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国及我国各地方欠薪保障基金立法考察.doc
3页各国及我国各地方欠薪保障基金立法考察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欠薪问题的日益突出,仅凭我国劳动法中 规定的保障措施已无法充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利益和维护社会安定 借鉴外国经验,建议建立特殊的保障制度,如欠薪保障基金本文主 要从考察已有的立法出发,对欠薪保障基金的概念进行重新理论界定 并提出我国构建该制度的思路 「关键词」欠薪,欠薪保障基金 近年来,农民工的工资拖欠问题日益突出,部分用人单位恶意拖 欠职工工资的现象履见不鲜,鉴于我国尚无全国统一的可执行的工资 保障规定,如何保障劳动者取得被用人单位拖欠的工资是当前我国劳 动法劳动报酬保障领域急需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国外,许多 国家立法规定了欠薪保障的特别措施,其中主要包括欠薪索赔特权制 度和欠薪保障基金制度对于如何建立欠薪保障基金制度,我国的深 圳、上海和香港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出台了一系列的规定本文将 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践展开论述,重点讨论我国如何构建欠薪保障基金 制度 一、各国及我国各地方欠薪保障基金立法考察 1、各国立法概况 各国在 20 世纪 60 年代以前主要是通过规定工资优先债权的形式 保护工人索赔企业欠付工资,但是由于优先权的行使受到诸多条件的 1制约实践中遇到困难,于是开始考虑能否建立一个第三方的机构来保 障劳动者的权利。
关于欠薪保障基金的立法最早出现在 1966 年的巴 西,巴西建立了一个服务工龄保障基金,该基金仅保障雇佣合同结束 时应支付的工龄补贴目前最主要的欠薪保障基金立法主要集中在西 欧各国西欧各国的工资保障基金(即本文论述的欠薪保障基金)立 法自 1967 年开始,该种基金的性质属于社会保障的范畴,设立的目的 在于为雇主对其工作人员欠下的债务提供担保,所承保的风险是企业 的无偿付能力综合考察各国的立法,工资保障基金制度主要包括以 下内容:该制度的适用范围、工资保障机构的行政管理筹资、工资保 障基金运转的条件、受保障制度保护的索赔类别、所保护权利的数额 限制、支付程序等作为我国邻国的韩国在遇到严重经济危机后,针 对大量发生的企业破产和劳动者失业现象,为确保劳动者的工资得到 支付和社会安定,于 1998 年 2 月 20 日制定了《工资债权保障法》 在 该法中规定工资债权保障基金作为劳动部部长代替事业主支付工资和 退休金的来源,由从业主征收的费用组成以及工资债权保障上的征收 金适用产业灾害保障法上的一些规定 2、 《深圳经济特区欠薪保障条例》 (以下简称保障条例)与《上海 市小企业欠薪基金试行办法》 (以下简称基金办法)比较分析。
保障条例系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 基金办法"由 "上海市政府发布,上述两件立法均属于地方法规规章,为我国欠薪保 障立法的大胆尝试,在其条文中对欠薪保障制度的基本结构进行了初 步构建,本文拟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为后文的论述提供制度基础经 2笔者比较两者条文,发现上述两件立法有以下共同点: 1)二者均在 (第一条中提出制定的目的在于保障职工合法利益和维护社会稳定;2) (对于欠薪的解释基本一致, 即企业应支付而逾期未支付给员工的工资; (3)均设立欠薪保障基金的管理机构,保障条例中规定由深圳市政府 设立欠薪保障基金委员会,基金办法规定上海市小企业欠薪基金委员 会负责欠薪基金政策的制定和协调工作; 4)欠薪基金的主体来源均 (为企业缴纳的欠薪保障费、基金的利息收入和投资收入; 5)欠薪保 (障费均由工商管理部门在办理企业年检或注册时收取,并统一划拨专 门设立的欠薪基金专户,欠薪保障费在企业成本中列支; 6)规定垫 (付的欠薪数额的限制; 7)规定了垫付欠薪的追偿制度 (保障条例中的下列规定为基金办法所无: 1)该条例适用于特区 (内的企业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员工; 2)欠薪保障实行缴费与共济、 (垫付和追偿相结合的原则; 3)欠薪保障基金委员会由政府、员工和 (企业等方面的人员组成,并规定市政府劳动行政部门是欠薪保障工作 的主管部门和日常办事机构; 4)欠薪保障费的标准是上年度市政府 (公布的最低月工资标准的 70%; 5)对于欠薪基金用于日常管理费用 (支出限定为不超过当年收取的欠薪保障费的 5%; 6)控制欠薪保障 (基金的投资项目和投资总额占欠薪保障基金余额的比例; 7)规定企 (业员工请求劳动部门垫付欠薪的条件和程序性要件; 8)对于违反该 (条例的相关责任人规定了相应的罚则; 9)规定劳动部门每年应当将 (审计部门的审计结果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10)规定了对劳动部 (门的处理决定的救济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