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气环境的保护教案.doc
3页大气环境的保护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大气臭氧总量减少的原因、产生的危害和保护臭氧层的措施; 2.了解温室气体种类、导致全球气温上升的原因及危害、防护措施; 3.理解酸雨的形成原因,掌握我国主要的酸雨分布区以及防治酸雨的主要措施 (二)能力目标: 通过让学生自主查资料,培养其动手能力、主动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分析形成大气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使学生明确人与环境的密切关系,认识环保的意义,树立“环境意识”,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树立正确的环境观,树立“全球意识”,认识参加国际合作在保护大气环境中的重要性; 2.通过网上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二、教材分析 1.本课教材既是本单元教材的总结和深化,又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体现本单元教材采取循序渐进的编写方法,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例如,本课所讲的全球变暖、臭氧层遭破坏等问题,在前面讲述“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大气的热力状况”时已有提及,为此课的讲述做好了理论上的铺垫有关酸雨的成因,在初中化学课中也有讲述所以本课教学应充分指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理论知识,来解释这些实际问题。
本课教材对这些大气环境问题的成因,是在前面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引伸和加深重点放在讲述大气环境问题的危害和大气环境保护的措施 2.本课教材旨在使学生懂得保护大气环境需要全球合作,规划和控制各种影响大气环境的人类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全球观念,环保意识和行为规范 四、教学思路和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为:“导入新课──自由探究──协作讨论──归纳小结──巩固练习──思维拓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环境问题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绿色用品也成了人们追求的时尚请同学们说一说,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有哪些绿色用品?”(学生回答后)“绿色用品的大量使用,说明人们的环保意识已经越来越强,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探讨有关大气环境保护方面的一些知识 (二)自由探究 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根据每一知识点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设计出相关问题,让学生思考: 1.臭氧层被破坏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危害?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去保护? 2.全球变暖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危害?针对全球变暖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3.酸雨是怎么产生的?有什么危害?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去防治酸雨?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利用Word文档或PowerPoint把上述问题的答案制作成文稿。
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举手由教师进行个别,也可利用进行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三)协作讨论 1.教师展示学生的学习结果,并对突出问题进行讲评 2.布置学生集体讨论相关问题 (四)归纳小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了解到当今全球变暖、臭氧层遭破坏和酸雨的危害等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已经影响到了人类的生产与生活,而这些问题的产生与人类自身的活动是密切相关的为此,我们应追溯其原因,从源头加以治理,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全球合作,努力营造适合人类生存的大气环境治理大气环境,我们责无旁贷,希望同学们积极投入其行动大屏幕显示本节课的学习纲要) (五)巩固练习 通过综合练习进行自我测试 (六)思维拓展 提出问题: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为保护大气环境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