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速测定酿酒原辅料及白酒中氯化苦的残留量.docx
5页快速测定酿酒原辅料及 成品中氯化苦的残留量—气质联用法摘要:本文建立了一种气质联用法中以选择离子的扫描模式对酿酒常用的原辅料和白酒成品中氯化苦残留量的进行检测的分析方法,在20—2000ug/l范围之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0.9992,回收率91—110%之间以3倍信噪比来计算,仪器的检测限可达5ug/l本方法采用了传输线温度进行程序升 温的方式和选择m/z119为定量离子,大大减少了样品的干扰氯化苦是一种有警戒性的薰蒸剂,可以杀虫、杀菌、杀鼠,也可用于粮食害虫薰 蒸,还可用于木材防腐、房层、船舶消毒,土壤、植物种子消毒等无色或微黄色油 状液体,有催泪性,氯化苦易挥发,扩散性强,挥发度随温度上升而增大它所产生 的氯化苦蒸汽比空气重 5 倍温度高时,药效显著,一般在 20°C 熏蒸比较合适目 前测定粮食中氯化苦残留规定使用的是分光光度法(GB/T 5009.36) ,此方法操作较 为繁琐,提取时间长测定过程中使用的是比色法,所以干扰较大,易造成假阳性或 假阴性,结果不准确使用气相色谱法,检测器为 ECD,提取方法常使用的是流速回 流和石油醚提取法,但均比较繁琐,虽然 ECD 检测器的检测灵敏度很高,但其定性仅 依靠峰的保留时间,有可能造成假阳性。
本文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选择离子模式对酿酒常用的原辅料(小麦、高粱、 大米、糯米、玉米、糠壳等)及不同香型的白酒中氯化苦的残留量进行研究分析,进 而加强食品安全的控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 无水乙醇(色谱纯) ;100ug/ml 氯化苦标准品 1.2 样品 生产用五种粮食与糠壳;市售各种香型白酒1.3 仪器 安捷伦 GC7890/MS5975C 气质联用仪;色谱柱:hp-5ms Agilent 30m*0.25mm*0.25um ; 超声波提取仪; 1.4 方法条件进样口温度:160℃;进样量:1ul;柱流速:恒流 1.0ml/min;分流模式:分流 比:8:1;传输线温度:220℃(保持 6min)以 20℃/min 升温至 280℃(保持 10min) ;离子源温度:230℃;四极杆温度:150℃;数据采集模式:选择离子 M/Z 117、M/Z 119、M/Z 121,其中 M/Z 119 作为定量离子;柱温程序升温:40℃ (保持 2min)以 5℃/min 升温至 70℃(保持 0min)再以 20℃/min 升温至 280℃ (保持 1.5min) 1.5 定性定量方法定性分析:经气相色谱分离形成其的色谱峰,用GC-MS 联用仪进行分析鉴定。
各 组分质谱经计算机谱库(NIST08) 检索及资料分析,再结合有关文献进行人工谱图解析,确认物质的化学结构同时结合标准品进行保留时间和碎片离子的确认鉴定 定量分析:由于在白酒中的微量成分很复杂,易出现干扰离子,影响定量结果, 所以在本方法中采用氯化苦的特征离子m/z119进行定量从样品质量色谱图提取特征 离子m/z119的峰面积,通过标准曲线回归方程进行计算出待测样品中氯化苦的残留量2 分析步骤 2.1 标准曲线的配制使用 100mg/l 的氯化苦标准溶液分别稀释成 20ug/l、50ug/l、100ug/l、500ug/l、1000ug/l、2000ug/l 的标准系列,稀释溶剂采 用无水乙醇在 1.4 的方法条件下上机检测该标准曲线以氯化苦浓度为横坐标,以 M/Z117 的峰面积为纵坐标 2.2 样品测定 2.2.1 将酿酒常用的原辅料(小麦、高粱、大米、糯米、玉米、糠壳等)粉碎后,混 匀分别称取 5.00g 加入具塞 20ml 试管中,再准确量入 5ml 无水乙醇,摇匀后放 入超声波提取仪中超声提取 20min;使用 0.25um 滤膜过滤后直接进样检测分析 2.2.2 白酒直接进样。
3 结果与讨论 3.1 标准曲线根据上述 1.4 与 2.1 的分析,经数据处理后得回归方程为 y=0.6741x+9.927,R=0.99924,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 20—2000ug/l以 3 倍信噪比来 计算,仪器的检测限为 5ug/l标准回归曲线图见图 105.00e+0021.00e+00301.00e+0032.00e+003lvhuaku ResponseConcentration图 1: 氯化苦的标准曲线图3.2 氯化苦的色谱、质谱图 按照上述的方法条件,使用 2000ug/l 的标准溶液进行全扫描模式检测,经计算 机谱库(NIST08) 检索氯化苦的相似度为 95,色谱图和质谱图见图 2 和图 3图 2:2000ug/l 的氯化苦标准品 SCAN 色谱图2 03 04 05 06 07 08 09 01 0 01 1 01 2 01 3 005 0 01 0 0 01 5 0 02 0 0 02 5 0 03 0 0 03 5 0 04 0 0 04 5 0 05 0 0 05 5 0 0m/ z - - >A b u n d a n c eS c a n 3 0 9 ( 4 . 