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21-26日平阳县强寒潮天气过程分析.docx
5页1月2126日平阳县强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林群摘要 从高空环流形势演变和水汽通量特征等方面对2016年1月21—26日平阳县出现的一次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冷空气南下暴发造成温度大幅下降,但700 hPa水汽与系统配合较差,没有出现降雪天气同时对EC数值预报产品进行检验,以提高寒潮过程温度的预报准确率关键词 寒潮;环流形势;水汽;数值预报;浙江平阳;2016年1月21—26日P458.1+22 A 1007-5739(2017)22-0206-02冷空气、特别是强冷空气和寒潮是我国重大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寒潮不仅会对我国国民经济、特别是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而且还会对环境及人们的生活、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和危害寒潮是指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并向中低纬度地区入侵,造成沿途地区出现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0484—2006),某地日最低气温24 h内降温幅度≥8 ℃,或48 h内降温幅度≥10 ℃,或72 h内降温幅度≥12 ℃,且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4 ℃或以下的冷空气可达到寒潮级别浙江地区预计48 h内平均气温将下降10 ℃以上,最低气温≤5 ℃,或已经达到此标准并持续,可发布寒潮预警。
2016年1月21—26日,受强寒潮天气影响,平阳县出现历史罕见的低温天气,但雨雪天气不明显本文对此次天气过程变化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其成因及预报失误的原因[1-2]1 高空环流形势1月21日20:00,在500 hPa高度上,乌拉尔山以东有一东北—西南向的长波脊,逐渐形成阻塞高压脊后暖平流北上促使高压脊继续加强,脊前偏北气流也随之加强,引导北冰洋的冷空气南下,在贝加尔湖附近的横槽内积聚,汇聚成一股极寒冷的冷空气,极涡中心达到-48 ℃,冷空气中心向西南方向延伸有一东北—西南走向的横槽,且温度槽落后于高空槽,有利于此槽进一步加深槽后偏北风和槽前偏西风形成风向切边,在冷中心南部形成东西走向的高空锋区,在其附近有一等温线密集区,标志着冷空气已经堆积低纬有南支槽存在22日8:00,横槽移动至内蒙古地区,南支槽也东移至重庆一带22日20:00,横槽转竖,与南支槽合并,槽后有强劲的西北气流23日8:00,高压脊逐渐开始减弱,槽逐步东移南亚,25日8:00低槽逐渐移出,浙江地区转为脊区控制,寒潮天气结束700 hPa高度上,21日20:00中纬度有316 dagpm的高压在向东南方向移动,新疆也有一高压在加强东移,促使冷空气东移南压,同时有利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切变线南压影响浙江,27N附近有一低渦形成,浙江处于较强的西南气流中。
随后切变线随着冷空气南下逐渐南压,但位置较于平阳县偏西北23日8:00冷空气南下至温州,冷空气主体已完全影响,切变线已南压至福建北部25日8:00风向转为偏西风,冷空气影响结束850 hPa高度上,22日8:00新疆和青海有168 dagpm的冷高压发展,22日20:00 2个冷高压连通并向东南方向移动,其前东北气流也向浙江移动23日8:00浙江转为偏北风,0 ℃线南下至平阳以南,平阳地区风力增强,温度明显下降24日20:00 -12 ℃线移至福建北部26日8:00 0 ℃线回到浙江中南部,平阳县温度有所上升2 水汽通量及输送方向图1、2给出了21日20:00和22日20:00 700 hPa和850 hPa水汽通量及方向21日20:00 700 hPa高度上,浙江处于活跃的西西南暖湿气流中,风速较强,低空急流建立西西南气流带来的暖湿气流和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交汇,促成切变线和低涡发展,水汽和动力条件充足,易产生降雨降雪天气但切变线较平阳位置偏西偏北22日20:00切变线南压至平阳一带时,虽然暖湿气流大值区已增强至220 g/(cmhPas)以上,但平阳地区的水汽通量已减弱至80 g/(cmhPas)左右,与影响系统配合一般。
850 hPa高度上,在丽水地区有水汽辐散流场区,不利于水汽向上层输送,且平阳地区水汽输送方向为东北—西南方向,暖湿气流无法输送至平阳地区23日8:00转为偏北气流,输入冷空气造成平阳地区温度明显下降可见本次过程中,700 hPa和850 hPa上都有暖湿气流存在,水汽输送主要发生在700 hPa上,但与系统配合时发生的水汽条件较差[3]3 预报产品分析多种数值预报产品对这一次冷空气活动早有所反应因此,对这一次过程也是密切监视对EC 3 h 2 m温度预报、中央指导3 d预报和省台指导3 d预报进行检验,以预报21—27日最低温度与鸣山站温度比较为例3种预报产品对本次强冷空气影响皆有反应欧洲中心预报时间较长,可以作趋势预报参考产品,对冷空气影响强度和影响时间有较强的预报能力尤其是降温幅度和最低温度出现时间的预报指导意义较大数值预报的温度与同时升降,48 h内最低温度预报接近实况,对于较长时间的极端温度预报能力稍差中央指导预报产品和省台指导预报产品可作为短期预报参考产品,对温度升降预报有指导意义中央产品与鸣山的实况温度存在1 ℃左右的差值,最低温度预报能力稍弱,在一般天气中可适当参考省台产品在极端温度预报上表现能力稍好[4-5]。
综上来看,在日常预报业务中,综合分析天气形势并结合几种预报产品可以较准确地预报出寒潮和强冷空气过程4 结论(1)乌拉尔山高压脊的建立、发展、崩溃是此次寒潮天气过程酝酿和暴发的一个关键因素,为寒潮天气过程冷空气的南下带来了有利的动力条件冷空气通过超极地路径,先在贝加尔湖地区聚集,经极涡南下,横槽转竖向南迅猛发展2)低空偏南暖湿急流存在可以提供水汽条件这次过程水汽主要来自700 hPa西西南暖湿气流,但与系统配合较差3)预报产品对这次降温过程提供了较好的指导作用3种产品配合使用,预报员再根据实际天气形势和实况做出判断,可以较准确地预报降温过程5 参考文献[1] 闵颖,李华宏,朱莉,等.2011年3月云南一次寒潮天气过程分析[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13,28(1):34-42.[2] 杨悦,王小勇,肖瀛川,等.乐山寒潮客观预报及其效果检验分析[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4,34(4):72-76.[3] 向华,陈卫锋.2006年初春浙北寒潮天气过程分析[J].沙漠与绿洲气象,2009,3(2):15-17.[4] 张秉祥,王立荣,杨荣珍,等.数值预报产品对寒潮天气过程的预报能力检验[J].干旱气象,2010,28(1):96-101.[5] 牛若芸,乔林,陈涛,等.2008年12月2—6日寒潮天气过程分析[J].气象,2009,35(12):74-82.endprint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