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五章职业卫生.ppt

69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567614253
  • 上传时间:2024-07-21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8.48MB
  • / 6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五章第五章 职业卫生职业卫生 第一节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概述第二节 职业中毒第三节 生产性粉尘及其对人体的危害第四节 毒性物质在化工行业中的分布第五节 化学物质毒性的影响因素第六节 防止职业毒害的技术措施第七节 工业毒物的通风排毒与净化吸收 第五章第五章 职业卫生职业卫生 第一节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概述一、职业卫生一、职业卫生p职业卫生:是识别和评价不良的劳动条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以及研究改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健康的科学 职业危害因素的4类:化学性因素:工业毒物(硫化氢、CO、铅等)和生产性粉尘物理性因素:噪声、振动、高温、辐射、高压等生物性因素:布氏杆菌、炭疽杆菌等劳动损伤性因素:疲劳过度,机械伤人等职业性损害与个体因素及作用条件等因素有关,见P108 二、职业病二、职业病p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劳动及其他职业活动中,因接触职业危害因素引起的疾病它与职业因素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和某些规律性Ø目前中国的法定职业病有九类99种一些与职业因素有一定关系的职业性多发病,但不在职业病名单之内,也不能算职业病。

      Ø由于职业病有特殊性,且政策性强,故职业病的诊断,心须由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同意有职业病诊断权的医疗机构出具诊断书,方能享受职业病待遇Ø参见P109表1 第二节 职业中毒 一、工业毒物的基本概念一、工业毒物的基本概念1.1. 毒物的定义及形态毒物的定义及形态定义: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它与人体发生物理或化学作用,能破坏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甚至影响生命,这种物质叫做毒物形态:粉尘、烟尘、雾、蒸气、气体 2.2. 毒物的入侵方式毒物的入侵方式 呼吸道呼吸道 皮肤皮肤 消化道消化道3.3. 毒物在体内的分布毒物在体内的分布初期初期:血液中毒物浓度最高,毒物在器官和组织中的浓度主要和供血量有关中期中期:血液中毒物浓度降低,未被排出的毒物根据与器官、组织亲和力大小重新分布,并通过血液循环维持动态平衡后期后期:长时间不能排出的剩余毒物,大部分储存在器官或组织中,然后缓慢释放到血液中,进行新的平衡4.4. 毒物的排泄毒物的排泄 绝大多数毒物通过肾脏随尿排出 二、工业毒物对人体的危害二、工业毒物对人体的危害 (P113)(P113)1. 神经系统 2. 呼吸系统3. 血液和心血管系统 4. 消化系统5. 泌尿系统 6. 生殖系统7. 皮肤 8. 眼睛危害9. 致癌 10. 其它 三、工业毒物的毒性三、工业毒物的毒性1.1. 毒性指标(动物实验)毒性指标(动物实验)pa.绝对致死剂量或浓度(LD100或LC100),是指引起全组染毒动物全部(100%)死亡的毒性物质的最小剂量或浓度。

      pb.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LD50或LC50),是指引起全组染毒动物半数(50%)死亡的毒性物质的最小剂量或浓度pc.最小致死剂量或浓度(MLD或MLC),是指全组染毒动物中只引起个别动物死亡的毒性物质的最小剂量或浓度pd.最大耐受剂量或浓度,(LD0或LC0),是指全组染毒动物全部存活的毒性物质的最大剂量或浓度pe.急性阈剂量或浓度(LMTac),是指一次染毒后,引起试验动物某种有害作用的毒性物质的最小剂量或浓度pf.慢性阈剂量或浓度(LMTcb),是指长期多次染毒后,引起试验动物某种有害作用的毒性物质的最小剂量或浓度 2. 2. 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分级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分级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微毒 3. 3. 潜在吸入毒性指数潜在吸入毒性指数IPITIPIT蒸气压和半数致死浓度是决定化学物质吸入中毒危险性的两个最重要因素,引入潜在吸入毒性指数IPIT=(VP/101.33)/LC50 *106 其中:VP--20度蒸气压(KPa) LC50---半数致死浓度(mg/m3)根据IPIT数值对毒物进行危险等级和危险程度划分 4. 4. 最高容许浓度与阈限值最高容许浓度与阈限值最高容许浓度最高容许浓度: :是指工作地点中有害物质在长期多次有代表性的采样测定中,均不应超过的数值。

