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docx
4页最新苏教版五年级 〔 下册 〕 数学学问点总结第一单元:方程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3、方程肯定是等式;等式不肯定是方程.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旧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 0 的数,所得结果仍旧是等式;这也是等式的性质;5、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6、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留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7、三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 3 倍;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 5 倍;8、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①、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②、理清题目的数量关系; ③、设未知数,一般是把问题中的量用 X 表示; ④、依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⑤、解方程;⑥、检验;⑦、答;其次单元:折线统计图9.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够反映物体的变化趋势情形;作图时要留意描点、写数据、连线;第三单元 :因数与倍数10、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 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11、是 2 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 2 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12、2 的倍数特点:末尾是 0、2、4、6、8; 5 的倍数特点:末尾是 0 或 5; 3 的倍数特点: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 3 的倍数;13、只有 1 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作质数(素数) ;除了 1 和它本身仍有别的因数的数叫作合数;假如一个数的因数是质数,这个因数就是它的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 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作分解质因数;14、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两个数的公因数也是有限的;15、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几个数的公倍数也是无限的; 16、两个质数(素数)的积肯定是合数;17、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肯定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的倍数;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乘积等于这两个数的乘积;118、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一般关系的两个数,求最大公因数用小数列举法或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用大数翻倍法或短除法;19、奇数+奇数=偶数; 奇数+偶数=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很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都可以用自然数 1 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 1”;把单位“ 1”平均分成如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 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21、分母越大 , 分数单位越小,分数单位是由分母打算的;22、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23、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真分数总是小于假分数;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它们的分子都是分母的倍数;反过来,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都能化成整数;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带分数是假分数的另一种形式;带分数都大于真分数,同时也都大于 1; 24、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被除数除数=被除数 / 除数,假如用 a 表示被除数, b 表示除数,可以写成ab=a/b (b≠0)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仍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用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25、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假如是一位小数就写成非常之几,是两位小数就写成百分之几,是三位小数就写成千分之几,26、把假分数转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分子除以分母,假如分子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整数;假如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带分数,除得的商作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为分数部分的分子, 分母不变; 把带分数转化成假分数的方法: 分母不变,整数部分乘分母再加上分子,作为假分数的分子;27、分数大小比较方法:通分法、化成小数比较法、二分之一比较法、 1 的比较法; 分数小数大小比较方法:把其中的分数化成小数比较或把其中的小数化成分数比较; 28、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 0 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29、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作约分;分子、分母只有公因数 1 的分数叫作最简分数;约分时,通常要约成最简分数;约分方法:直接除以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230、把几个分母不同的分数(也叫作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先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作通分;相同的分母叫作这几个分数的公分母;通分时,一般用原先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第五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 231、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运算方法:先把几个分数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依据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运算;(通分—分母不变,分子相加或相减,得数能化简的要化简)32、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 1,分子都是 1 的分数相加,得数的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两个分母的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 1,分子都是 1 的分数相减,得数的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两个分母的差;33、分母分子相差越大,分数就越接近 0;分子接近分母的一半,分数就接近 1/2 ;分子分母越接近,分数就越接近 1;34、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次序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次序相同;没有小括号,从左往右,依次运算;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35、整数加法的运算律,整数减法的运算性质同样可以在分数加、减法中运用,使运算简便;第六单元:圆36、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以前所学的图形如长方形、梯形等都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37、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通常用字母 O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通常用字母 r 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通常用字母 d 表示;在同一个圆里,有很多条半径和直径;在同一个圆里,全部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全部直径的长度都相等;38、用圆规画圆的过程:先两脚叉开,再固定针尖,最终旋转成圆;画圆时要留意:针尖必需固定在一点,不行移动;两脚间的距离必需保持不变;要旋转一周;39、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 2 倍;(d=2r, r=d 2)40、圆是轴对称图形,有很多条对称轴,对称轴就是直径;41、圆心打算圆的位置,半径打算圆的大小;所以要比较两圆的大小,就是比较两个圆的直径或半径;42、正方形里最大的圆;两者联系:边长=直径画法:( 1)画出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 (2)以对角线交点为圆心,以边长为直径画圆;43、长方形里最大的圆;两者联系:宽=直径画法:( 1)画出长方形的两条对角线; (2)以对角线交点为圆心,以边长为直径画圆;44、同一个圆内的全部线段中,圆的直径是最长的;45、车轮滚动一周前进的路程就是车轮的周长;每分前进米数(速度)=车轮的周长转数46、任何一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直径的商都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3用字母π(读 pi )表示;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π= 3.141592653我们在运算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取它的近似值 3.14 ;47、假如用 C 表示圆的周长,那么 C=π d 或 C = 2 π r48、求圆的半径或直径的方法: d = C 圆π r= C 圆 π 249、半圆的周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加一条直径; C半圆= πr +2r C 半圆= π d 2+ d50、常用的 3.14 的倍数: 1π=3.14 2 π=6.28 3 π=9.424π=12.56 5 π=15.7 6 π=18.847π=21.98 8 π=25.12 9 π=28.26251、圆的面积公式: S 圆=π r ;圆的面积是半径平方的π倍;52、圆的面积推导:圆可以切拼成近似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即 S 长方形 =S 圆);长方形的宽是圆的半径(即 b= r );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即 a== π r );即: S 长方形= a b↓ ↓S 圆 = π r r2= πr2S 圆 = π r留意:切拼后的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多了两条半径; C长方形= 2π r +2r=C 圆+ d253、半圆的面积是圆面积的一半; S 半圆 =π r 254、大小两个圆比较,半径的倍数=直径的倍数=周长的倍数,面积的倍数=半径的倍数 255、周长相等的平面图形中,圆的面积最大;面积相等的平面图形中,圆的周长最短;56、求圆环的面积一般是用外圆的面积减去内圆的面积,仍可以利用乘法安排律进行简便运算;圆环S =π R2- πr 2S 圆 环 =π( R2- r 2)第七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57、割补法58、倒推法59、找规律第八单元 整理与复习60、数的世界61、图形王国62、统计天地63、综合实践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