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二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1.ppt

43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593427420
  • 上传时间:2024-09-24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919KB
  • / 4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知识网络体系知识网络体系考纲考点解读考纲考点解读第二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重点难点突破重点难点突破三年高考经典三年高考经典必修一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知识数据库高端数据库技能数据库预测数据库 考情预测 1.考情总结:(1)从考查内容看,侧重考查热力环流的形成和等压线图的判读,并以此解释相关的自然现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海陆分布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和季风气候的形成;天气系统的判断和特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及成因分析;特殊地区的气候类型及成因等2)从考查方向看,多以等压线图、等温线图、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风向图等为载体,与天气、气候等内容结合起来综合考查;以气候统计资料、气候分布图、区域地图等为命题背景,综合考查天气及气候的分布、特点及成因知识网络体系知识网络体系考纲考点解读考纲考点解读重点难点突破重点难点突破三年高考经典三年高考经典 (3)从题型看,题型多以选择题为主,综合题出现频度虽低,但赋分较高2.备考建议:(1)重视以下考点内容:大气运动的成因;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对气候的影响;常见天气系统的特点;天气形势图的判读;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分布及判读;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等。

      2)题型重视与天气、气候有关的图表、数据等材料为主的选择题或综合题的强化训练 (3)联系现实热点,重视以“神舟”系列飞船、中国的探月工程等为背景,考查对流层、平流层的特点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2009年我国南方夏季干旱及北方冬季低温大雪等异常天气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天气变化的基本规律的理解和运用,并向农业、交通、环境问题(温室效应、酸雨)等方面拓展 知识网络体系知识网络体系考纲考点解读考纲考点解读重点难点突破重点难点突破三年高考经典三年高考经典 知识网络体系知识网络体系考纲考点解读考纲考点解读重点难点突破重点难点突破三年高考经典三年高考经典 1.(2009年广东地理)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读黄河流域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等值线图(单位:MJ/m2),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知识网络体系知识网络体系考纲考点解读考纲考点解读重点难点突破重点难点突破三年高考经典三年高考经典 (1)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B.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C.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D.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2)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B.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弱C.空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D.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知识网络体系知识网络体系考纲考点解读考纲考点解读重点难点突破重点难点突破三年高考经典三年高考经典 【点拨】 本题组以等值线为切入点,既考查等值线的判读能力,又考查对大气的热力状况等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解题的关键在于等值线的阅读,理解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的概念及影响因素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甲、乙两地的有效辐射均介于2600和2700之间,丙地小于1800从图示有效辐射的变化看,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从乙地向丙地逐渐减少,从丙地向乙地逐渐增加,从甲地向乙地变化不大第(2)题,地面辐射的强弱除与地面温度有关外,还和下垫面的性质有关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强;天空云量越多,湿度越大,大气逆辐射也越强答案】 (1)C (2)B知识网络体系知识网络体系考纲考点解读考纲考点解读重点难点突破重点难点突破三年高考经典三年高考经典 2.(2009年天津文综)读某日08时地面天气图和文字信息,回答(1)~(2)题某气象小组学生探讨天气图中a→b天气的空间变化1)在学生绘制的图中,接近a→b天气实际状况的是(  )知识网络体系知识网络体系考纲考点解读考纲考点解读重点难点突破重点难点突破三年高考经典三年高考经典 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洋面,发展到一定强度的热带气旋,可给所经过地区带来大风、暴雨天气2)若判断天气图中的台风能否登陆台湾岛,最有价值的信息是台风的(  )A.形成原因     B.形成源地C.移动路径     D.移动快慢【点拨】 本题考查等值线图的判读、分析、应用和常见的天气系统等相关知识。