           219种工业毒物和生产性粉尘的最高容许浓度的执行标准,P279多种毒物的联合作用结果:p 独立作用 (简单加和)p 协同作用 (如乙醇促进苯的毒性)p 拮抗作用 (如乙醇拮抗二氯乙烷的毒性)几种毒物存在下,通常以简单的独立作用判断是否超标   阈限值阈限值: : 是指化学物质在空气中的浓度限值,并表示在该浓度条件下每日反复暴露的工人不致受到有害影响p 时间加权平均浓度p 短期接触限值p 极限阈限值 5. 5. 职业接触毒物危险程度分类职业接触毒物危险程度分类以急性毒性、急性中毒发病状况、慢性中毒患病状况、慢性中毒后果、致癌性、最高容许浓度六项指标作为定级标准将毒物分为四级 附件III(P283)104种工业毒物的危害程度级别   6. 6. 职业中毒与现场急救职业中毒与现场急救A、急性中毒与慢性中毒A、急性中毒与慢性中毒急性职业中毒是指一个工作日或更短的时间内接触高浓度毒物所引起的中毒急性中毒发病很急,病情严重,变化较快如果急救不及时或治疗不当,预后严重,易造成死亡或留有后遗症慢性职业中毒是指长时期不断接触某种较低浓度工业毒物所引起的中毒。

      慢性中毒发病慢,病程进展迟缓,初期病情较轻,与一般疾病难以区别,容易误诊亚急性职业中毒是指介于急性和慢性中毒之间的职业中毒一般是接触工业毒物一个月至六个月的时间,发病比急性中毒缓慢一些,但病程进展比慢性中毒快得多,病情较重     B、急性中毒的现场急救B、急性中毒的现场急救a.救护者防护准备 急性中毒发生时,毒物多由呼吸系统或皮肤进人体内因此,救护人员在抢救之前应做好自身呼吸系统和皮肤的防护如穿好防护服,佩带供氧式防毒面具或氧气呼吸器b.切断毒物来源 救护人员进入现场后,除对中毒者进行抢救外,还应认真查看,并采取有力措施,如关闭泄漏管道阀门、堵塞设备泄漏处、停止输送物料等,切断毒物来源c.中毒者急救准备 救护人员进入现场后,应迅速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的地方松解患者衣领、腰带,并仰卧,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用大量清水或解毒液彻底清洗被毒物污染的皮肤 d.心脏复苏术 患者心跳骤停,应实施心前区叩击术或胸外心脏挤压术进行抢救e.呼吸复苏术 呼吸复苏术与心脏复苏术应同时进行不进行呼吸复苏术,人体组织缺氧,心脏复苏也无法成功口对口的入口呼吸是最简便有效的方法。

      f.解毒和排毒措施 金属及其盐类的中毒,可采用各种金属络合剂,与毒物中的金属离子络合生成稳定的有机化合物,随尿液排出体外 注射和服用解毒剂一氧化碳急性中毒可立即吸入氧气,不但可以缓解机体缺氧,对毒物排出也有一定作用中和体内毒物及其分解产物 采用换血以及腹膜透析或人工肾等方法,促进毒物尽快排出体外 7. 7. 常见的工业毒物常见的工业毒物 A:A:刺激性气体刺激性气体a.氯气(Cl2)黄绿色气体,密度为空气的2.45倍,沸点-34.6℃易溶于水、碱溶液、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等高压下液氯为深黄色,密度为1.56化学性质活泼,与一氧化碳作用可生成毒性更大的光气氯溶于水生成盐酸和次氯酸,产生局部刺激主要损害上呼吸道和支气管的黏膜,引起支气管痉挛、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周围炎,严重时引起肺水肿吸入浓度为2.5mg/m3时,致死    浙江某电化厂液氯钢瓶事故浙江某电化厂液氯钢瓶事故事故概要事故概要: 电化厂一只0.5t的电化30号钢瓶突然爆炸,钢瓶碎片使另外的4只发生爆炸,此次事故造成59人死亡,779人中毒原因分析:原因分析: 在液氯钢瓶和氯化釜之间未设置缓冲罐等装置,氯气有钢瓶针型阀直接进入反应釜。

