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初三语文上册第一单元.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556691532
  • 上传时间:2023-06-2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1.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九年级上册备课第一单元单元指要本单元在七年级上、下册新诗教学的基础上,以单元相对集中学习新诗,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选入的五首抒情诗,其中有一首旧体词,两首中国当代诗,两首外国诗这些诗歌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诗人从自然中获得灵感,受到启发,用美妙的诗行,弹奏出自然的乐音,抒写心中的情致《沁园春·雪》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雨说》是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它采用拟人的艺术表现手法,让“雨”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喃喃细语,倾诉真情,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星星变奏曲》是诗人渴求光明的希望之歌,在主题和手法方面都体现了朦胧诗的典型特征:《蝈蝈与蛐蛐》和《夜》是两首优美的田园诗,流淌在诗中的不管是清新与生机,还是静谧与闲适,都会让我们感受来自自然的魅力总体目标1、通过反复推敲诗句,细致深入地体会诗句内涵,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欣赏诗歌的经验,加以联想和想像,体味诗中的形象和意境,从而深切地感受诗歌凝练、形象的语言 2、在熟读、背诵诗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和韵律美,体会诗歌的魅力。

      3、了解诗歌的艺术特征,了解借景抒情、象征、拟人等诗歌的常用艺术表现手法,体会这些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4、适当地进行诗歌的比较阅读,认识诗歌之间的具体内容、语言特点、表现手法、感情意蕴等方面的异同教学设计《沁园春·雪》课文简析这首词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诗坛的一首杰出的词作全词借景抒怀——它描写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创意说明 放弃政治概念式的解读,引领学生在颂读中以鉴赏评点者的姿态,完成对词的内涵、主旨、景致描写、情感抒发的把握,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引导学生创建并探究这首词的阅读效果史教学预设一、把握词意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借助注释把握这首词字面上的意思,各用一句话概括上下阙的内容明确:上阙描写北国雪景;下阙纵论历代英雄2、学生自由朗读,同时找出上下阙的关键词:“望”、“惜”二、评点词景1、点名朗读上阙,思考用词中的诗句回答“望”的范围、景观、变化、胸襟以及“望”而不见的内容2、引领学生评点相应的诗句,同时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教师示例:“千里、万里”在“北国”的领起下,吸引着我们的视线,展现出来的辽阔远大不仅在拓展词的境界,为词的进行设置背景,而且与下文的“长城、大河”意象呼应,体现了作者在这样的广阔天地中一定会大有作为的思想感情。

      提问示例:“长城”、“大河”,悠久的历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这两个意象所具有的历史纵深感与由“北国、千里、万里”具有的空间辽阔感突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环节小结:这里的景物,冰也美,雪也美,高山大河到处美;阴也美,晴也美,红妆素裹分外美所以这段景物描写哪些是想象的哪些是作者实实在在看到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的情感(大气魄)怎样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显现出来3、有感情地背读上阙三、领悟词情1、 推荐朗读下阙,谈一谈作者“惜”之对象、“惜”之原因、“惜”之目的2、 设问:有人说,下阙中作者无意批评古人,其实表明了对人文景观的赞美?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3、找出诗人直抒胸臆的一句诗,在诵读中体会它的作用《雨说》——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课文简析这是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其突出的艺术特征是拟人手法和象征手法全诗采用拟人的艺术表现手法,让“雨”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喃喃细语,真情倾诉,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在诗人笔下,“雨”和其他事物都被赋予生命的灵性,成为一种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使人觉得亲切可爱、活泼欢快、充满情趣创意说明根据这首诗的特点,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从字里行间把握诗歌春雨形象的特点,品味含蓄、精练、优美的诗歌语言,同时领会诗作所歌颂的春雨牺牲自我、伟大无私的崇高精神,让霏霏细雨飘进读诗人的心田。

      教学预设一、把握雨踪(从结构上分析雨之形象)听读诗歌思考:1、从诗中找出春雨的行踪涉及了哪些地方2、从诗中找出春雨“亲近”了哪些事物?自由读然后理清诗歌行文线索1、春雨来临之前大地上是怎样的?2、春雨到大地之后做了些什么?大地上有什么变化?3、 雨后春雨为什么说“我来了就不再回去”?4、 探究:作者为什么在诗中反复出现“雨说,我来了……”二、品味雨韵(从语言上分析雨之形象)1、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来品味诗人笔下描述的“春雨”2、为“春雨”建个履历表示例:雨的性格:温声细语雨的问候:呼唤乳名,别将我拒绝雨的任务:到大地上亲近你们的雨的希望:勇敢地笑雨的祝福:大地拥有希望三、体悟雨情(从主旨中分析雨之形象)1、通过同学们的分析,说说“这是 的雨2、介绍北京,副标题为什么取作“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四、吟咏雨语1、指导学生朗读,注意把握语气和语调,很好地表现“雨”的形象这首诗长句比较多,既要读得连贯,也要在恰当的地方停顿,并掌握好句中的重音示例,供朗读教学时参考:(雨说: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  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  等待久了的/鱼塘和小溪  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牧场枯黄/失去牛羊的踪迹  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  小溪渐渐喑哑/歌不成调子  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第一样事,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  君不见,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  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  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第二样事,我还要教你们/勇敢地笑  那旗子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  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  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2、以“雨的自述为题,将这首诗改成一篇小散文。

