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读书笔记.doc
10页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读书笔记书名: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作者:彼得·M. 布劳 [美国 ]翻译:李国武版本:商务印书馆,北京:2008 年注:“”内为原文,后数字为页码,着重号为原文所加,下划线为后加导言“本书的目的是在分析支配个体和群体之间关系的社会过程的基础上增进对社会结构的理解这里提出的基本问题是社会生活是如何被组织成日益复杂的人与人交往的结构的 ”34“为了使行导致社会交换,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它必须要指向只有通过和他人的互动才能获得的目标,另一个是它必须试图使手段适合促进这些目标的实现 ”34“社会交换可以反映任何指向经由社会引起的目标的行为 ”34第 1 章 社会交往的结构“齐美尔的基本假定和本书的基本假定是,对社会交往、支配社会交往的过程以及社会交往所呈现出来的形式的分析是社会学的中心任务 ”47本章主要论题是, “较为复杂的社会交换过程是如何从较为简单的社会交往过程中演化出来的 ”.481.1 社会报酬的交换“人类的大部分的愉悦都根源于社会生活……个体所体验到的满足感都取决于他人的行动 ”49“一个人从对别人行使权力中得到满足,而服从其权力的那些人则会遭受剥夺 ”50一些社会交往具有内在性报酬,就像是情侣、朋友一起做意见事实感到的满足。
社会交往还会产生社会报酬,譬如他人的感激人们期待着回报51社会中的“利他主义”可能包含着期待社会报酬的“利己主义” ,但也存在“离开简单的利己主义或心理享乐主义成分”的利他主义52人们重视社会赞同,社会赞同的意义在于其真实性531.2 基本过程“支配人们之间交往的基本社会过程根源于基本的心理过程” “社会吸引是诱导人们主动建立社会交往的力量” ,并会“扩展他们的交往范围” 56两种期望:交往将是一种内在性报酬的体验;交往将提供外在的收益,比如建议57“社会吸引导致社会交换” , “交换过程引起权力的分化” ,支配他人所需服而又不需要为他人所支配服务的人从他人的服从中得到满足,获得权力58~59权力所依赖资源越多的人越不能剥削下属,因此其所获赞同的可能性越大对权力的集体赞同使其合法化” , “对权力的集体不赞同引发了反抗” 60“复杂社会结构的显著特征是,他们的构成成分也是社会结构 ”611.3 相互性和不平衡性社会交往中存在不平衡的张力和相互性的张力 “平衡的社会状态取决于其他社会状态的不平衡;在一方面恢复均衡的力量会在其他方面引起不平衡 ”64权力的不平衡确立了交换中的相互性;合法化换取对权力的公平行使;反抗报复不平衡。
67~691.4 结论两个个体的交往模式也会受到其社会背景的强烈影响,不能将其视作孤立与其他关系之外71第 2 章 社会整合“当个体们利用社会接触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彼此相互吸引,并建立了能使他们的社会交往稳定化的共同纽带时,有些群体就形成了……”732.1 给他人留下印象个人的吸引力体现在他人愿意与之互动的倾向中75一个人有吸引力的原因是他人认为“与之交往将有所报酬”内在性报酬与外在收益,内在性报酬只能在纯粹主观意义上进行比较,而外在收益则提供了客观标准76~77给他人留下印象的策略差异很大,主要取决于价值观和才智呈现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自我形象要承担风险:“显得自夸或自满的风险,强迫别人接受极端意见的风险,一般还有招致别人非难的风险 ”80~81“敢于冒风险和非难之风险以及成功地应对挑战的能力可以赢得尊重 ”同戈夫曼“角色距离”82“逆向次级强化”:社会报酬能在其中产生个体所固有的新报酬的过程852.2 整合的悖论“在一个群体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品质在某种意义使一个人有吸引力,而在另一个意义上则使他没有吸引力,因为它们引起了群体中的其他人担心自己被拒绝的恐惧,并对他们构成了一种地位威胁。
