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 地球的运动 》教学设计.docx
11页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 地球的运动 》 一、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研究地球的运动及因地球的运动而引发的自然现象包括“太阳和影子”、“昼夜交替”、“昼夜是怎样形成的、” “一年四季” 、“四季是怎样形成的”5课内容通过实验和阅读,认识太阳、影子和温度的关系,知道昼夜变化和四季变化对动物、植物的影响,知道昼夜与四季形成的原因,同时了解人类探究地球运动的有关历史让学生知道呀太阳离我们之远,照在地球上的均为平行光线,地球运动中地轴的方向始终是倾斜不变的二、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到影子的方向和长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并知道这种变化是太阳(视)运动造成的体验到太阳(视)运动和影子的变化中包含着有趣的规律与联系2.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乎逻辑的推理能力3. 用阅读资料和观察的方法来研究四季对动、植物的影响能坚持较长时期的观察季节变化对动物、植物的影响 4. 尝试探究地球上四季的成因,知道四季是在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形成的通过探究,对四季的成因有正确认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三、单元重难点:1、观察地球仪,弄清楚地球自转方向、周期、昼夜形成过程。
2、使学生知道地球上四季的成因3、通过观察理解四季的形成4、四季变化对动物、植物的影响四、课时划分:太阳雨影子 1课时昼夜交替 1课时昼夜怎样形成的 1课时一年四季 1课时四季是怎样形成的 1课时第1课时 太阳与影子教学内容: 第1课时 太阳与影子教学目标:1.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2.记录并测量影子 3.认识到影子的方向和长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并知道这种变化是太阳(视)运动造成的 4.体验到太阳(视)运动和影子的变化中包含着有趣的规律与联系 5.增强关注身边的科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1.认识到影子的方向和长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并知道这种变化是太阳(视)运动造成的2.增强关注身边的科学的意识教学难点认识到影子的方向和长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并知道这种变化是太阳(视)运动造成的。
教学准备:计时表、哨子、粉笔教学过程:一、激起导入 1.你能在室内画出自己的影子吗? 影子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然而很少有学生关注影子,研究影子,在科学课开始提出让学生画自己的影子,又不准出教室,平日经常见面的影子,现在竟一下子想不起来,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探究热情二、探究太阳下影子的特点: 1.学生独自想像画自己的影子 学生努力在自己的脑海中搜寻影子的记录,大多数同学经验少之又少,望着窗外明媚的阳光,心中一定想,要是现在身在阳光下,一定仔仔细细地观察影子,这样,既锻炼了学生想像的能力,又能增强学生关注身边科学的意识 2.小组交流讨论:各自画的影子可能有哪些错误? 学生画出的影子肯定五花八门,此时小组间的交流,可以充分集中利用各人脑中有关影子的经验积累,形成初步的共识,亦可锻炼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3.来到室外,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走出教室天地宽,大自然是学生最好的课堂,科学教学要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狭小的空间里,在教室里研究影子永远只是纸上谈兵,教室外阳光下才是孩子们探究的广阔天地4.画下自己的影子 怎么画自己的影子,这个问题虽没有由教师提出,但每个同学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此时,合作成了大家共同的选择,合作精神很自然地得到了培养,同时,画下的影子也为后面的学习提供了参照。
5.比较阳光下自己的影子和自己画的影子的什么不同? 此时可验证在室内自己的想像以及小组的讨论有哪些是正确的 6.组织讨论: (1)影子会移动吗? (2)猜一猜,你的影子再过20分钟会移多远? 地上画好的影子也是很好的教学资源,如不有意识地加以利用,又会像以前的影子一样被学生忽略,而学生研究自己的影子,兴趣也会十分浓厚,猜一猜,锻炼了学生预测的能力,预测、猜想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能力,要在平日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加以培养,本设计把预测环节提至此处,意在用20分钟的等待时间进行影子游戏,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7.玩影子的游戏(时间20分钟) 游戏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影子游戏也会让学生感到十分新鲜,学生最容易想到的是踩影子和手影,在此,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创造出多种多样的影子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也会不断积累对影子的感知,对影子的思考不断深入8.讨论阳光下孩子的特点 (1)20分钟到,通知学生回到课始影子处,对先后两次影子进行观察、测量、验证自己的猜想 自己的假设即将得到验证,孩子的心情格外地兴奋,而此时对比较方法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这将为孩子的科学探究收集准确的数据2)小组讨论影子变化的规律及其原因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整理信息,形成初步结论,为大组汇报交流作准备,同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3)回教室讨论阳光下物体影子,还有哪些特点? 影子变化的规律也是阳光下物体影子的特点之一,再提出还有哪些特点,激发学生调动平日及本课的感知积累进行归纳、总结,使之对影子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9.