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溶解过程中的动态平衡 教学设计.docx
5页溶解过程中的动态平衡 教学设计 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孙丽娜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溶解、转化的本质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探究、归纳概括,培养学生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渗透矛盾的对立统一、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制约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难点:沉淀转化的本质三、 教学方法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总体方法:学生回顾已有知识寻找规律演示实验→易溶电解质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设计、讨论实验方案使知识升华、迁移→验证难溶电解质平衡→完成探究问题,深入了解沉淀的溶解和转化→依据探究结论提升理论知识四、 教学准备实验药品:盐酸、饱和NaCl溶液、AgNO3溶液、KI溶液、Na2S溶液、氨水、AgCl饱和溶液实验仪器:试管、烧杯五、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师演示实验,引入新课教师演示:向饱和NaCl溶液中滴加浓盐酸观察、说出实验现象:析出白色固体设疑激思:为什么会出现白色浑浊指导学生讨论、分析问题,得出结论:易溶电解质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结合NaCl溶解平衡的动画,深入讲解溶解平衡思考、讨论、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深入的回答、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理解溶解平衡探究一:源证明难溶电解质存在溶解平衡在易溶电解质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推测难溶电解质AgCl也存在溶解平衡。
指导学生小组内合作、交流出选择的验证试剂、方法,并预测实验现象评价学生设计的方案,纠错,落实方案对错引导学生动手实验方案正确,得出结论:难溶电解质存在溶解平衡,指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溶解平衡的定义、表达式、影响因素结合探究的结论讲解溶解度数据中“溶”与“不溶”是相对的,没有绝对不溶的物质,习惯上将溶解度小于0.01g的电解质叫做难溶电解质,通常所说的沉淀完全其实并不完全,而是当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时,就认为沉淀完全小结出验证难溶电解质存在溶解平衡的两个点:①充分混合与振荡后的体系中三种粒子共存②发生平衡的移动小组内合作、交流出选择的验证试剂、方法,并预测实验现象向教师和其他小组汇报检验方案是否正确,分组实验重新审视对溶解度、沉淀完全的认识体会、感悟验证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依据探究二:如何去除水垢问题引入,让学生回顾水垢的成分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表格方式汇总,除去水垢所选试剂、原理由去除CaSO4的过程得出沉淀转化实质:溶解度小的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小结出除水垢的过程是在发生沉淀的溶解和沉淀的转化,其实质都是沉淀溶解平衡在发生移动教师演示实验:结合沉淀转化原理,设计实验比较同一温度下AgCl、AgI、Ag2S溶解度的大小。
方案:向盛有10滴0.1mol/L AgN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0.1mol/LNaCl溶液,至不再有白色沉淀生成向其中滴加0.1mol/LKI溶液,观察、记录现象;再向其中滴加0.1mol/LNa2S溶液,观察并记录现象思考、回答:CaCO3、Mg(OH)2、CaSO4分组讨论、交流,如何除去水垢中的CaCO3、Mg(OH)2、CaSO4,选择什么试剂,并结合平衡移动原理进行解释在去除水垢的过程中,体会沉淀的溶解和沉淀的转化,理解沉淀转化实质仔细观察、思考,抓住实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进一步体会结论当堂检测展示习题对于学生的答案纠错,落实正确答案思考、回答、交流观看视频播放溶洞、龋齿视频认真观看,将视频内容与本节课知识联系起来总结教师总结六、 板书设计一、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1、定义:一定温度下,v(溶解)= v(沉淀),不变2、表达式:AgCl (s) Cl-(aq) + Ag+(aq) 3、影响因素:二、 沉淀反应的应用溶解平衡的移动1、 沉淀的溶解 2、沉淀的转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