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长久战还是速决战——乌鲁木齐煤改气实施2年观察.doc
10页是长久战还是速决战——乌鲁木齐煤改气实施2年观察2013-12-31 13: 00: 25 华夏经纬网时间来到了 2013年的岁末2013年是乌鲁木齐市实施“煤改气”工程的第二年在 体验了 “煤改气”工程带来的丽日蓝天的喜悦和摆脱污染指 数排名垫底的尴尬后,今年岁末乌市持续的雾霾天气又让人 产生了隐隐的担忧雾霾天气是如何产生的?乌鲁木齐大气污染治理究竟 难在哪里? “煤改气”工程究竟在乌市的大气污染治理中发 挥着何种作用?根治乌市的大气污染还要在哪些方面作出 努力? 一连串的问题摆在人们面前天气异常导致大雾频发11月底连续几天的大雾不仅裹挟着乌鲁木齐市,还包裹 着阜康市、昌吉市等周边地区乌鲁木齐市民王艳经历了大 雾天的困扰11月25日,她一早起来到北郊客运站坐上了 9时10分开往阜康的客运班车,原本一个小时的车程,因为 大雾,她到中午14时40分才到5个多小时的时间,她坐 在停在高速路入口的班车里,望着窗外能见度不足十米的高 速路听着车载广播,那天因雾而实施的交通管制,使得在路 上的人有很多有人把打进电台直播间哭泣:孩子发高 烧住院了,可我这个妈妈还在路上动不了;有人说我从昨天 晚上就被困在国道上了,十几个小时,怎么办? “第一次深 切感受到大气污染与我的关系,以前我只认为就是多戴个口 罩的问题,现在不是了,大气污染就在我眼皮下呀。
王艳 止不住心头疑问:为什么今年冬天大雾频发?不是都“煤改 气” 了吗?显然,“煤改气”工程绝不是能令大气污染“药 到病除”的灵丹妙药乌鲁木齐市受城区盆地地貌影响,三 面环山,特殊的地理条件使得大气污染治理更加困难重重乌鲁木齐“冬半年”静风日居多,逆温层存在,是每年冬天 都存在的气象条件但今年岁末持续的大气污染还与天气因 素有关据乌鲁木齐市气象台台长王健介绍,2013年,乌鲁 木齐入冬较往年偏晚10天左右,天气偏暖,微风和静风日 多,加之冷空气不活跃,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大气污染治 理就是要在这个客观前提下进行,可谓是除了与“人斗”还 要与“天斗”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污染控制 与环境修复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潘响亮直言,正是因为乌鲁 木齐特殊的地理位置与气象条件的先天不足,致使乌鲁木齐 的大气污染治理比起北京、河北、上海及江浙等平原地区或 临海地区要困难多,挑战更是艰巨的地理地貌的“先天不足”,加上城市快速发展、机动车 辆急剧增长等多重原因,使得2013年乌鲁木齐的冬天雾天 依旧频发煤改气后PM2.5的改变乌鲁木齐大气污染治理史上,2012年注定是值得浓墨重 彩的年份这一年,全国规模最大、速度最快、起步最早的 “煤改气”工程在乌鲁木齐实施了。
当年底,乌鲁木齐实施 多年的“蓝天工程”向市民交出期盼已久的成绩单:2012年 进入采暖期以来,乌鲁木齐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上年同期增 加1倍,以煤烟型污染的特征污染物二氧化硫平均浓度较上 年同期下降达30%以上,2012年全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达到 292天2013年,乌鲁木齐市立下全年空气质量达标天数的 目标,即二级及好于二级的优良天数达300天记者从乌鲁 木齐市环保局得到答复:截至12月27日,这一目标不仅实 现,而且还有增加除了全年优良天数的增加,最重要的变 化是PM2. 5成分比重的变化PM2. 5主要特征污染物二氧 化硫较去年同期下降了 47%乌鲁木齐市环境保护局污染 防治处副处长赵玉成说,这个数据就是“煤改气”后大气污 染治理最显著的成果今年乌鲁木齐冬天雾天多,但是街 边的雪是白色的!”潘响亮说,这就是“煤改气”工程的巨 大贡献,空气中90%的大颗粒物没有了,空气中二氧化硫大 幅下降,空气中不再有刺鼻呛人的气味这份成绩单还得益于乌鲁木齐市对大气污染治理的全 面推进乌鲁木齐市编制总投资达366亿元的“大气污染防 治建设项目规划”,一年内完成“煤改气”工程,减少燃煤 消耗500万吨;出台最严格环保政策,54家排污单位完成限 期治理,中心城区25家污染企业完成搬迁和转产,4660家 餐饮企业集中整治;设立27个空气监测站,全面提升环境 空气质量评估能力。
