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医基础理论历年考情分析及知识要点.doc

41页
  • 卖家[上传人]:cjc****537
  • 文档编号:47764042
  • 上传时间:2018-07-0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28.50KB
  • / 4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单元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考情分析中医执业A1A2B1中医执业助理A1A2 B1整体观念的概念200整体观念的概念100整体观念的内容300整体观念的内容001症、证、病的概念000症、证、病的概念000辨证论治的概念000辨证论治的概念200考查要点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内涵600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内涵100本单元考点在 2006 年以来考纲新增症、证、病的概念,但尚未出考题历年考查重点集中在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内涵上知识要点1.完整的理论体系 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执业 2002/2004/2005,助理 2004)2.整体观念 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统一性的认识(执业 2000/2001,助理 2005)3.辨证论治 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助理 2001/2003),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4.“证,,与“病”关系(1)“证”,也叫证候,是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证候的病理本质包括疾病的原因、病变的部位、性质、邪正关系等多方面的病理特征(执业 2000)2)“病”是疾病的简称,是指有特定的病因、发病形式、病变机制、发病规律和转归的一种病理过程,反映疾病全过程的根本矛盾。

      5.同病异治 指同一种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域不同,或病人的体质有异,或所处的疾病的阶段或类型不同,因而反映的证候不同,故治疗也就不同如感冒病可因病因、病机和病人体质的不同而出现风寒、风热、气虚等不同的证候,因而有辛温解表、辛凉解表、益气解表等相应的治法(执业 2005,助理 2006)6.异病同治 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出现了大致相同的证,故可用大致相同的治法和方药来治疗,如久痢、脱肛、子宫下垂等,是不同的病,但如果均表现为中气下陷,就都可以用升提的方法治疗(执业 2002/2004)7.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的关系 实质上即是“证异治异”、“证同治同”,亦是辨证论治原则的具体体现(执业 2003,助理 2006)活学活用证的概念 “证”,即“证候”,是对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本质的概括一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揭示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构成证候是病机的反映,病机决定证候由于病机是病因、病位、病性、病势 4 个要素及其关系的总括,故证候的病理本质包括疾病的原因、病变的部位、性质、邪正关系等多方面的病理特征,反映疾病过程特定阶段的本质。

      第二单元 精气学说考情分析中医执业中医执业A1A2B1精的概念精气是天地万物的中介000气的概念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000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天地精气化生为人000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源构建中医学精气生命理论000考查要点 精气的运动变化构建中医学整体观念000本单元内容为 2006 年大纲修改以来新增加的内容,近两年尚未有题目考查执业与助理大纲相同知识要点精气学说的概念1.精 又称精气在中国古代哲学中,精是充斥宇宙,无形而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也专指气中精粹的部分,是构成人类的基本物质2.气 在古代哲学中,指存在于宇宙中不断运动且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生成的本原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1.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源 精或气是构成天地万物(包括人类)的共同原始物质精气存在形式有“无形”和“有形”两种状态无形”之“气”呈弥散而运动的状态,“有形”之“形”呈凝聚而稳定的状态2.精气的运动变化 ①精能化气;②气能生精3.精气是天地万物的中介 ①维系天地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②使万物得以相互感应4.天地精气化生为人第三单元 阴阳学说考情分析中医执业A1A2B1中医执业助理A1A2B1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500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100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000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700考查要点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500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300在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中,考题主要集中在互根互用、消长中,阴阳的制约有少量试题。

      而 2006 年以来大纲中增加的“阴阳的交感与互藏”、“阴阳的自和与平衡”尚未有题目出现知识要点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1.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体现了事物的对立统一法则,所谓“阴阳者,一分为二也”2.阴阳学说 是研究阴阳概念的基本内涵及其运动规律,并用以解释宇宙万物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哲学理论3.事物的阴阳属性 见表 1-1表 1-1 事物阴阳属性归类表属性空间时间季节温度湿度重量性状亮度事物运动状态阳上外左南天昼春夏温热干燥轻清明亮化气上升动兴奋亢进阴下内右北地夜秋冬寒凉湿润重浊晦暗成形下降静抑制衰退事物的阴阳属性,既有绝对性的一面,又有其相对性的一面绝对性主要表现在其属阴或属阳的不可变性,如水与火,水属阴,火属阳,其阴阳属性一般是固定不变的相对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事物的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②阴阳之中可以再分阴阳如昼为阳,夜为阴;而白天的上午与下午相对而言,则上午为阳中之阳(执业 2001/2003),下午为阳中之阴;前半夜与后半夜相对而言,则前半夜为阴中之阴,后半夜为阴中之阳(执业 2006)③比较的对象改变,事物的阴阳属性也随之改变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阴阳对立制约 相互对立,主要表现于它们之间的相互斗争、相互制约。

      相互制约,主要表现于它们之间的相互对抗、相互削弱,如温热可以驱散寒冷,冰冷可以降低高温阴阳双方的制约结果,使事物取得了动态平衡就人体的生理功能而言,功能之亢奋为阳,抑制属阴,二者相互制约,从而维持人体功能的动态平衡如果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关系失调,动态平衡遭到破坏,则标志疾病的产生2.阴阳互根互用 阴阳互根,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着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故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执业 2006,助理 2000/2002/2004)、“阳生于阴,阴生于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助理 2000/2002/2004)”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滋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即“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助理 2003)”如果由于某些原因,阴和阳之间的互根关系遭到破坏,就会导致“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执业 2006)”3.阴阳交感互藏 阴阳的交感互藏,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影响、相互交流,并由此产生相应的变化和反应4.阴阳消长 阴阳的消长,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增长和变化之中其形式表现为如下两种:(1)互为消长原因:阴阳对立制约关系导致;基本形式:阳长阴消(执业 2006)、阴长阳消,阳消阴长、阴消阳长。