”85竞争(为赢得承认;对领导能力的筛选)→分化(地位高低之分)→整合(退出对高级地位的竞争;高地位者自我贬低)88~952.3 检验某些推论在突出领域中有肯定性特征(有吸引力) ,在不那么突出领域有否定性特征(可接近)者更容易得到群体成员的非正式承认95两项实验 96~1022.4 结论“在群体形成过程中,社会整合过程引发了分化过程,而社会分化过程反过来刺激了社会整合的发展 ”102第 3 章 社会支持“社会凝聚力的整合纽带在追求共同目标中巩固了该群体 ”“凝聚力增加了社会控制和协调 ”106社会凝聚力:社会支持& 规范性控制的重要来源之一 107 社会支持的两个相关成分:社会赞同& 内在吸引 1083.1 社会赞同人们渴望社会赞同使得社会赞同成为重要的社会报酬和社会影响的一个重要来源其意义在于是否被视作真诚109买卖圣职和卖淫是人们试图购买精神上的神圣以及爱情他们的附属物110尊敬(尊重):特定类型的赞同,它需要对被认为是根据客观标准作出判断的那些能力表示单方面的赞同对信念和观点的赞同具有相互性110个人赞同对他人的意义=他人承认其真诚+他人对其判断的尊重+其提供赞同时所表现出的差别对待,无差别的赞同削弱赞同的价值。
两难困境111~112高级地位者的赞同更加重要地位分化与赞同的差异111~115两个推论:“高级地位已经很稳固的人比不稳固的人能够更加随意地赞扬别人” ;“较高地位的人与较低地位的人相比,更少随意地赞扬别人” (出于保持权威的目的)1173.2 吸引力:第一个第二印象“具有共同价值观和利益的个体彼此为他们的信念提供支持,并具有参与共同努力的基础 ”118共同信念的支持性赞同所提供的报酬促使相互吸引 119第一印象的自我失败(self-defeating)或自我实现(self-fulfilling) 自我实现的第一印象:通过使某人的风格具有价值来创造社会现实;达到最初引起的预期;虚张声势122~124“专心致志于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与两种可供选择的取向——对情景的表达性介入和对获取利益的工具性关注——形成了对照 ”总考虑给他人的印象的人难以享受情景和专心于任务;追求工具性的自我利益时,常不顾及他人反应;社会赞同的约束力多局限于重要伙伴圈子124~1263.3 关于爱情的附论“爱情是内在吸引的极端情况 ”爱情中以内在吸引为终极报酬对责任感的表达127调情是对责任的试探承诺的多与少(“社会压力增强了不过早地表示热烈感情的倾向”132) 。
征服的挑战表达和抑制感情的双重压力(保持吸引和保持价值)136感情和责任对爱的激发和抑制的最重要影响因素是恋人的人格结构 1373.4 结论社会赞同与人际吸引:重要性来自其真实性、稀缺性和他人对给予者的态度倾向138~139第 4 章 社会交换交换概念的简单总结:“一个向他人提供有报酬服务的人使他人负有了义务为了偿还这一义务,第二个人一定要分过了向第一个人提供利益 ”144利益数量增加,边际效用最终下降144职业中老鸟和菜鸟的例子1454.1 未加规定的义务和信任两种限制:抢劫和无差别的慈善社会交换:“人们被期望从别人那里得到的并且一般来说确实也从别人那里得到了的回报所激励的自愿行动146“互惠规范仅仅强化和稳定化了隐含在社会交换本身特性中的倾向,而模式化的社会交往的基本启动机制是在交换的存在条件中的倾向,而不是在互惠规范中发现的 ”交换的必要条件:“为了继续得到所需要的的服务,个体们要为他们过去已得到的服务履行义务 ”147社会交换与经济交换的基本的、最关键的区别:“社会交换引起了未加规定的义务 ” 社会交换来自信任,也加深义务、感激和信任 (区别于经济交换)149~150社会交换中的利益没有准确价格。