      在电化30号钢瓶中的氯气压力与氯化反应釜相近时,开动真空泵将瓶内剩余氯气吸尽 当班的液氯充装人员,违反国家劳工局颁发的《气瓶安全监察规程》未检查电化30号钢瓶内有无余压,瓶内存有何种异物,也未过磅核对,致使液氯遇钢瓶中的石蜡,在瓶内存在的三氯化铁的存在下,发生自由基链式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氯化石蜡生产安全技术规程》防范措施防范措施1.严格按照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要求充装,使用,运输和储存危险性气体.2.对生产和使用氯气的单位的职工进行普及性教育.3.对生产和使用氯气的单位的人员应学习掌握有关氯气中毒的抢救方法.4.单位应配备一定数量的防毒面具. b.光气(COCl2)无色、有霉草气味的气体,密度为空气的3.4倍,沸点8.3℃加压液化,相对密度为1.392易溶于醋酸、氯仿、苯和甲苯等遇水可水解成盐酸和二氧化碳毒性比氯气大10倍对上呼吸道仅有轻度刺激,但吸入后其分子中的羰基与肺组织内的蛋白质酶结合,从而干扰了细胞的正常代谢,损害细胞膜,引起化学性肺炎和肺水肿 某厂光气生产车间,人人都有防毒面具某日晨,光气突然泄漏,在岗工人多数立即戴上随身带的防毒面具,没有发生中毒,而一工人在三楼操作,防毒面具放在二楼的更衣柜里,事故发生时她到二楼找到防毒面具戴上后,虽立即离开车间,但也发生了急性光气中毒,4小时后因中毒抢救无效而死亡。

      案例 c.氮氧化物(NOx)由N2O、NO、NO2、N2O3、N2O4、N2O5等组成的混合气体其中NO2比较稳定,占比例最高,不易溶于水,低温下为淡黄色,室温下为棕红色氮氧化物较难溶于水,因而对眼和上呼吸道黏膜刺激不大主要是进入支气管和肺泡后,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亚硝酸,对肺组织产生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引起肺水肿硝酸和亚硝酸被吸收进入血液,生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可扩张血管,引起血压下降,组织缺氧 d.二氧化硫(SO2)无色气体,密度为空气的2.3倍加压可液化,液体相对密度1.434,沸点-10℃溶于水、乙醇和乙醚吸入呼吸道后,在黏膜湿润表面上生成亚硫酸和硫酸,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大量吸入可引起喉水肿、肺水肿、声带痉挛而窒息 e.氨(NH3)无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密度为空气的0.5971倍易液化,沸点-33.5℃溶于水、乙醇和乙醚遇水生成氢氧化氨,呈碱性氨对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高浓度时可引起接触部位的碱性化学灼伤,组织呈溶解性坏死,并可引起呼吸道深部及肺泡损伤,发生支气管炎、肺炎和肺水肿氨被吸收进入血液,高浓度时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和心脏停搏 B B:窒息性气体:窒息性气体a.一氧化碳(CO)无色、无嗅、无刺激性气体。

      密度为空气的0.968倍,不溶于水,但可溶于氨水、乙醇、苯和醋酸燃烧时火焰呈蓝色一氧化碳被吸入后,经肺泡进入血液循环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生成碳氧血红蛋白碳氧血红蛋白无携氧能力,又不易解离,造成全身各组织缺氧 b.氰化氢(HCN)无色、具有苦杏仁味的气体,密度为空气的0.94倍,熔点-13.4℃,沸点26℃溶于水、乙醇和乙醚溶于水生成为易挥发的氢氰酸氰化氢与体内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三价铁离子有很强的亲和力,与之牢固结合后,酶失去活性,阻碍生物氧化过程,使组织细胞不能利用氧,造成内窒息 c.硫化氢(H2S)无色、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密度为空气的1.19倍,沸点-61.8℃溶于水、乙醇、甘油、石油溶剂硫化氢是有刺激性又有窒息性的气体硫化氢对黏膜有强烈刺激作用长期低浓度接触,可致神经衰弱及神经功能紊乱浓度超过1g/m3数秒即引起呼吸麻痹,窒息死亡 气体中毒:迅速将伤员救离现场,搬至空气新鲜、流通的地方,松开领口、紧身衣服和腰带,以利呼吸畅通,使毒物尽快排出,有条件时可接氧气同时要保暖、静卧、并密切观察伤者病情的变化 C C、金属及其化合物、金属及其化合物a.汞(Hg)常温下为银白色液体,密度13.6,熔点-38.87℃,沸点356.9℃。