      解题的关键在于熟悉锋面对天气的影响及影响我国的台风移动路径解析】 第(1)题,图中的锋面为冷锋,a位于冷锋暖气团一侧,b位于冷锋冷气团一侧,故a→b气温应该下降,风速在锋面附近出现大风,故应是先增大再减小,锋面附近出现云层加厚、阴雨天气,故云量应该是先增多后减小第(2)题,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洋面,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热带气旋,可给所经过地区带来大风、暴雨天气发源于西北太平洋上的台风具有向西、西北、北运动的趋势答案】 (1)B (2)C知识网络体系知识网络体系考纲考点解读考纲考点解读重点难点突破重点难点突破三年高考经典三年高考经典 3.(2009年广东地理)读亚洲东部某日某时地面气压等值线图(单位:百帕),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知识网络体系知识网络体系考纲考点解读考纲考点解读重点难点突破重点难点突破三年高考经典三年高考经典 (1)甲地此时的风向是(  )A.东南风     B.西北风C.西南风      D.东北风(2)关于图中气压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M地附近空气冷却下沉形成低压B.M地同纬度的东部海洋上空气受热上升形成高压C.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热低压切断D.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冷高压切断知识网络体系知识网络体系考纲考点解读考纲考点解读重点难点突破重点难点突破三年高考经典三年高考经典 【点拨】 本题以天气形势图为背景材料,考查等值线的判读、风向的判断、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等相关知识。

      判断某地的风向时,要注意过该地作等值线的切线的垂线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再结合地转偏向力,读出风向解析】 第(1)题,依据甲地两侧等压线数值及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可知甲地风向第(2)题,M地位于低压中心,应为气流受热上升形式M地同纬度的东部海洋上为高压此时,陆地上的热低压把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答案】 (1)A (2)C知识网络体系知识网络体系考纲考点解读考纲考点解读重点难点突破重点难点突破三年高考经典三年高考经典 4.(2009年天津文综)读世界不同地点气温和降水年变化图,回答(1)~(2)题知识网络体系知识网络体系考纲考点解读考纲考点解读重点难点突破重点难点突破三年高考经典三年高考经典 (1)四地气候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温带海洋性气候;②亚热带季风气候B.②热带草原气候;④温带季风气候C.①温带季风气候;③亚热带季风气候D.③地中海气候;④温带海洋性气候(2)四地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仅分布在北半球B.②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C.③主要分布在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D.④主要分布在纬度40°~60°的大陆东岸知识网络体系知识网络体系考纲考点解读考纲考点解读重点难点突破重点难点突破三年高考经典三年高考经典 【点拨】 本题组主要考查温度降水柱状图的判读、分析、应用。

      要注意图中柱状表示的是温度,而曲线表示降水,根据“以温定带,以水定型”的方法即可判断各类气候类型解析】 第(1)题,根据气温和降水的资料图,可以判断出四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①为温带季风气候,②为热带草原气候,③为亚热带季风气候,④为地中海气候第(2)题,温带季风气候只分布在亚洲东部,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10°~20°之间,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答案】 (1)C (2)A知识网络体系知识网络体系考纲考点解读考纲考点解读重点难点突破重点难点突破三年高考经典三年高考经典 知识网络体系知识网络体系考纲考点解读考纲考点解读重点难点突破重点难点突破三年高考经典三年高考经典 【答案】 ①太阳辐射 ②反散 ③吸收 ④太阳辐射 ⑤地面辐射 ⑥大气逆辐射 ⑦太阳辐射 ⑧冷热不均 ⑨上升或下沉运动 ⑩气压差 ⑪水平气压梯度力 ⑫地转偏向力 ⑬平行 ⑭摩擦力知识网络体系知识网络体系考纲考点解读考纲考点解读重点难点突破重点难点突破三年高考经典三年高考经典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之间的相互关系图知识网络体系知识网络体系考纲考点解读考纲考点解读重点难点突破重点难点突破三年高考经典三年高考经典 从图中可以看出:(1)“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虽然需要穿过厚厚的大气,但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很少,只有臭氧和氧原子吸收一部分波长较短的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而能量最强的可见光波吸收的很少,绝大部分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因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

