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州市道路交通拥堵及管理问题调查.docx
16页兰州市道路交通拥堵及管理问题调查 在全球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现代世界,流动性逐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空间现象城市交通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通道和命脉,这也使得城市交通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兰州市是典型的西北河谷型城市,城市发展受到地理环境的限制尤为明显,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兰州市区的道路交通现状已成为影响和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城市拥堵问题带来了大量的负面影响,如降低了经济发展效率、改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秩序、破坏了城市生态环境等,因此分析兰州城市交通发展现状,探析其交通拥堵的成因,并针对性地提出改善意见和对策,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研究价值本课题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及与个别调查对象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过程中,借鉴文献分析法对相关问题进行理论梳理,问卷调研的数据统计主要通过SPSS软件实现一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本次调查以10个社会阶层和涵盖兰州市城区的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西固区四个行政区域为重点,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和个别访谈的形式展开舆情问卷共发放300份,收回问卷290份,有效问卷280份,问卷回收率为96.66%,回收有效率为93.33%。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兰州市的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西固区的居民进行调查,兰州市总人口数约为370.55万人,按照各区常住人口比例确定各区样本容量,城关区130.52万人,占比51%,发放问卷数153份;七里河区57.01万人,占比23%,发放问卷数69份;安宁区29.25万人,占比11%,发放问卷数33份;西固区36.79万人,占比15%,发放问卷数45份调查样本的阶层分别是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27人,占样本总数的9.6%;经理人员阶层15人,占样本总数的5.4%;私营企业主阶层14人,占样本总数的5.0%;专业技术人员阶层42人,占样本总数的15.0%;办事人员阶层35人,占样本总数的12.5%;个体工商户阶层52人,占样本总数的18.6%;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18人,占样本总数的6.4%;产业工人阶层30人,占样本总数的10.7%;农业劳动者阶层23人,占样本总数的8.2%;失业人员阶层21人,占样本总数的7.5%;阶层信息不详3人,占样本总数的1.1%问卷调查样本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等如表1所示表1 有效调查问卷统计分布情况性别男:135人(48.21%)②女:145人(51.79%)年龄①20岁以下:13人(4.64%)②20~30岁:96人(34.29%)③30~50岁:110人(39.29%)④50岁以上:61人(21.79%)文化程度①初中及以下:31人(11.07%)②高中╱中专╱职高:77人(27.50%)③大专:58人(20.71%)④本科:93人(33.21%)⑤硕士及以上:21人(7.50%)月收入①1500元及以下:14人(5.00%)②1501~3000元:93人(33.20%)③3001~4500元:73人(26.10%)④4501~6500元:44人(15.70%)⑤6501~10000元:35人(12.50%)⑥1万元以上:21人(7.50%)阶层①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27人(9.6%)②经理人员阶层:15人(5.4%)③私营业主阶层:14人(5.0%)④专业技术人员阶层:42人(15.0%)⑤办事人员阶层:35人(12.5%)⑥个体工商户阶层:52人(18.6%)⑦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18人(6.4%)⑧产业工人阶层:30人(10.7%)⑨农业劳动者阶层:23人(8.2%)⑩失业人员阶层:21人(7.5%)表1 有效调查问卷统计分布情况二 问卷调查分析兰州市市区南北两山对峙,黄河穿城而过,形成了独特的带状城市地理结构。
兰州城区“东西长、南北窄”,“东西拥堵、南北不畅”,东西狭长约46公里,南北宽2~8公里,形成了一种不紧凑的带状城市形态受独特地理位置影响,兰州形成了路网少、布局不合理的交通格局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增大的交通量与道路基础设施的矛盾逐步显现出来,尽管政府及民众从交通系统内外多方寻求解决途径,但交通问题依然严峻一)道路交通拥堵严重,拥堵时段较为集中,出行时间成本较高调查显示,九成多的受访者认为兰州市道路交通存在拥堵问题认为城区主要道路交通状况顺畅的仅为7人,仅占调查人数的2.50%,只有12人认为道路交通情况为良好,占受访人数的4.28%93.22%的受访者认为兰州市道路交通存在不同程度的拥堵,其中47.50%的受访者认为比较拥堵,45.72%的受访者认为非常拥堵(见图1)图1 兰州市城区主要路段的交通状况调查通过受访者对交通拥堵严重时间分段的选择可以看出,上下班高峰期是交通堵塞最严重的时间段,其中选择7:00~9:00早高峰时段的人数占受访者人数的88.57%,选择17:00~19:00晚高峰时段的人数占71.07%,远远高于对其他时间段的选择(见表2)通过受访者的选择可以看出早高峰比晚高峰的拥堵情况更为严重,且早晚高峰期的拥堵时间都有延长的趋势。
