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性景观设计探索.docx
15页纪念性景观设计探索 郑蔚青【文章摘要】:纪念性景观是一个历久而弥新的命题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纪念需求的不断演变呈现出丰富多元的面貌和语境纪念性景观作为人类精神的载体,反映了社会的群体记忆、国家的历史进程、人们对待历史人物、事件的态度和对未来生活的信念,有着丰富的精神文化价值其通过各种设计手法,将情感传递给参观者,达到传承和回忆的目的芦山县“4.20”强烈地震震中纪念广场方案全国竞标设计虽早已结束,但我们对方案的深入思索以及对城市空间中纪念性景观设计手法的思考却未曾停止,反而历久弥新,愈发深刻本文愿以粗浅的思索为契机,抛砖引玉,呼唤现代城市空间中更多纪念性景观设计创意的涌现本设计获全国竞标第二名)【关键词】: 纪念性景观;特征提取;主题表达;空间组织;艺术手法运用1. 纪念性景观《现代汉语词典》中“纪念”一词的解释是:用事物或行动对人或事表示怀念纪念性景观就是为了标志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物质性或者抽象性的景观,是有思考、情感、精神和社会功能的记忆空间场所纪念性景观具有明确的纪念目的,它可以引发人类的感情或者联想,是人们表达情感的物化方式,也是传递精神的物质载体纪念性景观按照建造初衷和纪念对象一般分为人物型、事件型和混合型三类。
本文以芦山县“4.20”强烈地震震中纪念广场(以下简称为“4.20”纪念广场)方案设计为例,主要针对事件型纪念性景观设计进行探索2.纪念性景观场地特征的提取2.1场地中的植物植物,对于环境来说有着生态与观赏作用在纪念性景观中,植物还具有象征作用,是纪念主题的辅助内容大多数纪念场地选址都会有保留植物,在设计中需要将它们进行统一考虑在青海原子城纪念园中,朱玉帆老師为了保留有四、五十年树龄的一片青杨,将经典的中轴式纪念格局改为钟摆式纪念格局,增强了参观路径的叙事性,延续了场地的人文精神在“4.20”纪念广场方案设计中,从场地现状出发,我们完整的保留了灾后“幸存”的农田和山坡植被,将其作为这场浩劫的真实见证者,同时也蕴含着芦山人民顽强不屈的精神和从灾难中恢复的希望2.2场地中的地形地形,对于纪念性景观尤为重要,可以界定空间,营造不同的视觉体验同时,需要设计师用独特的方式来把它引入设计中,成为讲述纪念事件的一个元素美国空军纪念园选址于五角大楼旁的小山丘上,由于地形特殊,设计师并没有将场地设计成一块向心式空间,而是将场地做成一个开敞的观景场所巨大的构筑物成为新的城市地标,同时这也成为一处著名的观景平台。
在“4.20”纪念广场方案设计中,我们充分利用背景山坡的竖向变化及三维展示空间,将196个镜面在山坡上似碎片般发散开来,形成扑面而来的震撼效果,强化了直街甬道的对景观效果2.3场地中的构筑物及遗迹场地中的构筑物及遗迹大多与纪念事件直接相关,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在美国911国家纪念园的设计中,设计师对于场地中这次灾难的世贸大厦双子楼的基础进行了改造,用深陷地下的空洞和跌水表达出对逝者的哀悼与怀念在“4.20”纪念广场方案设计中,我们将场地保留的木结构牌坊作为景区广场的入口标识,见证了新生命的萌发和新生活的开始2.4场地的区域功能充分考虑场地周边地块的环境特点和使用功能,将场地放在整个区域中统一考虑华人设计师林璎在美国越战纪念碑的设计中, 用“V”字形的两道黑色花岗岩石墙两角分别指向华盛顿纪念碑和林肯纪念堂既与己建成的二者形成联系,又不破坏它们之间己有的联系在“4.20”纪念广场方案设计中,我们既要满足纪念广场功能还要满足龙门溶洞及围塔景区入口集散功能,所以将主体纪念广场设置在直街甬道对景位置,将景区入口广场设置在西北角漫长的时光灯带一头连接着空灵的镜水面、柱阵,一头连接着景区入口广场的希望之石,串联了空间,也具有强烈的人流引导作用。