      2)“大地暖大气”:地面增温的同时向外辐射热量相对于太阳短波辐射,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除少数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75%~95%)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3)“大气返大地”: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既向上辐射,也向下辐射,其中大部分朝向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知识网络体系知识网络体系考纲考点解读考纲考点解读重点难点突破重点难点突破三年高考经典三年高考经典 2.关于气温的变化、分布、成因及等温线的判读(1)气温的变化①日变化:一天中,若无明显天气过程的干扰,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当地地方时14:00)左右②气温的日较差: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凹地(山谷)>高地(山峰);低纬度>高纬度;晴天>阴天③年变化:回归线之间的赤道附近地区为双波型:气温最高4月、10月,气温最低7月、1月地面性质南北半球太阳辐射最强月气温最高月太阳辐射最弱月气温最低月年较差大陆北半球南半球6月12月7月1月12月6月1月7月大海洋北半球南半球6月12月8月2月12月6月2月8月小知识网络体系知识网络体系考纲考点解读考纲考点解读重点难点突破重点难点突破三年高考经典三年高考经典 (2)气温水平分布规律及成因知识网络体系知识网络体系考纲考点解读考纲考点解读重点难点突破重点难点突破三年高考经典三年高考经典 知识网络体系知识网络体系考纲考点解读考纲考点解读重点难点突破重点难点突破三年高考经典三年高考经典续表 典例1 2009年11月30日06时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大雾橙色警报:北京南部、天津、湖北中南部、山西南部、陕西中部、河南中部、山东西部和南部、辽宁西部、四川盆地中北部、苏皖南部、浙江北部、江西北部、湖南中部以及云南西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能见度小于1000米的雾,局地能见度不足200米。

      回答(1)~(2)题1)深秋初冬时节是该地大雾的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  )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好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知识网络体系知识网络体系考纲考点解读考纲考点解读重点难点突破重点难点突破三年高考经典三年高考经典 (2)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A.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B.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C.大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D.大雾增强了大气逆辐射【思路解析】 深秋初冬,降水减少,晴天多,昼夜温差大,水汽易于凝结,并且扬尘多,凝结核多白天,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能见度降低答案】 (1)D (2)B知识网络体系知识网络体系考纲考点解读考纲考点解读重点难点突破重点难点突破三年高考经典三年高考经典 (2008年广东地理)我国四川盆地是有名的雾区重庆冬季无云的夜晚或早晨,几乎80%是雾日,有时终日不散,有“雾都”之称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资料1 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现象。

      雾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或清晨资料2 见下表辐射雾与平流雾的比较概念与特征形成条件辐射雾是由地面辐射冷却,使近地面大气降温而形成的雾多出现在冬半年晴朗、微风的夜间和清晨①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充沛;②地面辐射使近地面气温降低,利于水汽凝结;③风力弱,近地面大气稳定,水汽积存下来;④有充足的凝结核平流雾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渐冷却而形成的雾海洋上四季皆可出现①下垫面与暖湿空气的温差较大;②暖湿空气的湿度大;③适宜的风向(由暖向冷)和风速(2~7 m/s);④大气稳定知识网络体系知识网络体系考纲考点解读考纲考点解读重点难点突破重点难点突破三年高考经典三年高考经典 (1)辐射雾和平流雾中,具有明显季节性特征的是_________雾2)海洋上暖湿的空气流到冷的洋面上,一般形成_________雾3)气象谚语“十雾九晴”中的“雾”一般指__________雾4)重庆的雾大多属于辐射雾还是平流雾?分析形成原因解析】 从材料可知,辐射雾多出现在冬半年,平流雾四季皆可出现第(2)题,海洋上暖湿的空气流到冷的洋面上形成雾,符合平流雾的特征第(3)题,“十雾九晴”是指雾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和清晨。

