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第2节《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新版)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doc
6页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运动快慢用速度表示 2.知道在国际制单位中速度的单位是m/s 3.能用速度公式v=s/t进行简单计算 4.初步了解用路程——时间图像描述匀速直线运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建立速度概念,使学生体会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2.知道速度图像是描述物体运动的一种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比较物体运动速度快慢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探究——如何让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的方法 教学难点:路程——时间图像的理解 教学准备:两个小车、长木板、刻度尺、小木块、秒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先来回答个问题:百米赛跑中怎样比较谁跑得快?你是怎么判断的? 我们已经知道一切物体都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着,那么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设计探究活动,找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二、新课学习 (一)探究活动 a.设计方案:教师提供两辆不同规格的玩具小汽车A、B,长木板、钟表、刻度尺等工具。
1.定性比较小车A、B运动的快慢 讨论的参考题目有: 如何定性比较两辆小车运动的快慢?可以有哪些方法? 怎样保障两辆小车能做直线运动? 2.定量比较小车A、B运动的快慢 讨论的参考题目有: ①怎样测量两辆小车运动的不同距离? ②怎样测量两辆小车运动的不同距离? ③怎样记录小车运动的时间? b.实验操作: c.交流讨论: 谁先到达谁跑的快(路程相同,时间短的快) 谁跑在前头谁跑的快(时间相同,路程长的快) 学生讨论出方案并设计记录表格 d.方案: 1.比较两辆小车在相同时间内,哪辆行驶的距离长,或让小车行驶相同的距离,看哪辆用的时间短 2.记录下两辆小车行驶的时间t1、t2,测量出它们行驶的相同距离s,分别计算出s/ t1、s/ t2的比值,比较它们的大小;还可以记录下两辆小车在相同的时间t内行驶的不同距离s1和s2,分别计算出s1/ t、s2/ t的比值,比较它们的大小 3.学生设计表格并小组讨论交流 4.学生分组实验 小组内和小组之间交流观察到的现象,讨论比较A、B小车运动快慢的依据和条件;交流讨论得出的定性结论 (二)速度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需要用路程和时间两个物理量,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称为速度”。
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单位又是什么? 例题(课本课后)说明用物理公式解决问题的规范步骤学生自己说出公式,并自己推导出速度的单位 v=s/t,s的国际单位是m,t的国际单位是秒,所以v的单位就是m/s,常用单位还是km/h 播放动画:一些物体的运动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通过观察玩具小车快慢不变的直线运动,归纳出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对比以前学习的密度图像,进行知识的迁移 学生分组实验:让玩具小车在直木板上做快慢不变的直线运动,从某一时刻起,测量出跟时间相对应路程的一组数据: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描点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描点法画出s—t时间图像引导学生讨论图像的物理意义:说明过原点的一条直线,代表车行驶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即s/t是个恒量 三、小结 通过探究实验,了解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了解用速度——时间图像描述匀速直线运动 四、板书设计第二节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探究活动 1.提出问题 ①如何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 ②有几种方法 2.猜想与假设 3.定性探究 4.定量探究实验方案 ①器材: ②实验步骤: ③实验记录: ④实验结论 5.分析论证: 二、速度 1.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成为速度。
2.公式:v=s/t 3.单位:国际制m/s,常用单位km/h 4.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