      黏度小,易流动和流散,有很强的附着力,地板、墙壁等都能吸附汞不溶于水,能溶于类脂质,易溶于硝酸、热浓硫酸能溶解多种金属,生成汞齐汞离子与体内的巯基、二巯基有很强的亲和力汞与体内某些酶的活性中心巯基结合后,使酶失去活性,造成细胞损害,导致中毒 b.铅(Pb)银灰色软金属,延展性强,相对密度11.35,熔点327℃加热至400~500℃即有大量铅蒸气逸出,在空气中迅速氧化成氧化亚铅和氧化铅,并凝结成烟尘不溶于稀盐酸和硫酸,能溶于硝酸、有机酸和碱液铅是全身性毒物,早期出现神经衰弱,严重时引起神经性病变、贫血和脑病等 c.铬(Cr)钢灰色、硬而脆的金属,相对密度7.20,熔点1900℃氧化缓慢,耐腐蚀溶于盐酸、热硫酸铬化合物中六价铬毒性最大化肥工业催化剂主要原料三氧化铬,是强氧化剂,易溶于水,常以气溶胶状态存在于厂房空气中铬在体内可影响氧化、还原、水解过程,可使蛋白质变性、干扰酶系统六价铬化合物有强刺激性和腐蚀性,铬酸盐有致癌性 D D、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a.苯(C6H6)具有芳香气味的无色、易挥发、易燃液体密度0.879,熔点5.5℃,沸点80.1℃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

      苯中毒是由苯的代谢产物酚引起的酚能直接抑制造血细胞的核分裂,对骨髓中核分裂最活跃的早期活性细胞的毒性作用更明显,使造血系统受到损害另外苯可通过共价键与蛋白质分子结合,使蛋白质变性而具有抗原性,发生病变 b.硝基苯(C6H5NO2)和苯胺(C6H5NH2)硝基苯是五色或淡黄色具有苦杏仁气味的油状液体相对密度1.2,沸点210.9℃几乎不溶于水,能与乙醇、乙醚或苯互溶苯胺是有特殊臭味的无色油状液体相对密度1.022,沸点184.4℃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乙醚和苯等苯的硝基和氨基化合物进入人体后,经氧化变成硝基酚和氨基酚,使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引起组织缺氧这类毒物还能导致红细胞破裂,出现溶血性贫血,也可直接引起肝、肾和膀胱等脏器的损害 c.有机氟化合物有机氟化合物主要包括二氟一氯甲烷、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八氟异丁烯等这些化合物都是无色、无臭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沸点低有机氟化合物的中毒机理目前尚不清楚毒气被吸入后,作用于肺脏引起肺炎、肺水肿、肺间质纤维化,并能作用于心脏引起中毒性心肌炎d.有机磷农药这类农药有几十个品种难溶或不溶于水,能溶于有机溶剂,具有大蒜样臭味。

      一般在酸性溶液中稳定,在碱性溶液中易分解而失去毒性有机磷农药被吸收后迅速分布于全身,抑制酶的活性,导致神经介质乙酰胆碱不能被酶分解而积聚,引起神经紊乱 第三节第三节 生产性粉尘及其对人体的危害生产性粉尘及其对人体的危害一、生产性粉尘及分类一、生产性粉尘及分类生产性粉尘:是指生产过程中使用、产生的,能较长时间悬浮于作业环境中的固体颗粒产生于矿藏开采、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有机物的不完全燃烧等生产性粉尘可分为无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混合性粉尘三类 二、生产性粉尘对人体的危害二、生产性粉尘对人体的危害1. 尘肺我国规定的职业病名单中列出12种法定尘肺,见P109表1,其中矽肺和煤工尘肺患病比例最高2. 呼吸系统损害石棉尘、二氧化硅粉尘可引起上呼吸道炎症,棉尘、麻尘等植物性粉尘可引起呼吸道阻塞性疾病,茶、枯草、皮毛等粉尘可引起过敏性体质人员发生支气管哮喘3. 中毒有毒粉尘如铅、农药、砷、化肥等4. 皮肤病变如沥青尘导致光感性皮炎、金属性粉尘导致角膜损伤等5. 致癌石棉粉尘、镍及氧化物粉尘、铬、砷等金属性粉尘可导致肺癌,放射性粉尘进入人体也会引起癌变 第四节第四节 毒性物质在化工行业中的分布毒性物质在化工行业中的分布* *一、无机化工一、无机化工 在化化学学矿矿(硫铁矿、磷矿、砷矿等)的冶炼加工中,毒性物质主要有氮的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砷、三氧化砷以及一些放射性物质。

