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左权民歌的渊源与独有特色(一).docx

2页
  • 卖家[上传人]:桔****
  • 文档编号:387967231
  • 上传时间:2022-08-1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9.83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论左权民歌的渊源与独有特色(一)摘要: 笔者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左权人, 一名左权民歌的爱好者, 对左权民歌有一种深深的宠爱,在此将自己多年来积累所得拿来与大家共享,以期更多人爱左权民歌,唱左权民歌关键词:左权民歌;渊源;独有特色左权县位于太行山巅,与河北、河南交界,傍中华民族发祥地黄河流域,历史悠久,文物丰博,县境内众多的风物传说、民谣、民谚,与生活息息相关,表现了左权人民对秀丽山河的赞美和对家乡热土的眷恋,表达了人民的智慧与企盼,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喜、怒、哀、乐都通过自编自唱去表达 逢年过节, 祭祀神灵则通过民间结社的形式, 进行各种群众性的文化艺术活动,左权民歌,由于其易编易学,群众热爱,一直十分活跃,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一种别具特色的歌种, 在全省乃至全国享有盛誉老民歌手刘改鱼、 青年歌手石占明、郝爱宏更是将左权民歌发扬光大,唱出山西,走向全国1 左权民歌的渊源左权民歌是县境劳动人民世世代代集体创作的艺术珍品, 它以口耳相传, 铭刻在人们的记忆中古承宋、元、北曲其 “大腔 ”曲牌结构与宋代的 “唱嫌 ” 、元代的 “散套 ”比较,有许多相通之处,这说明它的形成应不晚于宋、元时期宋、 元之后, 受则以民歌形式保留下来。

      明、清时期,民歌在县境内传唱极为广泛从现在仍然流传于群众中的一些歌词和明清居士所著的诗抄文集中,不难找到其历史印迹代表性的有《吃洋烟》 、 《走西口》 、 《小老鼠上灯台》等 “五四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有力地促进了左权民歌的发展,在歌词、曲调等方面有了极大的改进和提高 《打辽县》 、 《查脚》 、 《刘梅躲婚》等大量反封建民歌产生于这个时期在8 年抗战和 3 年解放战争中, 就有近 200 首民歌产生, 大都生动反映了各时期的斗争形势与中心任务 新中国成立以后, 各级党组织和人民政府更加重视民歌的发掘, 整理与提高工作,文化部门大力选拔、 扶持、培训民歌手, 不定期举办民歌训练班和民歌会演,使一大批民歌手脱颖而出,如刘改鱼、郝玉兰、赵兰珠、王引弟等 1954 年,年仅 16 岁的刘改鱼出席了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一举成名,博得歌唱家称号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民歌作为民间艺术珍宝, 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充分肯定 民歌自此进入繁荣发展时期新民歌不断产生民歌手成批涌现,民歌数量激增,仅 1980 年一年,左权文化馆一次性征集新民歌310 首, 有 104 首被选人 《左权民间歌曲选集》 1998 年一 2001年, 《左权民歌集粹》磁带和《桃花红杏花白》 、 《有了心思慢慢来》 MTV 光盘相继出版。

      民歌的艺术形式,流行范围和演唱水平都有大幅度提高 2002 年 10 月,农民歌手石占明首次参加 “中国南北民歌擂台赛” ,夺得 “中国歌王 ”称号 2004 年 “中国第二届南北民歌擂台赛”在左权隆重举行, 左权歌手郝丽红荣获歌王称号 左权民歌从此唱响全国, 受到文艺专家和广大观众的极大喜爱 《桃花红杏花白》被编入《中国民歌精选》光盘; 5 首民歌人选《抗日战争歌曲选》 ; 200 余首左权民歌被 《山西民歌》、 《中国民歌集成山西卷》收录;歌舞 《桃花红杏花白》、 《杨柳青》成为山西歌舞剧院的保留节目, 一些歌手也得益于左权民歌的声望而成名成家2 左权民歌的种类左权民歌是县内所有民间地方歌曲的总称由于受地域、方言、风俗、习惯等影响,又具有其独特的地方民间音乐色彩左权民歌由大腔、小调、开花调、杂曲 4 大类构成2.1 大腔属套曲类民歌,曲调优雅婉转,结构严谨完整,跳跃性大,虚词拖腔多由序曲、正曲、尾声三部分组成 其中序曲和尾声是固定的,而正曲则是变化不定、 自由随意,有多种回旋变唱因素大腔唱词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曲调较长, 流行面受到一定的局限, 但也正是这一特点吸引观众,称雄于其他曲种之上。

      俗话说 “唱得了辽州小调,喊不来辽州大腔” ,大腔没有师傅教是学不会、唱不来的大腔歌手多为中年男性,正月元宵夜 “串火盘 ” 时最为多见2.2 小调小调是相对开花调而言, 不是音乐上的大调小调, 它是左权民歌特有的一种形式, 它也是左权民歌的主体部分其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有抒情、有叙事、有轻松欢快、有典雅凝重、有诙谐幽默、 有尖刻讽刺 歌词格式以七字句多, 兼有十字句 小调有包罗万象的音乐情调,多姿多彩的词曲变化,易学易唱,可随心所欲填词改词, 最能引起周围观众的共鸣,因此在革命战争年代作为宣传工具,以宣传中心工作而传诵四方。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