      如四时阴阳的消长变化,从冬到立春为阴消阳长的过程(执业 2001/2003)2)皆消皆长原因:阴阳互根互用关系导致;基本形式:阴随阳长、阳随阴长,阴随阳消、阳随阴消5.阴阳转化 阴阳的转化,是指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执业2000,助理 2002/2004/2005),即属阳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阴的事物,属阴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阳的事物阴阳的转化,一般都产生于事物发展变化的“物极”阶段,即所谓“物极必反”《内经》以“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执业 2002/2004,助理 2000)”,“寒极生热,热极生寒(执业 2005,助理 2005)”来阐释阴阳转化的机制因此,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如果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过程,阴阳转化则是在量变基础上的质变6.阴阳自和与平衡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见表 1-2表 1-2 阴阳与人体组织结构关系表阳上部体表背四肢外侧六腑皮肉手足三阳经阴下部体内腹四肢内侧五脏筋骨手足三阴经“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执业 2005)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助理 2006);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执业 2002)”。

      2.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1)精藏于脏腑之中,主内受而属阴;气由精所化,运行于全身而属阳2)精与气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维持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功能活动稳定有序3.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 阴阳失调是疾病的基本病机之一阴阳学说用来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分析病因的阴阳属性和分析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两方面1) 阴 阳偏胜(盛): 阳盛则阴病 (阳盛消耗体 内阴液)、 阴盛则阳病(阴盛消耗体内阳气)(助理 2001/2003/2006)阴阳偏胜(盛)所形成的病证是实证,阳盛则热(实热证)、阴盛则寒(实寒证)(执业 2005)2)阴阳偏衰:阳虚则寒(虚寒证),阴虚则热(虚热证)4.用于疾病的诊断(1)概括四诊资料:见表 1-3表 1-3 四诊资料所得症状、体征的阴阳属性色泽声息症状脉象病变部位阳黄、赤,色泽鲜明语声洪亮,呼吸有力身热,口干而渴,躁动不安寸,至者,数者,浮大洪滑在表在外在上阴青、白、黑,晦暗语声低微,呼吸微弱口润不渴,蜷卧静默尺,去者,迟者,沉涩细小在里在内在下(2)概括疾病证候:在辨证中,一般首先以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作为辨证的纲领,而在八纲之中又以阴阳为总纲,即以阴阳统帅表里、寒热、虚实。

      表、热、实属阳;里、寒、虚属阴5.用于疾病的治疗(1)确定治疗原则:①阴阳偏胜(盛):阴阳偏胜形成的是实证,总的治疗原则是“实者泻之”,即损其有余阳邪盛——实热证——热者寒之(兼阴虚配以滋阴)阴邪盛——寒实证——寒者热之(兼阳虚配以助阳)②阴阳偏衰:阴阳偏衰出现的是虚证,故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即补其不足阴偏衰——虚热证——滋阴制阳,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阳病治阴)(执业 2006)阳偏衰——虚寒证——扶阳制阴,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阴病治阳)(助理 2006)对于阴阳偏胜偏衰的治疗,张景岳根据阴阳互根的原理,提出了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治疗大法他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执业 2003)③阴阳互损:阴阳两虚——阴阳双补2)分析和归纳药物性能:见表 1-4 表 1-4 药物性能的阴阳属性药性(四气)五味升降沉浮阳温、热(温次于热)辛(助理 2002)、甘、淡升浮之药阴寒、凉(凉次于寒)酸、苦、咸沉降之药活学活用“善补阴者,阳中求阴;善补阳者,阴中求阳”,其治法的理论依据是阴阳的互根互用阳中求阴”是指通过补阳的方法来达到补阴的最终目的,“阴中求阳”是指通过补阴的方法来达到补阳的最终目的。

      第四单元 五行学说考情分析中医执业A1A2B1中医执业助理A1A2B1五行学说的概念200五行学说的概念000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1000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516考查要点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406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20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部分,主要考点集中在“相生与相克”、“制化”及“母子相及”部分;其中“母子相及”是 2006 年以来考纲中新增加的内容,助理医师对这部分内容不要求掌握应用知识要点五行学说的概念1.五行的特性(1)木:“木曰曲直”,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2)火:“火曰炎上(执业 2004)”,温热、上升、光明等3)土:“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等4)金:“金曰从革”,清洁、肃降、收敛等5)水:“水曰润下”,寒凉、滋润、下行、闭藏等2.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 见表 1-5表 1-5 事物属性五行系统归类表自然界人体五音五味五色五化五气五方五季五行五脏五腑五官五体五志五液五脉角酸青生风东春木肝胆目筋怒泪弦徵苦赤长暑南夏火心小肠舌脉喜汗洪宫甘黄化(执业2003)湿中长夏(执业2006)土脾胃口肉思涎缓商辛白收燥西秋金肺大鼻皮悲涕浮肠毛羽咸黑藏寒北冬水肾膀胱耳骨恐唾沉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1.五行相生相克 见表 1-6。

      表 1-6 五行相生相克的含义、次序和关系相生相克含义五行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