      无无机机酸酸类类产产品品有硝酸、硫酸、盐酸、氢氟酸等;无机碱类产品有氨、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等;无机盐类产品有碳酸钠、碳酸氢钠、硫化物和硫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氯化物和氯酸盐等其他金属盐类单质单质有金属钠、金属镁、黄磷、赤磷、硫磺、铅、汞等纯组元工业气体纯组元工业气体有氢、氮、氦、氖、氩、氪、氯、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氨、硫化氢等 二、有机化工二、有机化工基本有机原料如乙炔、电石、乙烯、丙烯、丁烯、甲烷、乙烷、丙烷、苯、甲苯、二甲苯、萘、蒽、甲酵、乙醇、菲等一般有机原料如丁二烯、异戊二烯、庚烷、己烷、呋喃、乙醛、丙醇、丁醇、辛醇、乙二醇、甲酸、乙酸、碳酸二甲酯、丙酮、乙醚、氯乙烯、氯苯、三氯乙烯、硝基苯、苯酚、甲基苯酚、醋酸铅及其他有机铅化物等 三、化肥和农药三、化肥和农药氮肥工业中的一氧化碳、硫化氢、氨、氢氧化物、硝酸铵等磷肥工业中的一氧化碳、硫酸、氟化氢、四氟化硅、磷酸等 有机氯农药制备中的苯、氯气、氯化氢、氯苯、六六六、四氯化碳、环戊二烯等有机磷农药制备中的磷、三氯化磷、甲醇、三氯乙醛、氯甲烷、五硫化二磷、硫化氢、乙硫醇、三硫磷、乐果、马拉硫磷等。

      有机氮农药制备中的甲苯酚、光气、甲基异氰酸酯、甲胺、间甲酚等 其他农药制备中的三氧化二砷、硫酸铜、溴甲烷、磷化锌等 四、材料工业四、材料工业塑料和树脂合成中的三氟氯乙烯、四氯乙烯、六氟丙烯、氯乙烯、苯酚、甲醛、氨、苯二甲酸酐、丙酮、二酚基丙烷、环氧氯丙烷、二甲胺甲醇、苯乙烯等 合成橡胶中的丁二烯炳、苯乙烯、丙烯腈、氯丁二烯、异戊二烯、四氟乙烯、六氟丁二烯、三氟丙烯等橡胶加工中的炭黑、硫磺、陶土、松香、苯、二氯乙烷、间苯二酚、汽油、氧化铅等合成纤维中的乙二醇、苯酚、环己醇、己二胺、己内酰胺、苯、丙烯腈等 五、涂料、染料和其他专用产品五、涂料、染料和其他专用产品油漆制备中的苯、二甲苯、丙酮、苯酚、甲醛、沥青、硝酸、丙烯酸甲酯、环氧丙烷等颜料制备中的氧化铅、铬酸盐、硝酸等 染料制备中的对硝基氯苯、苯胺、二硝基氯苯、硝基甲苯、二氨基甲苯、二乙基苯胺、萘、苯二甲酸酐、蒽醌、苯甲酰氯、硫化钠、各种有机染料及其粉尘胶片加工中的硝化纤维素、醋酸、二氯甲烷、硝酸银、溴苯等磁带加工中的氧化铬、氧化磁铁等 六、化学试剂、催化剂和助剂六、化学试剂、催化剂和助剂化化学学试试剂剂有各种酸、各种碱、各种金属盐、卤素以及醛类、醇类、醚类、酮类、羧酸等各种有机试剂。