表2 兰州市交通拥堵较为严重的时间段调查单位:人,%时间人数占比7:00~9:0024888.579:00~11:0012042.8611:00~13:009935.3613:00~15:006623.5715:00~17:0013347.5017:00~19:0019971.0719:00~21:0014752.50其他93.21表2 兰州市交通拥堵较为严重的时间段调查城市交通拥堵严重会大大增加市民出行时间的成本27.50%的市民因交通拥堵问题每日耽误的时间为30分钟以内;48.57%的受访者所耽误的时间在30至60分钟;15.36%的受访者选择每日耽误时间为1至2小时;有8.57%的市民每日耽误时间高达2小时以上(见图2)图2 交通拥堵问题每日耽误的时间调查(二)出行方式以公共交通为主,公共交通建设有待加强当前,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以及社会环境的日趋复杂、资源和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日益加剧,公交优先发展已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所认同2017年以来,兰州市在治理拥堵、保畅通方面采取多种措施,以多种手段打造公交优先的“协调工程”,同时通过加快建设轨道交通项目、尽快恢复轨道交通施工路面通行,以缓解市民出行难问题。
此外,相关部门还积极行动,逐步完善公共租赁自行车、水上巴士等项目设施系统,助力“绿色出行方式”,确保城市公共交通运行规范有序便捷据统计,兰州市主城区现有公交线路123条,公交车辆2598台,日均客运量达200万人次以上,公交出行分担率约为30%但是公交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尤为突出,公交枢纽严重不足,现有公交枢纽站2个、首末站20个,公交进场率仅为40%;公交专用道缺失,港湾式停靠站仅占公交站点的2.89%,“公交治堵”与“治公交堵”矛盾突出出租车行业也是公共交通的一员,兰州市出租车数量的保有量较其他大中型城市适中,但相较于城市道路容量,出租车占用了大量道路资源,经常出现随意停靠拉客、违法停车等现象,兰州市的出租车管理还不够严格,且事故频发率过高,政府对出租车行和出租车司机的管理还不够规范、合理化截至目前,兰州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超过95万辆,即将突破百万辆,平均每天新车注册400辆以上道路通行供给矛盾日益凸显,市民群众对良好交通秩序和环境的期望更加迫切兰州市的汽车消费模式需要进一步改变,限制购买,合理使用,将成为今后的发展方向为进一步增强城市交通的多样性和环保性,倡导绿色、健康、文明出行,减轻交通拥堵压力,兰州市主城区共建成公共自行车服务网点377个,投放公共自行车9880辆,日承租量约为4.2万次,但由于布局点主要集中在主城区,加之自行车道建设不足,各种交通的衔接仍然不畅,导致公共交通的出行效率仍然较低,通过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出行,落实“公交治堵”的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出来。
目前,ofo、酷骑等共享自行车品牌在兰州市区投放量超过2万辆,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但大多数企业事前并未就投放计划、运营管理、车辆停放等问题进行报备,导致单车乱停乱放占用人行道和盲道,尤其在投放量大的区域,部分共享单车还被城管部门查扣,加之存在随意丢弃和人为破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环境和交通秩序调查结果显示,51.43%的受访者选择的交通出行方式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17.50%的受访者平时的出行方式是自驾车,12.50%的居民选择自行车出行,15.36%的受访者平时出行选择步行,选择其他出行方式的占受访者的3.21%(见图3)在兰州市公共交通是否满足市民出行要求的问卷调查中,40.36%的人认为兰州市公共交通“基本满足”出行需求,52.14%的人认为“不能满足”,7.50%的人认为“完全满足”(见图4)图3 居民平时主要出行方式调查图4 公共交通是否满足居民出行要求调查兰州市的公共交通尚不能完全满足市民对于出行的需要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公交线路布局不合理公交线路的开辟缺乏大局观规划,致使有的地方线路重复、道路拥堵,有的地方依然是公交盲区,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线路多集中于市区中心及主干道上,重复系数大。
二是公共交通管理不完善公共交通建设滞后,公交站台的设施简陋,缺少公交专用道,停站位置占用机动车道,影响车辆通行公共交通服务质量不高,施行公交优先的保障措施匮乏三是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单一兰州市的轨道交通仍在建设中,快速公交(BRT)覆盖面窄,仅在安宁区运营,城关区及七里河区均无快速公交运营线路近年来,兰州市的公共交通发展迅速,但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发展轨道交通,扩充快速公交线路,既可以完善兰州公共交通体系,增强城市竞争力,也可以改善交通拥堵状况,减轻环境污染,加快兰州社会经济的发展三)居民对道路建设规划了解程度不高,对道路养护修缮情况不满意兰州市区道路总长度541.68公里,道路用地面积10.10平方公里,道路网密度2.77公里/平方公里,人均道路面积6.23平方米,道路用地面积仅占建成区用地面积的7.77%,远远低于《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规定15%~20%的标准目前,兰州市东西方向有五条主干道,分别为:东岗东西路—庆阳路—西津东西路—西固路、南滨河路、北滨河路、北环路和南山路,五条线路形成了横贯东西的交通主干骨架南北向主干道主要有:天水路、平凉路、皋兰路、金昌路、静宁路、酒泉路、中山路、敦煌路等;以西沙、深安、银滩、七里河、小西湖、中山、城关、雁滩八座黄河桥为连接点,形成了跨越黄河的南北通道。
另外,兰州市的城市轨道交通也正在建设中受访者对道路规划了解程度普遍不高,其中对兰州市道路规划不太了解和不了解的受访者占比分别为39.64%与35.00%;对兰州市道路规划基本了解和了解的受访者分别只占14.64%与10.72%(见图5)在对受访者的调查中发现,20~50岁年龄段的受访者对兰州市道路规划的了解程度相对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较高,中老年人对外界信息的接收方式方法较为单一,故了解程度相较于中青年也偏低部分受访者表示兰州市道路建设规划改变频繁,很多路段都是修了之后再拆,拆了之后再修,多次修缮,仍没有明显效果政府应加大对兰州市道路交通规划建设的宣传力度,让市民了解、理解并支持图5 居民对兰州市道路规划了解程度调查兰州市道路养护修缮较为频繁,但市民对兰州道路养护程度仍不满意,30.72%的受访者对兰州市道路养护修缮情况不满意,选择一般的受访者占40.71%,选择满意和比较。
