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理论比较研究.docx
7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理论比较研究 马慧芬 宁波市鄞州区新华书店摘 要:从改革开放之初发展外向型经济到发展开放型经济,再到对开放型经济体系内容的丰富和完善,是对中国对外开放实践的科学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家和实践家们通过不断探索,使对外开放思想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在经济、科技全球化的今天,分析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思想的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及世界各个民族和国家的繁荣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Keys: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对外开放 社会发展 思想发展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我国领导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论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尤其是邓小平同志不仅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且使对外开放思想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回顾、分析和研究这一思想发展史,将更加坚定走对外开放这一富民强国之路一、邓小平的对外开放论邓小平是我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首倡者和总设计师,70年代末80年代初,他总结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和教训,彻底打破“两个平行市场理论”三十年的禁锢,并根据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明确提出对外开放理论,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大贡献。
其主要内容和论断包括:1.阐述了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的观点这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国际背景,也是对外开放论的理论基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前提下,资本、货物、技术、劳务、信息等生产要素以越来越大的规模在全世界范围流动和配置,统一的世界市场体系,各国间相互依存关系空前密切,都被卷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之中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关系,已成为当今世界不同类型国家和地区实现经济腾飞、加速经济发展的普遍经验和共识邓小平提出对外开放论,并多次告诫全党:形势逼人,要抓住机遇2.深刻认识到封闭必定落后,开放才能繁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邓小平总结我国历史上长期闭关自守导致的停滞和落后之教训所得出的深刻认识,也是邓小平对外开放论的历史依据在开放与封闭这个问题上,我们的祖先前辈既尝到过甜头,也吃尽了苦头经历了长期封闭后的中国打开国门,人们在感叹我们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巨大差距时,不能不反思造成这种差距的深层原因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所以“中国要谋求发展,摆脱贫穷和落后,就必须开放3.中国必须实行对外开放,这种开放是“大开放”,是全方位的开放首先是“两个开放”,邓小平指出:“一个对外经济开放,一个对内经济搞活。
……”其次,这种开放是对世界所有国家的全方位开放邓小平明确指出:“开放是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对各种类型的国家开放”开放不仅对外,而且对内;不仅对资本主义国家,而且对社会主义国家;不仅对发达国家,而且对发展中国家,这种开放是全方位的4.认为对外开放要坚持两点:一是社会主义制度,二是不学习和引进西方丑恶和颓废东西邓小平指出,改革和开放都是手段,目的是搞好社会主义建设,因而我们必须“要有计划、有选择地引进资本主义的先进技术和其他对我们有益的东西,但是决不学习和引进资本主义制度,决不学习和引进各种丑恶颓废的东西”〔,因为一旦中国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全盘西化,搞资本主义,四个现代化肯定实现不了”,肯定会导致贫富两极分化和社会混乱,而且就连想要发展起来也不容易〔所以,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意义二、江泽民的扩大开放论对外开放是邓小平为中华民族设计的强盛之路在中国,这已成为共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党的领导集体继续沿着前人开辟的道路前进在理论上,江泽民不断丰富和完善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实践上,采取新政策和举措逐步完善对外开放格局,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江泽民的扩大开放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必须完善对外开放格局。
江泽民在十四大报告中就提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思想,他说:“对外开放的地域要扩大,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在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提出“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总要求,指出:“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面对经济、科技全球化趋势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发展开放型经济,增强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国民经济素质提高2.要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江泽民在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和商品经济一般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国外的资金、资源、技术、人才以及作为有益补充的私营经济,都应当而且能够为社会主义所利用我们所要建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开放型经济所以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要“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经济合作,使国民经济更具健康活力3.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要尊重世界的多样性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尊重世界的多样性”,“各国都有权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制度、发展战略和生活方式”,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的发展。
江泽民“尊重世界多样性”的思想为扩大对外开放的范围和深度、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提供了又一理论依据三、胡锦涛的互利共[来自www.lW5U.coM]赢开放论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站在战略和全球的高度,提出了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等重大战略思想,这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对外开放实践中的重大理论创新1.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国内体制与世界规则全面对接,世界经济发展变化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怎样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推动中国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是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正是在这种认识和背景下,胡锦涛在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胡锦涛指出,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我们必须善于趋利避害,抓住机遇,因应挑战,加快发展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2.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中国全面对外开放的最终目的不是为开放而开放,而是通过开放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而且中国要和平发展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大国,需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就必须在实现本国发展的同时兼顾各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关切,与国际社会实现共同发展因此,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党的十七大,胡锦涛全面系统地阐述这一战略的国际主张,特别强调“中国决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5〕清楚表达中国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积极姿态,“互利共赢”已成为中国所倡导和推动的全球化发展、国与国新型伙伴关系、新的国际秩序,全球突出问题处理等的重大原则和指导思想胡锦涛指出,“建立平等、互利、共赢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应该成为我们的共同选择”,各国人民应该“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3.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对开放型经济体系作出了明确的概括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强调要推动这一体系健全和发展,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这十二个字的明确界定第一次全面地诠释了开放型经济的深刻内涵内外联动,具体包括“引进来”与“走出去”联动、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联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联动等互利共赢,要求把既符合中国根本利益,又促进世界共同发展,作为处理国际经贸关系的基本准则,主动承担与中国发展水平和能力相适应的国际责任,努力提高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安全高效,则强调在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中,针对不断增多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增强国家经济安全监测和预警、危机反应和应对能力,牢牢掌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全面提升对外开放的经济效益这三个方面共同构成完善中国开放型经济体系的内在机制和总体要求4.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随着加入WTO过渡期结束,“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已经取代“发展开放型经济”成为明确要求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具体通过“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推进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强双边多边经贸合作”等,创新对外开放工作思路,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从改革开放之初发展外向型经济到发展开放型经济,再到对开放型经济体系内容的丰富和完善,从发展开放型经济到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是[来自wwW.lw5u.Com]对中国对外开放实践的科学总结,反映出党对对外开放思想认识的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结合在一起,相互促进、补充,并成为其延伸和重要组成部分,以更好地适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外开放的新要求Reference:[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2.[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R].[5]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资料.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