      催化剂制备催化剂制备用的铬盐、硫酸、铂、铜、五氧化二矾、氧化铝等生产助剂用的固色剂、五氧化二磷、环氧乙烷、防老剂、苯胺、苯酚、硝基氯苯、十二碳硫醇、氯、甲醛等 第五节第五节 化学物质毒性的影响因素化学物质毒性的影响因素一、化学结构对毒性的影响一、化学结构对毒性的影响 化化学学物物质质的的结结构构和和毒毒性性之之间间的的严严格格关关系系,,目目前前还还没没有有完完整整的的规规律律可可言言但是对于部分化合物,却存在一些类似于规律性的关系但是对于部分化合物,却存在一些类似于规律性的关系 饱和脂肪烃类对有机体的麻醉作用随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强对于醇类的毒性,高级醇大于低级醇甲醇除外)在碳链中若以支链取代直链,则毒性减弱如果碳链首尾相连成环,则毒性增加 分子结构的饱和程度不饱和程度越高,毒性就越大 分子结构的对称性和几何异构一般认为,对称程度越高,毒性越大芳香族苯环上的三种异构体的毒性次序,一般是对位>间位>邻位对于几何异构体的毒性,一般认为顺式异构体的毒性大于反式异构体有机化合物的氢取代基团对毒性有显著影响脂肪烃中以卤素原子取代氢原子,芳香烃中以氨基或硝基取代氢原子,苯胺中以氧、硫、羟基取代氢原子,毒性都明显增加。

      在芳香烃中,苯环上的氢原子若被甲基或乙基取代,全身毒性减弱,而对粘膜的刺激性增加;若被氨基或硝基取代,则有明显形成高铁血红蛋白的作用 二、物理性质对毒性的影响二、物理性质对毒性的影响1.溶解性 毒性物质的溶解性越大,侵入人体并被人体组织或体液吸收的可能性就越大如硫化砷由于溶解度较低,所以毒性较轻氯、二氧化硫较易溶于水,能够迅速引起眼结膜和上呼吸道粘膜的损害光气、氮的氧化物水溶性较差,常需要经过一定的潜伏期才引起呼吸道深部的病变 2.挥发性 毒性物质在空气中的浓度与其挥发性有直接关系物质的挥发性越大,在空气中的浓度就越大,危险性越大物质的挥发性与物质本身的熔点、沸点和蒸气压有关3.分散度 粉尘和烟尘颗粒的分散度越大,就越容易被吸入,危险性越大在金属熔融时产生高度分散性的粉尘,如氧化锌、铜、镍等的粉尘中毒 三、环境条件对毒性的影响1.浓度和接触时间 环境中毒性物质的浓度越高,接触的时间越长,就越容易引起中毒2.环境温度、湿度和劳动强度环境温度越高,毒性物质越容易挥发,环境中毒件物质的浓度越高,越容易造成人体的中毒环境中的湿度较大,也会增加某些毒物的作用强度。

      例如氯化氢、氟化氢等在高湿环境中,对人体的刺激性明显增强 劳动强度对毒物吸收、分布、排泄都有显著影响3.多种毒物的联合作用 多种毒物联合作用的综合毒性较单一毒物的毒性,可以增强,也可以减弱增强者称为协同作用,减弱者则称为拮抗作用 四、个体因素对毒性的影响四、个体因素对毒性的影响一般说,少年对毒物的抵抗力弱,而成年人则较强女性对毒物的抵抗力比男性弱对于某些致敏性物质,各人的反应是不一样的例如,接触甲苯二异氰酸酯、对苯二胺等可诱发支气管哮喘,接触二硝基氯苯、镍等可引起过敏性皮炎,常会因个体不同而有所差异耐受性对毒物作用也有很大影响长期接触某种毒物,会提高对该毒物的耐受能力患有代谢机能障碍、肝脏或肾脏疾病的人,解毒机能大大削弱.较易中毒 ￿￿￿第六节第六节￿￿防止职业毒害的技术措施防止职业毒害的技术措施一、替代或排除有毒或高毒物料一、替代或排除有毒或高毒物料 在化工生产中,原料和辅助材料应该尽量采用无毒或低毒物质用无毒物料代替有毒物料,用低毒物料代替高毒或剧毒物料,是消除毒性物料危害的有效措施二、采用危险性小的工艺二、采用危险性小的工艺 选择安全的危害性小的工艺代替危害性较大的工艺,也是防止毒物危害的带有根本性的措施。

