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词解释论述题答案.doc
9页名词解释一一..秦始皇陵兵马俑秦始皇陵兵马俑 1.秦始皇兵马俑是秦代禁卫军的真实写照,在总体设计上,既担负守卫陵园的象 征职能,又是对秦始皇统一中国这一历史功绩的纪念 2.为数众多的陶塑兵马俑,通过严谨的布局,排列成面向东方、气势磅礴、威武 雄壮的军阵场面再现了秦军奋击百万,战车千乘,军阵整肃,勇于攻占的宏 伟气派这是秦代造型艺术取得划时代成就的标志 3.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崇尚写实,手法严禁;性格鲜明,形象生动;在总体布局 上,利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排山倒海的气势,使人产生敬畏而难忘的印 象 ▲秦始皇陵兵马俑秦始皇陵兵马俑::兵马俑反映了秦王朝兵强马壮、叱咤风云的气势秦始皇兵马俑是以现实 生活为题材而塑造的,艺术手法细腻、明快,手势、脸部表情神态各异,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 烈的时代特征,显示出泥塑艺术的顶峰,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添光彩,给世界艺术史 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二.霍去病墓石雕二.霍去病墓石雕 p75 西汉霍去病墓前群雕的主体雕刻作者运用寓意手法,以矫健的战马象征骠骑将军, 以战马将匈奴将领踏翻在地的典型情节,赞颂霍去病在抗击匈奴战争中建树的奇功 这是现存时代最早、保存完整的成组石雕,是具有纪念碑性质的雕刻艺术作品。
三三..武梁祠武梁祠 p80 东汉时代的画像石以山东嘉祥的武梁祠为代表位于山东省嘉祥县的武梁祠是我国 东汉晚期一座著名的家族祠堂,其内部装饰了大量完整精美的古代画像石,是我国 最具代表性的一处画像遗存四四.马王堆.马王堆 1 1 号汉墓帛画号汉墓帛画 内容:反映了楚人祈求死后升天的幻想 特点:(1)画面背景空白,构图突出龙凤飞升的形象2)以线造型,笔致圆转流畅3)形象皆为正侧面,基本比例正确4)龙凤造型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和装饰趣味▲西汉马王堆帛画西汉马王堆帛画::天地人神混杂的图象 汉代绘画遗存中最精彩的当数帛画,而其中最精美的便是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 T 字形“非衣”画面分天朝、人间、地府三段天上为横幅,其余为直幅分别以太一神、驮侯妻、祭祀者、合欢鳌为各段的中心天界有扶桑树、九个太阳、嫦娥、新月,以及象征长寿的蟾蜍、白兔;日月同辉,令人神往;天门有司命守卫气界为驮侯妻缓行升天,吏前婢后,迎护隆重人间双龙穿璧,象征幸福吉祥;家属聚集祭祀,祈求死者灵魂早归仙境最底部合欢鳌背上大力神,双手、托着大地,孔武有力全图内容丰富,想象瑰丽五五.. 谢赫古画品录谢赫古画品录 作者谢赫,时期的画家,理论家。
他提出”六法伦”1. 气韵生动是也:2. 骨法用 笔是也 3.应物象形是也 4.随类赋彩是也 5. 经营位置是也: 6.六 传移模写是也 是中国古代最早有关绘画艺术的品评专著六法六法 1. 气韵生动是也:2. 骨法用笔是也 3.应物象形是也 4.随类赋彩是也 5. 经营位 置是也: 6.六 传移模写是也 六.克孜尔石窟六.克孜尔石窟现存最早的中国石窟建筑实物莫高窟莫高窟俗称千佛洞,被誉为 20 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 “东方卢浮宫” ,坐落在 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 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 有洞窟 735 个,壁画 4.5 万平方米、泥质彩塑 2415 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 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莫高窟的岩石质不适合雕刻佛像,只能制作上彩泥塑龙门石窟龙门石窟龙门石窟是中国著名的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位于河南省洛阳南郊伊河两岸经 过自北魏至北宋 400 余年的开凿,至今仍存有窟龛 2100 多个,造像 10 万余尊,碑刻题记 3600 余品,多在伊水西岸数量之多位于中国各大石窟之首。
