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试论应用文的生态写.docx

13页
  • 卖家[上传人]:缘***
  • 文档编号:253604792
  • 上传时间:2022-02-1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3.03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试论应用文的生态写作“生态写作”是目前写作领域广泛探讨和研究的一个新的概念,“生态作品” 不断受到人们的认同和称赞,那么生态写作能不能在应用写作中得到借鉴与应用呢?答案是肯定的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进行一点探索和思考,并愿和应用写作界同仁共同探讨应用写作新的理论一、生态写作的概念及其来源“生态”一词源自希腊文“ eco ”,意为家或生活场所1869年,德国生物学家 E?海克尔(Ernst Haeckel) 提由并创立了生态学生态学原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研究范围包括生物个体、种群、生物群落的供养关系,近年来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人口、 资源、 环境等问题也纳入生态学的研究范畴随着人类环境的恶化以及危机的产生,“生态”一词主要作为“环境”概念被广泛的使用并进入人们的社会以及政治生活领域人们在使用“生态”一词的时候,赋予了它三种含义:一是自然生态,包括活生物在自然界中与环境的生存关系,当然也包括人类在自然界中与环境的生存关系二是社会生态,主要指作为社会主体的人与周围环境及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三是原有生态,主要包括与现代相比原始的、原有的事物以及其与周围环境关系。

      “生态文明” 一词中的 “生态”就包含了这样的多重含义关系生态写作的概念大概出现在 XX 年左右,但开始不叫生态写作,而是“原生态散文”写作,大概受原生态音乐的影响原生态散文”写作的最早提出者是陕西散文家黄海但由于媒体关注不够,再加上没有相应的理论配合呼应,故而, 没有引起足够的广泛的关注 在 XX 年 5 月湖南郴州 “全国散文期刊联席会”上,又有作家提出“原生态散文写作”这个概念,提醒人们“不得不重新反思自己过去的审美观念或定势”①原生态散文的显露大致是 XX年的事情,XX年8 月,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原生态散文十三家》和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她们》两书,成为彰显原生态散文的亮点,尽管两本书都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散文原生态写作”的理念却得到了强有力支持与佐证紧接着,上海陈友中出版了《生态写作》一书,大胆地尝试着写作思维的革新与写作理论的重建那么,究竟什么是生态写作,虽然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但根据人们所推崇的生态作品以及有关学者的探讨来看,生态写作的含义大概包含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指关注自然、关注人与环境关系的写作美国的艾布尔在《环境的想象》中指出:这种写作以及作品以对环境负责的精神进行着“所从事的文学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研究”和反映,进行着一种对环境与对人负责的“生态写作”。

      正像巴乌斯托夫斯基在《金蔷薇》中所说的那样:“大自然要求凝神注视和不断的内心工作”,要求“用艺术家所能看到的大自然的美使我们高尚起来” 这种生态写作就是通过 “不断的内心工作”即艺术创造,通过关注自然来关注人,来审视现代社会和工业文明在生活理念、生活方式以及社会结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反映了一种普遍的生态价值共识与创作倾向 如沈阳出版社出版的 《人与地球丛书》 , 被认为是 “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写作”这套丛书由多部作品组成,融知识性与趣味性、科学性与文学性为一体,包含着作者对地球母亲关爱的深情与理解的渴望他们注意在人类生存的历史和现实的宽广背景上,考察地球,将自然地理人文化,显现着温暖的人道情怀与理智的生存意识二是旨在提倡反映生活的“原态原貌”、“原汁原味”的写作,以及强调作者的“在场”和作品的“临场感” 正像四川的田俊先生在《真实、真情、真味——浅议原生态写作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运用》一文中所指出的:原生态这个新生的文化名词最先被定义为没有被特殊雕琢,存在于民间原始的、散发着乡土气息的文学形态,如《原生态散文十三家》一书书中作品大多反映了深入生活本质、直面当下的现场感和精神向度,倡导和实践了以“以最低的姿态贴近大地和生活”,以“大地原声与现场精神、人间烟火与众生关怀”②为关键词的“原生态散文写作”主张。

      例如:所谓永恒,就是消磨一件事物的时间用完了,但这件事物还在在人心中活着的,必是巨莽大禽在人身边活下来的,却只有这群温顺之物了人把它们叫牲口,不知道它们把人叫啥 ——《人畜共居的村庄》三是指一种用质朴自然、清新真实的语言表达内心情感的写作方式田俊先生认为生态写作就是作者通过文字描写,用朴素自然、清新真实的语言,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活生生地表现出来的一种写作方式,它的特点是用语质朴,感情真挚,回归自然,回归人性他说:原生态写作就像一股山涧的清泉,静静地滋润着山中的树林草木,让其焕发出绿意盎然;原生态写作似一位平凡憨厚的农夫,用他粗糙的双手,在贫瘠的大地上,种植出富饶的庄稼;原生态写作就像我们的母亲,总是用最简单的话语,传递出最为厚重的爱和情感总之,在他看来,原生态写作,是一种科学合理的而且是直抵人心、拥抱人性、回归自然的写作方式目前反映这类写作思想与写作方式的作品占有很大的比重,例如长篇农村绿色题材小说《不灭的村庄——杏花村》就是其中的代表二、关于应用文的生态写作应用文是应用性的文体,能否进行生态的写作,或者是否需要生态的写作,笔者认为,由于应用文更加贴近生活的现实, 更应该进行生态的写作, 以获得 “真实、 真情、 真味” ,从而更好地感化社会,影响政治及行政管理的实践,达到应- 5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用的目的。