汇报交流 此时学生对影子已有了丰富的感知和自己组的结论,此时的交流可以让大家客观审视自己的探究三、总结延伸,指导课外实践活动 1.我们今天记录、观察影子的方法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怎样记录更准确?(白纸、铅笔、 指南针) 2.用讨论出的方法,探究一天中影子变化的规律 本课使用的记录观察影子的方法,属就地取材,意在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有些不易控制之处,引导学生探究更准确的方法,才有利于引导学生以更严谨的态度去探究,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后探究活动中去,下课的铃声不是科学探究的终点,课后有着更广阔的时空有待学生去探究板书设计:1.太 阳 与 影 子太阳高度是人看太阳的视线与水平视线的夹角日晷 古代的计时工具日晷的工作原理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二次修改使用设计第2课 昼 夜 交 替教学内容: 第2课 昼 夜 交 替教学目标:1.能对昼夜交替作出自己的解释2.经历对几种可能使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假设进行验证,培养学生进行模拟实验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乎逻辑的推理能力教学重点:1.能用模拟实验来检验每一种假设2.会解释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教学难点:能用模拟实验来检验每一种假设教学准备:电筒小球、白纸、手、水彩笔、小组记录表教学过程:一、引入师:我们知道地球上有白天和黑夜,而且白天和黑夜是交替出现的二、探究过程1.作出我们的解释地面上太阳影子的变化(1)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地交替呢?作出我们的解释2)我们发现有四种情况都可能出现昼夜交替:① 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② 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③ 地球自转④ 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问:“哪一种解释是真实的情况?我们怎样知道哪种解释是正确的呢?”2.实验证明1)为了证明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每组都用一个小球代表地球仪,用手电筒表示太阳,让“太阳光”照射在“地球”上 (2)观察“地球”的哪个部分被“太阳光”照亮了?哪个部分没有被照亮?想一想,这两部分分别相当于一天中的什么时间?(3)在“地球”上贴小纸人,你怎样转才能在同一地点(例如贴小纸人的地方)出现昼夜交替现象?用实验的方法检验每一种假设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3.整理、小结1)对每一个假设进行小组实验后,都要写出它是否能够解释昼夜交替的问题,并把小组经过讨论后认为合理的留下来,把不合理的删除掉2)汇报小组研究结果4.小结板书设计:2. 昼 夜 交 替极昼和极夜:教学反思:二次修改使用设计第3课 昼夜是怎样形成的教学内容: 第3课 昼夜是怎样形成的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使用地球仪、手电筒、蜡烛,纸人,遮光窗帘等模拟昼夜的形成,形成直观地球昼夜现象2.搜集有关地球的资料,通过学生开学术小组讨论会,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和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观察地球仪,弄清楚地球自转方向、周期、昼夜形成过程教学难点 :观察地球仪,弄清楚地球自转方向、周期、昼夜形成过程教学准备:地球仪 电筒 纸人教学过程:1.复习上节课已学过的地球知识,开门见山让学生明白本节课学习的内容2.根据课题,学生分组研究探索,小组长到教师处领实验器材,教师发研究记录卡,教师到各小组实验研究,从而为学生动手操作和理解“昼夜的变化”作好铺垫,小组长记录研究成果3.各小组上台展示研究成果,台下学生补充评价优缺点,教师注意点评4.教师示范实验,重点解释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5.再次让学生按教师实验过程摸拟实验,注意思考理解方向、周期、速度。
6.质疑问难,课堂小结7.为加深学生对“昼夜的变化”的理解,根据实验拓展:在同一天中,上海和乌鲁木齐、中国和美国,哪个地方先被太阳照到?(把握地球自东向西自转)板书设计:地球正向太阳面——光明地球背向太阳面——黑暗地球自转——光明黑暗交替——昼夜形成教学反思:二次修改使用设计第4课 一 年 四 季教学内容: 第4课 一 年 四 季教学目标:1.用阅读资料和观察的方法来研究四季对动、植物的影响2.能坚持较长时期的观察季节变化对动物、植物的影响教学重点:四季变化对动物、植物的影响教学难点: 四季变化对动物、植物的影响教学准备:不同季节里的动物、植物的图像资料教学过程:1.导入问:一年有哪四季,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人类、动、植物出示图片或影像资料)2.合理安排作息问:季节变化会改变人们的生活规律吗?生:分组各自填写书上28页表格并讨论、分析师:怎样来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呢?为什么?说一说:季节变化对我们生活还有哪些影响?3.四季中的动物与植物看一看:观书29页插图内容,四季中的动物与植物说一说:通过看图知道了什么议一议:对同学们的发言做出补充、更正和评价补充;录像资料图,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以满足需要。
4.季节变化对动物、植物行为的影响教学反思:二次修改使用设计第5课 四季是怎样形成的教学内容: 第5课 四季是怎样形成的教学目标:1、 尝试探究地球上四季的成因,知道四季是在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形成的2、通过探究,对四季的成因有正确认识3、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教学重点1、使学生知道地球上四季的成因2、通过观察理解四季的形成教学难点:1、使学生知道地球上四季的成因2、通过观察理解四季的形成教学准备:地球仪、代表太阳的小球(上面有四根通过球心的小棍、表示射出的阳光、手电筒)《地球公转及四季成因》的教学挂图或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地球在绕太阳转动时,总是倾斜的方向、角度不变这会出现什么现象呢?二、探究。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