150~151约束作用1534.2 交换的条件初次的帮忙具有重要意义 “交换关系的建立涉及作出构成对另一方的责任的投入 ”154“通过对别人保持感激以及相信他们会在相当长的时期中履行他们的义务会加强社会纽带 ”156六种报酬类型:内在的 外在的 单方面的自发的评价: 个人吸引 社会赞同* 尊敬—声望**经过算计的行动: 社会承认* 工具服务* 服从—权力** *除了那些建立社会交往所必需的的成本以外,给提供者带来的投入成本**给提供者带来的直接的从属成本无成本的提供社会报酬158~159交换的社会情境所受影响:角色丛;相互依赖;对其他交易的冲击161~163多群体、亚群体与社会交换冲突与社会控制163~1644.3 压倒性的施与礼物与服务的交换也能产生地位差异164财富既能增强权力,也能通过慷慨的分配赢得赞同165“对一个主动表示的接受以及对馈赠或帮忙的回报往往成为一种萌芽的交换关系的起点,也可能是一种持久的朋友关系的起点。
”166交换礼节可视作角色距离的一种制度化形式169~170用施与压倒别人可以用来达到和保持优势地位 1714.4 结论社会交换:处于外在收益的纯粹计算和内在情感的纯粹表达中间172向他人提供利益:形成伙伴关系或地位优越于他们173社会交往带来共同利益和冲突性利益173~174第 5 章 权力的分化“权力的定义应该被扩展为,通过威慑——以撤销有规律得提供的报酬的形式,或者惩罚的形式,因为事实上前者和后者都构成了一种消极的制裁——个人或群体不顾他人反抗,将其意志强加给他人的能力 ”及其解释178~1795.1 单方面的依赖和义务 180~186对服从的替代选择 独立性的条件 权力的必要条件 结构性意义1. 提供引诱物,使其回报 拥有战略性资源 对他人的提供表示冷漠 资源交换和分配2. 从别处获得 拥有替代选择 垄断他们所需资源 竞争与交换比率3. 暴力夺取 强制力 防止他们诉诸强力 组织和分化(法律和秩序)4. 适应没有 减少需要的思想 让人依赖 意识形态的形成(物质主义等)5.2 对地位的竞争竞争的目标:从时间到尊重和领导权。
118~189“交换关系和竞争关系分化开来,同时伴随着在竞争过程中出现的社会地位分化 ”190共识具体化了分层192~193听从建议和服从命令的关键区别:“命令不单是连带的建议 ”194~195领导地位的混合情况和贡献带来的“剩余利益”——他人的服从1965.3 作为可消耗资本的地位“地位可以被看作是资本,一个人能够利用它获取利益,它可以在使用中被消耗,也可以通过获取利息的投资方式加以扩展 ”196稳固的地位作为报酬的来源更为可靠197~199对整个群体拥有权力的人可以组织和协调群体中的人,从而追求各种目标201高级地位带来更大的风险,也可能带来更大的权力(视组织成效而定) 202~203宽容表现了力量和优越性,而不宽容则是坦白了自己的软弱和对他人权力的承认205~2065.4 结论“在社会交易中所引起的义务的不平衡造成了权力上的差异 ”207第 6 章 期望“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体验到的满足既取决于他们从中获得的实际利益,也取决于交往给他们带来的期望 ”影响期望的因素:过去的经历;他人经历的参考2106.1 期望和交往期望的三种类型:对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总收益的“一般期望” ;对既定的人和行为的“特殊期望” ;期望在社会交往中实现的利润(报酬减去成本) ,即“比较期望”212~214过去的成就增加了期望,因此也降低了进一步报酬的意义,但是过的越来越多的报酬最终也降低了进一步报酬的价值(“变化的期望”与“边际原理”的差异和联系 217) 。
215~2176.2 公平交换和参考群体两种社会收益间的现行的交换比率受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