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常见疝CT影像诊断.ppt

47页
  • 卖家[上传人]:m****
  • 文档编号:585407092
  • 上传时间:2024-09-02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29MB
  • / 4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医:寒疝,湿热疝,狐疝 •颅内脑疝•眼部及副鼻窦•胸部,膈疝•腹部盆腔:腹内疝,腹外疝•脊柱:椎间盘突出•四肢 大脑镰下疝 颞叶海马钩回疝 腹股沟疝 闭口疝 眼结膜脂肪疝 小脑扁桃体疝 股骨颈滑膜疝 脐疝 腹股沟斜疝 凡疝囊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内环突出,向内、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再穿出皮下环并可进入阴囊者称为腹股沟斜疝斜疝是最多见的腹外疝,发病率约占全部腹外疝的90%,或占腹股沟疝的95%男性占绝大多数,右侧比左侧多见 •当疝内容物经股环、股管的卵圆窝突出所形成的腹外疝称为股疝•腹脏内脏自腹壁下动脉内侧的腹股沟三角(Hesselbach三角) 直接脱出形成的疝,称为腹股沟直疝 腹股沟斜疝位于腹股沟韧带的上内方,股疝则位于腹股沟韧带的下外方 •根据疝环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腹股沟疝分为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两种斜疝从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内环突出,向内下,向前斜行经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环,可进入阴囊中,占95%直疝从腹壁下动脉内侧的腹股沟三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不经内环,也从不进入阴囊,仅占5%腹股沟斜疝疝囊是从腹壁下动脉外侧内环开始进入腹股沟管,再经外环突出进入阴囊。

      直疝是从腹壁下动脉内侧腹股沟三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直疝多为管状囊袋,内容物多为肠管、大网膜及肠系膜样结构,疝囊由腹壁缺损或薄弱处呈管状向腹外突出,疝囊位于精索或子宫韧带内侧 直疝 斜疝 斜疝 •斜疝 CT 图像上表现为腹股沟管内囊实性或混杂密度肿块,呈圆形、椭圆形或管状,向上与腹腔相通绝大部分向下延续至阴囊,部分停留在腹股沟内•多见组织有肠襻、大网膜及肠系膜组织,伴有嵌顿、肠梗阻及血运循环障碍时,疝囊内可见渗出液体肠壁增厚,可见气液平面 •疝囊内可见含气肠管、脂肪、大网膜及小肠系膜组织、膀胱•疝囊可向下延伸至阴囊或大阴唇;•合并小肠嵌顿,疝内肠壁增厚,内可见气液平面 病因•腹股沟斜疝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前者的发病原因为腹膜鞘状突未闭,后者的发病原因除了腹股沟部有先天性缺损外,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发育不全为主要作用 老人腹股沟斜疝 •1.腹部肌肉的退行性病变•在正常情况下,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游离缘对内环和腹股沟管都具有括约肌作用当其收缩时内环和腹股沟区间隙缩小,可增强腹壁的抵抗力老年时因肌肉的退行性病变,即胶原纤维退化数量多于合成而使这些肌肉的收缩力减弱,成为老年性腹股沟斜疝的病理基础。

      •2.并存腹内压升高的疾病,腹内压升高是疝的重要诱发因素,而且前列腺肥大、慢性便秘和慢性支气管炎等易造成长期腹内压增高进一步促进了老年人腹股沟疝的发生 •老年人发生腹股沟斜疝后,因其韧带坚韧,血管硬化其发生嵌顿疝和绞窄的几率增加,易发生肠坏死和中毒性休克 •并存疝:老年人虽以腹股沟斜疝多见但由于Hesselbach三角薄弱,直疝发生率相对较高,且有腹股沟直疝、斜疝并存的可能文献报告并存率为4% 女性斜疝的特点•发生的嵌顿疝、滑动疝比率高:女性腹股沟管狭小,所以发生嵌顿的几率高,而且易导致嵌顿的子宫、卵巢、输卵管绞窄坏死,年龄越小发生率越高由于反复嵌顿、慢性炎症刺激等因素,女孩斜疝容易发生粘连并形成滑动疝据统计,女性滑动疝占腹股沟斜疝12.5%,男性仅占0.9%女孩滑动性疝的临床特点有:发病年龄小,包块易脱出,外环口较大而松弛,包块大、形态不规则,在女婴及女童滑动疝中附件及子宫多见而且易嵌顿,卵巢嵌顿时局部症状重而全身症状轻,肠管嵌顿时则全身症状重 临床分类1,易复性疝为腹股沟区出现可复性肿块,站立或负重时出现,平卧休息或用手推送,肿块可回纳腹腔2,难复性斜疝者,平卧时疝亦不消失3,嵌顿性疝表现为肿块突然增大,紧张发硬,并伴有明显疼痛,推之不能还纳腹腔。