同时,关停五大电厂和冬季减半发电 凭借启动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以来最多的蓝天数,乌鲁木齐一 举摘掉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末位的帽子2013年前 10个月,乌鲁木齐空气质量提升至西北五省(区)省会城市 第二位,在全国74个城市中排位第46其实改变已在发生 专家直言:乌鲁木齐大气污染治理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因为 乌鲁木齐以往的大气污染基数太大,"煤改气”工程在大气 污染治理中,如同使一个差生从零分提高到了 50分,这个 进步是巨大的,但还是不到60分的及格线,要想拿到剩下 的10分还要下更大力气汽车尾气治理升级乌鲁木齐大气环境污染治理是一项系统、长期、艰巨的 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煤改气”工程实施后,乌鲁木齐 大气污染已由典型的煤烟型污染转为复合型污染,机动车尾 气排放问题成为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问题,其中氮氧化物污 染日趋上升的罪魁就是“黄标车”今年8月16日,在乌 鲁木齐市政协审议通过的《关于进一步巩固大气污染治理成 果加大汽车尾气治理力度的建议案》中指出,汽车尾气尘对 PM2. 5的“贡献值”达38%乌鲁木齐市环保局副局长朱英 杰在乌鲁木齐市宣传工作会上介绍,一辆“黄标车”污染物 排放量相当于28辆“国四”标准的新车。
乌市在籍的有4. 4 万辆黄标车,占到乌市机动车保有量的8%,但尾气污染物排 量却达到全市机动车的66%乌鲁木齐机动车保有量现已超 过60万,预计到2017年将突破100万辆如果淘汰目前的 4. 4万辆“黄标车”,即便机动车增至100万辆,其总排放 量也会比2012年下降30%2013年年初,乌鲁木齐开始淘 汰“黄标车”,但由于机动车的报废标准按使用年限和行驶 里程划分,大部分“黄标车”不到报废年限而且由于补贴 政策不到位,淘汰工作进展缓慢2013年11月1日起,乌鲁木齐市启动黄标车中心城区 全天限行措施,而乌鲁木齐市的2000多辆公务用车和39辆 公交车成为率先淘汰的“黄标车”研究表明,如果在用汽油车全部使用“国四”标准汽油, 至少可实现30%以上的氮氧化物减排,也就会大大消减PM2. 5 的排放量12月20日起,乌鲁木齐市机动车在乌市中石油、中石 化加油站“喝”到了 93号汽油,即“国四”标准汽油,2014 年度“国四”标准汽油有望全市普及针对大气污染的特点,由乌鲁木齐市及周边昌吉市、阜 康市、五家渠市行政辖区组成的乌鲁木齐大气污染治理联防 联控区域已形成共识:联防联控区域不再新建和扩建高污 染、高耗能、高排放的火电、钢铁、水泥、化工等项目;在 联防联控区域内建立“统一规划、统一监测、统一监管、统 一评估、统一协调”的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全 面提高产业准入门槛。
治污还需科学空间布局在专家看来,城市大气污染治理的拐点并未来临,因为 乌鲁木齐及周边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尚未完成据《乌鲁木齐 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1-2020年)》设定,至2020年, 乌鲁木齐市将建成我国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面向中西亚的 现代化国际商贸中心、多民族和谐宜居城市、天山绿洲生态 园林城市和区域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据预测,2020年,乌 鲁木齐市城镇人口将达到485万人,乡村人口为15万人, 总计500万人乌鲁木齐城市圈城市化进程的规模,到底 多大才合理,这将是今后乌鲁木齐大气污染治理所必须研究 的问题潘响亮说潘响亮认为,乌鲁木齐受先天不利的 地理地貌及气象条件影响,今后的大气污染治理将更加艰 巨,科学合理成为必然前提首先要弄清楚污染带到底有 多大,现在乌鲁木齐已经把周边区域昌吉市、阜康市、五家 渠市纳入到联防联控的治污中,但这个区域小不小,这个问 题还需要再精确潘响亮建议通过卫星遥感和实地监测, 确定污染带的准确范围,如是不是要把石河子市、奎屯市也 纳入进来只有把污染带确定下来,才能科学地进行产业结 构空间布局和调整好比一缸污水,如果只确定治理了一 盆水那么大的面积,作用不大,用不了多久清水还会被污 染。