2.5场地的文化符号任何场地都不可能脱离区域文化而单独存在,文化符号是场地的环境特征,是区别于其他区域场所的基础将区域文化符号运用于场地设计中,有利于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纪念性景观在“4.20”纪念广场方案设计中,我们留出空间设置了民俗广场,促使民俗传统活动得以传承和再现另外,通过广场上民族图腾图案的铺装,表达祈福纪念的情感3.纪念性景观的主题表达3.1叙事手法叙事手法是向参观者展示历史事件的发生经过,包括阐明时间、地点、人物叙事手法分为具体还原和抽象还原两种3.1.1具体还原具体还原指用直接的元素真实的还原事件背景,使参观者进入纪念场所后直接产生与场所故事的对话例如汶川地震纪念园中,遗留的钟楼时钟永远定格在了“14:28”;美国911国家纪念园将死难者的名字刻在瀑布四周的女儿墙上,供人们缅怀等等在“4.20”纪念广场方案设计中,我们将4.20乌木柱阵及8:02不锈钢字安静的放置于巨大的镜水面中,与天光云影为伴,同时将196个似地震碎片般发散的镜面上镌刻了遇难者的姓名,供人们抚摸与凭吊这些都直接讲述了灾难发生的经过,令人产生无法磨灭的深刻记忆3.1.2抽象还原抽象还原指用抽象的元素间接反应事件背景,参观者经过观察后体会出设计的意图。
例如在德国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碑的设计上,设计师没有用雕塑或文字来直接描述事件,而是用2700个混凝土构筑物规整布局于广场之上这些高度起伏不等的构筑物就像整齐叠落的无名墓碑,在城市的广场中形成一种摄人心魄的无言的纪念3.2象征手法象征手法是用真实的景观象征概念的精神,体现景观的美学价值,引发参观者共鸣象征手法又可分为数目象征、形象象征和方向象征三种3.2.1数目象征在“4.20”纪念广场方案设计中,196块镌刻着受害者名字的镜面不锈钢象征着196名已逝的生命,夜晚内部透出柔和温暖的灯光,荧光点点,深情的悼念遇难者3.2.2形象象征在“4.20”纪念广场方案设计中,发散的碎片和裂痕似的园路记录了灾难发生时天崩地裂、毁灭性的一幕3.2.3方向象征在美国五角大楼纪念园设计中,其整体的倾斜的方向象征航班遇难时的飞行航线3.3隐喻手法隐喻是通过挖掘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用常见的一种物体以代替另一种,从而暗示他们之间的相似之处在“4.20”纪念广场方案设计中,灯带隐喻历史长河,在4.20乌木柱阵处戛然中断,隐喻地震带给芦山人民的巨大创伤,同时也将这伤痛化做历史长河的一部分,将生者与逝者都带入历史的烟波浩渺与自然的生生不息之中。
3.4再现手法再现手法是通过对历史场景的模拟, 让参观者了解事件的过程例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前的人物雕塑群,逼真再现了当年的战争场景,令人悲愤交加4.纪念性景观的空间组织4.1纪念性景观的空间序列4.1.1轴线式空间序列轴线式空间序列是纪念性景观中的传统空间组织方式,具有较强的秩序性与方向性,在表达连续性的空间场所时具有很好的效果在“4.20”纪念广场方案设计中,也采用了轴线式空间序列先抑后扬,轴线穿起祭奠广场、民俗广场和景区入口广场三个空间,连续表达了纪念事件4.1.2向心式空间序列向心式空间序列也是一种常见的纪念性景观空间组织方式,常用于具有非常重要的中心物的场地,因而会产生一种朝向中心的吸引力在美國华盛顿纪念碑景观改造中,设计师用两个椭圆形组织园路,而它们又由一个更大的椭圆围合,划定出纪念碑中心区域的范围,形成向心的观赏视线4.1.3分散式空间序列相对于前两类空间序列,分散式空间序列会表现的更加灵活,形成丰富的场所转换体验在美国911国家纪念园中,设计师没有在场地中设置直接指向纪念主题的轴线,而是用统一、均质的空间来突显中心的主题构筑物,营造了一种沉思而不压抑的环境4.2纪念性景观的空间布局4.2.1纪念空间的主从与重点纪念性景观设计遵循重点突出的原则。
