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拗救的读音(共10篇).docx
28页2022年拗救的读音(共10篇)拗救的读音(一):拗救的精确读音文学中"拗救"的读音是niu(四声)jiu(四声)还是ao(三声)jiu(四声)拗 ào 违反;不听从 [disobey; violate] 古心虽自鞭,世路终难拗——唐·韩愈《答孟郊》 又如:拗憋(倔强顽抗,不听从);拗怒(压抑生气);拗抗(违反;不听从);拗戾(违反) 不顺口,作旧诗时平仄不依常格 [hard to pronounce] 怪事,没有比这个再拗口,再难记的了—茅盾《陀螺》 又如:拗律(违反平仄常格的律诗);拗救(律诗的拗句,须用拗救,有拗有救,才不为病);拗字(律诗中不合常格的字) 在格律诗中,不论是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也不论是上句还是下句,凡是句子中的平仄支配不合格律的,这个句子就称为拗句,句中不合格律的字称为拗字拗句有时可以实行补救的方法,就是在本句或邻句中,变更其他字的平仄支配,这种方法称为拗救凡经过拗救的句子,就算合律拗救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 当句救 当句救是指在出现拗句的本句的适当地方,选一个字,把这个字的平仄作相应的变更,使全句读起来声调仍有凹凸,不会由于出现拗句 而影响声律的和谐。
但必需留意这个补救的字,不能用在句末例如 李白的五律《宿五松下荀妪家》,其颈联为“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其格律支配应当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出句完全合律,而对句第一字应平声,现在用了仄声“月”字,假如不救,就成了“仄平仄仄平”犯了孤平,因此第三字必需改为平声,现在用了平声字“明”,对句变成了“仄平平仄平”,就合律了 又如杜甫的《后至》中:“远在剑南思洛阳”本句应当是“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字应平而用了仄声,假如不救,就成了“仄仄仄平仄仄平犯了孤平现在补救,第五字应仄,改为平声字“思”,就成了“仄仄仄平平仄平” 另一种在出句中自救的方法,被成为特定的平仄格式如七言中的 “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型中,可以运用另一种格式即“仄仄平平仄平仄”其特点是将五六两字的平仄互换位置如张籍的七绝《凉州曲》 的其次首中后两句“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其出句原来应当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其第六字应仄,现在用了平声字“恩” 为了补救,将应平的第五字改为仄声“主”字,成了“仄仄平平仄平仄”又如五言诗的“平平平仄仄”句型中,可以运用另一种格式即“平平仄平仄”,如杜甫的《月夜》,尾联是“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出句应当是“平平平仄仄”现在第四字用了平声字“虚”,那么应平的第三字改为仄声字“倚”,成了“平平仄平仄”,但这里必需留意,七言的第三字和五言的第一字必需是平声,不再是可平可仄了这种格式在唐宋的律诗中是很常见的是一种特定的平仄格式 (二) 对句救 所谓对句救,就是当句中出现拗字,而在本句中没有条件补救时,便 在下一句的适当位置进行补救例如唐代温庭筠的五律《商山早行》 中的颈联,“榭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此联的平仄应当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现在上联第三字应当平声处,却用了仄声字“落”, 成了拗句,对句第一字原来可平可仄,现在用了仄声字“枳”,假如 不救,就犯孤平所以必需改为平声字,一个“明”字,既救了本句也救了上句这种状况在唐诗中是累见不鲜的,我们不再举例了 (三) 半拗句可救可不救 杜甫的《寄杜位》中“逐客虽皆万里去,悲君已是十年流”其平仄 应当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下句平仄对,而上句第五字应平,却用了仄声“万”,而上下句都没有救,以至造成仄声三字尾又如韦应物的五律《淮上喜逢故人》中的颈联,“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按格律应当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出句第三字应平,却用了仄声“一”,造成三连仄,同样上下句都没有救。
由此可见,凡诗句由于内容须要,而出现拗句时,在条件许可的状况下,当然可以在本句或下句实行补救,但假如受字面限制,也不必牵强去救拗救的读音(二):关于入声和拗救怎样区分入声字?为什么有的相同读音的字一声不是入声,二声就是入声?在同一句里拗救是第一个字该用平声用了仄声,只能在第三个字救还是这句的任何一个仄声字处都可以用拗救?入声在一般话中已经消逝,你可以试着用有入声的方言去辨别,比如粤语,潮汕话,客家话等,看下这些方言的拼音方案就懂了,字典里边有.假如不懂这类方言,那就只好死记了.网上有归类记忆的方法,自己搜一下吧.拗救的状况其实不是许多的,句例可以参照启功的诗词声律论稿,看了你就不用上百度问了.简洁学下的话则是到处都有这类教程拗救的读音(三):古代汉语试题 第一套古代汉语试卷及答案 第一套 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从_________起先,把古韵分成十部,至__________分成十七部,王力分成________部. 2、《庄子》注本到清代有___________的《庄子集解》和___________的《庄子集释》. 3、《切韵》是隋代___________编写的,分为________韵.在《切韵》的基础上,北宋____________编成《广韵》. 4、近体诗的对仗中,有两种特别的类型: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三十六字母中的齿头音是指________________,舌上音是指________________. 6、七言律诗平起仄收式颈联对句的平仄格式是________________. 7、作为格律要求,律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联必需对仗. 一、 名词说明(每题2分,共8分) 1、 韵目 2、 之为言 3、 粘、对 4、 疏 二、 说明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每题1分,共25分) 1、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2、 有一母见信饥,饭信. 3、 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 4、 同我妇子,饁彼南亩. 5、 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6、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7、 楚之有直躬,其父窃羊而谒之吏. 