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辽宁市场化进程中的制约因素及对策.docx

18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26279007
  • 上传时间:2021-12-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581.67K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辽宁市场化进程中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摘 要]近年来,辽宁经济社会发展位次后移的根本原因是市场化进程相对滞后,这其中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和体制因素要提高市场化程度,辽宁只有踏踏实实推进改革,重点从营造市场经济文化、深化国企改革、打造营商环境等几个方面入手,不断把改革推向深化、细化[关键词]市场化;制约因素;文化;国企改革;营商环境[]F061.5 []A []1672-2426(2018)05-0050-08提高市场化程度是辽宁全面振兴的先决条件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位次逐步后移,其本源是市场化进程相对滞后这其中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和体制因素要提高市场化程度,辽宁只有踏踏实实推进改革,重点从营造市场经济文化、深化国企改革、打造营商环境等几个方面入手,不断把改革推向深化、细化,深化到切实解决深层次体制矛盾,细化到具体每一个执行环节坚持这一大方向,经过一个时期的耐心艰苦细致的工作,辽宁全面振兴就会充满希望一、当前辽宁市场化程度的总体概述(一)不断提高市场化程度是实现辽宁全面振兴的先决条件自2003年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起,东北经济保持了十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再次陷入衰退。

      要解决东北问题离不开市场这个重要条件,外部市场的长期低迷是直接外因,自身市场化程度不高是主要内因2016年,中央出台新一轮促进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文件,其中谈到东北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时,第一点便是“市场化程度不高”加快市场化进程,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东北问题归根结底仍然是体制机制问题,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归根结底还要靠深化改革而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深化改革与提高市场化程度是这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深化改革是手段和方法,不断提高市场化程度是目的和结果辽宁进入计划体制最早退出最晚,市场机制在很多方面滞后于沿海发达省份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就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营造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鼓励竞争、推动创新、完善产品和要素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完善的人才流动机制,不断提高市场化程度,进而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二)从市场化指数看与发达地区市场化程度的差距市场化改革涉及经济、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要评价辽宁市场化程度,需要建立科学、全面的指标体系在这方面,国内很多专家学者都做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由王小鲁、樊纲等学者领衔的“中国市场化指数课题”。

      该课题从2000年开始,系统分析评价了全国各省份的市场化相对进程,至今已出版了7篇研究报告中国市场化指数不仅科学、系统、全面,而且具有延续性,为我们分析比较各省市场化进程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工具下面对市场化指数进行一个简要的介绍,并通过辽宁与沿海发达省份的比较,找出辽宁与上述省份的差距中国市场化指数体系由五方面指数、18项基础指数构成基础指数的计算基于统计数据或企业调查数据,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同时,该指数是相对指数,评分不仅反映了省份与省份之间市场化程度的相对情况,而且在给定的时期内,市场指数也反映出一个省份市场化程度的进步或退步2014年,辽宁市场化指数得分7.00分,排名12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江苏、浙江等沿海发达省份尚有不小的差距;纵向比较看,2014年辽宁市场化指数比2008年提高了0.58分,虽然市场化程度在提高,但提高的幅度有限,不仅远远小于浙江、江苏等发达地区,与全国平均水平尚有0.5分的差距,而且位次也出现了下降表3比较了辽宁与江苏省2008年与2014年市场化分项指数的情况,纵向比较看,2014年辽宁各分项指数除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外,得分都比2008年有所增长,但位次都有所下降,其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和要素市场发育程度下降幅度较大;横向比较看,辽宁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市场中介组织的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三个分项指数上落后于江苏省,产品市场的发育程度高于江苏,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2008年高于江苏,但2014年被江苏超过。

      二、制約辽宁市场化进程的因素分析通过市场化指数的比较,可以发现在哪些领域与发达地区存在差距,但它却没有回答这些差距是如何产生的,通过系统分析和归纳,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客观因素东北地区受计划经济影响深,体制转轨过程中遗留下来许多问题,如下岗职工安置、厂办大集体转制等,都对地区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有些历史遗留问题甚至严重阻碍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客观上制约辽宁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其中,社会养老金负担重和大量存在的僵尸企业最有代表性1.养老负担重抬高了企业成本,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上世纪末,全国统一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确立之初,辽宁退休人员就已超过200万,占全国近十分之一这部分人在原有体制下并没有缴费,但养老金却由当期征收的基金来负担辽宁养老保险一开始就背着沉重的包袱,加上近年来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矛盾不断加大2016年辽宁企业养老保险扶养比1.64,远低于全国2.8的平均水平,据测算,在“十三五”期间辽宁总的养老金缺口将达到2500亿元左右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和企业都承受巨大压力,直接后果就是企业用工成本增加,严重影响企业竞争力客观上,对辽宁市场化进程造成一定阻碍。

      2.僵尸企业无法退出市场,占用大量资源,影响竞争机制发挥作用竞争机制是市场实现资源配置的核心机制,通过竞争可以使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流向技术水平高、管理规范的企业,实现要素最优组合,提高生产效率但辽宁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出现大量“壳企业”,一无有效资产、二无生产经营活动、三无偿债能力,由于涉及到庞大的人员安置和巨额债务负担,无法完全退出市场这些企业要么由基层政府管理,每年拨付资金给职工发放救助款,补齐社保费用;要么由尚有生产经营能力的大型国企背着,有利润时吃利润,无利润时吃资产这些僵尸企业是经济发展的“负资产”,不仅占用大量社会资源,而且使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失去作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辽宁市场化进程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阻碍市场化进程的客观因素,很多都是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出现的,是市场化改革的制度成本由于我们受计划经济影响深,因此付出的成本也更为沉重但是,对于这些客观因素,我們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既要正视它的存在,不回避、不抱怨,积极想办法解决;也不能总抱着不放,一遇到问题就拿出来作为托辞与借口二)主观因素在近代几百年间的生产实践中,辽宁人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其中有很多优秀文化传承,如敢闯敢干、敢于拼搏的“闯关东”精神,服从领导听指挥、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吃苦耐劳、踏实肯干、敢啃硬骨头、善打攻坚战、做大项目的工业文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宝贵精神财富。