重要节点起到支撑作用,次要节点起到补充作用在“4.20”纪念广场方案设计中,祭奠广场是重点空间,尺度最大,是整个纪念广场的主体部分民俗广场和景区入口广场为次要空间,起到功能补充、空间过渡、氛围递进和烘托主体的作用4.2.2纪念空间的比例与尺度纪念空间的比例和尺度的不同,能够达到一种强调节奏和韵律的效果和谐的比例与合适的尺度更好的烘托了纪念主题,渲染了纪念氛围在“4.20”纪念广场方案设计中,祭奠广场通过高大尺度的雕塑、山景、水体的运用,突显了顽强不息、众志成城的抗震精神而民俗广场和景区入口广场则通过植物引导参观路线,为参观者提供了一个亲切宜人的休憩环境4.2.3纪念空间的连接与对比为了突出纪念空间各自的特点把具有显著差异的两个空间相邻布局,如大小对比、明暗对比等,起到很好的心理暗示、引发共鸣的作用在“4.20”纪念广场方案设计中,人们穿过狭长的甬道进入开阔的祭奠广场时,形成鲜明的空间对比,营造欲扬先抑的体验4.2.4纪念空间的渗透与层次纪念性景观中常运用渗透增加场景深邃的效果,景观层次越多,空间深远的效果越明显在“4.20”纪念广场方案设计中,民俗广场、景区入口广场与祭奠广场之间通过增加树阵和绿化的层次,使得整个纪念广场达到深远不可限制的视觉效果。
4.2.5纪念空间的引导与暗示纪念性空间的组织应当对游览线路具有明确的导向性,通过把握空间的主从关系,形成主次游览线路的对比,营造引人入胜的景观氛围在“4.20”纪念广场方案设计中,用时光灯带和树阵所形成的细长空间引导人流,令人产生希望与期待的情绪,从而达到含蓄而深邃的效果5.纪念性景观的艺术手法运用5.1极简艺术极简艺术是一种以简单的几何形体的重复、变化为艺术语言的设计手法具有非比喻、无主题、简洁的特征其设计元素抽象、客观、极度简化,通过运用很少的元素来控制大尺度的空间,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影响力例如前面提到的德国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碑、美国越战纪念碑都运用了极简艺术美国9.11国家纪念园是极简艺术景观大师彼得沃克的经典之作设计采用简约的形式、元素和材料,在原建筑基址的位置上建造了两个由瀑布环绕的虚池,瀑布的轰鸣声升华了到访者的情绪;简洁规则的树阵、广场、草坪和坐凳满足了各种纪念活动的需求通过极简艺术手法的运用,使得设计内敛有力,极具震撼效果(图1.1)图1.1 美国9.11国家纪念园 图1.2 美国五角大楼纪念园美国五角大楼纪念园也运用了极简艺术手法,184个特制长椅代表每一个逝去的生命,长椅翘起的一侧铭刻着遇难者的姓名,不同的方向分别代表了飞机上和五角大楼内的遇难者。
倾斜的场地代表了飞机的航线重复、简洁的极简艺术设计语言强化了理念,人性化的尺度也使得逝者与生者的对话充满了温情(图1.2)在中国五一二地震纪念概念设计国际竞赛第一名“抚平创伤”作品中,运用极简艺术手法,使用地震回收再生材料,设计了代表遇难人数的6万多个下沉地洞利用收集的雨水,形成薄薄的镜水面水反射了初阳、残石、殇口……具有悼念和缅怀的作用整个设计简约有力,很好的抒发了纪念情感(图1.3)图1.3 中国五一二地震概念设计国际竞赛第一名在“4.20”纪念广场方案设计中,我们运用极简艺术手法布局广场、水体、柱阵、镜阵和树阵,形成简约有力的构图,开阔深远的空间,夸张震撼的视角,渲染了整体的纪念氛围5.2地景艺术地景艺术又称大地艺术,是艺术创作与自然的结合,是以土地为艺术载体,以自然材料为元素,借由抽象的手法创造出和谐空间的艺术景观地景艺术继承了极简艺术表达形式上的抽象化、简约化和秩序化,并且具有后者没有的浪漫主义色彩,更注重自然和情感的体验在中国五一二地震纪念概念设计国际竞赛第二名“生命线”中,设计师在地貌上还原了大地震所摧毁的昔日山水,190公里长的红色柱列由地震中遗留的废墟材料制成,代表了遇难者永远守护着这方土地和亲人,表达了三条汇集在汶川的生命通道。
每一年杜鹃花的盛开都是对“5.12”的深切纪念当风吹过柱端的风扇,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