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简析.doc
6页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简析一、全册教材分析:本册课本着眼于儿童全面素质的培养,着力于加强小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能力的训练,为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册课本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九)”、“课文”、“习作”和“练习”组成 全册课本共安排了7个单元课文分精读、略读两种右上角有△者为略读课文,意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阅读,不列入考试范围每单元安排“习作”1篇,共7篇每单元安排“练习”1个,每篇课文后面的作业题一般安排了如下内容:一是朗读、背诵、默读、复述等常规训练,意在继续让学生认认真真读读书,培养语感,增加其规范化语言的积累二是要求学生用钢笔描红,继续以每课要求会写的生字为内容,提供钢笔书写的样字,让显示扎扎实实地练好写字基本功三是读抄常用词语,巩固复习所学生字新词,增加词语积累四是阅读训练,包括联系语境理解词语、句子;学习分析自然段、逻辑段;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等,意在继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五是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的“小练笔”,让学生从句式、段式、立意、写法等方面进行局部仿写练习 习作教材每课均包括例文、习作要点讨论和作业三部分。
例文一般根据小学生的优秀习作改写,十分贴近生活实际习作要点讨论的内容包括习作要求、观察要领和写作要点作业包括学生习作题目与要求,有的习作教材还安排了多种形式的范例,以便学生借鉴二、全册教学目标: (一)知识点: 1、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2、准确认读252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默写生字170个,继续学习用钢笔、毛笔写字,能写正确、端正、匀称 3、能当众说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4、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继续学习默读课文,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工具书和联系生活实际,语言环境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知道课文的大意 5、学习有顺序,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通顺的短文,学习从内容、语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 (二)能力点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或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2、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能当众说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态度大方,有礼貌 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说清楚自己的意思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三、全册重、难点:1、准确认读252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默写生字170个,继续学习用钢笔、毛笔写字,能写正确、端正、匀称2、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继续学习默读课文,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工具书和联系生活实际,语言环境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知道课文的大意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4、培养自主修改习作和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的习惯 第一单元 共选编3篇课文用不同的文学体裁反映孩童生活的内容第一篇文章是回忆性的记叙文,第二篇文章是演讲稿,第三篇则是古诗它们反映的内容都和孩童的生活有关 《师恩难忘》作者通过对自己上一年级时,一位教学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以及后来相遇时情景的描述,抒发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文中小诗描绘的画面与田老师所编的故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充分体现了田老师“口才、文笔都很好”的高超教学技艺教学中,要抓住重点,分几个层次,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细细体会同时,田老师的教学方法对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不无启迪:持之以恒,用语言本身的魄力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必然会获得成功! 《陶校长的演讲》这篇演讲稿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个方面问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演讲,是在群众集会或者重大的会议上,就某个问题或某个事件说明道理、发表讲话从本质上说,演讲稿属于议论文文体搞清楚了这一点,我们就知道了陶校长的“四问”实际上就阐明了他的四个观点教学时,根据文本的特点,可以采取先扶后放的办法,重点指导学习第二自然段,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因为演讲在今天的生活中很有生命力,所以老师还要结合学生实际,开展相应的语文实践活动 《古诗两首》中两首古诗均是五言绝句,语言清新、平白、简易《寻隐者不遇》以问答的形式,叙述“寻隐者不遇”这件事《所见》向我们展示了牧童捕鸣蝉时动静结合、活泼有趣的画面这两首诗通过语言和动作表现孩子天真无邪的特点,表达诗人对山林、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教学时,可用“问”和“见”来整体把握 第二单元 围绕“自然的奥秘”这一主题选编了4篇课文《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以满腔热情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装满昆虫的衣袋》记述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痴迷于昆虫的故事;《变色龙》和《金蝉脱壳》则给学生提供了两个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范例,使他们知道应当怎样去仔细观察;“诵读与积累”则要求学生诵读巴甫洛夫、伽利略、苏霍姆林斯基等人有关观察方面的名言,从而懂得观察的重要意义本单元还安排了一个“小练笔”,要求学生“利用课余观察一种昆虫的活动,写一篇观察日记” 