8、 春日载阳,出名仓庚. 9、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 10、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是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 11、 亟其乘屋,起始播百谷. 12、 八月断壶,九月叔苴. 13、 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14、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15、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唯陈言之务去. 16、 英俊鸟集,秦失其鹿. 17、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18、高帝以陈平计,天子巡狩会诸侯. 19、 朋酒斯飨,曰杀羔羊. 20、夫离法者罪,而诸先生以文学取. 21、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 22、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 三、 指明下列句子的修辞方式(每题1分,共5分) 1、 英雄无用武之地,故刘豫州遁逃至此. 2、 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之阳陵. 3、 臣闻洪水横流,帝思俾义. 4、 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脯. 5、 侣鱼虾而友麋鹿. 四、 为下列古文加上标点(每题3分,共6分) 1、 东 坡 母 成 国 太 夫 人 程 氏 眉 山 著 姓 其 侄 之 才 字 正 辅 第 二 之 元 字 德 孺 第 六 即 楚 州 子 邵 字 懿 叔 第 七 正 辅 初 娶 东 坡 女 兄 2、 (佗)复 与 两 钱 散 成 得 药 去 五 六 岁 亲 中 人 有 病 如 成 者 谓 成 曰 卿 今 强 健 我 欲 死 何 忍 无 急 去 药 以 待 不 祥 成 与 之 后 十 八 岁 成 病 竟 发 无 药 可 服 以 至 于 死 五、 简答(每题3分,共15分) 1、 简述《诗经》韵例的特色. 2、 介词“于” 有哪几种用法,各举一例说明. 3、 古书注解的主要内容是什麽? 4、 近体诗有哪些特点? 5、 说出《十三经注疏》中为《周易》、《尚书》、《礼记》、《春秋左传》和《尔雅》作注疏的作者. 六、 为下列一首诗划出平仄,说明该诗是否是律诗,为什麽?假如是律诗,有拗救要指出.(共10分) 东 风 知 我 欲 山 行,吹 断 檐 间 积 雨 声. 岭 上 晴 云 披 絮 帽,树 头 初 日 挂 铜 钲. 野 桃 含 笑 竹 篱 短,溪 柳 自 摇 沙 水 清. 西 崦 人 家 应 最 乐,煮 葵 烧 笋 饷 春 耕. 七、 阅读下面古书的注解,并回答问题.(共16分) (1) 哪几句话是毛传?(2分)哪些话是郑笺?(2分) (2) 哪些话是孔疏?(2分)孔疏是说明谁的话?(2分)哪些话是陆德明《经典释文》中的?(2分) (3)“如字”是什麽意思?(2分) (4) 文中“夭夭”释为:(2分) (5)翻译“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2分) 试题答案及评分细则 一、 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 顾炎武,段玉裁,29 2、 王先谦,郭庆藩 3、 陆法言,206,陈彭年 4、 流水对,借对 5、 精清从心邪,知彻澄娘 6、 仄仄平平平仄仄 7、 颔联,颈联 说明:答案中出现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二、 名词说明(每题2分,共8分) 1、 每一个韵部选用一个字作为代表,(1分)这个代表韵部部类的字叫韵目.(1分) 2、 古书释义术语之一.(1分)是通过声音关系说明词义的方法.(1分) 3、 所谓“粘”,指上联的对句和下联的出句的平仄类型必需是同一大类.(1分)所谓“对”,是指每联的出句和对句必需是相反的类型.(1分) 4、 又称“正义”,古书注解的体例之一.(1分)作者不仅说明正文,而且还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解,这种注解叫“疏”.(1分) 说明:需将每一得分点的主要内容答出,方可得分. 三、 说明加点的词(每题1分,共25分) 1、 通“煣”,用火熨木使弯曲 2、 给…饭吃 3、 获罪 4、 送饭 5、 用如名词,硬度 6、 仰视的样子 7、 禀告 8、 起先 9、 屋檐下 10、 缺憾 11、 连忙 12、 拾取 13、 水中高地 14、 栽种;种植 15、 务必 16、 像鸟一样;帝位 17、 曾经;不同 18、 聚合 19、 两杯 20、 通“罹”,遭受 21、 无礼 22、 悬赏征购 说明:释义与所给答案相近也可得分. 四、 指明修辞方式(每题1分,共5分) 1、 代称 2、 委婉 3、 用典 4、 稽古 5、 互文 说明:不答、答错、多答皆不得分. 五、 为古文加标点(每题3分,共6分) 1、 氏,姓.才,辅,其次;(1分)孺,第六,州;(1分)叔,第七.兄.(1分) 2、 散.药,岁,者,(1分)曰:“健,死,药,祥?”(1分)之.岁,发,服,死.(1分) 说明:每一给分处若答对半数以上,即可得分. 六、 简答(每题3分,共15分) 1、(1)从韵在句中的位置看,句尾韵是最常见的形式.(1分) (2)从一章中韵数看,可以分为一韵究竟和换韵两类.(1分) (3)从韵脚相互距离看,有句句押韵、隔句押韵和交韵.(1分) 说明:答案次序不论. 2、(1)介绍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1分) (2)介绍动作行为的对象.(1分) (3)介绍比较的对象.(1分) (4)介绍主动者.(1分) 说明:本小题满分3分,四项中答出3项即可,但每一项必需有相应的正确的例证,否则该项不得分. 3、(1)说明词义 (2)阐述语法 (3)说明修辞 (4)注明字音 (5)校勘文字 (6)串讲文意 说明:每两项1分,次序不论. 4、(1)讲究平仄,一般只押平声韵. (1分) (2)用韵要求严格,一韵究竟,不许临韵通压.(2分) 说明:(2)中“用韵要求严格”占1分,“一韵究竟,不许临韵通压.”占1分. 5、《周易》:魏王弼、韩康伯注,唐孔颖达正义; (1分) 《尚书》: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正义;《礼记》: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