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聊斋志异》女鬼形象探究.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41936702
  • 上传时间:2022-01-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93.80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聊斋志异》女鬼形象探究                    摘 要:《聊斋志异》是闪耀在古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明珠,蒲松龄将对鬼的描写推到一个崭新的高度,这本谈狐说鬼的小说塑造了数量众多、形象各异的鬼狐形象,尤其是女鬼形象,大致可以分为勇于追爱、不畏世俗的女鬼,命运悲惨、含冤复仇的女鬼,本性害人、以警世人的女鬼,这些女鬼兼有女性以及鬼的双重身份和特点,借女鬼身份讲出人世间的不公和黑暗,是蒲松龄曲折达意的表现关键词:聊斋志异;女鬼形象;分类;特点鬼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人们对鬼怀着一种十分复杂的心理,历代文学作品中记载了大量的鬼怪故事,如干宝《搜神记》、刘义庆《幽冥录》等,到《聊斋志异》,“鬼小说”更是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蒲松龄自谓“喜人谈鬼”“雅爱搜神”①,他在《聊斋志异》中构建了一个奇丽精妙的狐鬼世界,并有意识地借助鬼怪故事表达其深刻的思考朱其铠主编的《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一书共494篇,其中描写女鬼的篇目共有35篇:卷一:《尸变》《喷水》《咬鬼》《新郎》《画皮》卷二:《庙鬼》《聂小倩》《水莽草》《莲香》《巧娘》《林四娘》卷三:《鲁公女》《连琐》《连城》《霍生》卷四:《公孙九娘》《土地夫人》卷五:《章阿端》《长治女子》《伍秋月》《窦氏》卷六:《小谢》《缢鬼》卷七:《梅女》《金姑父》《鬼津》《宦娘》《商妇》卷八:《吕无病》卷九:《爱奴》卷十:《湘裙》卷十一:《晚霞》《嘉平公子》卷十二:《薛蔚娘》《博兴女》在这35篇故事中,作者塑造了性格各异的女鬼形象,为爱从善的小倩、遭弃复仇的窦氏、成全心爱之人的宦娘、披着画皮的狰狞恶鬼等,或向往爱情,或含冤复仇,根据故事中女鬼的目的与行为,大致将小说中出现的女鬼划分为本性良善和本性害人两类。

      一、勇于追爱、不畏世俗的女鬼对追求爱情的女鬼的描写蒲松龄倾注了最多的心血,是作者着力塑造的女鬼形象在涉及女鬼的篇目中有一半以上描写人鬼或者鬼鬼间的爱情婚姻,他们的爱情在作者笔下也如人世间的爱情一般,或一见钟情,或日久生情,或始于情欲这些女鬼大多容貌俏丽,各有千秋,作者对其外貌的描写更是不吝啬笔墨:聂小倩“小娘子端好是画中人”②“肌映流霞,足翘细笋,白昼端相,娇艳尤绝”③,《莲香》中的女鬼李氏“风流秀曼”④,鲁公女“风姿娟秀……翩然若画”⑤,公孙九娘“笑弯秋月,羞晕朝霞”⑥,伍秋月“容华端妙”⑦,窦氏“端妙无比”⑧等,这些女鬼端的是如天仙的美貌,第一次出场就给书中的男性角色以震撼和吸引,勾起他们的怜惜,才有了的后续的情爱恩仇,可以说,作者给这些女鬼的绝美容颜是她们打开男性心里的敲门砖有些女鬼不仅有着娇美的容颜,更有着不输男子的才气:林四娘精通音律,临别之时赠诗一首聊表分离之苦;连琐精于诗词,“字态端媚”⑨;连城“工刺绣,知书”⑩;鲁公女好猎;宦娘善作词赋,更是以《惜馀春》一词成就了葛公和良工的婚姻,作者笔下的这些女鬼形象,并非只有美艳容颜,与男子交往也并非完全沉溺于情欲,她们身上自有不同于风尘女子的气质,也因此她们与书生之间的交往多了精神层面的交流,女鬼与书生之间萌发出了更多忠于本心的感情。