      如嵌顿的内容物为肠管,可出现机械性肠梗阻征象4,绞窄性疝:嵌顿性疝发展到肠壁动脉血流障碍的阶段,即为绞窄性疝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是一个病理性过程的两个阶段,临床上难以截然分开 分型•根据疝环缺损大小、疝环周围腹横筋膜的坚实程度和腹股沟管后壁的完整性,把腹股沟斜疝分为四型•Ⅰ型:疝环缺损直径≤1.5cm(约一指尖),疝环周围腹横筋膜有张力,腹股沟管后壁完整;•Ⅱ型:疝环缺损直径1.5~3cm(约两指尖),疝环周围腹横筋膜存在,但薄且张力降低,腹股沟管后壁已不完整;•Ⅲ型:疝环缺损直径≥3cm(大于两指),疝环周围腹横筋膜薄而无张力或已萎缩,腹股沟管后壁缺损;•Ⅳ型:复发疝 •并发症,如嵌顿、肠梗阻等•当疝内容物为肠管时,易嵌顿而并发肠梗阻,甚至导致绞窄•肠壁水肿增厚,达 7~11 mm ,肠管周围见索片状渗出或积液改变,疝囊远端内积聚大量积液嵌顿性疝的特征性影像表现为疝囊内闭襻式肠管,内有大量液体,肠壁增厚 >4 mm ,腹膜增厚,肠系膜及网膜肿胀,伴有腹水 •疝囊内可见液体渗出 腹股沟斜疝CT检查的思考•腹股沟斜疝,疝出物还纳入腹腔后 临床医生及放射科医生的重点 •如嵌顿时间较短(如嵌顿时间较短(3 3~~5 5小时内),小时内),• 局部压痛不明显,没有腹部压痛和局部压痛不明显,没有腹部压痛和• 腹膜刺激症状,估计尚未形成绞窄。

      腹膜刺激症状,估计尚未形成绞窄• 尤其是小儿,因其疝环周围组织富尤其是小儿,因其疝环周围组织富• 于弹性,可以试行复位于弹性,可以试行复位 • 有的学者认为对嵌顿时间超过 6h, 估计有肠穿孔, 或挤捏复位后或自行还纳后有腹膜炎症状者, 最好作剖腹探查切口, 从腹腔内全面检查,并处理坏死穿孔肠管• 严格控制手法整复, 对嵌顿时间短( 3~ 5h), 没有腹膜炎症状, 估计尚未形成绞窄者, 可试行手法复位 •手法应轻柔, 回纳后应反复严密观察 24h, 注意有无腹膜炎表现及大便带血现象, 也需注意肠梗阻现象是否得到解除 部分CT检查患者,影像上,腹股沟区疝出的内容物消失观察:小肠,乙状结肠,肠壁情况,肠道周围,有无腹水,气体 病例 临床•凡 是嵌 顿 疝复位的后,无论管嵌 顿时 间长 短,或 疝是 否 遭 受暴 力,均应 想 到 有 肠 穿孔、肠 坏 死 可能,应全面 仔 细 的查 体,对 腹部 压 痛 的 部位、范围、肝浊 音 界 的变 化、腹移 动性浊 音的情 况及肠 鸣 音 的改 变 要 逐 一 检查动态观 察• 疝块还 纳 后 下 腹 部突 发腹痛持续 性 逐 渐 加 重•疝块 复位 后 出 现 渐 进性 的隐 痛• 迟 发 性 反复 便血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