      但也必须承认,由于长期的思想禁锢,辽宁的地域文化中也存在一些与市场经济相悖的负面观念,成为阻碍市场进程的主观因素1.迷信政府万能、“官本位”思想严重,不相信市场经济、缺乏市场意识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资源都集中在政府手中,政府通过计划指令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基层政府和企业只需完成上级下达的指令,没有自主决策的空间,久而久之形成对政府的迷信与依赖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市场,政府更多的是为市场主体服务,维护公平的市场环境,仅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实施调控、监督和调节如果还抱定原有观念不放,就容易出现违背市场规律的现象例如很多企业经营出现问题不是去积极跑市场,通过技术改造、产品升级适应市场,而是找政府要资金、要政策,结果错过转型良机;还有基层政府把经济预期增长目标当成指令性计划,为了完成目标不惜数据造假2.好说空话、善忽悠,缺乏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东北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造就了东北人民粗犷豪迈的性格但近年来,在一些领域兴起的好说空话、大话的忽悠风气说空话、大话就是语言不具体、不真实忽悠就是做事不实际好说空话、大话,爱忽悠”是井下之蛙、不学无知的外在表露,是缺乏自信、掩饰落后的拙劣技巧,也是党政干部作风“不严不实”的突出表现。

      一些干部作风不实、急功近利,看不起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式的发展,不发挥本地优势真抓实干,幻想天下掉馅饼,一下子外来几个投资大项目,于是说大话空话以虚张声势和虚假优惠来吸引境外投资,结果必然是“开门招商、关门打狗”,不思改善存量生存空间,难有持续的增量发展显而易见,这种风气与市场经济要求的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背道而驰3.“知足常乐、能忍自安”、追求安逸、缺乏创新精神市场经济崇尚创新,创新首先就意味着改变,意味着风险但我们很多时候都表现出一种“知足常乐、能忍自安”的状态当年祖辈人闯关东来到这片黑土地,一路乞讨,一路荆棘,历尽磨难,可以说“闯”字是东北文化的内核,但这股闯劲儿也很容易滑向另一端闯关东”只为糊口活命,目标简单直接东北地广人稀,自然资源丰富,只要安顿下来,解决生存问题要比在关内容易而一旦生计有了着落,也就没有更多的目标,“三十亩地一头牛,孩子老婆热炕头”,除此没有更多追求现在,很多人向往体制内安逸的生活,不思改变,也就没有了创新的动力和勇气从文化角度分析市场经济,不是简单文化决定论我们要重视文化传统、思想观念等主观因素对市场建设的影响虽然很多文化观念的形成不是朝夕之间的事,要彻底扭转并非易事。

      但通过弘扬和宣传文化中的正能量,激活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文化基因,还是能够在短时间内营造出有利于市场经济的文化氛围,提高辽宁的市场化水平三)制度因素改革是实现经济体制转型的重要手段,辽宁市场化程度不高与关键领域改革滞后有密切关系1.国有企业股权结构需进一步优化企业是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主体,辽宁国有企业比重大,国企改革的效果直接影响辽宁市场化程度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产权问题涉及企业与政府的关系,是国企改革的核心问题经过上一轮改革,虽然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国有企业产权得到明确,但股权结构单一、国有股份占比偏高的问题依然存在;另外有些国有企业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流于形式,法人治理结构还不完善,国有资产没有成为真正的市场要素,国有资产在经济运行中的配置状况难以达到预期这些问题使国有企业在竞争中无法成为真正独立的市场主体,相应的市场机制也形不成有效的激励2.科技创新中企业的主体作用不突出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否取胜的决定因素辽宁作为科技大省,曾经聚集了大量创新资源,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支撑作用。

      但由于这些创新资源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依靠行政力量聚集起来的,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流失非常严重这提示我们,在完善的市场经济中,创新应面向市场,使企业成为创新主体但从辽宁的情况看,尚有较大差距大量创新资源仍在政府下属的大学、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业中,市场参与度低,很多创新项目由政府部门直接推动——通过立项审批方式对科技活动进行筛选,完成立项并获得经费成为“创新”直接动因,鉴定评奖成为对创新成果的肯定在这样的创新体制下,创新活动与市场脱节,企业不能从创新活动中直接受益,也影响了市场化程度的提高3.政府职能转变效果不明显市场经济中,政府和市场的作用不是对立而是互补的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力量,政府则在特定领域——如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职能转变的效果与市场化程度密切相关从现实看,一方面,辽宁各级政府仍然掌握大量经济资源,具备干预市场能力;另一方面,政府管理市场的手段也应进一步提高,存在重事前审批、轻事后监管,审批手续过于烦琐等问题4.市场中介组织发展滞后在较成熟的市场经济中,中介组织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弥补政府管理的真空地带,对维护市场公平、避免过度竞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