潘响亮说,乌鲁木齐市的治污力度极大,把重污染企 业搬走,但搬到多远才合适,搬到什么位置合适,这些也需 要科学测算来支撑只有结合大气流场才能科学判断工业园 区的合适位置不能今天搬到了 100公里以外就以为污染没 了,因为大气污染是弥漫的,是受气象影响的,是会扩散的 在空间布局上有了科学的测定,政府的产业结构调整方能科 学有效另外就是要思考乌鲁木齐的城市化进程,到2020 年500万人口的城市,机动车量将会增加多少?高层建筑会 增加多少?天然气燃烧会增加多少?这些因素都应纳入科 学测算中,在综合因素下科学制定下一步的大气污染治理方 案,方为上策潘响亮建议,当前还应在技术上对汽车尾气排放装置提 供支撑,以进一步提高汽车尾气排放装置的净化功能同时 还应加强城市人体健康风险研究,加强公众环保宣传教育, 提倡“低碳、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多坐公交车,少开 一天车,这些生活中的行为方式都能对城市的大气污染治理 尽一份力国外城市大气污染治理经验“雾都”摘帽:伦敦花了半世纪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后,英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 法规措施整治环境,并催生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 案《清洁空气法》的出台。
法律规定在伦敦城内的电厂都必 须关闭,只能在大伦敦区重建要求工业企业建造高大的烟 囱,加强疏散大气污染物还包括要求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 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逐步实现居民生活天然气化; 冬季采取集中供暖1968年以后,英国又出台了一系列的空 气污染防控法案,这些法案针对各种废气排放进行了严格约 束,并制定了明确的处罚措施,有效减少了烟尘和颗粒物 到了 1975年,伦敦的雾日已由每年几十天减少到了 15天, 1980年则进一步降到5天上世纪80年代后,交通污染取 代工业污染成为伦敦空气质量的首要威胁为此,政府出台 了一系列措施来抑制交通污染包括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网 络、抑制私车发展,以及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整治交通拥堵 等等除做出种种规定和管制外,伦敦一直致力于控制市区 内的汽车数量,在2003年更是用收取交通堵塞费的手段限 制私家车进入市区到2008年2月,伦敦针对大排量汽车 的进城费已升至25英镑/天,折合人民币350元/天,这大 笔收入都花在了公共交通上面此外,上世纪80年代,伦 敦市在城市外围建了大型环形绿地面积达4434平方公里 政府决定尝试在街道使用一种钙基黏合剂治理空气污染这 种黏合剂类似胶水,可吸附空气中的尘埃。
街道清扫工已将 这种新产品用于人口嘈杂、污染严重的城区,目前监测结果 称这些区域的微粒已经下降了 14%从滚滚毒雾到蓝天白云, 伦敦经历了血的教训,半个多世纪的铁腕治污,为后世留下 了宝贵经验德国:百个空气清洁计划在行动40多年前,穿过德国鲁尔工业区的莱茵河曾泛着恶臭, 两岸森林遭受酸雨之害而今天,包括莱茵河流域在内的德 国多数地区已实现了青山绿水,空气清新在此转变过程中, 德国的100个“空气清洁与行动计划”功不可没空气清洁 与行动计划减少可吸入颗粒物的具体方法无外乎两种首先 是限制释放颗粒物的行为例如,车辆限行、限速,工业设 备限制运转等许多地区选择设立“环保区域”,只允许符 合环保标准的车辆驶入第二就是用技术手段减少排放,例 如安装颗粒过滤装置德国立法机构曾于2007年立法补贴 安装颗粒过滤装置的柴油机小汽车,并对未安装过滤装置的 车辆征收附加费一般来说,德国已针对汽车尾气排放等设 定标准,地方政府在通过技术手段减排上发挥空间不大,主 要还得依靠限制排放行为的“硬措施”也有一些当然,“软 措施"可供选择,如呼吁民众节能减排,多搭乘公共交通出 行等具体到个人,环境专家建议民众出行时长途乘坐公共 交通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