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酒楼上吕纬甫人物形象分析.doc
2页吕纬甫人物形象分析吕纬甫人物形象分析《在酒楼上》这篇小说叙述了“我”和吕纬甫两个曾经的同事在故乡酒楼 上的一次偶遇文章通过描写吕纬甫的现状并与其年轻时相比较,由年轻时的 激进到现在的颓唐,模模糊糊,敷敷衍衍,格外迂缓从而反映了五四运动落 潮时期一般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 鲁迅采用了人物自叙的方法来刻画吕纬甫 “我”回到故乡,不期然在酒楼 上遇到了曾经的同事——吕纬甫而后通过一系列与吕纬甫的对话及其大量的 自叙向读者展现了吕纬甫这个悲剧人物 年轻时的吕纬甫是个受过先进思想熏陶的教员,是个思想启蒙者为了反 对旧思想,促进新思想的传播,他曾经到城隍庙里拔神像的胡子,曾经连日议 论改革中国的方法以至于与别人打起来,可见那时的他为了新的理论,新的思 想是多么的努力,甚至于激进那时,正值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的高潮期,社 会趋势如此,加上吕纬甫是一个教员,又年轻,更能接受新的思想,理念,能 够无怨无悔、充满激情地为新思想奋斗年轻时的吕纬甫是不惧的,内心是充 实的,就如冬天的山茶花,热情如火,生命的意义非凡 然而,当时间推移,社会趋势改变,吕纬甫也慢慢地发生了改变当“我” 再次在酒楼上见到他时,当年“敏捷精悍”的他现在已经“格外迂缓” ,脸也 “衰”了,精神沉静、颓唐,眼睛也失了神采。
他又说任何事都是无聊的,自 己也是模模糊糊,敷敷衍衍,随随便便, “麻木的多了” 更甚者,他现在还是 一个教员,然而教的却是诗经古辞, 《女儿经》之类的他以前深恶痛绝的东西 他“现在什么也不知道,连明天怎样也不知道,连后一分” 吕纬甫由一个 激进的思想启蒙者退化成了现在这个麻木的浑浑噩噩的人他悲叹“那时豫想 的事可有一件如意”他也就自然分外失望过分的失意使他堕入颓唐由于当 时社会变革进入了低潮期,封建势力异常强大,而中国是一个“即使搬动一张 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 改装” (《坟· 娜拉走后怎样》 )的国度,因而吕纬甫看不到希望,无法再坚持 下去,为了生存,他选择了放弃,而没有坚守下去,这不可不谓可悲同时, 这也是令人愤怒的,一个激进者退化成了一个落荒者,反而浑浑噩噩,向封建 势力,旧思想妥协、靠近,消极面世鲁迅对于这种态度给予了尖锐的批评 吕纬甫虽然浑浑噩噩地度日而无力自拔,但他在思想上却是十分清醒的, 并且怀着难耐的隐痛,充满着自责他对于自己的麻木也是相当悔痛的,但却 无能为力他虽然精神颓唐,但是看见“废园”时, “却对废园忽的闪出我在学 校时代常常看见的摄人的光来” ;他又觉得很不安,怕终于辜负了至今还对他怀 着好意的老朋友。
可见,他的内心是矛盾的,痛苦的,不仅有着对于往昔那奋 斗岁月的缅怀与追忆,更是有着对于现在生活的如此颓唐随便的无力和无奈, 甚至于痛心 吕纬甫甚至颇为尖刻地讽刺自己:“我在少年时,看见蜂子或蝇子停在一 个地方给什么来一下,即刻飞去了,但是飞了一个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 地点,便以为这实在很可笑,也可怜可不料现在我自己也飞回来了,不过绕 了一点小圈子 ”他说的很坦诚,很符合实际,却也很痛心他显然是不满于这 样的人生的,但他的人生却确实是一种蜂子或苍蝇飞旋似的悲剧,然而他又不 得不像蜂子或苍蝇似的盘旋回来正是由于他的头脑很清醒,对于自己这种可 悲的人生有着深切的认识,这就更加深了他心灵的痛楚几株老梅竟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仿佛毫不以深冬为意;倒塌的亭子边 还有一株山茶树,从暗绿的密叶里显出十几朵红花来,赫赫的在血中明得如火, 愤怒而且傲慢……”雪中的山茶花开得如此灿烂,如此鲜艳,如火般绚烂,就 如同在为吕纬甫的人生感到愤怒,同时也寄予了“我”对于昔日老友能够重新 振作的美好希冀 吕纬甫的挣扎和痛苦,是大部分知识分子在五四运动低潮期的精神面貌,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时期的悲剧10 审计 2 班 陆敏 1001012002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