9 5 4 m in ) : 2 P P M- S C A N - 2 2 0 . D \ d a t a . m s ( - 3 0 1 ) ( - ) 1 1 6 . 98 1 . 94 7 . 03 0 . 06 1 . 0图 3:2000ug/l 的氯化苦标准品质谱图 3.3 样品中氯化苦的测定 3.3.1 白酒中氯化苦定量离子的选择参照相关文献中测定氯化苦时选择的定量离子为 M/Z117,但由于白酒中微量成 分的复杂性,在本文中为避免样品中的干扰离子,经过分析后,选择定量离子为 m/z119。
如下图 4、图 5ClClClNOO图 4: m/z119 色谱图 4. 006. 008. 0010. 0012. 0014. 0016. 0018. 0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550600650Ti me- - >Abundanc eI o n 1 1 7 . 0 0 ( 1 1 6 . 7 0 t o 1 1 7 . 7 0 ) : x if e n g jiu - 2 . D\ d a t a . m s图 5: m/z117 色谱图可根据图 4 和图 5 看出,不同的定量离子其样品中的干扰离子差异很大,氯化 苦的保留时间 4.948min,当使用 m/z119 时,样品中定量检测为未检出;当使用 m/z117 时,样品中定量检测量很大,根据定性原则对 m/z117、119、121 离子的丰度 比是不成立的,显然是白酒中微量成分干扰所致 3.3.2 利用建立的定性定量方法,随机抽取 5 批小麦、5 批大米、5 批糯米、5 批玉米、 5 批高粱、5 批糠壳等检测 30 种原辅料中氯化苦的残留量;同时检测 3 种酱香型、6 种浓香型、2 种凤香型酒、2 种清香型、1 种芝麻香型等 14 种成品酒中氯化苦的残留 量,结果均为未检出。
分析其原因由于氯化苦有易挥发的特性,白酒经过数十日的发 酵后,有可能已经挥发完全另一个据有关文献表明氯化苦的半衰期为 5.5 天,而经 过粮食的储存期和白酒的发酵期后,已经完全衰变至检出限以下 3.4 方法的回收率、精确度的分析 3.4.1 由于白酒的测定并没有进行前处理,直接进行检测,这样回收率的测定意义不 大,在此不用方法的回收率、精确度的分析 3.4.2 取同一粉碎后小麦和大米样品混匀,分别称取 12 份样品进行 100ug/l 和 1000ug/l 的两个不同水平地添加回收试验,并同时进行精确度的分析然后按照建立 的定性定量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见表 1 表 1 不同添加量的回收率和精确度 序号序号实测浓度实测浓度 ((ug/lug/l))回收率(回收率(% %))平均值平均值 ((ug/lug/l))RSDRSD备注备注小麦小麦1101101014.2添加量105105 106106 9696 9898 9292100ug/l95695.6 92792.7 1020102 96896.8 99899.8小麦小麦94694.69693.5添加量 1000ug/l由上表 1 可看出本方法的回收率(提取率)在 92—110%之间,对同一份样品进 行 6 次重复性试验,其 RSD 分别为 4.2 和 3.5,这说明建立的方法回收率高,重现性 好,能够满足对酿酒原辅料和产品中氯化苦的残留量检测。
3.4.3 考虑到不同的样品是不是其干扰不一样的问题,本试验分别将小麦、糯米、大 米、玉米、高梁、糠壳、白酒成品(浓香型和酱香型)进行标准品的添加试验 (200ug/l) ,结果见表 2表 2 样品样品实测浓度实测浓度 ((ug/lug/l))回收率(回收率(% %))平均值平均值备注备注小麦小麦208104 玉米玉米19597.5 高粱高粱19095 糯米糯米18592.5 大米大米206103 糠壳糠壳18592.5 酱香型白酒酱香型白酒18291 浓香型白酒浓香型白酒1909596.3%添加量 200ug/l由表 2 可见不同的粮食及白酒成品的回收率都很好,说明建立的方法适合酿酒常 用的原辅料及白酒中氯化苦残留量的测定 4 结论本文采用气质联用法中选择离子的扫描模式对酿酒常用的原辅料和白酒成品中氯 化苦残留量的进行检测,建立了一种高灵敏度、快速简便、回收率高、重现性好、无 污染的分析方法在20—2000ug/l范围之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0.9992,以3倍 信噪比来计算,仪器的检测限可达5ug/l在本方法中采用了传输线温度进行程序升温 的方式和选择m/z119为定量离子,大大减少了样品的干扰,提高了定量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