龙门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 一,龙门石质坚硬致密,适合精雕细刻云冈石窟云冈石窟被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位于山西省大同武周山南麓,依山而凿,东西绵延 约一公里,该石窟由北魏皇室主持创建,北魏文成帝和开元年由佛教首领昙曜主持 修建 5 个大型洞窟,后称昙曜五窟,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代表了公 元 5 至 6 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麦积山石窟麦积山石窟 位于甘肃天水,开凿于十六国后秦时期,经历北魏、西魏北周各代的开凿造像, 现存大小窟 194 个,由于麦积山岩质为红土与沙石构成的砾岩,只能开凿洞窟而不宜雕 造佛像,因而这里的造像都是泥塑像炳灵寺石窟炳灵寺石窟 位于甘肃永靖,其雕塑是利用天然洞穴修整而成其重要价值杂鱼他保存有确切纪 年的年代较早的一批造像可知该石窟造像大约包括有西秦以前、和北魏前期的作 品七七..张家样张家样 张曾繇既善长于佛教壁画和卷轴画,又长于佛教雕塑,且富于民族特色,故为世人 所广泛接受南朝人,擅长于佛教壁画、雕塑学习外来画种,有“张家样”之称 影响了吴道子八八曹家样曹家样 曹仲达,是来自中亚曹国的北齐画家,他以画梵像著称,被誉为“曹家样” “曹之 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即所谓“曹衣出水” 。
“曹家样”概括了佛教艺术在最初 传入的几个世纪里中外交融的艺术风格九九.吴家样.吴家样 吴道子独具一格的释道人物画,时称“吴家样”强调用笔的表现力,有意压缩色彩 在艺术表现上的比重,并力求简化色彩色阶上的复杂变化世称“吴装 解释解释““吴带当风吴带当风”” 、、 ““吴装吴装”” 吴道子他创作的豪迈奔放、变化丰富、错落有致的“莼菜条”线描,能表现对象 “高测深斜,卷褶飘带之势” ,获得“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艺术视觉效果这 就是吴道子创造的“吴带当风”的艺术风格吴道子为强调其线条的表现力和独立功能,有意识的在画中将色彩弱化, “于焦墨 痕中,略施微染,自然超出缣素” ,从而突破了南北朝以来的重彩风格,当时称为 “吴装” 此外,他还创作有“只以墨踪为之”的“白画” ,为后世白描之先声吴 道子再绘画技术上的不断创新与拓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时代精神和审美变化,所创“吴带当风”成为后世典范,因而享有“百代画圣”之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吴带当风 中国画术语北齐画家曹仲达所画人物,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犹如刚从水中出来 唐代画家吴道子所画人物,其势圆转而衣服飞扬,富于运动感、节奏感故有“曹 衣出水,吴带当风”之说。
十十..周家样周家样周昉善长于佛教绘画,妙创“水月观音”样式其佛教画成为一种流行样式称 “周家样”周昉周昉是唐代最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题材主要表现贵族阶级的生活,所画仕女多 为浓丽丰肥之态人物形象刻画准确,揭示出人物的心理和性情,概括了盛,中唐人物画的特 征,体现出对社会现实与人物心理状态的深刻理解 《挥扇仕女图》描绘了宫中嫔妃生活的哀 怨,深刻揭示了人物的心理特征, “秋风纨扇”寓意为宫中妇女被抛弃的愁怨心理他也是一名 宗教画家,创造的“水月观音”之体成为广为流传的佛画样式,被称为“周家样周家样”张彦远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历代名画记》》:唐代张彦远著此书广泛收集和系统整理有史以来 散见于诸书的画史资料,总结前人对画史画论的研究成果,开创了百科全书式 的画史编写体例,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绘画通史十二十二. .徐黄体异徐黄体异 指五代西蜀画院画家黄筌和南唐画家徐熙的花鸟画风格 黄筌的风格:(1)取材多为宫廷珍禽瑞鸟,奇花怪石 (2)画法多采用“双钩填彩”,笔致工细 (3)画风富丽,设色鲜明 徐熙的风格:(1)取材多为民间汀花野竹,水鸟渊鱼 (2)作画重在用墨,兼勾带染,有“落墨花”之称 (3)设色不以晕淡为工,只是略加色彩。