      蒲松龄笔下的这些女鬼大多心中坚持正义,即使已为鬼魂,依然坚持道德底线,不做害人害己之事,具备真善美的品格吕无病危难之中救助孙麒的儿子;小谢秋容为救陶生彻夜奔走;聂小倩在宁家操持家务、绵延后代;章阿端生前虽被丈夫侮辱致死,却仍感于戚生与妻子的真情而帮助二人相见;连琐因有损杨于畏寿数而不肯与之欢好……这些女鬼身上都有着传统道德教化的影子,虽为鬼魂,依然遵守着人间的道德规范,操持家务、生育后代、端庄大方,遵守三从四德,有着良好的品行,由此可见蒲松龄对于道德品质和伦理秩序的看重蒲松龄笔下这些追求爱情的女鬼,大多理智冷静,遇到心爱之人便大胆追求,若觉所托非人也绝不拖泥带水,这些女鬼的大胆热烈和奔放是蒲松龄对于现实生活中女性压抑的情感的一种释放,也是对女性情感的一种关照父系社会中,女性在与男性的地位博弈中一直是处于弱势地位,对女性的要求更是随着封建社会集权程度的加强而更加严苛,女性完全作为男权社会的附属品而存在,生存的社会空间和情感空间在不断被压缩,对于这一现状,至少在文本中,我们从这些勇于追求爱情的女鬼的结局来看,蒲松龄对于女子大胆追求自我并不排斥二、命运悲惨、含冤复仇的女鬼在描写女鬼的篇目中,几乎所有的女鬼都并非安乐离世,这些含冤而死,生前被诬陷、抛弃、侮辱的女鬼,死后含恨游荡世间,她们复仇的炮火对准了导致她们死亡的恶人,在这些女鬼身上,看不到妥协和退却,有的只是英勇无畏的反抗和斗争。

      《霍生》《长治女子》《博兴女》和《窦氏》四篇是集中描写含冤复仇女鬼的,其中《窦氏》一篇则是最具代表性的窦氏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姑娘,被南三复避雨时瞧见便殷勤小意奉承最终俘获芳心,南三复却在窦氏怀孕后另娶豪门贵女,上门求其感念昔日恩情,“彼即不念我,宁不念儿耶?”⑪窦氏抱着儿子在门口哀求仍没能换来他一丝怜悯,昔日的浓情蜜意都化作飞烟,窦氏与儿子僵死在他家门口,窦父的状告又因南三复的贿赂不了了之,伸张正义对窦氏父女来说根本就是无路可走窦氏死后,暗地将南三复的生活搅得天昏地暗,南三复最终得到了惩罚在篇末,作者借异史氏曰:“始乱之而终成之,非德也;况誓于初而绝于后乎?挞于室,听之;哭于门,仍听之:抑何其忍!而所以报之者,亦比李十郎惨矣!”⑫其中提到的李十郎即《霍小玉传》中的负心书生,霍小玉虽为风尘女子,却敢爱敢恨,她的感情是纯粹而热烈的,有着飞蛾扑火的勇气与执着,遭到抛弃后,对负心人发出了“我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负心若此!韶颜稚齿,饮恨而终慈母在堂,不能供养绮罗弦管,从此永休徵痛黄泉,皆君所致李君李君,今当永诀!我死之后,必为厉鬼,使君妻妾,终日不安!”⑬的控诉窦氏与霍小玉悲剧的通性在于被抛弃女性的无力,她们无法反抗不公,女子分明是被抛弃的那一个,只能像砧板上的鱼任人宰割。

      尤其是窦氏死后窦父状告南三复却被其用金钱洗清了罪名,窦氏父女的报仇无门也是对黑暗社会强有力地控诉,贪官污吏的无所作为造成了无数像窦氏父女一样的绝望!但是蒲松龄给予女鬼的窦氏为自己复仇、反抗命运不公的机会蒲松龄还通过窦氏的经历对封建思想中的门第观念进行了批判,如果说黑暗不公的社会以及无所作为的贪官污吏是悲剧的导火索,那么窦氏和南三复处于不平等地位就是悲剧的根源,南三复初次到窦家避雨时,窦父“跼蹐甚恭”“殷勤氾扫”“泼蜜为茶”⑭,作为长辈的窦父都要做如此低三下四之事,不平等的爱情下窦女就更没有任何选择的权力,南三复才是那个掌控全局的人从这些复仇的故事中,不难看出蒲松龄是一个颇具侠肝义胆的文人,敢于为窦氏父女这样的底层人民呐喊,表达对公正清明社会的向往和期盼三、本性害人、以警世人的女鬼涉及这类女鬼的篇目大多较为短小,涉及的女鬼也多是外貌丑陋、狰狞可怖的,例如《庙鬼》一篇中形容女鬼“貌肥黑不扬”⑮,《咬鬼》一篇中说到女鬼“神情可畏”⑯,《鬼津》一篇中更是形容妇人“肥黑丑绝”⑰,另有如《画皮》中的女鬼披着艳丽的人皮遮着丑陋的面貌引诱男子,还有如《湘裙》篇中“群以为美”⑱的女鬼,总体看来,这些害人女鬼有些面貌丑陋,外貌艳丽的很多也是借以遮盖丑陋外貌勾引年轻男子。