      减少毒害的工艺可以是原料结构的改变采用减少毒害的工艺也可以是工艺条件的变迁 三、密闭化、机械化、连续化措施三、密闭化、机械化、连续化措施在化工生产中,敞开式加料、搅拌、反应、取样、出料等,均会造成有毒物质的散发、外逸为了控制有毒物质,使其不在生产过程中散发出来造成危害,关键在于生产设备和生产过程的密闭化生产设备的密闭化,往往与减压操作和通风排毒措施互相结合使用,以提高设备密闭的效果设备的密闭化尚需辅以管道化、机械化的投料和出料,才能使设备完全密闭采用连续化操作取代间歇式操作 四、隔离操作和自动控制四、隔离操作和自动控制 由于条件限制不能使毒物浓度降低至国家卫生标准时,可以采用隔离操作措施常用的隔离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全部或个别毒害严重的生产设备放置在隔离室内,采用排风的方法,使室内呈负压状态;另一种是将操作人员的操作处放置在隔离室内,采用送风的方法,室内呈正压状态过程的自动控制可以使工人从繁重的劳动中得到解放,并且减少了工人与毒物的直接接触 第七节第七节￿工业毒物的通风排毒与净化吸收工业毒物的通风排毒与净化吸收一、通风排毒措施一、通风排毒措施1.局部通风 局部通风是指毒物比较集中,或工作人员经常活动的局部地区的通风。

      局部通风有局部排风、局部送风和局部送、排风三种类型2.全面通风 全面通风是用大量新鲜空气将作业场所的有毒气体冲淡至符合卫生全面通风是用大量新鲜空气将作业场所的有毒气体冲淡至符合卫生要求的通风方式要求的通风方式全面通风多用于毒源不固定,毒物扩散面积较大,或虽实行了局部通风,但仍有毒物散逸点的车间或场所全面通风有全面排风、全面送风和全面送、排风三种类型3.混合通风 混合通风是既有局部通风又有全面通风的通风方式混合通风是既有局部通风又有全面通风的通风方式 二、燃烧净化方法二、燃烧净化方法有害气体、蒸气或烟尘,通过焚烧使之变为无害物质,称为燃烧净化方法p 燃烧净化方法仅适用于可燃或在高温下可分解的有害气体或烟尘p 燃烧净化法广泛用于碳氢化合物和有机溶剂蒸气的净化处理这些物质在燃烧过程中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p 常用的燃烧净化法有直接燃烧、热力燃烧及催化燃烧等 1 1.直接燃烧.直接燃烧对于有害废气中可燃组分浓度较高的情形,可采用直接燃烧的方法做净化处理在直接燃烧中,有害废气是作为燃料来燃烧的,燃烧温度一般在1000℃以上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水蒸气直接燃烧的条件是有害废气中可燃组分的浓度应在燃烧极限浓度范围之内。

      如果有害废气中可燃组分浓度高于燃烧上限,则需另外补充空气再燃烧;如果可燃组分浓度低于燃烧下限,则需补充一定数量的其他辅助燃料,以维持燃烧 2 2.热力燃烧.热力燃烧热力燃烧一般用于处理可燃组分浓度较低的废气如果有害废气的本底是空气,即含有足够的氧时,废气的一部分可作为辅助燃料的助燃气体;如果废气中的氧含量低于16%,废气只是被焚烧的对象,而不能作为助燃气体 3 3.催化燃烧.催化燃烧催化燃烧是用催化剂使废气中可燃组分在较低温度下氧化分解的方法适用于含有可燃气体、蒸气的废气的净化不适于含有大量尘粒、雾滴的废气的净化,也不适于含有催化活性较差的可燃组分的废气的净化在工业上,只有铂、钯等少数几种催化剂可用于催化燃烧 三、冷凝净化方法三、冷凝净化方法冷凝净化法是把蒸汽从空气中冷却凝结为液体,收集起来加以利用冷凝净化后,仍有冷却温度下饱和蒸气压浓度的有害蒸气残留在空气中冷凝净化法只适用于蒸气状态的有害物质,多用于回收空气中的有机溶剂蒸气只有空气中蒸气浓度较高时,冷凝净化法才实用有效冷凝净化法常用作燃烧、吸附等净化方法的前处理措施冷凝净化法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方法 四、吸收和吸附净化方法四、吸收和吸附净化方法吸收是气相混合物中的溶质不同程度地溶解于液体,从而被液体所吸收。

      如用水从空气中吸收氨,吸收后再用蒸馏的方法从溶液中回收溶质 吸附操作是利用多孔性的固体处理流体混合物,使其中一种或数种组分被吸附在固体表面上,达到流体中组元分离的目的 吸附分离可用于气体的干燥、溶剂蒸气的回收、清除废气中某些有害组分、产品的脱色、水的净化等气体吸附可以清除空气中浓度相当低的某些有害物质,是有害物质净化回收的重要手段 五、吸附净化法五、吸附净化法 THE ENDThanks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