因此画史上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说十三十三. .笔法记笔法记 此书首创山水画“六要”说:气、韵、思、景、笔、墨还提出“神妙奇巧” 、 “笔 有四势” (筋、肉、骨、气) 、 “有形之病”和“无形之病” 、 “物象之源” 十四十四. .翰林图画院翰林图画院 西蜀(前后蜀)与江南(南唐)是唐末至宋初的两个绘画中心,聚集了许多画家, 前后蜀四主皆喜爱绘画后主孟昶为提倡绘画,于明德二年创设翰林图画院,选拔 绘画人才入院,授予官职十五南宋四家十五南宋四家 李唐《清溪渔隐图 》 、刘松年 《四景山水图卷 》 、马远《踏歌图轴》 、夏圭《山水十二景 图卷》 南宋四家南宋四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李唐李唐,山水画严谨质朴,气象雄伟,造型及笔墨趋于 简括,开创了南宋山水新画新风 《万壑松风图》 、清溪渔隐图》 刘松年刘松年,山水典雅,擅画西 湖风景、贵族庭园及文人雅士的生活画风严谨不苟,水墨青绿兼工 《四景山上图》 马远马远, 以雄健的大斧皴画山石峰峦,以拖技的多姿形态画梅树尤善于在章法上取舍剪裁,描绘山之 一角,水之一涯的局部,画面留出大幅空白以突出景观,表现空旷的空间及浓郁的诗意。
这种 “边角之景”予人以玩味不尽的意趣 《踏歌图》 、 《梅石溪凫图》 《寒江独钓》 《水图》 夏圭夏圭,用 笔苍老,水墨淋漓,点景人物笔简神全:《溪山清远图》 《西湖柳艇图》 《山上十二段》 画山 劈染兼用,水墨交融,淋漓尽致,表现了他的水墨特色马,夏山水大胆剪裁,突破全景式构 图而画边角之景,被称为“马一角马一角”“夏半边夏半边”,是在艺术上的高度提炼,把富有感情色彩的景物 加以突出,使画面情景交融富有浓郁诗意,是对传统山水画的发展和丰富林泉高致十六林泉高致中国 北宋时期论山水画创作的重要专著作者郭熙,字淳夫,河阳温县(今 河南 温县)人,著名 画家《林泉高致》6 篇,由郭思编述其父郭熙的创作经 验和艺术见解而成★★25.郭熙郭熙《《林泉高致林泉高致》》十七十七. .米氏云山米氏云山 宋代山水画派之一又称“米家山水”米芾所创,其子米友仁加以继承和发展描 绘云烟掩映的江南山川景色采用泼墨法,参以积墨和泼墨,又常用焦墨提神,其 精妙在于见笔见墨,属水墨大写意画法,自称“墨戏” 十八十八元四家 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 他们的山水画代表了中国山水画史上的一个高峰黄公望(1269—1354), “气清质实,骨苍神腴”的艺术风格。
他的代表性作品《富春山居图》 , 将富春江两岸数百里精萃收聚于笔下画家中锋、侧锋兼施,尖笔、秃笔并用,长短干笔皴擦, 湿笔披麻,浑成一体 倪瓒(1301—1374)他善用侧锋淡墨,干笔皴擦,作品笔墨精粹,意境幽远代表作品有 《渔庄秋霁图》 、 《紫芝山房图》 、 《江岸望山图》 倪瓒主张绘画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 “聊以自娱”,多为文人画家所称道 吴镇(1280—1354),他的画师承巨然,善用湿墨,充分发挥水墨的特性他的画风沉郁苍 莽传世作品有《嘉禾八景图》 、 《水村图》等 王蒙(1308—1385),他从小向外祖父赵孟頫学画,长大后与黄公望、倪瓒多有交往他作 画喜用焦墨渴笔,点细碎苔点,画面繁密充实他善画江南林木丰茂的景色,湿润华滋,意境 幽远代表作品有《青卞隐居图》 、 《夏日山居图》 、 《春山读书图》等元四家”的作品更注重笔墨技巧,更讲究意境神韵,使山水画的美学价值更加提高 但由于对末落王朝的怀恋意识和情结,也由于文人艺术思潮的影响,他们的作品偏 于淡远、萧疏、幽深,从某种意义上说,比较脱离现实十九十九. .浙派浙派 p231-232p231-232 明代山水画流派之一。
明初至武宗嘉靖时最为盛行该派承继南宋院体,取法于李 唐、马远、夏圭,多作斧劈皴,行笔有顿挫,形成水墨苍劲一体代表画家有戴进、 吴伟等吴门画派(明四家)吴门画派(明四家)p232-234p232-234 “吴门画派”简称“吴派”,吴门画派的崛起标志着继承元人文人画传统的复兴,明四家有: 沈周《庐山高图》 文徵明《花卉册》 唐寅(伯虎) 《春雨鸣禽图 》 仇英《琵琶行图》 吴门派画家大多属于诗书画三绝的文人名士,他们淡于仕进,以诗文书画自娱继承元人绘画 传统,致力于宁静典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