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微气候调节的居住小区水景设计研究进展.pdf
4页基于微气候调节的居住小区水景设计研究进展 韩羽佳 李文 Summary:指出了水体景观在居住小区的微气候调节中起重要作用,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进行了归纳分析,发现针对居住小区水景微气候效益的模拟研究较多,实测研究成果较少同时从风景园林角度出发,探讨了影响居住小区微气候的水体景观设计要点,发现针对水体面积和分布状态已有一定研究,缺乏对各设计要点的综合考虑为此,提出了今后居住小区水景微气候调节设计的研究策略和建议 Key:风景园林;居住小区;水体景观;微气候 :TU986 :A :1674-9944(2019)17-0154-04 1 引言 进入 20 世纪以来,随着城市飞速发展,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城市化、工业化迅猛发展,使得城市空气温度上升、相对湿度下降等气候问题随之而来根据2018 年 12 月 1 日实施的《城市居住区规划没汁标准》(GB50180 -2018)中对居住环境的明确规定:居住区规划设计应结合温度、湿度等微气候条件,采取可行有效地措施改善居住区微气候条件,减少不利因素对居住环境的影响居住小区的室外活动场所是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公共活动空间,生活环境的舒适程度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工作效率以及生活质量,因此居住小区微气候问题已经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点。
景观营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周围气候环境,水体景观要素对微气候的影响不可或缺本文对国内外居住小区水体景观对微气候的影响研究成果现状进行了总结,整理各个研究方法的优缺点,总结其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住区的水景营造设计历史悠久,备受设计师们喜爱追溯我国居住小区水体景观的发展历程,首先从古典园林理水方面来看,在中国古代的园林营造中理水始终很受注重,从先秦时期开始,古人就开始了对理水的探索,并逐渐进步发展,为后人积累了许多理水的宝贵经验,形成了如今的人工水体景观营造形式当下景观营造不仅从美学的角度出发,更从气候环境条件角度考虑 2.1.1 国内城市水体对微气候的影响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针对城市中水体对微气候的影响已有了一定的研究王浩[1]于 1989年对水体对气候的影响进行数值研究,建立参数化方案,得出水体对下风岸的温湿度影响幅度较大,并且其对晴天的调节作用好于阴天杨凯等[2]于 2003年对上海市城市水体周边环境温湿度及风速进行实测,得出水体面积和水体周边建筑布局是影响微气候调节的重要因素,喷泉等人工水体亦可对微气候起调节作用,水在夏季对微气候的改善程度优于在冬季。
李书严等[3]于 2007 年对城市中水体的微气候效应进行研究,针对北京市 2 处靠近水体和 5 处远离水体的气象站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同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出水体的面积大小和布局情况是影响微气候的重点,影响效应随水体面积的增大而变强,多块集中布局的水体对微气候调节效果显著齐静静等[4]于 2009 年对哈尔滨市松花江沿岸地段进行实测数据分析,实测结果表明河流对城市有良好的降温效果,其在晴朗天气对微气候的改善效果优于阴雨天气陈宏等[5]于 2010 年采用实测和数值解析模拟方法,运用 WRF 模式进行气候模拟分析,提出城市水体面积增大对气候有调节作用,城市规划时应保护水体资源,还应重点考虑滨水街区的空间形态设计轩春怡[6]于 2010 年对北京市城市水体进行观测、遥感技术分析和数值模拟,提出水体与绿化相结合、分散式水体布局、多块密集分布的小水面对大气环境有显著影响吴芳芳等[7]于 2011 年运用 Kestrel4000 便携式气象仪,通过对北京北护城河两岸的温湿度实测比较,将临近河岸的观测点与1OOOm 远处的对照点比较,发现城市河道能有效改善局部空间温湿度,提高人体舒适度,提出在城市水岸的设计时应充分结合周边土地环境和河岸结构,提高水体对周围空间的微气候调節效应。
蒋志祥等[8]于 2011 年针对城市水体对热湿气候影响进行动态模拟研究,得出增加城市水体面积有利于热湿气候调节,并且水体对空气温度的降温效果在白天优于在夜问薛思寒等[9]于 2014年运用 ENVI- met 软件对广东余荫山房进行微气候模拟,结果表明,为有效改善微气候,应在庭院设计时加强理水,营造绿植和水体相搭配的景观活动空间刘滨谊等[10]于 2014 年在城市滨水带环境小气候与空间断面关系研究中,以上海苏州河滨水带为例,运用 Watchdog 小型气象站,通过对各测点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和太阳辐射度进行数据实测与分析,得出滨水带空间处优先选择冠幅面积大的乔小,河岸植被采用乔-草结构既营造阴凉空间又利于河道通风,河道断面空间减少硬质铺装、增多坡地更利于滨水带小气候调节张丛[11]于 2016 年针对水体在休闲广场的布局展开软件模拟研究,以南京市城市广场水体景观作为研究对象,得出增大水体面积、适当分散布局、位于上风向有利于夏季城市休闲广场的微气候调节,冬季调节效果较弱宋丹然[12]于2018 年对上海市河流的微气候影响效应进行软件模拟,得出加强河岸生态管理有利于河道对城市空间的微气候环境调节。
吕鸣杨等[13]于 2018 年对杭州市太子湾公园进行实测,得出小型水体影响微气候效益易受其他因素影响,在大型湖水处较密集的植物配置会影响水面对风速的提升,因此湖边景观空间设计时应合理布置植物位置、密度和面积 2.1.2 国内居住小区水景对微气候的影响研究现状 针对居住小区的水景微气候调节效益研究中,2010 年张新春对沈阳市居住区热环境进行研究[14],采用数值模拟建立数学模型,得出水体可提高居民室外活动环境舒适性,水体位于南侧即主导风向上风向对居住区热环境舒适调节较好2013 年周浩超对广州市居住区水景对局部空问气候调节进行研究[15],采用流体力学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实验,得出水体白天降温夜间保温,对周围 20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