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有效教学行为.docx
5页教师有效教学行为 ——科研课题培训稿(三) 新阳刘艳艳 教学有效性研究着眼于教学过程内在规律的分析, 研究如何优化地组织和实施教学, 以有效地完成和实现既定的教学任务和目的因此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核心是对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及其相互关系的本质和规律的分析和探究 教师有效教学行为体现五种意识: 教学应促进所有学生学习———对象意识; 创设和维护良好的学习环境———情境意识; 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目标意识;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意识; 评价学生的学习———裁判意识教学中教师行为是丰富的, 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如下几种行为是得到研究者公认的促成有效教学的关键行为 一、清晰授课 清晰授课就是教师清楚地讲授、解释教学内容, 从而使学生达到正确的理解、牢固的掌握和顺利的应用或迁移Rosenshine & Furst 将清晰授课简单地定义为: “教学清楚和易于理解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清楚地理解和牢固地掌握概念、原理、理论和方法等, 增进其知识、培养其能力和熏陶其情感, 因此教学必须做到清楚明了。
教育实践和大量研究表明, 教学清晰明了能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 提高和改善学生的学习成绩, 是有效教学的最重要特征 清晰的教学是一个复合行为, 它与许多其它的认知行为相关联, 诸如内容组织、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熟悉以及教学策略的选择等归纳起来, 清晰授课的表现如下: ( 1)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课时目标, 包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向学生指出所学课时内容将以什么方式运用, 哪些内容或方法可能会出现在今后的考试、考核或作业中; ( 2) 把课时内容放在过去和将来课时的背景下, 即弄清本节课需要哪些先前的学习内容, 以及将来课时所需要的先前学习内容在本节课体现了多少; ( 3) 在上课开始时, 通过提问或有规律地检查作业, 弄清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与学习任务相关的先前学习内容比如, 弄清学生对于必备事实或概念的理解水平, 如有必要就对它们重新讲授或作一些必要的复习; ( 4) 缓慢而明确地发出指令, 在需要时可重复指令, 或者把指令划分成若干小指令; ( 5) 通过多种方式如举例、图解和示范等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充分利用教学媒体, 利用视觉、动手操作来辅助解释和强化重点; ( 6) 在每一节课的结束时进行回顾总结, 帮助学生有效地储存和日后回忆内容。
二、多样化教学 这一关键行为是指多样地或灵活地呈现课时内容丰富教学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是提问题, 许多不同类型的问题,如果把它们与课时节奏和序列结合起来, 就可以产生出富有意义的多样化教学因此, 教师需要掌握提问的艺术, 能够区分出问题的类型, 包括事实问题或过程问题, 聚集性问题或发散性问题多样化教学的另一方面是对学习材料、设备、展示方式以及教室空间等的运用归纳起来, 多样化教学的表现如下: ( 1) 在上课一开始就灵活运用各种技巧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比如用挑战性问题、视觉刺激、有趣的实例、新颖的活动等来开始一节课; ( 2) 通过变化目光接触、语音和手势来展示教师的热情和活力, 通过改变语速或音量来表示不同的内容和活动; ( 3) 变化呈现教学内容的方式, 例如通过讲演、提问、合作讨论、独立练习等方式来呈现新内容变化提问的问题类型, 使问题与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复杂性相匹配; ( 4) 在运用课堂独立练习等强化学习的同时, 适时运用口头表扬、肯定优点等积极方式; ( 5) 在教学中注意纳入学生的想法, 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三、任务导向 这一关键行为是指把多少课堂时间用于教授教学任务教学课题有效的课程设计是根据学生的特点把课程目标具体细化为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教学内容进行规划, 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有效学习和应用知识的有益体验 为此, 在课程设计时要注意四点: ( 1) 避免面面俱到, 要重点组织学生学习的最主要内容; ( 2) 将此内容作为要领知识体系的一部分进行讲授; ( 3) 通过解释这些重要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方式, 进一步拓展学习内容; ( 4)辅之以切实可行的学习活动与评价手段, 使学生有机会展示能够反映预期目标的学习内容 有效任务导向教学的表现如下: ( 1) 制定的单元和课时计划能反映课程标准或教材的最重要特征; ( 2) 在教学时间内能有效地避免外界的干扰, 尽量把所有非教学任务推到课外进行; ( 3) 为教学目标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模式,比如对事实、规则和操作等内容采取直接教学法, 对概念、模式等知识采取间接教学法; ( 4) 制定进度表, 定期对单元教学成果进行总结、反馈、考核 四、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 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这一关键行为, 致力于增加学生投入学习的时间。
学生实际投入学习材料的时间, 称为投入率Evertson 和Tauber 等人关于增加学生的投入时间向教师们提出了如下建议: ( 1) 制定规则让学生满足个人的和课堂常规的需要, 不必每次都得到你的许可; ( 2) 四处走动监督学生的课堂作业, 并同学生交流表明你注意到了他们的进步; ( 3) 确保独立作业是有趣的、值得干的, 并且要足够简单, 让每个学生无需你的指导就能够完成; ( 4)在黑板上写出当日的进度表, 从而使费时活动尽可能减少; ( 5) 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和活动, 它们或者适合于或者略高于学生的现有理解水平 有效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的表现如下: ( 1) 在教学过程中, 及时的安排练习或问题, 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及时得到操练; ( 2) 在一种非评价性的气氛中提供反馈机会, 比如在指导学生练习开始时, 可以让学生不受约束地集体回答, 或者让个别学生悄悄地回答, 或者进行小组反馈; ( 3) 通过有意义的口头表扬和鼓励, 维持热烈的课堂气氛, 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学习过程并保持积极性; ( 4) 监督课堂作业, 在独立练习期间频繁地检查进展情况, 照顾全班, 尽可能限制花在单个学生身上的时间。
五、确保学生的成功率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 “ 成功带来的愉快是股强大的情感力量, 儿童想当一名好学生的愿望就是依靠这股力量教学和教育的艺术就在于发挥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 使他们感到脑力劳动中取得的成功的喜悦 Berliner 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教师的任务导向和学生投入率与学生成功率密切相关中高水平成功率的教学能提高学生的成就, 这是因为教师讲到了较多的处于学生当前理解水平的内容有效教学的一个关键行为就是, 组织和安排能产生中高水平成功率的教学, 并向学生提出超越给定信息的挑战 有效教师中高水平成功率教学的表现如下: ( 1) 在独自练习之前, 提供有指导的练习, 示范正确回答, 并告诉学生如何达到正确回答, 在练习的间隙提供自查方法; ( 2) 分层教学, 把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划分为小块, 使学生在当前水平上轻易消化学习内容; ( 3) 以容易掌握的步骤安排向新内容的过渡, 根据先前内容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使每一节课看起来都像是先前课时的延伸; ( 4) 通过运用复习、反馈和测验等手段, 变换刺激的呈现节奏, 使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的状态, 持续不断地为教学目标或重要考试做准备。
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 以及确保学生成功率这五种教师行为, 对于有效教学至关重要, 但如果仅仅通过这五种行为来实施教学,毫无疑问是远远不够的要使教学有效, 必须精心安排许多行为, 形成某种行为模式, 同时, 要成功地在课堂上实施这五种关键行为, 必须同时使用多种诸如提问、探询、组织课堂等辅助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