通过这个单元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学到语文方面的知识,还能从不同的侧面认识到观察的重要,学习观察的方法,丰富自然知识通过记观察日记,又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其教育功能是多方面的 根据前面提到的本册阅读教学的重点,根据文章表达的顺序给文章分段这一单元后三篇课文的教学要落实这一目标《装满昆虫的衣袋》是叙事写人的文章,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弄清楚文章究竟写了法布尔小时候对小虫子着迷的哪几件事,然后再从人物的动作、语言、内心来体会人物的精神;《变色龙》一文的教学应立足于事情的发展顺序,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直观而又生动地体会变色龙的特点,文中有一些问题巧妙地揭示了教学的停顿与过渡,应当予以重视。
《金蝉脱壳》一文的表达顺序比前面的两篇文章还要复杂一些,(具体讲一讲,最后一个自然段定位在“我”对脱壳后的蝉和蝉壳的喜爱教学中更要注意引导学生去阅读、发现文章结构的美切忌在教学中把上述文章作为说明文来教学,要努力营造氛围,按作者记叙的顺序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这样,才会和“我”一起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魄力 第三单元 4篇课文可以称之为“故事集锦”分别为成语故事、文学故事、民间故事、寓言故事 成语故事和寓言故事重在说理,文学故事和民间故事重在赞人 成语有些可以从字面理解,有些要知道来历才能理解像《成语故事》中三则成语均属于后一种情况在教学中在巧妙地处理故事和它的引申义之间的关系,哪一个先讲,哪一个后讲,大有学问,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地,我认为第三则成语故事应该从故事讲起,因为学生对这个成语接触还是比较陌生的,它的引申义也相对要难理解一些教学这三则成语故事还要注意语言文字的训练,要结合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让学生体会故事内在的含义,不要空谈道理 《推敲》这个故事历来为文人所津津乐道,内涵非常丰富在教学中我们要把握主要目标,立足文本,引导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故事学习和扎实有效的语言训练过程中,体会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严谨治学的可贵精神,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懂得作文时斟酌文字的重要性,并能付之实践。
《嫦娥奔月》这个民间流传的故事有许多不同的版本,我个人还是欣赏课文所讲的凄美感人的故事,讴歌了正义,鞭鞑了丑恶中秋之夜,吃着月饼,想着这样美丽动人的传说,你怎么不会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怎么不会愿意为他人付出一点呢?课文从“后羿射日”开始娓娓道来,详略得当,人物的形象在情节展开的过程中表现得栩栩如生教学时要抓住重要的段落,理解和感悟并重,让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训练中,体会文章的中心,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读书莫放“拦路虎”》为了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苏教版高阶段的每册教材均安排了有关阅读指导的文章该文就属于这一类,主要是指点读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类课文无须老师讲解,只要略加指点(这个指点我认为首先应该从整体入手,让学生知道这是议论性文体,然后还要知道其主要的观点),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就可以了 《伊索寓言》课文里面的三则寓言,前两则我们耳熟能详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可能第一则寓言的寓意需要教师联系生活作适当的点拨,而第二则寓言的教学,教师可结合课后练习3来落实相关训练第三则寓言的教学可与《狐狸和乌鸦》这则寓言对照着进行,让学生正反两方面获得多元的感悟 为了落实《课标》关于“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苏教版语文教材在高阶段每册的第3单元,安排了“我读书我快乐”的栏目,给学生推荐一些名著,要求学生课外认真阅读,这一册要求学生阅读《伊索寓言》,与12课的内容相呼应,希望老师们予以重视。
第四单元 用三个不同年龄、不同领域的名人相关事件来表达“无私奉献”的主题第一篇文章和第三篇文章讲的是大事,第二篇文章写的是小事 《在大海中永生》这是一篇通讯,根据新华社通讯《在大海中永生》,按照“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的线索摘写而成作者表达的感情真挚,运用的语言丰富,有一定的跳跃性教学中要向学生介绍人物的相关背景资料,并注意合理地运用要注意朗读与想象的结合,朗读与理解的结合,做到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要注意情节展开与情境创设之间的关系,把握整体,关注细节要注意感情基调正确定位悲痛中有激昂,怀念中有爱戴,总的来说,是震撼人心,催人奋进的这样才和“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人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文章主旨相吻合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文章通过记叙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与“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表现了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爱”的教育艺术同时也引出了“‘给’,永远比‘拿’愉快”的奉献主题教学中要抓住文章开头的“爱”字,根据两件事情前因后果的关系展开教学过程,特别是后面书信内容的理解,要先和前面的事情联系起来,再作适当的拓展,千万不要本末倒置,仅仅围绕文章最后一句话来组织教学,为理解而理解,破坏了文章的情境。
《艾滋病小斗士》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件,电视中有过专门的报道文章运用倒叙的手法,先写恩科西的去世和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感叹,再交待恩科西的身世遭遇以及与艾滋病顽强抗争的事例,最后以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痛切的讲话进一步阐明主题 全文的教学要结合课后练习3来进行,需要老师们注意的是,如何把恩科西与社会偏见作斗争和他关心其他艾滋病人统一起来教学时要特别抓住人物的语言来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精神,同时还可以根据事件的前后关系做好教学的过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