和同学; 中学:老师、伙伴和父母; 大学:朋友出生到小学有好父母,中学有好老师大学有好朋友课外资料父母的教养方式个体形成的影响: 冷漠型父母与敌意型子女 专制型父母与顺从型子女 保护型父母与依赖型子女 痛苦型父母与愧疚型子女 超能型父母与低能型子女 离心型父母与抑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