      在这些篇目中,作者一般不交代女鬼的身世背景,着力描写女鬼作恶的场景,例如《尸变》一篇中,作者简单讲述旅人宿于停尸房中后就大量着笔于女鬼的害人过程:“忽闻灵床上察察有声⑲ 这是女鬼发动前的阴森气氛读来不禁使人毛骨悚然,遍体生寒后续对于女鬼追赶旅人的情节更是精妙绝伦:“尸亦起,似将逐客比其离帏,而客已拔关出矣尸驰从之客且奔且号,村中人无有警者欲扣主人之门,又恐迟为所及遂望邑城路,极力窜去至东郊, 瞥见兰若,闻木鱼声,乃急挝山门道人讶其非常,又不即纳旋踵,尸已至,去身盈尺客窘益甚门外有白杨,围四五尺许,因以树自幛;彼右则左之,彼左则右之⑳这一段描写尸鬼在背后紧追不舍、阴气阵阵的感觉刻画得入木三分,大部分关于害人女鬼的短小篇目都具有这种特点,即故事性不强、社会性不强,但对文学写作技巧的进步和探索具有重要意义另有一些描写女鬼的篇目则具有深远寓意,例如经典篇目《画皮》,王生与披着画皮的女鬼同住遭到妻子陈氏的劝阻却不听取,后来无意中发现女鬼真实面貌后用拂尘躲避女鬼的靠近,被女鬼一怒之下:“裂生腹,掬生心而去”,最终陈氏甘受乞人侮才得以就回王生篇末异史氏曰:“愚哉世人!明明妖也,而以为美迷哉愚人!明明忠也,而以为妄。

      然爱人之色而渔之,妻亦将食人之唾而甘之矣天道好还,但愚而迷者不悟耳可哀也夫!”劝诫世人不要任由自己的欲念作祟,端正本心方为根本参考文献[1]蒲松龄著,朱其铠主编:全本新注聊斋志异[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 [2]朱一玄主编:聊斋志异资料汇编[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3]盛志梅:《聊斋志异》的鬼小说文化解读[J],蒲松龄研究,1998(03):43-54.[4]安载鹤:经典化过程中的《聊斋志异》女性形象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1):146-150.[5]关兀:论《聊斋志异》中的女鬼形象[J],十堰大学学报,1995(02):35-39.[6]王鑫炀:浅析《聊斋志异》中“狐女”“鬼女”的独特性及婚姻观[D],东北师范大学,2015.[7]耿斌:《聊斋志异》中女鬼群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①蒲松龄:聊斋自序,蒲松龄著,朱其铠主编:全本新注聊斋志异,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第1页②蒲松龄著,朱其铠主编:全本新注聊斋志异,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69页③蒲松龄著,朱其铠主编:全本新注聊斋志异,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71页。

      ④蒲松龄著,朱其铠主编:全本新注聊斋志异,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30页⑤蒲松龄著,朱其铠主编:全本新注聊斋志异,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95页⑥蒲松龄著,朱其铠主编:全本新注聊斋志异,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503页⑦蒲松龄著,朱其铠主编:全本新注聊斋志异,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691页⑧蒲松龄著,朱其铠主编:全本新注聊斋志异,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734页⑨蒲松龄著,朱其铠主编:全本新注聊斋志异,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339页⑩蒲松龄著,朱其铠主编:全本新注聊斋志异,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374页⑪蒲松龄著,朱其铠主编:全本新注聊斋志异,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734页⑫蒲松龄著,朱其铠主编:全本新注聊斋志异,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735页⑬张友鹤选注,唐宋传奇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40页⑭蒲松龄著,朱其铠主编:全本新注聊斋志异,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734页⑮蒲松龄著,朱其铠主编:全本新注聊斋志异,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49页。

      ⑯蒲松龄著,朱其铠主编:全本新注聊斋志异,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2页⑰蒲松龄著,朱其铠主编:全本新注聊斋志异,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978页⑱蒲松龄著,朱其铠主编:全本新注聊斋志异,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369页⑲蒲松龄著,朱其铠主编:全本新注聊斋志异,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6页⑳蒲松龄著,朱其铠主编:全本新注聊斋志异,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6页2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