      《星星变奏曲》课文简析 这是“朦胧诗”的一首重要诗作它运用象征手法,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来展示现实与理想的背离,表现诗人对光明的渴求它以情境的变换来丰富“星星”的意象和深化追求光明的主题,这正如音乐中主题与变奏的关系,因而是一首名副其实的“星星变奏曲”全诗意象丰富,构成理想与现实的相互反衬,意境幽深而又冷峻情感强烈而又含蓄这首诗的深刻主题和“朦胧”风格,是与它的创作背景和反映的社会时代状况分不开的创意说明这首诗的学习应该着重引导学生在两个诗节的比较中感受朦胧诗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和隐喻性的特点,通过语言、句式,内容的比较领会诗人的理想教学预设一、整体感知1、 读了这首诗,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你觉得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2、 出示创作背景资料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1968年高中毕业1980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他的反光》等,是新时期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他在诗作当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以《纪念碑》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神话组诗《太阳和它的反光》赢得社会瞩目他的《星星变奏曲》是新时期的“火把”,却更感受着时代的脉搏,它是真正的对于光明的呼唤。

      二、引领发现1、作者的这种感情,在第一节诗中是通过哪些意象来体现的?这些意象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2、品味词句1)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2)“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3)“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胧胧”这两句诗在语意上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3、有感情朗读读出一系列美好的意象,一个富有诗意的世界,一个如夏夜般柔软的世界,一个像春天般温馨迷人的世界三、比较探究1、自主阅读第二节诗,探究一下,第二节与第一节有什么变化?句式由肯定变为否定内容由对光明的向往转向对现实的否定情境有温馨美好转向寒冷严酷2、这些“变奏“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如:寂寞地燃烧 颤抖地星星 瘦小的星……四、提升领悟思考:诗中的星星象征着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内心怎样的渴望?《外国诗两首》课文简析《蝈蝈与蛐蛐》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它以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来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歌颂大自然的无比美好和无限生机《夜》犹如一首小夜曲,它在静谧、美丽的夜景中,蕴含着诗人的情感,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作者安适、宁静的心境。

      创意说明1、《蝈蝈与蛐蛐》可以引导学生捕捉住蝈蝈和蛐蛐这两个富有生机的意象所呈现出来的场景,品味由“蝈蝈的乐音”和“蚰蛐的歌儿”交织成的“大地的诗歌”2、《夜》这首诗很具有一种画面感,可以通过语言品评的方式再现诗歌所创设的意境另外,这两首诗都可以通过不同之间译文的比较来品评诗歌的语言教学预设第一课时蝈蝈和蛐蛐一、整体感知1、 诗中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几幅场景?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 这些场景具有怎样的特点?二、自主探究1、 为什么诗中仅仅勾勒了夏、冬两幅场景,而没有描绘春、秋两季的景象?2、 为什么诗中仅仅描写蝈蝈和蛐蛐这两种昆虫的鸣唱,却没有去写大地上其他百鸟千虫的歌唱?三、比较品析对于济慈的这首诗歌,有许多版本,你认为那一种译文最能体现作者的歌颂大在然,歌颂生命不息的永恒美的感情出示三种译文:邹绛译;屠岸译;查良铮译 第二课时夜教学预设:一、整体感知1、教师配乐范读,营造诗歌氛围 2、学生感受诗歌所体现的画面感,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美思考:这首诗传达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二、研读赏析仿照示例,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去再现诗歌的意境示例: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平静的河水仿佛悄悄进入勒梦梦乡,幽暗的松林市区喧响。

      茂密的松林也是静静的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夜莺也收起了美妙的歌声,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长脚秧鸡也停止了它的快乐的叫嚷三、深情朗诵,深入体会诗中意境四、比较品析1、阅读另外一种译文,说说自己的发现夜叶赛宁 疲倦的白昼垂向黑夜, 喧闹的波浪起始静息 夕阳西下,而月亮 沉思地在苍空浮行 岑寂的山谷在聆听 平静的小溪的潺鸣 幽黯的树林弯着身子, 在夜莺的歌声中微睡 河水侧耳倾听呖呖莺啼, 亲热地同沙岸叨叨絮谈 而在河面上,轻轻地漾起 芦苇快乐的簌簌的声响2、对比阅读沈尹默的《月夜》 月 夜沈尹默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地照着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雨的诉说活动简析: “雨的诉说”从《雨说》一诗引申出来的一项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通过让学生关注大自然中人们熟悉却并不关注的雨等几种常见现象,来引导学生体验自然的诗意之美,丰富学生的心灵感悟同时通过搜集有关资料,进一步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这项活动可以灵活掌握,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和爱好有选择来开展活动目标: 1、丰富学生的心灵感悟,引导他们注意观察和体验大自然的韵味。

      2、通过搜集有关资料,增长见闻,开阔视野,并锻炼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能力3、阅读和朗诵写雨的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和朗诵能力,。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