      同时,应用文千人一面的僵化的文风,“八股”的形式,严重地阻碍着应用文的发展,也影响着应用文的使用价值,倡导应用文的生态写作势在必行那么,如何进行应用文的生态写作?试提出以下意见应用文的生态写作在题材上要更多地反映生态文明,关注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反映时代的要求20 世纪中叶以后,人类出现了一系列全球性的生态危机生态危机的出现充分表明地球再也没有能力支持工业文明的畸形发展 这样, 生态危机几乎将所有的环境问题都 “放大”成了社会问题,任何细微的生态环境变化都可能在人类社会产生“蝴蝶效应”于是,一场大规模的反思人类行为及其与自然关系的思想运动在各个知识领域兴起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 在社会科学、 人文学科等各大领域都无一例外地出现了“绿化”,而“绿化”无一例外地以谋求确立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为特征哲学开始了“荒野转向” , 将伦理关怀惠及到非人类的世界, 提出 “动物解放” 、“自然权利论”、“生态中心主义”,将“价值”、 “权利”等概念逐步扩展到动植物;人类学和历史学出现了“生态视角”,重新改写对人类和历史的认识;经济学开始寻求“发展”而非“增长”的经济模式 1972 年,著名的罗马俱乐部推出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以翔实的数据警告人们如果继续现存的增长模式, 全球经济会在今后 100 年内达到极限;作为审美灵魂塑造的文学在“绿化”潮流面前,当然也不例外,且“生态文学”首先“发难”,美国生物学家雷切尔?卡逊首先以文学作品的形式于 1962 年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一书,他以寓言开头向我们描绘了一个美丽村庄的突变。

      在这样“全盘绿化”的情势下,作为反映客观现实、以应用为目的的应用文写作难道能“束之高阁”吗?回答自然是否定的《诗》云:“为章于天”,意思是彰显文明文章的功用正是以“文”彰显文明如果说我们把学术论文也看作是一种应用文的话,那么 20 世纪 70 年代已经大量涌现了诸如《地球的毁灭》、 《末日书》、 《末日综合症》、 《明天的死亡》、 《即将到来的黑暗时代》、 《人类的最后时刻》等等应用文,这些都充满着对现代工业文明的批判和对未来的深切的忧虑,都着力阐发工业社会面临的严重生存危机联合国环境保护署更是与众多的国家签订了环境保护协议,更有大量的应用文乃至公文涌向各级机关与当权者手里,或者成为生态决策的依据,或者唤醒当权者的良知,发挥着强有力的促进生态文明发展的作用例如下面一篇应用文:朱舟海委员:你提出“‘西湖西进’要与水环境的生态治理相结合”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在提案中,你对于西湖西进工程的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具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我局领导极为重视,立即要求有关部门对该建议进行专题研究讨论,明确要求西湖西进工程建设始终要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位,并认真贯彻落实到每一个细节。

      ……总之,面对生态危机的出现,应用文写作作为应用实践的生态写作, 必须反映时代的要求 目前, 建设 “生态文明”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大国策,应用文写作者应该具有“生态”的责任意识,根据应用实际,在写作题材上要更多地反映生态文明,关注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义不容辞地加入为人类生态文明而努力的“生态”大军应用文的生态写作在写作理念上,要“全息”地反映生活真实,以保持社会生活实践的“原态原貌”、 “原汁原味”“生态”的基本含义是生存的环境以及生存主体与环境的关系,因而应用文的生态写作在写作理念上,必须充分认识与客观环境的适应性规律,通过关注生态环境来关注人,来审视现代社会和工业文明在生活理念及生活方式方面存在的问题要“全息”地反映社会生活的真实,反对假、大、空的文风,切实反映生态写作“大地原声与现场精神,人间烟火与众生关怀”的根本特点,以社会生活的“原态原貌”感动行文对象,达到应用的目的所谓“原态原貌”,是指“原态”地反映社会生活,反映应用实际应用文不能为了某一单纯的目的而想象和虚构,它必须反映客观现实的实在性,除了社会本质的真实以外, 还必须是具体事物、 具体情况的真实, 客观存在的真实。

      应用文所涉及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引语、数据以及作者的观点、感情态度等要素材料都必须是事实,是真人真事,是真情实感,客观地展示人性、叙发本真以“我”进入世象,对一些事实和思想进行发现和发言是什么就是什么”,这是生态应用文的脉搏和要害所在做到“原态原貌”,就必须在写作的过程中注意对客观现实反映的准确性从现代信息论的观点来看,信息从输入到输出不走样、不歪曲就是,应用文的生态写作就是体现这种性,具有所代表的机关单位或某个体的“临场感” 生态应用文是客观现实真实的再现,是社会客观现实的摹写和记录,必须反映社会生活的“本真”生态应用文的写作不是单纯的坐在办公室里,而是要通过深入现实的仔细观察和深入实际的体察来实现输出信息的真实准确性和反映社会生活的“本真”立足现实生活本体,以作者的“在场”以及思想的“在场”,乃至情感和精神的“在场”,书写现世的生存和精神状态,以及表达有关政策、思想、观点、 意见和方法, 充分体现一种 “人间烟火” 与众生的关怀在反映客观“本真”的问题上,由于受“歌德”现象的影响,有些应用文对所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一味地迎合上级机关,或者迎合领导“政绩”,这就势必影响应用的效用。

      反映“本真”,就要遵循写作主体与客观环境的适应性- 9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规律应用文的生态写作,首先必须了解对象,认识对象,遵循其规律,即要对客体。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