      晴天大气保温作用较弱,地面辐射使近地面大气降温,水汽凝结形成雾,一般属辐射雾第(4)题,重庆位于四川盆地,空气比较稳定,夜晚地面辐射强,再加上水汽充足,尘埃多,易形成辐射雾答案】 (1)辐射(2)平流(3)辐射(4)辐射雾形成原因:①位于我国的湿润区(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汽充足(空气湿润);②夜晚地面辐射强(夜晚温度低或夜晚降温快);③位于四川盆地,空气比较稳定(近地面水汽积存);④城市附近尘埃多,凝结核多知识网络体系知识网络体系考纲考点解读考纲考点解读重点难点突破重点难点突破三年高考经典三年高考经典 二、热力环流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热力环流是由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一种环流形式,结合等压面利用示意图对其形成过程分析如下可简单归纳为:近地面冷热不均→气流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近地面和高空在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热力环流2.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热力环流是一种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海陆热力性质不同,山谷、山坡冷热不均,人类活动都有可能导致热力环流的形成知识网络体系知识网络体系考纲考点解读考纲考点解读重点难点突破重点难点突破三年高考经典三年高考经典 (1)海陆风: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增温快,气温比海上高,空气膨胀上升,高空气压比原来气压升高,空气由大陆流入海洋;近地面陆地形成低气压,而海洋上因气温低,形成下沉空气,形成高气压,使下层空气由海洋流入大陆,形成海风,夜间与白天大气的热力作用相反,形成陆风(如下图)。

      2)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坡上升,形成谷风(如图a)夜间因山坡上的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如图b)知识网络体系知识网络体系考纲考点解读考纲考点解读重点难点突破重点难点突破三年高考经典三年高考经典 (3)城市风: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多,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当大气环流微弱时,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称为城市风(如下图)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知识网络体系知识网络体系考纲考点解读考纲考点解读重点难点突破重点难点突破三年高考经典三年高考经典 典例2 读北半球某地区上空等压面状况图,回答下列问题1)a、b两个等压面中数值较大的是    ,理由是                    2)在近地面,陆地与海洋比较,气压较高的是    3)仅考虑热力因素,在图中画出海陆间的热力环流4)此时,北半球为    季(节),判断理由是                    知识网络体系知识网络体系考纲考点解读考纲考点解读重点难点突破重点难点突破三年高考经典三年高考经典 【思路解析】 第(1)题,同一地区地面与高空比较,总是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气压。

      因为越往高空大气越稀薄,气压越低第(2)题,解答该题要注意两点:一是可用“高高低低”规律,即等压面向“高”空弯曲,此处气压比同一水平面上的其他各点“高”;二是高低压比较的前提是同一水平面上的比较第(3)题,热力环流的绘画切入点是根据等压面知识找出近地面海洋、陆地何处气压低,何处遇热,何处受冷,进而根据热力环流四过程即受热不均→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水平运动画出第(4)题,判断季节时,还应该理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水热容量大于陆地,升温慢降温也慢,陆地则相反,这样冬季气温海洋高于陆地,夏季气温海洋低于陆地答案】 (1)b 近地面空气密度大(2)海洋(3)图略(A、B、C、D间环流为顺时针方向)4)夏 陆地为低压,仅考虑热力因素,低压是因为大气受热膨胀上升而产生的,陆地气温高于海洋,为夏季知识网络体系知识网络体系考纲考点解读考纲考点解读重点难点突破重点难点突破三年高考经典三年高考经典 绿色通道 等压面图的判读(1)概念等压面是空间气压值相同的点组成的面,等压面图表示气压的垂直分布状况2)等压面凹凸与气压类型等压面向上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可简化为“上凸高压,下凹低压”),因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类型相反,故同一地区近地面与高空的等压面凹凸方向相反;在同一高度上,气流是从等压面上凸的地方水平流向下凹的地方。

      知识网络体系知识网络体系考纲考点解读考纲考点解读重点难点突破重点难点突破三年高考经典三年高考经典 (3)等压面的分布①在垂直方向上,高度越高,气压越低(如图甲)②若地面海拔相同、冷热均匀,等压面与等高面重合且与地面平行(如图甲)③若地面冷热不均,等压面发生弯曲,等压面向上凸起的地方为高压区,向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如图乙)④近地面的气压与高空气压高低值相反(如图乙)知识网络体系知识网络体系考纲考点解读考纲考点解读重点难点突破重点难点突破三年高考经典三年高考经典 下图斜线部分表示林地,空白部分表示均质裸地若此图反映的是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区的冬季情况回答(1)~(2)题1)下图是上图中A、B、C、D四点对应的四种等压面的画法,正确的是(  )知识网络体系知识网络体系考纲考点解读考纲考点解读重点难点突破重点难点突破三年高考经典三年高考经典 (2)目前,某些城市在城郊建设人工生态林,此举的意义在于(  )①减少风沙对城市的侵袭 ②避免郊区工厂的污染物被带入城市 ③避免城市的污染物被带到郊区 ④避免城市出现“热岛效应”A.③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 第(1)题,冬季裸地比林地降温快,气温低,气压高,等压面向高处弯曲。

      第(2)题,城市比郊区气温高,气压低,近地面大气由郊区流向城市,在郊区建生态林,可净化流向城市的空气答案】 (1)C (2)B知识网络体系知识网络体系考纲考点解读考纲考点解读重点难点突破重点难点突破三年高考经典三年高考经典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1.三力比较风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三力特点具体如下表所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方向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区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与风向相反作用促使空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形成风;既影响风速,又影响风向促使风向偏离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对风有阻碍作用,可减小风速;既影响风速,又影响风向大小由气压梯度决定(等压线疏则小,密则大)随风速增大而增大,随纬度升高而增大与下垫面状况有关知识网络体系知识网络体系考纲考点解读考纲考点解读重点难点突破重点难点突破三年高考经典三年高考经典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知识网络体系知识网络体系考纲考点解读考纲考点解读重点难点突破重点难点突破三年高考经典三年高考经典3.风力大小及等压线图的判读(1)等压线图:表示同一海拔上气压水平分布情况2)等压线图的判读:首先识别气压场,其次判断风的方向,最后分析天气变化。

      (3)判读规律①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低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盆地(中心为上升气流)高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顶(中心为下沉气流)高压脊(线)——类似于等高线图中山脊(脊线)低压槽(线)——类似于等高线图中山谷(槽线)②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决定风力大小)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③在等压线图上判定风向和天气形势A.判定风向:首先明确高低气压,其次确定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后根据南北半球画出风向B.天气状况:包括气温高低、湿度大小、风向、气压等指标a.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b.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c.气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反气旋控制下,天气晴朗知识网络体系知识网络体系考纲考点解读考纲考点解读重点难点突破重点难点突破三年高考经典三年高考经典 典例3 (2007年海南地理)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回答(1)~(3)题1)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O点风向为(  )A.⑥和⑦  B.②和⑥  C.④和⑧  D.③和④(2)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PN,则会形成由M指向N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如果该地位于高空,则会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最终的风向偏转成与等压线平行,如⑦所示;如果该地位于近地面,考虑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最终的风向会偏为⑥。

      第(2)题,如果此图表示高空,且PM

      4)甲地的风力较乙地的风力   ,原因是    5)若丙与丁之间形成热力环流,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    ,垂直方向上为下沉气流的是    知识网络体系知识网络体系考纲考点解读考纲考点解读重点难点突破重点难点突破三年高考经典三年高考经典 【解析】 由图可知,丁处气压中高周低,为高气压;丙处气压中低周高,为低气压答案】 (1)、(2)(3)西北 东南(4)大 甲地区等压线较密集,气压梯度力较大(5)丙 丁知识网络体系知识网络体系考纲考点解读考纲考点解读重点难点突破重点难点突破三年高考经典三年高考经典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